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麥冬
10月16日,在被稱為數字第一城的杭州,一場製造業與數字經濟的碰撞在浙江省展覽館展開。中國航天和康師傅聯合帶來的航天科普展在這座數字引領的城市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
中國航天帶來了兩彈一星、長徵火箭、探月工程、深空探測、空間站等精巧的航天模型,而康師傅則帶來了採用國際領先理念,用5G和VR等先進技術打造的STEAM課程《太空美食家》。
活動現場,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孩子們在各大展區盡情遨遊,感受航天魅力。VR互動,則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太空的奇妙。
江南是鍾靈毓秀之地,自古繁華,而邁向數字時代以後,網際網路經濟的最新思潮在這座城市湧動。傳統與現代在這個城市完美融合。
這十幾年來,中國出現了一批極富時代精神的企業:網際網路領域的阿里巴巴和騰訊,智造業領域的華為、中興、大疆,還有像康師傅這樣的傳統製造業,深刻地改變社會面貌,給國民精神注入了新的內涵。
這十幾年來,也是中國企業更新換代最快的時期,翻一翻每一年的各種財富榜就能發現一些企業一些行業逐漸沒落了,消失在榜單裡,而一些企業則異軍突起,出現在榜單裡。
有一段時間,傳統製造業獨領風騷,房地產行業也曾有過不俗的表現,而現在,榜單的C位則讓位給了像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
其實,仔細觀察,還是能發現不少企業一直在這份榜單中的,比如華為、格力、康師傅……康師傅成立27年穩居方便麵行業第一名的位置,並且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
那麼它們的身上到底藏了什麼樣的法寶呢?
今年618期間,天貓商城上出現了一個龐然大物——線下面積3000平方米的宜家上海寶山店被數位化1比1復刻到了線上,以數位化3D實景復刻技術,讓人們「在線逛街」。3D購物技術大規模應用,這被很多人視為很酷的行為。
宜家在數位化進程上,屬於緩慢而謹慎的品牌。2016年,宜家才開始小範圍試運營官網電商業務;2019年才成立了宜家中國數字創新中心。
但它們的數字創新頗有新意。樣板間是宜家商場的一大特色,線下樣板間重體驗,線上板塊更著重購物便利性與趣味互動。
比如,宜家創新的智能設計模塊,顧客只需4個步驟,即可自動生成設計方案。宜家還在天貓旗艦店開了家「3D樣板間」,細分為潮流客廳、精緻臥室、多彩兒童房、辦公展廳、小資廚房等5個板塊。人們只要輕點滑鼠,就能看到自己心儀的裝飾。
▲圖/圖蟲創意
康師傅是另一個非常典型的觀察對象。
疫情期間,物流阻斷,餐飲企業停擺,很多堅守在抗疫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面臨吃飯難的問題。康師傅挺身而出,藉助數位化工具把對的產品在對的時間送到對的地點交給對的人,尤其是一線的醫護人員和民警,讓大家能在寒冷的日子裡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面。
很多人有個直觀的感受,為什麼康師傅總是能摸準我想吃什麼?為什麼康師傅總是能勾起一代又一代人的食慾?其實秘密都在康師傅的數位化平臺上。
康師傅藉助技術+大數據,實現「智慧營銷」,也就是通過對渠道端數據回流的統計分析,以及從微博、微信、百科等社會化媒體平臺上採集的消費者觀點,了解消費者真實的想法,從而採用有針對性的營銷方式,構建更多的消費場景,與消費者產生更深入的互動。
這樣一來,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的人喜歡什麼樣的口味,今年流行什麼,年輕人熱愛什麼,康師傅都能在第一時間知道。
康師傅從多年前就開始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圍繞供應鏈配置合理化、經銷商渠道布局的合理化、組織結構合理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數位化建設,探索渠道數位化升級。
不僅如此,康師傅還通過與電商平臺深度合作,進行更為個性化產品定製和精準化的新品推廣。康師傅與阿里、騰訊、京東都有非常好的合作關係。
如此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像康師傅這樣的企業能一直勇立潮頭。有實幹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撐,還掌握了數位化這樣的先進工具,自然能在研發、生產、銷售各個環節搶得先機。更關鍵的是,這樣的企業與年輕人的脈搏是一致的。
幾天前,在阿里巴巴西溪校區,馬雲同來自全國的115位基礎教育名校校長,圍繞教育改革進行了對話。
馬雲說,「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讓1400萬兒童的腦礦真正變成金礦,真正變成鑽石礦,誕生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優秀人才,這是教育的真正魅力所在。」
近日,國家《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公布,改革目標直指教育評價機制,力圖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這個改革方案可能深刻影響未來的中國教育,甚至影響未來的中國社會。因為打破條條框框,打破傳統的束縛是一個時代命題,需要整個社會共同作答。企業要適應變化,不斷發展,同樣也需要打破傳統束縛,離開自己依賴的舒適區。
康師傅這幾年不遺餘力地推動與中國航天事業的全面合作,將航天展帶到了全國各地,並將融合了5G和VR等先進技術打造的STEAM課程帶給了孩子們。
這是在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是通過這樣的努力去溝通下一代,傳遞航天精神和科普知識。對企業來講,這是擁抱變化與未來的一種必要姿態。
康師傅控股執行長韋俊賢表示,未來康師傅將堅持「一二三」戰略, 「一」就是一個系統,是指學習航天管理系統、對標航天品質;「二」就是兩大行動,是科普行動和研發行動;「三」就是三個體系,即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教育體系和應用體系。
在「數位化」的賦能之下,康師傅推出的航天科普STEAM課《太空美食家》網絡課程,利用3D技術虛擬了「科幻」般的課堂,老師就在「太空」和「空間站」裡上課,從而更直觀的展現航天員在「空間站」中的日常飲食生活。
考慮到有的孩子可能對某部分課程特別感興趣想反覆聽、或者有的地區由於種種原因,無法進行直播課程學習,還嘗試將《太空美食家》的錄播課程以及專家講座放在網上予以共享。
從線下走到了線上,打破了空間限制,學生老師之間還能隨時互動。在這個虛擬空間裡,科技與食品,科普與推廣,線上與線下完美融合。
康師傅在營造場景,普及產品競爭優勢上的創新也讓人耳目一新,通過與航天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使航天技術惠及於民。今年「紅燒牛肉麵」和「速達麵館」兩款產品有幸成為了中國首款「太空面」。
如今,這麼規劃未來的企業越來越多,數位化已經成為中外企業、品牌公司的一致追求。
時至今日,網際網路深刻改變了經濟運行方式,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這讓很多企業感受到了挑戰,也看到了機遇。
數字時代,人會老去,產品可能被淘汰,但是,實幹精神工匠精神不會落伍,擁抱消費者擁抱新技術的熱情不能丟。
正是通過嫁接新技術,銳意進取,通過數位化來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一批批傳統企業迎來新生。有這樣的精神支撐,不管什麼企業,都不會被輕易淘汰,都會在新的時代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堅持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相融合,持續擴大數位化朋友圈,構建商業新模式,運用大數據打造數據中臺,為數位化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這不僅使康師傅今年入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優秀案例,也為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提供新思路。
波士頓諮詢旗下亨德森研究所針對企業運營管理數位化的案例分析中,就提到康師傅打造了領先的數位化管理體系,為行業起到了領先的示範作用。
數字時代,企業不分傳統與否,大家都是科技公司,康師傅等企業在應對數位化上的努力可供社會學習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