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紫荊」 和 「雲南紫荊」,都是「湖北紫荊」的別名,「三種」紫荊實為同一種,拉丁名是 Cercis glabra 。但多數業內人士習慣稱其為「巨紫荊」,而「巨紫荊」之名也的確更符合其樹體高大的特質,故兩種名字並行使用。
形態特徵:
喬木,高16-30米,胸徑達30-200釐米;樹皮和小枝灰黑色;葉較大,厚紙質或近革質,心臟形或三角狀圓形,長5-12釐米,寬4.5-11.5釐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淺心形至深心形,幼葉常呈紫紅色,成長後綠色,上面光亮,下面無毛或基部脈腋間常有簇生柔毛;具掌狀葉脈,基脈5-7條,葉柄長2-4.5釐米;花兩側對稱,兩性,花淡粉色或粉紅色,先於葉或與葉同時開放,稍大,長1.3-1.5釐米,花梗細長,長1-2.3釐米。總狀花序短,總軸長0.5-1釐米,有花數至十餘朵。單生於老枝上或聚生成花束簇生於老枝或主幹上,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放。莢果狹長圓形,紫紅色,長9-14釐米,少數短於9釐米,寬1.2-1.5釐米,翅寬約2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圓鈍,二縫線不等長,背縫稍長,向外彎拱,少數基部漸尖而縫線等長;果頸長2-3毫米。種子1-8顆,近圓形,扁,長6-7毫米,寬5-6毫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生長特性:
作為「十三省鄉土樹種」,湖北紫荊(巨紫荊)具有諸多生長優勢:
1、樹體高大
湖北紫荊(巨紫荊)是落葉大喬木,樹高可達16~30米,樹齡可達200年以上。在陝西太平山森林公園和安徽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均發現有樹齡200年左右的湖北紫荊(巨紫荊)古樹。
2、耐寒性強
雖然湖北紫荊(巨紫荊)的天然分布區主要集中於華東、華南和西南一帶,但在華北地區,尤其京津冀,湖北紫荊(巨紫荊)的園林應用皆表現不錯,這也反映出了湖北紫荊(巨紫荊)具有較好的耐寒性。
遼寧大連的英歌石植物園在2016年前後種植了一批湖北紫荊(巨紫荊),生長狀態良好,開花效果也不錯,成為當地的一大植物亮點,越冬時沒有抽條現象。大連的種植記錄或許可以說明的是,湖北紫荊(巨紫荊)的耐寒性要優於傳統灌木紫荊。
3、耐熱性強
湖北紫荊(巨紫荊)天然分布於廣東、福建、雲南等地,適應範圍廣,耐熱性強。
4、耐旱性強,根系發達,固氮、固土能力強
湖北紫荊(巨紫荊)耐旱能力強,其根系兼具深度與廣度。在河南省紫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施工時發現,一株十幾公分的湖北紫荊(巨紫荊),其根深基本都在兩米以上,其根扎的不僅深而且遠,在十米外的地方依然可以發現湖北紫荊(巨紫荊)的根系。
有如此龐大的根系,湖北紫荊(巨紫荊)在含沙量大、乾旱、貧瘠的土壤下,依然可以健康生長。湖北紫荊根系發達,紮根深且廣,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湖南農業大學翟輝在畢業論文《湘西不同植被對土壤肥力質量的效應研究》中闡述了湖北紫荊(巨紫荊)能改善土壤肥力的特點。此外,湖北紫荊(巨紫荊)在耐鹽鹼方面也表現突出。
5、耐水淹
湖北紫荊(巨紫荊)的耐水淹能力較強,這一結論來源於苗圃中的一次積水事件。四季春園林的一個苗圃中有一處低洼地,低洼地裡栽植著許多湖北紫荊,一場連夜雨讓低洼地成了小水塘,積水太多,短時間內無法排出,人們都以為這批湖北紫荊(巨紫荊)要被水淹死了,畢竟水已經沒過樹幹近十釐米,地下一半的樹根完全泡在水裡。結果這批湖北紫荊(巨紫荊)竟然沒有受到影響,其耐水淹能力也得到了驗證。
6、抗病蟲害
湖北紫荊(巨紫荊)是一種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樹種,多年來栽培未發現重大疫病和滅生性害蟲,病蟲害少,易於養護。
7、對土壤要求不嚴
湖北紫荊(巨紫荊)適應性強,在貧瘠的山坡、露巖縫中均能健壯生長。
湖北紫荊(巨紫荊)的栽培品種
截止到目前,湖北紫荊(巨紫荊)的栽培品種共有6個,分別是『四季春1號』、『四季春2號』、『四季春3號』、『四季春4號』、『四季春5號』和『鴻運當頭』,這些品種均由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有限公司研發。
『四季春1號』紫荊樹是『四季春1號』的商品名,目的在於與巨紫荊進行有效區分,該品種是時下較為流行的紅色系觀花大喬木,也是行道樹新優品種,有著「種上一條路,驚豔一座城」的美譽。
設計師在設計『四季春1號』時,要注意使用『四季春1號』紫荊樹這一商品名,與巨紫荊進行有效區分,否則容易出現錯栽現象。
圖為湖北紫荊(巨紫荊)的首個園藝品種:『四季春1號』紫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