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本的選擇主要集中在肉類特性上,如增重、飼料轉化率、肉類產量、腹脂等。在商品育種中,父系育種方案和母系育種方案不完全一樣,父系一般採用重疊代育種方案,即周期育種。這種方案在世代間可能很短(32-33周),因此繁殖過程很快。此外,利用這種育種方案,每代可以使用大量的公雞,有利於避免近交。提高雄性雞的受精能力對育種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雄性產蛋性能不是選擇性的,但是客戶不能承受產蛋量的下降,因此現在常用的方法是測量和選擇雄性產蛋的性能,而且選擇卵型,因為它們直接影響產蛋的孵化率和破壞率,這種性狀具有較高的遺傳力,個體選擇效果好,可以在產蛋過程中進行評價和選擇。
母系的選擇應兼顧肉類產量和產蛋性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雞的育種比雞的育種更具挑戰性。肉雞育種涉及到許多性狀,一些重要性狀之間存在負遺傳相關性,如肉類生產性能與蛋類生產性能之間的負相關性,嚴重阻礙了育種的進展。母系選擇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是產卵的性能,因此產卵間隔較長,通常為5256周(與卵相似),明顯長於母系選擇的時間,同時也為測量後代提供了機會。
相容性是指在雜交後代的性能中衡量親本材料的相對大小。父母的兼容性不是他們自己的表現,而是與其他父母結合後的相對角色。在育種中,種子產量常常作為基礎測量。不同品系的雜種優勢不同。雜種優勢取決於親本的合作能力,因此有必要測量親本的合作能力,並通過測量雜交後代的表現來評價親本的合作能力。
配合力可分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兩種。一般配伍主要來自加性遺傳方差,特殊配伍來自非加性遺傳方差。作為雜交親本,其主要追求是特異能力的結合,具有特異能力的雜種優勢最強。一個系統的一般配合能力是每個系統的雜交組合的平均值,如gca(a)(axbbbxaaxccxa)/4。一系的特殊配合能力是兩系一般配合能力的平均值,即axb-gca(a)gca(b)/2。
根據n(n-1)的排列,設計了兩列雜交方法,各系均有機會組合,可以測量加性遺傳方差的一般相容性和非加性遺傳方差的特殊相容性。這種能力測量與混合組合篩選的方法在理論上是最完善的,但是有太多的組合需要觀察,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在實踐中,根據線的特點,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結合一些線來確定相容性,也可以選擇一個更好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