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以羅馬共和國為例,看父系社會的形成

2020-11-24 騰訊網

眾多史料記載,人類與大猩猩這樣的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但鮮為人知的是,身為高等動物的人類與憨態可掬類人猿有著相似的過往,二者曾經同樣生活在以父係為主的社會中。如今人類社會的大多數民族都是父系社會,甚至人類近親的大猩猩也同樣生活於以父係為主的社會,那麼父系社會對社會群體會帶來什麼樣的作用?古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向來被塑造為一個敬而畏之的形象,而你是否又能想到這樣的一個角色與父系社會存在關聯?

本文借羅馬共和國時期的父系社會教育,側重於分析父系社會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推開大門,探究起源與外在特點

1、父系社會形成的助燃劑—一夫一妻制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經濟也迅速繁榮起來。早期負責打漁狩獵等分工的男子在逐漸發展的農業中發揮了自己的價值。男子有著天生的生理優勢,格外適合一些勞動強度大的工作,因此農業中開墾出力的分工中,男人逐漸佔據主導地位。女人則轉向承擔一些家務活,例如紡織、養育孩子等。這一分工的交接正是決定氏族關係變化的重要原因,母系氏族也由此逐漸轉變為父系氏族。

生產中男人佔據主導地位,決定了男人同樣再分配中佔優勢。父系社會裡農業生產主要靠男人,男人是家庭當中的頂梁柱,是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家庭中男子權力的增強也導致一夫一妻制的產生。

這種新的婚姻關係為家庭提供了穩定的經濟保障,從考古上看,早期的家庭合葬與男女合葬墓,男子仰身直肢和女子側身屈肢等葬式都可以作為有力證明。一夫一妻制後,人們的住所也由大房子變成小房子,更適合小家庭生活居住。從此,男人近乎至高無上的地位逐漸顯現,大多數母系社會名存實亡。

2、嚴父慈母--父系社會的羅馬共和國

眾所周知,每個人都由父母雙方的共同作用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因此在常識中,父母的愛是均等的。但若是在一個古羅馬人看來,父母的愛則不能相提並論。父親在家庭中往往說一不二,其形象大多是沉默寡言、甚至冷酷的,而母親則溫柔而又體貼。

在古羅馬的奴隸制社會之下,父權制上則為一項基本準則,而國是千萬家,家庭與國家密不可分,父親至上在羅馬共和國蔚然成風。正如法國盧梭在《社會契約論》所說的:「我們不妨認為家庭是政治社會的原始模型,首領就是父親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包括凱特 米利特的《性政治》也曾樣寫道:「我們的社會如同歷史上所有 其他的文明一樣,是父權制的。」

在羅馬共和國的父系家庭裡,父親有著絕對的權力,無論是家裡的財產,還是子女的婚姻大事,都由父親一人決定。包括家庭裡的孩子從父姓,對父親惟命是從。那么女人呢?在父系社會產生後,女人的首領權力漸漸向男人過渡,並最終形成了父系社會,女人的權利也被全然剝奪,最終難免形成「嚴父慈母」的現象。

二、拋開迷霧,探索兩系社會錯綜複雜

1、生產力助推社會發展,母系社會轉向父系社會

在鏽、斧、刀這類磨製石器出現之後的新石器時代中,由於女性在採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群體中逐漸形成了以女性為主的氏族關係。群體之中的女性大多向外負責尋找居住場所、狩獵地和水源等等,向內則是身兼製作衣服、食物,照顧長者和小孩與處理內部關係等數職。男性則主要負責出力,譬如打獵和抵禦野獸的入侵。

原始社會何以見得危機四伏呢?野獸極富野性,具有很大的殺傷力,譬如老虎和野狼。另外,原始社會裡的一切都是未知數,劇毒植物如鈴蘭服用之後則會當場斃命,「生人勿近」的植物如毒箭木稍稍觸碰則會傷害人的肌膚,可見原始社會的人們生活的不易。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死亡率,於是原始人為了適應艱難的生存環境不得不提高群體的出生率。

這樣一來,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原始群體中具有主導的地位,更能決定群體的存亡。由此,由從女性居的母系社會開支闊葉,越來越多的女性產出新生兒,壯大了群體,才使得人類種族有了延續,人類之生命之火才能夠持續燃燒。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關係也決定了原始文明中出現女性至上的思想。女人是原始人類的神,不難發現的是,早期神話故事裡曾出現女性英雄,如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媧造人。

在迄今一萬年左右,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畜牧業與農業形成。隨之帶來的是更加沉重的分工,擅長輕工細活的女性難以出力滿足開地種田的農業需求。農業是人類生產的基石,農業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食物與資產。漸漸地,掌握農業主力的男性取代了女性在群體社會中的核心地位,人們早期的婚配方式由族外婚變成了一夫一妻。這種新出現的婚配方式決定了群體中的血統也變成了父系,因此氏族的首領也變成了男人,母系社會演化成了父系社會。

父系社會與母系社會同為人類歷史發展的產物,不同的特定時期也有不同的需求。母系社會所處的原始環境中,女性首領的氏族關係更有利於適應危機四伏的環境。若是換成以男性為首領,族群的安全著實有了保障,但沒有女性繁衍後代,群體未必能夠走得長遠;相反,若是新石器時代沒有出現父系社會,仍舊保留著早期以女性為首領的傳統,那麼人類將不能夠更好地適應農業的生產發展。

2、《十二銅表法》頒布,推進父系社會發展

父系社會中曾有對家庭中的父親表現出絕對服從的情況。古羅馬人的《十二銅表法》中父親在家庭中有著權威的地位,

其相關法規嚴格規定:畸形怪狀嬰兒,應即殺之;自身家屬,家長得監察之、毆打之、使作苦役,甚至 出賣之或殺死之;家長三次出賣其子,該子即脫離家長權而得解放;夫得向妻索回鑰匙,令其隨帶自身物件,將其逐出;嬰兒自父死後十個月內出生,推定其為婚生子女。

家長權又名家父權,《十二銅表法》中的這一表可謂是扼殺了新生兒的天性,該表的第一則從襁褓中抹殺了外貌不盡人意的新生兒,第二則更是把新生兒的所有懲罰的權力全權都交給了父親,父親既是古羅馬家庭當中的「家庭皇帝」,還是孩子眼中施暴的惡煞。

對於家裡的孩子,父親有權隨意打罵,甚至連出賣都在法律許可的範圍之內。家父權是父系社會的一種產物,給予了古羅馬家庭中的父親無上的權利,其權利範圍之廣,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代表父系社會的家父權也由此發展到了巔峰。

三、希臘傳說厄瑞斯忒-揭開父系社會的神秘面紗

1、「雅典娜女神的裁決」助長父系之風

提到父系社會,就不得不提希臘神話中厄瑞斯忒的故事。西方古典文學傳說中,曾有一個叫做邁錫尼國的遙遠國度。國王阿伽門農徵服了特洛伊凱旋而歸,途中奸人謀害。得知這一壞消息後,國王的兒子厄瑞斯忒悲憤不已,決心要親自為父親報仇雪恨。殺害國王的奸人實際上是王后的情夫,於是厄瑞斯忒下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厄瑞斯忒為父親報了仇,可也同時觸犯了殺人之罪,他被帶到了仲裁場。崇尚母系的厄裡倪厄斯女神難以容忍厄瑞斯忒的弒母行為,認為這是對母系關係的大不敬,理應懲處;而與她對立的阿波羅神則維護父權,認為厄瑞斯忒為父報仇是無罪的。就在雙方各執所見、爭論不休之時,神聖法庭的雅典娜女神在最後一刻投出了至關重要的一票,她和阿波羅神持相同看法,她擁護父權,反對母權。

早期的希臘神話是由希臘民間收集的神話集,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心。父系社會佔據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並形成主流,因此在人們的觀念裡同為父系至上。

2、 水落石出,厄瑞斯忒的結局並非殘酷

厄瑞斯忒的故事雖說是一則神話,但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于氏族關係的心理變化與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歷史轉變。故事表面上講述了一個兒子為了替父親報仇而弒母最終無罪赦免。故事看似不符合常理,但實際遠要比傳說離奇得多,神話是人們實際生活的縮影。故事中的父系社會為弒母的兒子開脫罪名,反映出實際生活中更多父系的擁護者維護父系首領,父系社會發展蓬勃。

四、總結

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的總趨勢是上升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從父居的社會群體出現,也同時使得剩餘物品產生。剩餘物品的出現又是產生私有制的前提,在父系社會中進行的分工與產生的商品交換,為私有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此父系社會從一種角度上來看為私有制這類制度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更為歷史發展源源不斷地助力。

同時人類的確與大猩猩這樣的類人猿有著相同的祖先,曾經有過相同的父系社會方式,但隨著人類的智力的提高,人們並不局限於父系社會的氏族關係,而是把握父系社會的優越性,朝著利於自身發展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性政治》,[美]凱特·米利特,2001年1月,江蘇人民出版社

[2] 《十二銅表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3月1日

[3] 《社會契約論》,[法]讓·雅克·盧梭,商務印書館,2011年4月1日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遠古時代人類會從母系社會變成了父系社會?
    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期間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 所謂的「母系社會階段」其實並不存在
    人類社會按照血緣組織關係可分為父系社會和母系社會兩大類,父系社會是由同一個祖父的男性後代吸收外來女性組成,母系社會則是由同一個祖母的女性後代吸收外來男性組成。可以說採集、狩獵的分工導致母系社會,農業的出現導致父系社會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許多典型的母系社會如中國的摩梭人,北美的易洛魁人、霍皮人,男性也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但並沒有轉變為父系社會。而據 1969 年人類學家哈賴德研究表明,已知的原始部落大都是父系社會,母系原始部落不超過 15%,而且多半是農業社會,狩獵採集社會反而大多為父系社會。
  • 新石器時代末期,母系氏族是怎麼向父系氏族轉變的?
    根據人類學家的普遍觀點,在新石器時代,氏族部落往往是以母親的血緣維繫的,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母系氏族社會。這不但是因為在這個時期的人類往往採用群婚,因此他們的父親無法確定。還因為這時相對於從事狩獵的男性成員,女性成員負責的農業生產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因此她們是部落最重要的食物來源,自然擁有較高的地位。
  • 您了解5萬年前,人類祖先氏族社會中,母系和父系是如何演變的?
    您了解5萬年前,人類祖先氏族社會中,母系和父系是如何演變的?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公社的最初形態。大約距今5萬年前,也就是人類發展到晚期新人時,原始社會由原始人群發展到某些事主公社階段,距今約1萬年前,我國境內的母系氏族公社進入全盛時期。母系氏族公社之所以稱為「母系」,是因為婦女在當時社會生活中居主導地位,享有至尊的威望。這種地位是由聯姻關係和婦女在生產中的地位決定的。母系氏族開始時實行的是族外婚,一個氏族的男子與另一氏族的女子實行群婚。
  •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是急速的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是急速的。豐富的考古資料說明,父系氏族公社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是急速的。的父系氏族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居住條件也有所改善。龍山文化半地穴式房屋和平地起建的房屋較常見,地面採用層層灰土鋪平踏實,有的還用人工燒制的熟石灰作了防潮處理。已出現雙室房屋,平面呈「呂」字形,房屋內有儲藏物品的袋狀窖穴,這顯然是為適應一夫一妻個體家庭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
  • 臺灣十三大原住民族 部分仍保有母系、父系特點
    其中阿美族約17萬7千多人,為人數最多的原住民族。達悟族定居於蘭嶼,是臺灣唯一的一支海洋民族,約有3600人。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13個原住民族,屬山地原住民的有排灣族、太魯閣族、泰雅族、魯凱族、布農族、鄒族、達悟族等7個。平地原住民的有阿美族、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卑南族、邵族、賽夏族等6個。明年1月12日新制「立委」選舉,山地原住民與平地原住民將各選出3席「立委」。
  • 人類社會形態變化:原始社會—所有文明都經歷過的社會階段!
    原始社會先後經歷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個發展階段,前者和其他群居動物系生物相比沒有太大區別,後者則是人們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共同生產和生活的基本單元
  • 俄國父系氏族的形成,與早期原始社會青銅器的發展
    父氏社會的產生。畜牧是男子的主要業務。這大大提高了他們在部落中的地們。相反,女子的工作卻失去了以前的那種重要性。男子成了畜軍和財產的所有者,並將其傳給自己的子女。因此,血緣關係已不是按照母系,而是按照父系來算了。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9集 母系社會
    距今大約10萬年前,母系氏族社會開始形成,在母系社會中,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這一時期,女性在社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主導權,輩分從母系計算,財產由母系繼承。當時實行族外婚姻制度,同一氏族內部不許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間的同輩男女可以婚配,後來逐漸發展為對偶婚,就是每個男女都有一個主要配偶,子孫歸母親。同氏族的人必須相互幫助、保護家族,為被害的家族成員復仇。這一歷史時期,考古學上稱之為新石器時代。如山頂洞人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和仰韶文化遺址等就是代表。
  • 父系母系選育的特點以及常用配合力測定方式有哪些?
    在商品育種中,父系育種方案和母系育種方案不完全一樣,父系一般採用重疊代育種方案,即周期育種。這種方案在世代間可能很短(32-33周),因此繁殖過程很快。此外,利用這種育種方案,每代可以使用大量的公雞,有利於避免近交。提高雄性雞的受精能力對育種具有重要意義。
  • 最後的母系社會:被聯合國稱為「奇蹟」,男性屬於「珍稀動物」
    隨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進入了文明社會,男女之間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平等,但總體而言,這個世界仍舊屬於父系社會,而世界上有非常多不同的文明,在男女關係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還是有的地方依舊是女性佔主導地位,這樣的社會,我們稱之為母系社會,現在世界上,母系社會已經非常少了,而能完全稱之為母系社會的,只有在波羅的海的一個小島上,這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奇蹟」的文化。
  • 玻里尼西亞人Y染色體測序數據:父系基因型O-AM00476的全血統分析
    關于波利尼西亞人起源,逐漸為最新的分子人類學證據所解析。2018年1月,紐西蘭梅西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所統計和生物信息學組、愛沙尼亞生物中心、法國霍姆博物館、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生物化學與遺傳學系、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布裡斯託分校社會與社區醫學綜合流行病學系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市科羅拉多學院分子生物學系等機構的研究者,在國際頂尖期刊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 人類史上真的有過"母系氏族"階段嗎?
    ,因此早期人類社會普遍採用從妻而居(matrilocal residence)模式,發展為母系氏族社會。相反,壓倒性的證據顯示,在直到現代之前的整個人類歷史上,父系制始終是主流和常態,母系制只是特殊條件下的例外。父系制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人類與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因為黑猩猩、倭黑猩猩、乃至親緣更遠的大猩猩,都從夫而居;對晚期南猿和尼安德特人的化石分析也顯示,這兩個社會很可能都是從夫居的。那麼,母系社會神話又是從哪裡來的?答案要從政治和意識形態上去找。
  • 最新研究表明線粒體可由父系遺傳
    近日發表在PNAS 《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線粒體可由父系遺傳。來自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的黃濤生博士和梅奧診所的Paldeep Atwal博士稱他們在三個家庭中發現了mtDNA雙親遺傳。
  • 從族群制到家庭制,家庭作為最小的社會單位,是如何出現的?
    人類社會之初,注重財產高於注重個體,而隨著財富的增多,人類社會也由母系社會發展到了父系社會,家庭的組成結構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最終演變為了最基本的社會單位。這種演變是在互相沒有聯繫的各個大陸的人類群體中完成的,不約而同的家庭為基礎的社會的建立,是人類私有觀念。階級觀念產生的基礎,更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
  • 復旦大學教授倡議"子隨父姓,女隨母姓"
    「想讓寶寶隨我姓,公公婆婆會怎麼看?」近幾年來,網絡上頻頻發起關於孩子姓氏的討論。據了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進入婚育高峰期,雙方都是獨苗苗,下一代到底跟誰姓引發了爭論。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日前著名遺傳學家、復旦大學教授盧大儒從遺傳學的角度,提出一種兼顧男女雙方姓氏傳遞的建議。
  • 復旦大學一教授倡議"子隨父姓,女隨母姓"引爭議
    「想讓寶寶隨我姓,公公婆婆會怎麼看?」近幾年來,網絡上頻頻發起關於孩子姓氏的討論。據了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已進入婚育高峰期,雙方都是獨苗苗,下一代到底跟誰姓引發了爭論。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日前著名遺傳學家、復旦大學教授盧大儒從遺傳學的角度,提出一種兼顧男女雙方姓氏傳遞的建議。
  • 為何歐洲大部分民族的父系基因都來自日耳曼人?
    寫在前面:為何歐洲大部分民族的父系基因都來自日耳曼人?在古代的西方社會,共有三大蠻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凱爾特人。但今天的凱爾特國家,只剩下了愛爾蘭和蘇格蘭(而且蘇格蘭只是英國的一部分)。但就算是那些非日耳曼國家,比如俄羅斯、烏克蘭、義大利、西班牙等,這些國家的父系基因也都是古代日耳曼人留下的,這又是什麼原因?原來,在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蠻族就成了歐洲大陸的主宰。他們在歐洲大陸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個國家,他們滅亡了許多歐洲帝國,他們攻破了一個又一個城池,他們屠城,他們凌辱婦女。
  • 「暗黑森林法則」和「含情脈脈」並存的人類社會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的性格會被放大,可以觀察到自私、欲望、浮躁……森林法則屬於原始的,屬於最古老的法則,也是統治整個星球的法則,包括人類社會。人性的光輝專屬於人類,相比森林法顯得弱小,但是在人類社會閃閃發光;森林法則就是力量法則,力量決定地位。
  • 母系社會的捍衛者——環尾狐猴的女王之路
    這種大眼睛、萌萌的靈長類動物並沒有像大部分靈長類動物那樣進化到父系社會,而是保持了原始母系社會的生活習性。數百萬年來環尾狐猴家族一直維護著雌性的權威地位,它們的猴王是雌性,雌猴的地位更是至高無上、尊貴無比,相比之下雄猴地位卑微,只充當交配和繁殖的工具【1】,這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環尾狐猴的母系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