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先後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類四個階段,並出現能人、直立人、智人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印尼爪哇人、德國海德堡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都屬於晚期猿人;而德國的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則屬於早期智人;中國山頂洞人、法國克羅馬農人則屬於晚期智人。
不管是何種支線,在人類的進化發展史上,都曾先後出現了數個社會形態,它們分別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原始社會也被稱為「原始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
相比於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短短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原始社會存在時間更長,同時也是人類自誕生走向成熟,從懵懂走向文明的過程。原始社會之所以能存在如此長的時間,最關鍵的原因便是生產力極其低下。
那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標誌是使用石器工具。單個人無法同惡劣的自然環境鬥爭,想要生存,想要將基因傳承下去,就必須抱團取暖。按照年齡、性別進行簡單的分工協作,共同勞動謀取生活資源,這也就決定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大家共同勞動,平均分配。
原始社會先後經歷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個發展階段,前者和其他群居動物系生物相比沒有太大區別,後者則是人們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共同生產和生活的基本單元。
氏族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在氏族公社前期,女性由於其生育繁衍能力和採獲能力對公社貢獻大,因而佔據絕大部分話語權。進入母系氏族,婦女是氏族的主體,氏族成員的世系按母系計算,人們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也由母系血緣親屬繼承,氏族首領多由年長的婦女擔任。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業和畜牧業佔據生產生活的重心,高強度的勞作、漁獵需要男性的強壯身體,於是父系氏族登上舞臺,世系開始按照父系計算,財產按父系繼承,氏族領導權落在男子手中。
原始社會不存在剝削,沒有階級,因而不可能形成國家,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全體成員參加的氏族會議作出決定。
出於對各種自然力量的恐懼,原始社會出現了原始宗教和圖騰崇拜。根據活動領域的限制,接觸的事物不同,不同氏族有了不同的圖騰,崇拜不同的神靈。人們相信萬物有靈,太陽、月亮、火焰、大地、大山、大河、兇猛的動物等都成為了崇拜對象,多神教得以發展,最重要的證據便是一些洞穴壁畫。
原始社會與石器密不可分,磨製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石鏟,琢制的磨盤和打制的石錘、石片是人們主要的生產生活工具。在新石器時代末期,人類已經能夠使用天然金屬,也可以製作簡陋的銅器,但其效果仍然不如石器,所以在此階段經歷了金石並用的時代。到了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左右,人類學會了製造青銅,青銅時代來了。
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集體勞動被個體勞動取代,產品出現剩餘,私有制萌發,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公社開始解體,階級思想產生了,人類開始步入奴隸社會。
縱觀世界各大文明,幾乎所有文明都經歷過原始社會,只不過因為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持續的時間長短有所差別而已。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始於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的夏王朝建立,國家作為上層階級意志的體現出現在歷史長河中,奴隸社會大踏步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