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形態變化:原始社會—所有文明都經歷過的社會階段!

2020-12-03 騰訊網

人類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先後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類四個階段,並出現能人、直立人、智人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印尼爪哇人、德國海德堡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都屬於晚期猿人;而德國的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則屬於早期智人;中國山頂洞人、法國克羅馬農人則屬於晚期智人。

不管是何種支線,在人類的進化發展史上,都曾先後出現了數個社會形態,它們分別是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原始社會也被稱為「原始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

相比於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短短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原始社會存在時間更長,同時也是人類自誕生走向成熟,從懵懂走向文明的過程。原始社會之所以能存在如此長的時間,最關鍵的原因便是生產力極其低下。

那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標誌是使用石器工具。單個人無法同惡劣的自然環境鬥爭,想要生存,想要將基因傳承下去,就必須抱團取暖。按照年齡、性別進行簡單的分工協作,共同勞動謀取生活資源,這也就決定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大家共同勞動,平均分配。

原始社會先後經歷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兩個發展階段,前者和其他群居動物系生物相比沒有太大區別,後者則是人們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共同生產和生活的基本單元。

氏族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在氏族公社前期,女性由於其生育繁衍能力和採獲能力對公社貢獻大,因而佔據絕大部分話語權。進入母系氏族,婦女是氏族的主體,氏族成員的世系按母系計算,人們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也由母系血緣親屬繼承,氏族首領多由年長的婦女擔任。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業和畜牧業佔據生產生活的重心,高強度的勞作、漁獵需要男性的強壯身體,於是父系氏族登上舞臺,世系開始按照父系計算,財產按父系繼承,氏族領導權落在男子手中。

原始社會不存在剝削,沒有階級,因而不可能形成國家,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全體成員參加的氏族會議作出決定。

出於對各種自然力量的恐懼,原始社會出現了原始宗教和圖騰崇拜。根據活動領域的限制,接觸的事物不同,不同氏族有了不同的圖騰,崇拜不同的神靈。人們相信萬物有靈,太陽、月亮、火焰、大地、大山、大河、兇猛的動物等都成為了崇拜對象,多神教得以發展,最重要的證據便是一些洞穴壁畫。

原始社會與石器密不可分,磨製的石斧、石錛、石鑿和石鏟,琢制的磨盤和打制的石錘、石片是人們主要的生產生活工具。在新石器時代末期,人類已經能夠使用天然金屬,也可以製作簡陋的銅器,但其效果仍然不如石器,所以在此階段經歷了金石並用的時代。到了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左右,人類學會了製造青銅,青銅時代來了。

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集體勞動被個體勞動取代,產品出現剩餘,私有制萌發,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公社開始解體,階級思想產生了,人類開始步入奴隸社會。

縱觀世界各大文明,幾乎所有文明都經歷過原始社會,只不過因為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持續的時間長短有所差別而已。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始於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的夏王朝建立,國家作為上層階級意志的體現出現在歷史長河中,奴隸社會大踏步跑來。

相關焦點

  • 原始人類的群居社會,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漫長歲月
    我國原始人類的群居社會,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漫長歲月。人們經過了艱苦的鬥爭和鍛鍊,得到了繁行,繼續發展下來,並在比較廣大的地區內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人類發展到這一階段,在古人類學上被稱為「古人」階段。在考古學上相當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古人階段的人類化石和石器,在我國的南方和北方都有發現。
  • 重磅〡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隨著社會分工出現,這些成果也就體現在各行各業的勞動成果之中,文明結構也日益分化,文明內涵也日益豐富。隨著國家誕生,文明發展也就從具體要素生成階段向整體形態發展階段躍升了,而後人類文明就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並發生了形態不斷迭代的人類文明進步。在人類誕生後,婦女首先起到了主導性作用,成為了文明的開創者。
  • 未來人類社會形態
    以生物進化為準繩,探索未來社會形態——題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殊途同歸在人類社會中,宏觀層面的經濟政策和央行調控,微觀層面個人自主決策的市場經濟,都是必不可少的。社會系統就像人體系統那樣,前者對應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後者對應細胞自主運行,這是生物經過億萬年進化出來的正確路徑。
  • 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高形態是什麼?滅亡還是真正的公平?
    資本主義的最高形態是什麼?有很多人認為資本主義的最高形態就是滅亡。我只能說這種人不僅連資本主義是什麼都不知道,就連馬克思主義是什麼他也不知道。網上最正確的答案不是我說的,但是我是認可的,那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高形態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甚至是共產主義社會。
  • 「兩種生產」與原始社會發展動力的研究
    二是人自身的生產在一定社會形態內發揮作用,無法單純通過人自身的生產的發展突破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血族關係只是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原始社會階段中,對該社會形態的具體結構、制度加以支配、決定,人自身的生產決定這一社會形態的具體面貌。三是家庭的發展階段受「兩種生產」共同制約,家庭關係不能簡單等同於人自身的生產所形成的關係,「兩種生產」制約著社會形態的本質與表現形式。
  • 「五種社會形態」是馬克思親述的理論嗎?|讀嘉
    蘇聯成立之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蘇聯史學界重新反思了人類發展階段,斯圖魯威院士歸納出了「五種社會形態」的經典公式。他將馬克思口中的「亞細亞的」當作「原始社會」,「古代的」當作「奴隸社會」,從而得出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人類發展五階段理論。
  •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每一時代的社會意識都有其獨特的內容和特點,具有不斷進步的歷史趨勢,但不管怎樣變化、發展,其根源深深地埋藏於經濟的事實之中。例如,在原始社會,人們只有樸素的族群公有觀念,不知「私有」為何物。隨著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方式的出現和原始社會的瓦解,私有觀念以及與此相聯繫的思想意識相應產生。可見,那種認為人從來就有「自私意識」的觀點是沒有根據的。
  • 社會、人與自然的能量轉換
    電的發明拉開近代工業文明的序幕,自此世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當飛機翱翔於天空、火車穿梭大地,無線電撕裂空間……人類恍惚中有凌駕一切的感覺。我將生命能量稱之為第一能量,而第二能量是火,第三能量是電,其實它們都是同一種東西的不同形態,就像植物動物和人都是生命,只是形態不同而已。第四形態能量是核,這個象徵力量又象徵毀滅的東西既被喜愛又被恐懼,至今還沒有完全被了解。
  • 趙文銀:探討從無到有創建人類社會產品形態的技術原理
    只要不改變文明的結構形態,無論國家的外在表現形態如何改變,其內在的本質是沒有改變的。這也是中華文明延續幾千年的根本原因,無論朝代如何變化,管理國家的主體聚落都沒有改變中華文明的結構形式。如果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由人類文明的結構形態的發展規律決定的,而人類文明的結構形態是由人類設計的邏輯規則創建的,那麼就可以採用現代科學的形式做出一個假設的模型,然後利用這個模型來分析不同層級結點位置上的社會產品的結構形態和內在規律。當然,這個模型或許是錯誤的,因為在人類當前的世界觀裡,人們基本上不會認為人類社會是一個產品,更加不會認為人類社會是人類通過自己設計的邏輯規則創建的產品。
  • 所謂的「母系社會階段」其實並不存在
    和所有雌性靈長類動物一樣,女性也並非採集主力,除沒有體力優勢外,更因為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口增長的特點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極低的增長率,據估計,原始社會新生兒的死亡率高達 50%,舊石器時代人口百年增長率不超過 1.5‰。
  • 基於網絡社會特性的中國網絡社會有效治理
    [摘 要] 網絡社會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發展階段中的重大歷史轉型。網絡社會與傳統社會在本質、結構、特性方面都存在截然不同的差異,因此對整個傳統社會產生了全面的影響與衝擊。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人們學習各種技能、知識,接受教育,提高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環境,大腦通過學習思考表現在人的行為上,這也是進化。 信息系統的進化包含結構層面的進化和信息層面的進化。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社會信息系統有許許多多的進步,每次信息技術的提升都在推動著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其中比較大的有三次。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社會信息系統有許許多多的進步,每次信息技術的提升都在推動著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其中比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是語言、文字的出現,第二次是紙張、印刷術,第三次是計算機、手機和網際網路。現在我們仍處在社會信息系統的第三次進化中,曾經的電報、無線電僅僅是前奏,計算機、手機、網際網路推向高潮,當下如火如荼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是繼續。
  • 文明演進中的技術、社會與現代性重構
    作為一種具有自身特定發展規律的社會現象,公眾視野中的技術形象經歷了一個歷史演變過程。隨著技術在人類文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只是到了19世紀60年代之後,作為一套器械、複雜的工業裝置或者抽象的力量的現代技術圖象才開始出現。
  • 氣候變化和歷史社會經濟波動
    ,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到達了今天的生態文明的高度。圍繞這一個基本的人地關係問題,氣候變化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關係的討論自古有之。人類對於自然也從單純依賴,到主動改造,再到現今的和諧與統一,人地關係這一古老的話題,在進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經歷了哲學上否定之否定地不斷發展和深化凝練。
  • 為什麼遠古時代人類會從母系社會變成了父系社會?
    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從人類出現的歷史上來推理,這個演變過程大概經歷了幾萬年時間,直到五千多年前,才真正成為父系社會。為什麼遠古時代人類會從母系社會變成了父系社會?我認為無外乎三個因素:一是生產力和經濟因素;二是生理因素;三是婚姻制度因素。遠古時候,人們靠獲取天然食物及種植簡單農作物為生,女人比男人能幹,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高,因而以女權為主,形成母系社會。
  • 沒有達到一級文明的社會形態需要多長時間
    沒有達到一級文明的社會形態需要多長時間,有科學家預測,至少還需要100到200年的時間,如果人類能達到二級文明,將可以利用整個氫氣可麻煩了對我們來說也就是太陽,我們將吸收太陽產生的所有能量,每秒超過38000照了,並將其全部用於自身需求,而一顆恆星基本上都能穩定燃燒幾十億年
  • 土耳其史:小亞細亞的社會進步,西臺文明,一個獨特的社會文明
    土耳其一些主要的考古地區出土的文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證明,從公元前8000年人類在小亞細亞地區居住的痕跡逐漸開始增加。查歐努(公元前7250~6750年)和哈吉拉地區(公元前7040年)的歷史遺蹟都可以追溯到陶器時代之前。以最能體現史前文化的查陶侯予克地區(公元前6500~5650年)為例,迄今為止在這裡已經發現曾經有過十二個人類文明變革的痕跡。
  • 利比亞在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之前,尚處於原始社會發展形態
    利比亞在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之前,尚處於原始社會發展階段的經濟社會形態中,還沒有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和完善的政府組織。然而,異族統治、西方的殖民擴張和統治,打亂了利比亞原有民族和國家組織的正常歷史演進進程。殖民者有意保存部落組織,採取分而治之的統治方式以維護他們的殖民統治和利益。
  • 人類社會的進化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社會信息系統有許許多多的進步,每次信息技術的提升都在推動著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其中比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是語言、文字的出現,第二次是紙張、印刷術,第三次是計算機、手機和網際網路。現在我們仍處在社會信息系統的第三次進化中,曾經的電報、無線電僅僅是前奏,計算機、手機、網際網路推向高潮,當下如火如荼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是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