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5萬年前,人類祖先氏族社會中,母系和父系是如何演變的?

2020-12-05 龍觀歷史

您了解5萬年前,人類祖先氏族社會中,母系和父系是如何演變的?

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公社的最初形態。大約距今5萬年前,也就是人類發展到晚期新人時,原始社會由原始人群發展到某些事主公社階段,距今約1萬年前,我國境內的母系氏族公社進入全盛時期。母系氏族公社之所以稱為「母系」,是因為婦女在當時社會生活中居主導地位,享有至尊的威望。這種地位是由聯姻關係和婦女在生產中的地位決定的。

母系氏族開始時實行的是族外婚,一個氏族的男子與另一氏族的女子實行群婚。後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領域擴大,人口增加,氏族不斷分衍,群婚難以實行,於是過渡到對偶婚,男入女家,這種婚姻關係不穩定,一名女子可以獲得多個男子。這種婚姻的結果是孩子出生時母親是明確的,但父親究竟是誰,則難以確定。這樣氏族成員的安倍是只能按母親的血統來確定。在母系社會,氏族的祖先都是年長的婦女,在母系氏族公社的生產活動中,男子主要外出捕魚和打獵,往往較長時間不回來,而且提供的食物不穩定,而婦女承擔起採集食物,養幼育幼養老,看守駐地等繁重工作。當時婦女在長期採集活動中積累了經驗,將採集的野生野生植物種子種植到田地裡,創造了原始農業。由於農作物的收穫比較有保障,使得婦女在原始經濟生活中去主導地位,受到氏族成員的尊重。以婦女確定氏族的血緣關係和他們在生產中的地位,決定了母系氏族公社的必然性。母系氏族公社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如后稷是因為母親踩了巨人的腳印而生,神農的母親因夢見一條龍而懷孕,殷契的母親因吃了燕蛋兒生子……所有這些神話都沒有提到父親,這反映了當時「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會的特點。我國早期姓氏,如姬、姜、贏等都有女字,正是母系氏族遺制的反應。

我國境內發現了大量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遺址,如北方的仰韶文化、河南的裴李崗文化、河北的磁山文化、甘肅的馬家窯文化、遼西的紅山文化、浙江的河姆渡文化、山東的大汶口文化等遺址,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發現與河南澠池仰韶村而得名,是我國北方文化的代表,有許多文化遺存。最著名的是1952年發現的西安半坡村遺址,距今約五千年。我國南方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距今約六千年,因1973年發現於浙江餘姚河姆渡而得名,半坡和河姆渡遺址,分別反映了黃河和長江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狀況。距今約五千年左右,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男子以其體制優勢在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等主要社會生產中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母系氏族公社也就自然過渡到父系氏族公社。氏族世系按男子血統來確定,這時婚姻形式已由男居女家過渡為女居男家,母系社會不穩定的隊友婚制過渡到一夫一妻或多妻制。父系氏族公社雖然保持了民族意識的氏族議事會的傳統,但市組全體會議已將婦女排斥在外。

父系氏族公社後期出現了私有制財產和貧富分化。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個體勞動,逐漸替代了集體勞動,個體家庭逐漸成為氏族的對抗力量,勞動產品開始有了剩餘,慢慢的出現了私有財產,導致貧富分化。

當時墓葬的隨葬品反映了貧富的差距,在龍山文化的重要遺址大汶口居民的一個婦人的墓葬群裡出土了180多件珍貴製品和其他隨葬品,而一些窮人的目的沒有或只有少量普通的石器、陶器。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階級也隨之產生。剩餘產品的出現是剝削別人的勞動成為可能。於是氏族衝突下的戰俘不再全部殺掉而變為奴隸這一系列劇烈的社會變革,最終出現了奴隸主和努力、富人和窮人、貴族和平民,從而導致原始社會的崩潰。傳說中的英雄時代,正是處在這一歷史巨變之中。列在五帝之首的黃帝就是這個英雄時代的代表人物。

謝謝朋友們的閱讀,您對先祖們是怎麼看的呢?請到評論區留言討論。動一動手指吧,點讚、轉發和收藏。關注我吧,每天分享新精彩。【原創文章,謝絕轉載。本文在《龍觀歷史》編號:氏族社會--人類起源--史前社會--上下五千年(4)】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遠古時代人類會從母系社會變成了父系社會?
    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期間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 人類史上真的有過"母系氏族"階段嗎?
    歷史教科書認為,原始人類曾經歷過母系社會階段,原始社會是由母系氏族發展而來,近幾千年才進入父系社會。這是真的嗎?
  • 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以羅馬共和國為例,看父系社會的形成
    眾多史料記載,人類與大猩猩這樣的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但鮮為人知的是,身為高等動物的人類與憨態可掬類人猿有著相似的過往,二者曾經同樣生活在以父係為主的社會中。如今人類社會的大多數民族都是父系社會,甚至人類近親的大猩猩也同樣生活於以父係為主的社會,那麼父系社會對社會群體會帶來什麼樣的作用?
  • 所謂的「母系社會階段」其實並不存在
    人類社會按照血緣組織關係可分為父系社會和母系社會兩大類,父系社會是由同一個祖父的男性後代吸收外來女性組成,母系社會則是由同一個祖母的女性後代吸收外來男性組成。目前國內的傳統看法認為:在原始的社會分工中,男子從事漁獵活動,婦女從事食物採集,由於男人打獵往往得不到保障,相反採集活動比漁獵活動能夠提供更充足穩定的食物來源,供氏族成員餬口度日,所以婦女在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成為母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基礎。
  • 新石器時代末期,母系氏族是怎麼向父系氏族轉變的?
    根據人類學家的普遍觀點,在新石器時代,氏族部落往往是以母親的血緣維繫的,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母系氏族社會。這不但是因為在這個時期的人類往往採用群婚,因此他們的父親無法確定。還因為這時相對於從事狩獵的男性成員,女性成員負責的農業生產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因此她們是部落最重要的食物來源,自然擁有較高的地位。
  • 人類的起源和演變,帶你了解我們的祖先從何而來,如何而來
    ,這些還是要靠科學揭秘,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古人類的起源和演變過程。相關理論的提出最早是由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的「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進化過程」理論,又稱生物進化論,在此基礎上,又有生物學家提出,人類和猿類是同一個祖先的理論,但是達爾文的理論只回答了人類是由何而來的問題,但是並沒有回答人類是如何而來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恩格斯那裡得到了解決,他提出「勞動創造了人類」的理論
  • 人類社會形態變化:原始社會—所有文明都經歷過的社會階段!
    原始社會也被稱為「原始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 氏族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兩個階段。在氏族公社前期,女性由於其生育繁衍能力和採獲能力對公社貢獻大,因而佔據絕大部分話語權。進入母系氏族,婦女是氏族的主體,氏族成員的世系按母系計算,人們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也由母系血緣親屬繼承,氏族首領多由年長的婦女擔任。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第9集 母系社會
    距今大約10萬年前,母系氏族社會開始形成,在母系社會中,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這一時期,女性在社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主導權,輩分從母系計算,財產由母系繼承。人類還改進漁獵手段,從事制陶、紡織、木作等手工生產。新石器時代前期,氏族集團日益擴大,並營建了規模很大的聚落。人們的宗教信仰日益發展。有些人已經學會了製作彩陶及一些漂亮的裝飾品。
  • 石器時代的三個階段,古人類發展長河中重要的一步
    考古學家稱這一時期的人類為「古人」。在我國大陸上所發現的「古人」有長陽人、丁村人等。他們體格較原人進步,尤其是所用石器更大有進步。在山西汾河岸邊的丁村遺物中還有石球,據推測,那是用來製造狩獵工具「飛石索」的原料。幾十萬年悠久歲月又已過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龍骨山上,又出現了一群比較進步的人類。他們住在山頂洞穴內,所以被稱為山頂洞人。
  • 從圖騰崇拜到祖先崇拜——「人類的覺醒」,孝行的具體體現
    圖騰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一種最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天生物有著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此物(多為動物)即成為該氏族的圖騰保護者和象徵(如熊、狼、鹿、鷹等)。圖騰往往為全族之忌物,動植物圖騰禁殺禁食;且舉行崇拜儀式,以促進圖騰的繁行。圖騰崇拜產生的原因。
  • 這個母系氏族的物種,交配過程卻是最暴力的,一不小心就「斷根」
    有一種動物,他們所奉行的是母系社會,且交配過程十分暴力,雄性很可能會面臨「斷根之痛」,那麼這是哪個物種呢?這個種族就是蜜蜂,別急,等我細細道來。   我們知道,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最開始我們是母系氏族的,而後又變為了男性主導的父系氏族,最後到了現在崇尚男女平等的文明社會
  • 人類母系祖先「線粒體夏娃」存在於20萬年前
    科學家最新研究證實所有人類的母系祖先「線粒體夏娃」存在於20萬年前  【搜狐科學消息】 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日前,科學家證實所有人類的母系祖先——「線粒體夏娃」存在於20萬年前。  對於測定線粒體夏娃年代的研究,能使科學家探測該基因在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變異、選擇和其它基因進程的更多信息。基梅爾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於基因變化性類型感興趣的原因,它們對於醫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科學家試著通過現代基因技術測定線粒體夏娃的年代,他們對比隨機性血液捐獻者的基因剖析圖,以及特殊基因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
  •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是急速的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是急速的。豐富的考古資料說明,父系氏族公社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是急速的。各地遺址中還大量發現鹿、狐、虎等動物的骨,以及網墜、箭鏃等漁獵工具北方沙漠草原地區由狩獵經濟發展為畜牧業經濟,最終導致遊牧部落從其他生產勞動的氏族部落中分離出來,逐漸完成了人類社會的第一次勞動大分工。
  • 萬物之靈的崛起點,我們的祖先甩開猴子和猿的時代-新石器時代
    人類的石器時代歷史很長,人類的歷史有300萬年,石器時代差不多佔了299.5萬年。它雖然極其原始,但卻展示了人類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具有豐富的文化內容。人類最初走出森林,和猿相揖別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了遠大無比的發展潛力。面對強悍的大自然,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去接近它,慢慢地發現了種比手更有 力量的生產工具,那就是石器。石器時代可以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 在這一團團人類起源的謎霧之下,我們所探索的是否正確
    在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中進一步認為人類和現在的類人猿(例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擁有共同的祖先,人類是從早已滅絕的古猿進化而來的。,大約是從舊石器晚期開始,氏族成為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基本組織,氏族之間便開始相互通婚,它的前期為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裡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威信。
  • 站到食物鏈頂端,從爬行到直立行走,人類花了多長時間?
    其實,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與那波在表演的猴子們的祖先可能在同一片森林裡呆過,甚至為了搶奪地盤和食物而大打出手過。然而,現在的人類已經站在了地球食物鏈的頂端,這是一個無比漫長的過程。那麼做到今天這個程度,人類花了多少時間呢?最早的人類還只是森林古猿的一種,生活在原始森林中。
  • 俄國父系氏族的形成,與早期原始社會青銅器的發展
    父氏社會的產生。畜牧是男子的主要業務。這大大提高了他們在部落中的地們。相反,女子的工作卻失去了以前的那種重要性。男子成了畜軍和財產的所有者,並將其傳給自己的子女。因此,血緣關係已不是按照母系,而是按照父系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