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舊石器時代
中國遠古人類自從在地球上出現後,大致經歷了兩三百萬年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又將所謂舊石器時代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所遺留下來的遺物,在我國大陸上有東方、元謀、北京、藍田等原(猿)人骸骨、工具。當時人類雖已使用非常粗糙的石器,但生產力極低,並經常面臨自然災難、兇猛野獸的威脅。所以,原人為求生存,必須結成群體,過著「聚生群處」的生活。從留遺物來看,原人已會用火,並且能夠製造用於砍伐樹木、割削獸皮的銳利石器。於是人類逐漸放棄茹毛飲血的飲食習慣,並提高了其抵抗自然及其他動物侵害的能力。
經過漫長時間,大約在距今一二十萬年之前,中國原人進入舊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學家稱這一時期的人類為「古人」。在我國大陸上所發現的「古人」有長陽人、丁村人等。他們體格較原人進步,尤其是所用石器更大有進步。在山西汾河岸邊的丁村遺物中還有石球,據推測,那是用來製造狩獵工具「飛石索」的原料。
幾十萬年悠久歲月又已過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龍骨山上,又出現了一群比較進步的人類。他們住在山頂洞穴內,所以被稱為山頂洞人。他們體格形態比北京人、丁村人等都大有進步,幾乎像現代人一樣,他們生活的年代已屬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大約一萬八千年。除山頂洞人外,中國大陸還發現資陽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屬於同期的人類,考古學家將他們統稱為「新人」,以示與「古人」有別。「新人」與現代人更接近,智力大大提高,從山頂洞人的復原像來看,其面貌與現代華北居民幾乎很少差異。因此似可斷言,山頂洞人乃中華民族直系祖先。
二、中石器時代
經過長期的勞動和鬥爭,人類的體質不斷增強,智力不斷提高,工具日益增多和改良,所以人類的前進步伐似乎日益加速。於是大約距今一萬年前,我國史前人類進入中石器時代。所謂中石器時代為介於新舊石器時代之間的過渡階段。在我國大陸上發現屬於這一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存有靈井遺址及沙苑文化。當時的經濟生活以漁獵採集為主,所製造及使用的工具仍以石器為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有人發明弓矢,使狩獵效率獲得新的提高。
三、新石器時代
大約又經歷了幾千年,中國史前史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這一時代又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概括言之,距今一萬多年前仍為舊石器時代,但大約在距今一萬年到四千年之間即為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為母系氏族繁榮期,亦即氏族制全盛期,主要特徵為同一氏族共同居住和生產,女性成為氏族首領。母系氏族繁榮期出現新的社會組織,婚姻情況逐漸演變為對偶婚,並自然產生父子關係新因素,而這又對母系氏族制構成直接衝擊。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由於農業發展,男性勞動力在經濟生活中日益重要,女性社會地位遂相對降低,並最終導致父系氏族製取代母系氏族制。大約距今五千年左右,我國黃河、長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先後進入父系氏族階段。
把大陸考古成績作一比較:對於經歷了一百六七十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所發現原始人類遺址,目前僅有三百多處,而對於只經歷幾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所發現遺址多達六千餘處。所以,不言而喻,人類文化在新石器時代已有重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