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時代的三個階段,古人類發展長河中重要的一步

2020-12-05 有文化的佩佩

一、舊石器時代

中國遠古人類自從在地球上出現後,大致經歷了兩三百萬年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又將所謂舊石器時代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所遺留下來的遺物,在我國大陸上有東方、元謀、北京、藍田等原(猿)人骸骨、工具。當時人類雖已使用非常粗糙的石器,但生產力極低,並經常面臨自然災難、兇猛野獸的威脅。所以,原人為求生存,必須結成群體,過著「聚生群處」的生活。從留遺物來看,原人已會用火,並且能夠製造用於砍伐樹木、割削獸皮的銳利石器。於是人類逐漸放棄茹毛飲血的飲食習慣,並提高了其抵抗自然及其他動物侵害的能力。

經過漫長時間,大約在距今一二十萬年之前,中國原人進入舊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學家稱這一時期的人類為「古人」。在我國大陸上所發現的「古人」有長陽人、丁村人等。他們體格較原人進步,尤其是所用石器更大有進步。在山西汾河岸邊的丁村遺物中還有石球,據推測,那是用來製造狩獵工具「飛石索」的原料。

幾十萬年悠久歲月又已過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龍骨山上,又出現了一群比較進步的人類。他們住在山頂洞穴內,所以被稱為山頂洞人。他們體格形態比北京人、丁村人等都大有進步,幾乎像現代人一樣,他們生活的年代已屬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大約一萬八千年。除山頂洞人外,中國大陸還發現資陽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屬於同期的人類,考古學家將他們統稱為「新人」,以示與「古人」有別。「新人」與現代人更接近,智力大大提高,從山頂洞人的復原像來看,其面貌與現代華北居民幾乎很少差異。因此似可斷言,山頂洞人乃中華民族直系祖先。

二、中石器時代

經過長期的勞動和鬥爭,人類的體質不斷增強,智力不斷提高,工具日益增多和改良,所以人類的前進步伐似乎日益加速。於是大約距今一萬年前,我國史前人類進入中石器時代。所謂中石器時代為介於新舊石器時代之間的過渡階段。在我國大陸上發現屬於這一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存有靈井遺址及沙苑文化。當時的經濟生活以漁獵採集為主,所製造及使用的工具仍以石器為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有人發明弓矢,使狩獵效率獲得新的提高。

三、新石器時代

大約又經歷了幾千年,中國史前史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這一時代又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概括言之,距今一萬多年前仍為舊石器時代,但大約在距今一萬年到四千年之間即為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為母系氏族繁榮期,亦即氏族制全盛期,主要特徵為同一氏族共同居住和生產,女性成為氏族首領。母系氏族繁榮期出現新的社會組織,婚姻情況逐漸演變為對偶婚,並自然產生父子關係新因素,而這又對母系氏族制構成直接衝擊。到新石器時代晚期,由於農業發展,男性勞動力在經濟生活中日益重要,女性社會地位遂相對降低,並最終導致父系氏族製取代母系氏族制。大約距今五千年左右,我國黃河、長江流域的母系氏族先後進入父系氏族階段。

把大陸考古成績作一比較:對於經歷了一百六七十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所發現原始人類遺址,目前僅有三百多處,而對於只經歷幾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所發現遺址多達六千餘處。所以,不言而喻,人類文化在新石器時代已有重大發展。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石器時代主要是分為幾個階段,對人類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導讀:古代的石器時代主要是分為幾個階段,對人類的發展有什麼意義談到理解歷史,問了很多人,大多數人認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始於秦朝,但只有少數人認為它始於先秦時期。但是還是想問一句,先秦是從哪裡開始的,指的是哪個朝代?
  • 解密中國古人類演化
    現在我們要想了解古人類的起源、生活、生產和歷史演化,只有通過各種化石和遺物來展開研究。按照現代人類學家的分類,從最早的人到現代人,人類經歷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個階段。在東北和西北邊陲人類只在更新世末葉才得以進入;而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和西北一些沙漠地區,至今未見到古人類的蹤影。有了宏觀的了解之後,我們再去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古人類遺址探個究竟。
  • 電影《異形契約》沒告訴你的事:中國境內有哪些舊石器時代古人類...
    事實上,在舊石器時代,地球上就活動著早期人類。舊石器時代是指距今約300萬年至距今約1萬年的漫長時期,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舊石器時代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遺址主要有以下這些:1、祿豐古猿:這是在雲南省祿豐縣發現的人猿化石,距今約七八百萬年。
  • 各省境內分別有哪些出名的「古人類」?湖北境內古人類最離奇!
    要知道在文明出現之前,人類社會要經過數十萬年的新舊石器時期才能逐漸發展完善。 而這段「遠古」時期則因為太過單調被世人遺忘,以至於「古人類」也變得沒有明清瓷器來得熱度高。 金牛山人的生活時期距今至少已有28萬年,從時期劃分看,應該屬於舊石器早中期階段。這時期是智人普遍活躍的時期,而金牛山人就是典型的智人。在發掘過程中逐漸發現金牛山人已經具備使用火源並烤食熟肉的能力,頭骨大小和現代人也已經相差無幾。
  • 遠古揭秘:古人類為何要冒險獵殺猛獁象?身體堪稱寶藏
    此前,俄羅斯一支官方探險隊再次成功發掘了一具巨大的猛獁象遺骸,並在遺骸旁發現了萬年前古人類以猛獁遺骸加工工具的遺蹟。猛獁象大約於萬年前滅絕,曾是石器時代人類重要的狩獵對象。猛獁象成年後身長可達6米,肩高超4米,大約一間屋子大小,再加上性情兇猛,考慮到石器時代人類落後的工具技藝,要獵殺這樣的猛獸並不容易,甚至說經常可能要冒著付出生命的危險。那麼,古人類為何還是盯上了這遠古巨獸呢?毫無疑問,猛獁象對古人類而言有著足夠的吸引力。
  • 最新研究:中國早期人類為應對中更新世氣候轉型做出重要轉變
    (中國新聞網)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由中外科研人員合作完成的一項最新古人類研究結果表明,在距今120萬-70萬年的中更新世氣候轉型顯著階段,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早期人類為應對氣候變化,在地理分布和石器製作行為等方面做出重要轉變。
  • 中國古人類起源於非洲?
    2月2日,魏光飈博士向本報獨家披露,其論文中的研究成果確認——214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重慶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自成體系的史前文化;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重慶地區的古人類製造了目前東亞地區發現的唯一一件骨制手斧,並創造出全球範圍內獨樹一幟的舊石器工業技術,這,或能證明現代中國人系本土起源。
  • 《考古公開課》重返石器時代
    來源:央視科教頻道穿越歷史的時空,拂去時間的塵埃,用科學和想像力拼接歷史的碎片,還原真相,在探尋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艱辛我們生活在現代化的環境之中,享受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不但能夠駕汽車馳騁,用網絡聯通世界,還可以乘宇宙飛船翱翔,坐潛艇深入海底,而人類祖先生活的石器時代似乎離我們無比遙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了關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Nature》登新考古發現:古人類在210萬年前就從非洲來到中國
    經測定,這些器具所處的沉積物層中最久遠的來自 210 萬年前。這些石器的風格與在非洲大陸發現的直立人石器高度近似。此前,根據在喬治亞的德馬尼西出土的骨骼和石具,學界普遍認為古人類最早是於 177 萬至 185 萬年前從非洲的發源地遷移出去的。不過,此次在中國的發現證明,事實上這個日期應該再提早數十萬年。
  • 捲尾猴已進入「石器時代」三千年!
    生活在巴西塞拉達卡皮瓦拉國家公園(Serra da Capivara)的野生捲尾猴心靈手巧,能夠製作石器,據科學家稱,這項技藝在它們中至少傳承了3000年,且還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改進。了解捲尾猴對工具的使用有助於揭示這種行為在其他靈長類群體中的起源,包括人類譜系中最早的成員。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石器出現在330萬年前,它們要麼屬於阿法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要麼屬於肯亞平臉人(Kenyanthropus platyops),二者都是人類的古老近親。
  • 找尋最早中國古人類的活動蹤跡
    物種的遺骸通常能較輕易地在他們生活過的地方的化石沉澱物中找到。相較而言,古人類的種群數量比較小,留下的化石遺骸也很少,但只要找到了,一根手指骨也可以證明其存在。然而,到了石器時代(至少330萬年前),人們開始人為地將天然石頭加工製作成石器,那麼,這些人工製品的發現也可以證明古人類存在過。   到目前為止,非洲以外發現的比較公認的最早古人類是位於格魯吉亞的德馬尼西人。
  • 古脊椎所等揭示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
    7月29日,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中國科學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妍、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謝光茂,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等,合作完成的關於距今3萬年左右的中國南方地區廣西婭懷洞遺址古人類植物利用的研究成果。最近3萬年是晚更新世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時期,對人類產生了深刻影響。
  • 人類的發展: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中石腸時代和新石分時代中石器時代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它相當於蒙昧時代高級階段,約開始於一萬五千年前,考古學上通常把它劃入新石器時代,即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個時期,在石器製造方面的進步是,出現了製造精細、體積較小的石器。
  • 別再說猴子、猩猩進入石器時代了,人類的石器時代,並沒那麼簡單
    「巴拿馬猴進入石器時代」或者「黑猩猩進入石器時代」,如此種種的駭人新聞,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幻想。直立人階段,非洲、歐洲、亞洲的眾多遺址都發現了豐富的石器,而且從打造技術上講,有了明顯的手法。比如非洲和歐洲的阿舍利石器(Acheulian),年代從170萬年前一直延續到20萬年前,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石器是水滴形的手斧(也稱淚滴形手斧),通常由燧石經過雙面加工打造而成,整個手斧形狀規則,一端尖銳便於切割,另一端寬厚便於拿捏,考古學家認為其代表了直立人精湛的石器製造技術和水平。
  • 贛鄱古人類文化遺址 探尋遠古文明 豐富文化遺產
    樂平湧山贛鄱古人類文化遺址是5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古蹟遺存,屬喀斯特地貌,南北長約1110米,東西寬約865米,古人類遺址位於雞公山南面半山腰。 記者了解到,早在1962年11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協助下,對湧山洞穴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由此揭開了江西境內首個古人類居住點的神秘面紗。
  • 捲尾猴廣泛使用石器,已進入石器時代?進化後影響人類的地位嗎?
    南方古猿才是最早的人類始祖;隨後進化為能人,開始可以使用工具;能人又進化為直立人,不但可以使用工具,還能直立行走;而後直立人又進化為智人,智人也是人類演化的最後一個階段。雖然捲尾猴和人類都屬於靈長目,但是親緣關係較遠,和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黑猩猩都無法進化成智人,捲尾猴就更無法進化成智人了。其實在生物界使用工具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首先從縱向空間上來看。
  • 烏蘇里江流域出土舊石器時代罕見文物:印證古人類擴散交流
    新華社哈爾濱5月18日專電(記者許正)考古人員近日在中俄界江烏蘇里江的一條支流進行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時,發現了數百件以黑曜巖等為原料的石器
  • 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古人,他們的手工業有怎樣的發展?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新石器時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古人類,往往會形成有一定規模的聚落,並且形成氏族社會,開始文明的歷程。而且他們所使用的工具相較於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也有著明顯的進步,這讓他們擁有了更高的農業生產力。
  • 巫山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組圖)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記者獲悉,這項研究結果改寫了科學界先前對人類演化史的認識。  中國最早人類生活在三峽  10月27日下午,中法考古隊在「巫山人」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教授的帶領下,第三次進駐巫山縣廟宇鎮龍骨坡古人類遺址。
  • 巴拿馬猴子進入石器時代?會威脅到人類地位嗎?變成第二文明嗎?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來說,人類進化起源於森林古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人類四個階段,進化為現在的我們,而人類經歷長時間的發展終成長為文明群體,以後甚至要星際移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