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腸時代和新石分時代中石器時代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它相當於蒙昧時代高級階段,約開始於一萬五千年前,考古學上通常把它劃入新石器時代,即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個時期,在石器製造方面的進步是,出現了製造精細、體積較小的石器。它們披鑲嵌在木棒和骨棒上,用於刮削獸皮或樹皮,或當作箭頭作為狩獵的工具。考古學上把這種石器稱為「細石器」,用來和它以前的舊石器和它以後的新石器相區別,並把它所代表的時代稱為中石器時代。弓箭的發明和推廣是這個時代的重要標誌。
弓箭是一種複合工具,它不僅可以瞄準,而且具有射速快、射程遠(一般為80一10。米)、殺傷力強等功能。這就使當時的狩獵除了用陷阱、圍欄等方法捕捉外,還用弓箭進行射殺,因而大大提高了狩獵的效果。隨著狩獵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僅可以得到較多的肉食,而且還可以獲取皮毛、脂肪、骨角等必要的生活資料,從而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推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恩格斯在談到弓箭的作用時指出:「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劍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①這時,隨著狩獵的發展,人們也開始馴養家畜,最早馴養的家畜是狗,其次是綿羊。狗主要用於幫助狩獵。
中石器文化在歐洲發現較多。其中著名的是丹麥的馬格爾莫斯(Maglemosian,大沼澤)文化,法國的阿齊爾文化(以法國南部的阿齊爾洞穴得名)和塔登諾文化(以法國的發現地得名),稍晚的有西班牙的阿斯都裡亞文化等。我國陝西省的沙苑文化可能屬於中石器文化。
距今約一萬年前,人類由中石器時代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即由蒙昧時代高級階段轉入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標誌是磨光石器的出現和廣泛使用。磨光石器的出現是石器製造技術上的重大進步和最高成就。製造這種石器,首先要把石料打製成一定的形狀,然後在砒石(磨石)上加砂蘸水磨光。這樣製成的石器(石鐮、石刀、石斧、石鋤、石鏟等)具有形狀端正、銳利、精細、堅硬以及準確合用等優點。後來(新石器時代末期),人們還學會在磨光的石器上鑽孔的技術。考古學上把這種石器稱為「新石器」,並把廣泛使用這種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
在新石器時代,人類還學會了馴養家畜和栽培植物,實現了社會經濟領域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革,即發明了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從此,人類結束了「以採集現成的天然產物為主的時期」,②開始進入「靠人類的活動來增加天然產物生產的方法的時期」。⑧這就把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歷史上把經濟領域的這一變革稱為「新石器革命」。原始畜牧業和原始農業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人口的增長,採集和狩獵已不能保證人口增長的生活需要,因而迫切需要擴大新的生活資料的來源,另一方面,新石器時代初期生產工具的進步,以及人們在長期狩獵採集活動中積累的生產經驗,為畜牧業和農業的出現提供了生產技術條件。
原始畜牧業是從狩獵經濟發展而來的。早在中石器時代,人們就已學會馴養狗和綿羊,到新石器時代又把豬、山羊、野馬、野牛等動物馴養為家畜,因而由狩獵經濟過渡到原始畜牧業。原始畜牧業的出現和發展,不僅使人們得到較多的肉食,而且還提供了大量的油脂、皮毛、骨等產品。有些家畜還可當作役畜使用。
原始農業是從採集經濟發展而來的。人們在長期的採集活動中,逐漸識別和選擇了幾種可供食用的一植物,如大麥、小麥、稻、粟、玉米、馬鈴薯等。同時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經驗積累逐漸掌握了它們的生長規律,於是就由採集經濟過渡到原始農業。原始農業的發生地,大概有三個中心:一是西亞(栽培大麥、小麥),一是東亞(栽培稻、粟),一是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魯(栽培的是玉米、馬鈴薯和俊瓜)。最初的農業生產規模很小,是在住地附近或其他地點進行。耕種的方法也很原始,一般先砍倒樹木,放火燒光,然後用簡陋的掘杖(一端削尖的木棒)掘鬆土壤進行播種。後來才使用木鋤(一端帶有一個分權的木棒),經過不斷的改進才製成複合工具—石鋤,用這種鋤頭來耕種的農業稱為鋤耕農業。
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給人類提供比較豐富的生活資料,使人們有經常的食物儲備,並且也為原始手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制陶術的發明,是這個時期手工業中的重要成就。人們利用原始的制陶術可以燒制各種蒸煮食物的用具,汲水和儲水的器皿,以及陶刀、陶網墜等生產工具,這也給人類過長久的定居生活提供了重要條件。此外,人們還學會製造皮革,紡織棉、麻、毛等技能。
新石器時代經濟領域這種巨大的變革,勢必引起社會生產關係、社會組織、婚姻制度發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母系氏族公社進入它的繁榮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