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徵,新石器時代主要特徵,銅石時代的主要特徵

2020-12-04 百家號

大家好,我是小榮,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各個時代的主要特徵。

中石器時代,也有人稱續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在地質時代上已經進入全新世,屬於冰後期。此外,歐亞大陸的氣候轉暖,與舊石器時代晚期有顯著的不同。

中石器時代,人類依然過著漁獵和採集的經濟生活,生產力水平仍然低下,使用的勞動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文化面貌與舊石器時代晚期有類似之處,但是地域性色彩表現得更為濃厚。

在世界範圍內,中石器時代文化分精石器文化和粗石器文化兩大群,前者以幾何形細石器為代表,屬採集漁獵文化,這種細石器,是用三角形、半月形和梯形的石刀,鑲嵌在骨、木柄上作複合工具使用。

在我國,中石器文化發現不多.在陝西大荔發現的沙苑文化和河南許昌發現的靈井文化,都是以細石器為特徵,是從細小的石核上剝落下石片,一般缺少加工。它與歐洲的幾何形細石器有顯著的不同。

中石器時代的歷史年代,大致開始於距今1萬年前後,延續的時間很不平衡。在西亞,約在公元前9000年,就向新石器過渡,在歐洲和中亞一些地區,則延續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國中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狀況,還不十分清楚。

新石器時代是以磨製石器為標誌。這是在打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經過磨光加工,器表光滑,器形規整,用途明確的新型工具。

石器的種類有農業工具、手工業工具和狩獵工具等。其中,農業工具有生產用的斧、鋤、鏟、刀、鐮和加工穀物用的磨盤、磨棒等。手工業工具有磷、鑿等。狩獵工具有矛、箭頭等。舊石器時代常見的打制石器,如砍研器、刮削器、細石片石器,在新石器時代早期也還偶有所見,晚期則罕見。

新石器時代勞動工具的製作發生的變革,與農業的發明有關。因為,新石器時代是原始農業的發生和發展時期,農業文化成為主要文化因素。當然,在個別地區,農業的發生比較晚,如華南的沿海地區,新石器早期,人們的經濟生活仍處於漁獵階段。

由於農業的發明,人類開始了定居生活,因此,在新石器時代,普遍可以發現定居的村落遺址。在村落遺址內,一般都可以發現簡陋的房屋建築,以及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遺蹟遺物,如窖穴、灰坑等。同時也可以發現比較豐富的文化遺物。

由於農業的發生,人類定居生活的開始,因此,畜牧業和原始手工業生產也相繼出現和發展起來。目前,在已發現的畜牧業遺物中,最早的有豬、狗、羊,以後逐步擴大家畜飼養品種,到了新石器晚期,基本上已達到六畜俱全了。

在手工業生產方而,發展最快的是制陶和紡織,由於農業的發生和定居生活的需要,人類在生產實踐中認識到粘土的可塑性,並且認識到由粘土塑成的器物經過火燒以後,能夠改變其物質性能,於是發明了陶器燒造。畜牧業生產和磨製石器、陶器以及聚居村落的出現,這標誌著人類社會的經濟生產,已從單一的依賴自然賞賜的採集、漁獵經濟生產,轉向依靠自己勞動,以增殖產品的多種經濟生產的新階段,也標誌著人類的進步,社會的進步。

新石器時代的歷史,大致開始於距今1萬年前到4000-5000年。在這段歷史時期內,有人根據陶器的有無,把沒有陶器的新石器文化稱前陶文化或先陶文化。

銅石並用時代,或稱金石並用時代。在我國,通稱銅石並用時代,因為我國最早發明和冶煉的金屬是銅。

這個時代,人類使用的勞動工具,仍然是石器,但已經初步掌握了冶煉銅的技術,並用冷鍛或鑄造法製作小件銅工具。由於勞動工具仍然是以石器為主,銅工具剛剛出現,還沒有廣泛應用,因此,銅石並用時代就屬於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過渡期。

對於銅石並用時代被作為一個獨立的歷史階段的概念,早就有人提出反對。在我國,存在不存在銅石並用時代也同樣是個問題。例如,在甘肅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中,既出現有冷鍛和單範鑄造的小件紅銅器,又出現有多合範鑄的青銅器。據前一種情況,似可歸入銅石並用時代範疇,若據後一情況,又可歸入青銅時代範疇。據此有人認為,在我國,紅銅器的出現,只能象徵發展上的過渡,銅石並用時代在我國能否確立,尚待進一步研究。

相關焦點

  • 人類的發展: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中石腸時代和新石分時代中石器時代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它相當於蒙昧時代高級階段,約開始於一萬五千年前,考古學上通常把它劃入新石器時代,即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個時期,在石器製造方面的進步是,出現了製造精細、體積較小的石器。
  • 我國主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關於人類漫長的童年時代,只留下了各種塗上神話色彩的傳說。真實情況卻長久被籠罩在迷霧中。直到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破譯了大自然的密碼,揭開了地球上的生命之謎。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後,考古學的發展才追蹤到人類童年的腳印。上文介紹了我國的舊石器時代。本文介紹我國的新石器時代。
  • 中國古代新石器時代的特徵
    新石器時代還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工藝部門,如紡織麻布、編織蓆子和漁網。不少遺址裡都有相當數量的紡輪、網墜、精巧的骨針。一些陶器上還留下蔑席、草蓆、蘆席和麻布的印痕。裝飾品的製作從舊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到這時不論種類、數量、還是製作技巧都為往昔所不能比擬。
  • 玉璧、玉環、玉瑗的區別和新石器時代玉璧的特徵
    紅山文化玉璧這裡對於玉璧周邊的是否正圓考古界是有些爭議的,有一些文化中的類似玉器,比如新石器中期的紅山文化,晚期的齊家文化中發現一些不是很圓的玉器,有些周邊呈橢圓,方圓,方形圓角的形狀,一些考古學家將這些玉器從玉璧中剔除,而稱之為外方內圓形形玉器或外圓內圓形玉器(不是很圓的那種),但是有些考古學家認為,這些玉器的目的是要做成圓形
  • 古代的石器時代主要是分為幾個階段,對人類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導讀:古代的石器時代主要是分為幾個階段,對人類的發展有什麼意義談到理解歷史,問了很多人,大多數人認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始於秦朝,但只有少數人認為它始於先秦時期。但是還是想問一句,先秦是從哪裡開始的,指的是哪個朝代?
  •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徵和主要分類
    其主要特徵是孢子體很發達,而且大多為喬木,一部分為灌木或木質藤本,無草本;花單性,無花被,少數高等者僅具假花被;次生木質部中大多具管胞,僅在高級種類中具導管,次生韌皮部中僅具篩胞,無篩管和伴胞;雄配子體後期形成花粉管,直接將精子輸送至頸卵器,受精過程擺脫了水的限制;雌、雄配子體均寄生於孢子體上;雌性生殖器官仍為頸卵器,故屬於頸卵器植物之列,在高級類型中則頸卵器已消失;胚珠及其在受精後發育成的種子均裸露
  • 繩紋時代(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之後是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日本稱作繩紋時代。
  • 名詞解釋:新石器時代
    考古學家把陶器和農業出現作為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定居下來,刀耕火種,從事原始農業生產,並把一些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從而有了比較穩定的食物來源。人類還改進漁獵手段,從事制陶、紡織、木作等手工生產。新石器時代前期(約1萬年前至5000年前),氏族集團日益擴大,並營建了規模很大的聚落。人們的宗教信仰日益發展。
  • 歷史:Klasies河洞穴,南非的中石器時代遺址!
    歷史:Klasies河洞穴,南非的中石器時代遺址!克拉西斯河是侵入砂巖虛張聲勢的幾個洞穴的集體名稱,位於南非齊齊卡馬海岸1.5英裡處,面向印度洋。在125,000至55,000年前,我們的一小部分解剖學現代人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南端的這些洞穴中。他們留下的東西證明了智人在我們最早存在的時刻的行為,並且對我們遙遠的過去略顯不安。
  • 石灰巖:主要巖性特徵
    石灰巖:主要巖性特徵   石灰巖又稱青石、石灰石等,是一種在地殼中分布廣泛的沉積巖。   石灰巖的礦物成分主要為方解石,伴有白雲石、菱鎂礦、其他碳酸鹽礦物等。其一般呈淺灰、深灰色,純石灰巖為無色或白色。集合體呈粒狀、鍾乳狀、鮞狀、豆狀等。
  • 樂安縣發現古遺址群 對研究贛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有意義
    樂安縣境內發現的東漢墓葬東漢灰坑出土的器物出土的釜  對研究贛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出土文物遺存特徵的對比認識,可知萬崇月形山遺址時代為新石器中晚期,是在樂安縣境內首次發現新石器中晚期遺存
  • 當前氣象信息化所處階段的特徵及主要內涵
    其中:    (1)艱苦創業期(1949年~1979年):以氣象通信為信息化工作主要內容,後期開始改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氣象通信以手工傳輸、半自動通信為主要技術特徵;其主要任務是:在有限時間內將高度分散在全國各地、世界各地氣象情報收集和集中,分發預報指導產品;先後以電報、電傳、傳真等為主要技術手段,進行全國觀測資料收集及預報指導產品的傳輸。
  • 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徵,十字形花冠和四強雄蕊
    十字花科植物主要有四個特徵,首先其花冠為十字形,四片花瓣相互分離;花朵中一般有6個雄蕊,外輪2個短的裡面4個強大,又被稱作四強雄蕊;其中只有一枚雌蕊,並有著側膜胎座;其果實也多是短角果或者是長角果,會自下而上進行分裂。
  • 煙花爆竹的主要特徵有:能量特徵、燃燒特性、力學特性、安定性、
    煙花爆竹的主要特徵有:能量特徵、燃燒特性、力學特性、安定性、安全性。其中,燃燒特性標誌著火藥能量釋放的能力,主要取決於火藥的( )。
  • 蘭科植物的主要形態特徵是什麼?
    蘭科植物的主要形態特徵是什麼?蘭科植物最主要的形態特徵在於花的特殊構造: (1)在花的兩輪花被片中內輪中央的1 片變為奇特的形狀,叫唇瓣(俗稱「舌」),因此花是兩側對稱的;(2)由於花梗和子房的扭轉或彎曲,使花的唇瓣經常處於下方的位置,成為昆蟲進入花中的降落臺;(3)雌雄性器官合生成柱狀體,稱蕊柱,其上只有一枚雄蕊;(4)蕊柱的正面有-—個通常凹陷的柱頭;(5)柱頭上方出現一個舌狀器官
  • 當前主要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發展及趨勢
    生物特徵識別技術(Biometrics)是指利用人體與生俱來的生理特性和長年累月形成的行為特徵來進行身份鑑定的一種識別技術。該技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遠高於口令、密碼或者ID卡等傳統方式。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具有安全性好、不易丟失、難以仿冒和攜帶方便等諸多優點,目前可用於身份識別的人體特徵包括指紋、虹膜、面部、掌紋、靜脈等生理特徵和步態、筆跡、聲音等行為特徵。
  • 言語行為理論的主要思想和特徵
    言語行為理論的主要思想和特徵1.主要思想:「言」就是「行」、「說話就是做事」,人們在說話時不僅僅只在說話,同時也在做事,是通過說話做事,即以言行事、言中有行。如:領導在慶典上宣布:「我宣布xx大會現在開幕。」
  • 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及考古理論
    距今一萬年左右,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中華大地的文明火花已成燎原之勢。從考古學的角度出發,依據地理環境、文化特徵和發展方向等,將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發現劃分為六大考古區系,包括以燕山南北長城為中心的北方,以關中、晉南、豫西為中心的中原,以山東為中心的東方,以環太湖為中心的東南部,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為中軸的南方和以環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各區系文化之間存在著發展不平衡性,有不同的文化類型。
  • 本輪機構改革的主要特徵與方式
    原標題:本輪機構改革的主要特徵與方式 核心閱讀 通過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著力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障礙和弊端,有利於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 語言是如何產生的,新石器時代的人會說話嗎?
    石器時代被分成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三個時期。即考古學對早期人類歷史分期的第一個時代,從人類出現到青銅器的出現,大概是距今二三百萬年到距今約6000到距今4000年的時間段。這也是人類由猿不斷進化成為現代人的漫長的時代。舊石器時代是人類利用石器作為主要勞動工具的前期,即以打制石器為主的時期。時間是距今260萬到距今1萬年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