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文化密碼——新石器時代穿孔石鉞

2020-12-06 騰訊大渝網

走進巫山博物館,你一定會被屬歷史悠久的新石器時代穿孔石鉞所吸引。

新石器時代穿孔石鉞於2003年出土於巫山縣人民醫院遺址,其遺址是大溪文化分布在三峽地區最為重要的代表性遺址之一。

此穿孔石鉞屬於二級文物,長14.7釐米,刃寬13釐米,厚1.1釐米。黑色,器身扁薄,平面呈梯形,上窄下寬,弧刃上部鑽一孔,孔渾圓,為綁附用。製作精美,通體磨光,未見使用痕跡。此件穿孔石鉞的琢磨、鑽孔、磨光等工藝都已十分成熟精細,代表了長江中上遊新石器時代的工藝水平。在新石器時代,禮器隨著階級的分化而出現,石鉞便是由作為複合生產工具的穿孔石斧發展而來的最早的禮器。此件石鉞因未見生產使用痕,它應與原始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繫,可能是巫術或祭祀等宗教活動中的道具。因此,此石鉞除去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外,是解鎖大溪文化中原始宗教文化的重要「密碼」。大溪文化是以巫山縣大溪鄉大溪遺址命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約6800—5300年。

新石器時代穿孔石鉞所屬的巫山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是收藏、研究和展示巫山歷史文化遺產與人類環境物證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它將成為重慶東大門的重要文化標誌,巫山博物館的開放對於研究三峽地區特別是巫山地區的歷史和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我國主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人們常把地球比作一部巨大的史書,進留在巖層和土填裡古生物的遺骸和遺蹟,就是記錄地球上生命演化的密碼。人類在地球上出現較晚,有二百多萬年歷史。但文字出現得更晚,在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還不到四千年。關於人類漫長的童年時代,只留下了各種塗上神話色彩的傳說。真實情況卻長久被籠罩在迷霧中。直到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破譯了大自然的密碼,揭開了地球上的生命之謎。
  • 穿孔與變形,新石器時代人骨所見的幾種「變形」之術
    通過認識這些奇特的風俗和習慣,我們能夠認識到海岱地區史前先民們豐富的精神文化信仰。一、頭骨穿孔習俗的宗教與巫醫功能所謂的頭骨穿孔習俗就是在人骨上觀察到的在頭骨中央開有一個圓孔,因為開顱後癒合狀況不同或者是死後才進行開顱等原因,我們能夠在海岱地區大汶口文化遺址中較早見到這一類風俗。
  • 樂安縣發現古遺址群 對研究贛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有意義
    樂安縣境內發現的東漢墓葬東漢灰坑出土的器物出土的釜  對研究贛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出土文物遺存特徵的對比認識,可知萬崇月形山遺址時代為新石器中晚期,是在樂安縣境內首次發現新石器中晚期遺存
  • 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及考古理論
    距今一萬年左右,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中華大地的文明火花已成燎原之勢。從考古學的角度出發,依據地理環境、文化特徵和發展方向等,將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發現劃分為六大考古區系,包括以燕山南北長城為中心的北方,以關中、晉南、豫西為中心的中原,以山東為中心的東方,以環太湖為中心的東南部,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為中軸的南方和以環洞庭湖與四川盆地為中心的西南部。各區系文化之間存在著發展不平衡性,有不同的文化類型。
  • 【文萃】新石器時代戰爭與早期中國文明演進
    中國新石器時代存在戰爭是毋庸置疑的,既有武器(鏃、鉞)、防禦設施(環壕、城垣)、亂葬坑等方面的考古學證據,也留下了古史傳說。  一  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廟底溝時代,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具體當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大規模戰爭的第一階段。該階段戰爭主要是由中原核心區的迅猛擴張所引發,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表現。一是涉及範圍廣大。二是變化程度巨大。
  • 黃陂張黃家灣新發現32座新石器時代墓葬
    市文物考古所供圖  武漢晚報訊(記者萬建輝)考古人員在位於黃陂區橫店街張黃家灣東北部與漢十高速交會處,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墓葬群,在1000平方米範圍內已確定墓葬32座。  19日下午,記者隨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來到發掘現場。現場已挖掘出數十個10到20釐米深不等的探方,部分探方上蓋有黑色薄膜。因近日下雨,不少探方積水。
  • 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農業文化,原始農業發達的標誌
    大家好,我是石林芳,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農業。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已發掘出有豐富的、反映當時經濟狀況的實物資料,據現有資料,可以看出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包含有農業、養畜、漁獵和採集、手工業等幾種成分。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在我國廣泛地區分布在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中原地區·蘇北地區·太湖流域·浙北地區·以及長江兩岸·華南地區等。同時這些文明高度發達的地區都出現了陶器工藝與陶器文化。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就發明了陶器。
  • 名詞解釋:新石器時代
    考古學家把陶器和農業出現作為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定居下來,刀耕火種,從事原始農業生產,並把一些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從而有了比較穩定的食物來源。人類還改進漁獵手段,從事制陶、紡織、木作等手工生產。新石器時代前期(約1萬年前至5000年前),氏族集團日益擴大,並營建了規模很大的聚落。人們的宗教信仰日益發展。
  • 人類的發展: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中石腸時代和新石分時代中石器時代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它相當於蒙昧時代高級階段,約開始於一萬五千年前,考古學上通常把它劃入新石器時代,即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個時期,在石器製造方面的進步是,出現了製造精細、體積較小的石器。
  • 河南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
    、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幾個重要發展階段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其中裴李崗文化方面主要探索了該文化對周邊地區的影響,仰韶文化方面對彩陶及其承載的思想進行了研究,對龍山文化與早期國家起源特別是夏文化的關係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該書有助於全面、深入地認識和掌握河南新石器文化的發展進程,對認識當時的社會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 揭秘上宅文化:北京新石器時代代表 先民無差別居住
    考古發掘及研究是推測史前歷史的主要途徑,眾多遺址共同勾勒了遠古大地的時代剪影。  1982年2月至1984年底,全市進行文物普查,在平谷相繼發現了北埝頭、上宅兩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北埝頭遺址位於大興莊鎮北埝頭村洳河南岸的臺地,上宅遺址位於韓莊鄉上宅村北山坡臺地,都距離美麗的金海湖不遠,遺址發掘後採取了回填的保護措施,因此這裡現在是一片農田。  上宅遺址旁邊有上宅文化陳列館,這是我國第一座以考古學文化命名的專題陳列館。
  • 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已經發展出了怎樣的宗教文化?
    新石器時代作為人類文明史的重要階段,那時的古人已經有了基本的社會組織,並且有了豐富的集體生活內容。這給文明的高速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而此時的古人除了發明了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之外,其在文化上也有了巨大飛躍,而其中原始宗教的發展史個中關鍵。
  • 繩紋時代(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之後是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日本稱作繩紋時代。
  • 在生產力發展的背景下,新石器時代後期的人類在文化上取得了什麼...
    人類文明的發展在新石器時代迎來了高峰期,此時的古人掌握了更為先進的工具加工方法,這讓他們的生產力取得了顯著的提高。而這也讓原始的 部落制出現了瓦解,新的家族制開始走上歷史舞臺,而男性地位在這段時間也逐漸提高,讓歷史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時期,而且階級分化和財產私有制的萌芽也在此時誕生。
  • 中國古代新石器時代的特徵
    新石器時代還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工藝部門,如紡織麻布、編織蓆子和漁網。不少遺址裡都有相當數量的紡輪、網墜、精巧的骨針。一些陶器上還留下蔑席、草蓆、蘆席和麻布的印痕。裝飾品的製作從舊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到這時不論種類、數量、還是製作技巧都為往昔所不能比擬。
  • 中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徵,新石器時代主要特徵,銅石時代的主要特徵
    在世界範圍內,中石器時代文化分精石器文化和粗石器文化兩大群,前者以幾何形細石器為代表,屬採集漁獵文化,這種細石器,是用三角形、半月形和梯形的石刀,鑲嵌在骨、木柄上作複合工具使用。在我國,中石器文化發現不多.在陝西大荔發現的沙苑文化和河南許昌發現的靈井文化,都是以細石器為特徵,是從細小的石核上剝落下石片,一般缺少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