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發現人類線粒體DNA的雙親遺傳
近日,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等科研人員在PNAS上發表了題為「Biparent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Humans」的文章,發現在極少數情況下,人類線粒體
-
為什麼線粒體DNA不能通過父系遺傳?
一個國際團隊24日說,他們探清了為什麼線粒體DNA不能通過父親的精子,而只能通過母親的卵子遺傳給後代。線粒體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細胞器,被稱作細胞的「能量工廠」。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說,當精子與卵子結合成受精卵後,精子中的線粒體會啟動一套自毀機制。如果延遲這套機制發揮作用,那麼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胚胎存活可能性降低。
-
線粒體母系遺傳或源於細胞「自噬」
線粒體是存在於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中的細胞器,其基因只能母系遺傳而與細胞的基因組不同。
-
線粒體可以通過父親遺傳
例如,MELAS症候群始於童年早期,可導致癲癇發作和痴呆。 有可能之前的研究也發現了來自父系的線粒體DNA,但沒有引起重視並解釋為樣品汙染。 更好的療法 我們還不明確這些發現帶來的最有意義的影響將是什麼,因為對於線粒體遺傳的進一步理解會給我們一個更好的發展線粒體療法的機會。甚至還有可能促進線粒體在受精卵內的複製,以取代那些受損的線粒體。
-
科研新發現:線粒體疾病最新研究進展!
線粒體是細胞中的「動力工廠」,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80%都是由線粒體提供的。線粒體形態對於細胞維持正常生理代謝和機體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發生了異常,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
為何我們只遺傳母親的線粒體?清華薛定和港中文姜秉昊教授Nature...
最近,清華大學薛定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姜秉昊教授的聯合課題組在線粒體遺傳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他們以線蟲為模式生物發現了調節父系線粒體選擇性清除的一個關鍵機制,即線粒體分裂和融合之間的平衡。這一成果發表在近期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Y染色體父系遺傳標記檢測是什麼技術?
★★★父系遺傳標記指明破案方向"其實,DNA-Y染色體檢驗並不是新技術,在親子鑑定中已經應用很多年。不過DNA-Y染色體檢驗有父系遺傳特點,因而可幫助警方發現案犯所在的家族,進而縮小排查範圍。" 北京中正司法鑑定所所長鄧亞軍表示。就像中國人的家族譜中只出現男性後代的名字一樣,Y染色體也是只在家族男性中遺傳。
-
自閉症兒童可能遺傳父系DNA突變—新聞—科學網
一直以來,對自閉症遺傳風險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在患者個體基因組中發現如何自發產生突變——而不是從父母那裡遺傳,這些自發突變破壞了蛋白質編碼區域,並導致了自閉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遺傳學家Jonathan Sebat說,這是因為這些零星的突變具有相對較大影響,研究表明這種突變雖然個別罕見,但卻造成了大約25%到30%的病例。
-
「線粒體夏娃」年齡可能有錯
新華網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王豔紅) 據認為生活在15萬年前的人類母系共同祖先「線粒體夏娃」,其年齡可能有錯。美國科學家的新研究顯示,有關線粒體的一個關鍵科學假設可能存在問題,使得追溯人類母系祖先所用的「分子鐘」不準確。
-
遺傳所管敏鑫課題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在線發表線粒體轉錄不對稱剪切缺陷致聾的新機制
2020年10月12日,浙江大學遺傳學研究所管敏鑫教授課題組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線發表了線粒體轉錄後不對稱剪切加工導致母系遺傳性耳聾的最新研究成果
-
傳宗接代不僅是男性特權 線粒體通過母親傳遞
也正是這個規則,讓我們能夠通過家譜追尋我們的父系祖先。但是在群體遺傳學中,人類的基因地圖上卻很少能夠覓到母系的基因遺傳特徵。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盧大儒提出,根據基因的傳承特徵,建議今後生兒育女時,子隨父姓,女隨母姓。因為用這樣的方式,人類就可以通過自己的線粒體找到自己的「老祖母」,通過自己的Y染色體找到自己的「老祖父」。
-
玻里尼西亞人Y染色體測序數據:父系基因型O-AM00476的全血統分析
關于波利尼西亞人起源,逐漸為最新的分子人類學證據所解析。2018年1月,紐西蘭梅西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所統計和生物信息學組、愛沙尼亞生物中心、法國霍姆博物館、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生物化學與遺傳學系、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布裡斯託分校社會與社區醫學綜合流行病學系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市科羅拉多學院分子生物學系等機構的研究者,在國際頂尖期刊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
昆明植物所須彌紅豆杉的譜系地理學研究最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連明博士在國家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的資助下,對須彌紅豆杉的譜系地理學進行了研究。主要研究進展如下:1. 項目組通過對須彌紅豆杉的生存狀況及資源現狀的深入調查,發現人為因素可能是導致該物種瀕危的主要原因;2. 通過對須彌紅豆杉43個居群815個個體進行了葉綠體trnL-F片段的測序與分析,共鑑定出29種葉綠體單倍型。
-
Sci Rep:國內首個基於消費級基因數據構建的中國人高精度父系祖源...
近日,Nature 出版集團旗下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在線發表了來自 WeGene、中南大學,德國馬普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基於來自消費級基因檢測的 2139 名中國男性 Y 染色體數據,構建了更高精度的中國人父系祖源圖譜。
-
壽命受母親影響更大 線粒體基因組屬母系遺傳
一項最新研究稱,壽命受母系遺傳影響更大,因為線粒體中的一些基因變異會影響後代壽命,而線粒體基因組只屬於母系遺傳 這項研究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研究人員共同完成。他們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如果在雌性實驗鼠的線粒體DNA中誘發一些特 定的基因變異,它們的後代平均壽命僅為45周左右,比正常雌鼠後代少活約10周。此外,這些有遺傳缺陷的實驗鼠還出現了腦損傷、運動功能障礙等衰老加速的症狀。
-
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呈母系遺傳
上海學者認為診療上須有別於1、2型糖尿病 本報訊(記者胡德榮)您知道什麼叫「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
-
神奇的線粒體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線粒體是存在於每個人細胞內的細胞器---它們的功能是產生能量。線粒體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具有自己的與細胞核中發現的DNA分隔開來的DNA,因此將之稱為線粒體DNA(mtDNA)是非常恰當的。之前的研究已表明一旦卵子受精,精細胞內的mtDNA就會受到破壞。因此,後代僅遺傳母親的mtDNA。鑑於mtDNA的這種獨特性質,它已被廣泛用於研究人類和其他動物的遺傳史。
-
科學網—小小的線粒體與強大的基因測序技術
線粒體基因在複製過程中相當保守,尤其是在細胞減數分裂期間不發生重排,只是位點突變率高,所以特別適合用做系統進化分析,有利於檢查出物種間在較短時期內基因發生的變化,已經成為遺傳進化研究中方便而得力的信息來源。而且,因為精子細胞含有非常少的細胞質,使得男性的線粒體DNA不能遺傳給後代,而女性卵細胞中的線粒體DNA則會傳遞給後代。
-
父母遺傳作用不對等 運動能力或隨媽
那麼從遺傳角度來說,在塑造我們個人方面,父親和母親誰的功勞更大一點呢?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1日報導,研究人員稱,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解釋:孩子從父母哪一方那裡遺傳的基因總數更多?或者哪一方的基因貢獻更大?無論從哪種解釋來說,科學家們普遍認為,答案不會是剛好一人一半——50/50。
-
復旦大學教授倡議"子隨父姓,女隨母姓"
盧大儒向記者介紹說,從遺傳學和表遺傳學的角度,母系遺傳傳遞的貢獻要大於父系遺傳,母親傳遞給子女的基因要略多於父親,主要是性別相關的X染色體的基因要遠多於Y染色體,此外,母親還能夠將細胞質,包括含有遺傳物質的線粒體傳遞給兒子和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