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學家榮獲「科學探索獎」 用科技展開未來的無限可能

2020-12-05 閃電新聞

在11月14日舉行的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與一般的科學獎項不同,「科學探索獎」獎勵的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從事的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的未來可能,記者採訪了江蘇的獲獎科學家,走進他們精彩的科研世界。

周福寶:用科技築牢煤礦安全屏障

27歲博士畢業,32歲破格晉升教授,36歲起就擔任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執行院長,摘得「科學探索獎」的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周福寶僅用了十多年時間就從煤礦安全領域的青年專家成長為了學科建設負責人。他說,這是礦大幾代人努力的結果,前輩們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奮鬥,使他得以幸運地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我們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生產安全領域及其對社會公共安全的影響。安全事關人的生命,所以我們這些從事安全科研工作的人一定要勤奮實踐,關注細節,確保我們的科研成果能成功地運用到實際中,減少或避免事故的發生。」周福寶說,他的研究主要致力於地下工程空間災害的致災因子及災害過程的主動應急控制,圍繞災害能量風險預控著手,提出利用災害能量的角度來降低其能量等級並化災為利的學術思想,如煤礦低濃度瓦斯抽取、富集及利用,煤田火區熱能提取與利用等。

用科技築牢煤礦的安全屏障,在礦區實踐的基礎上,周福寶開始思考工程技術問題背後的科學問題,致力於將工程實踐進行理論提升。他主持的「煤層瓦斯安全高效抽採關鍵技術體系及工程應用」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對井下瓦斯抽採工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工程設計依賴經驗、投入產出比低、鑽孔「鑽不深、留不住、封不嚴」、抽採管網「易堵塞、聯不暢、能耗高」等重大共性難題,從瓦斯流動與致災機理、鑽護封聯一體化技術、成套裝備及工程示範等方面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並在煤礦現場得到廣泛應用,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勇攀科技高峰,就要解決一個又一個的世界性難題。我國煤層氣(煤礦瓦斯)產業長期難破成本偏高、利用率低的困局,年產500萬噸以上的部分高瓦斯礦井的瓦斯抽採系統,僅年耗電量就高達數千萬甚至上億元。周福寶帶領團隊開始著手解決該問題,首創了礦用水環真空泵綠色高效抽採新技術,研製了適用於瓦斯抽採泵運行工況的高分子提效劑,實現節電率23.4%,節水率66.7%。

2012年起,周福寶就擔任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執行院長,2013年兼任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作為學院負責人、全校最年輕的院長,他倍感責任重大。安全專業作為學校的主體專業之一,放眼全國也是首屈一指,在多年的專業評估中均列全國第一。即使在這樣的專業優勢中,周福寶依舊居安思危,將學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認真梳理,並定期組織專題學術研討,向周世寧院士、袁亮院士、王德明教授等學科前輩請教,和他們一起研究和創新學科發展,加強內涵建設,改革教學模式。

「紙上得來終覺淺,青年人要到基層或工程實踐中去歷練,如此方能找到研究的真問題,然後結合問題考慮符合哲學思想的工作思路,提升為技術路線和方案,同時需要團隊協同配合。」在周福寶看來,推動學科創新發展的關鍵在於人。對青年人要給予充分信任和耐心,給予安心鑽研學術的工作環境,減少外界的各種考核與評審認定等,提倡學術成就榮譽。

洪錦祥:自主研發新材料撐起高鐵速度

奔馳大江南北、走向世界的中國高速鐵路,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速度。作為支撐起高鐵速度的鐵路軌道功能材料,也在我國科研人員的自主創新中實現世界領先。此次獲得「科學探索獎」的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洪錦祥,多年來帶領團隊攻堅克難,使我國在該領域從跟跑實現並跑、領跑,有效打破國外壟斷,實現了國產替代。

「我們研究開發的功能性水泥瀝青砂漿,主要用於高速鐵路板式無砟軌道,是高鐵軌道裡一個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2010年前後修建京滬高鐵時,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就是怎麼能夠實現這種關鍵材料的自主可控。」洪錦祥說,當時我國在該領域還處於跟跑階段,面臨一系列技術難題,攻關的過程十分艱辛。京滬高鐵是我國第一條自主建造的高速鐵路,建設速度推進得很快,需要項目團隊快速研發、快速應用。

時間趕,任務重。洪錦祥及團隊宵衣旰食,用不到三年時間研發出這種新型材料,在國際上較早攻克了夏季高溫難以施工的技術難題,綜合性能超過國外水平。成果有效打破國外壟斷,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替代國外產品應用於京滬高鐵工程,並且成本比國外降低50%以上。

「要打破國外壟斷,自主研發是唯一的出路。」多年來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洪錦祥有著自己的一套「攻堅」理念:「首先是要發揮團隊的力量。科學研究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是不行的,我們當時研究材料的時候,整個公司其他團隊也一起來解決技術難題,發揮了多學科交叉的團隊力量。其次,要重視基礎研究。「科學探索獎」也提出鼓勵基礎研究。我們要有原始創新、重大創新,或者要解決疑難複雜問題,就必須找到它基礎的、本質的原因。另外,搞工程的一定要深入一線。不到現場去看,就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我們研發階段的很多實驗都是在現場做,新材料在施工單位應用中出現的問題要在一線解決。」

此次「科學探索獎」的獲獎者大部分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作為企業裡的科研人員,洪錦祥頗有感觸。「在企業做創新壓力更大,因為我們不能僅憑興趣搞研究,我們是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去做的。同時,企業的創新一定要是高效的,企業首先要生存,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從事科研工作以來,洪錦祥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計劃的課題負責人,主持了包括國家基金在內的科研課題30餘項,授權發明專利62項,發表 SCI/EI論文50餘篇,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中國專利優秀獎等多個獎項。

想要實現科研突破,青年科學家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質?洪錦祥認為,首先一定要有韌性。「不能怕失敗。因為創新的失敗概率是很高的,有時候很多年都出不了什麼成果。如果怕失敗或者沒有韌性,是堅持不下去的。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躁,要等得起。」此外,科學家要有創新的思想和意識,一定要站在科學的前沿,勇於探索科學的「無人區」,「如果總是去做別人已經做過的事情,就不可能有重要的突破和創新。」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王拓 蔡姝雯

責任編輯:何聰

相關焦點

  • 西南交大科學家王開雲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近日,騰訊基金會、「科學探索獎」執行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西南交通大學研究員王開雲獲此殊榮,這是繼去年鄧自剛榮獲首屆「科學探索獎」之後,西南交通大學的第二位獲獎者。
  •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黃永安教授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9月25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黃永安教授憑藉「變體飛行器的『隨機智變』超級皮膚」相關研究榮獲「先進位造領域」的獎項,也是本年度我校唯一一位獲獎者。
  • 江蘇五位青年科學家獲第二屆「科學探索獎」
    本報訊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9大領域的5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該獎項,其中5位青年科學家來自江蘇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獲獎人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獎金。這5位青年科學家分別是:來自天文和地學領域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李婧,來自能源環保領域的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教授周福寶,來自交通建築領域的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求穩、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洪錦祥,來自前沿交叉領域的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
  • 科技周刊薦讀 | 「科學探索獎」公布鼓勵青年勇闖「無人區」;江蘇...
    科技周刊薦讀 | 「科學探索獎」公布鼓勵青年勇闖「無人區」;江蘇近百新品亮相「中國科技第一展」;吳德沛團隊開創骨髓精準移植「蘇州模式」;3D列印為微觀世界留想像空間  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第118期)  【探索】
  • 我所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魏勇研究員榮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共50位青年科學家進入榜單。「科學探索獎」(XPLORER PRIZE)由騰訊基金委聯合楊振寧、毛淑德、何華武、鄔賀銓、李培根、陳十一、張益唐、施一公、高文、謝克昌、程泰寧、謝曉亮、潘建偉等科學家家於2018
  • 南通籍科學家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全國僅50位
    25日,啟動資金高達10億元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二屆獲獎名單,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其中,南通如皋籍青年科學家、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黃志偉榮獲生命科學領域「科學探索獎」。記者了解到,「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公益獎項。
  • 青年科學家王立平榮獲「科學探索獎」,塗料領域首位獲得者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王立平榜上有名,這是塗料領域首位「科學探索獎」獲得者。據悉,這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 星光| 2020,江蘇科技之星這樣詮釋「科學家精神」
    在2020年末,科技周刊記者採訪了在不同領域傳承創新、綻放光彩的五位江蘇科技之星,這一年裡,他們朝乾夕惕,攻城拔寨,以實際行動為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作出了生動註腳,新的一年,他們滿懷期待,暢想未來,他們的科學理想與祖國發展緊緊相連,無論是去火星下深海,還是紮根實驗室,科學家精神始終引領前行之路。
  • 莆田籍34歲青年科學家徐集賢教授榮獲「科學探索獎」
    今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日前,海峽導報莆田全媒體中心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第二屆「科學探索獎」能源環保領域的獲獎人,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徐集賢教授是莆田人。
  • 「科學探索獎」1.5億元重獎50位科學家!南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他們將在未來5年各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獎勵,用於自由開展科學探索研究。南京水科院陳求穩研究員入選。長期致力於重大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基礎科學問題探索和前沿技術研發與應用,發現徑流過程變化影響關鍵生源要素循環和魚類生境質量的新規律及內在機制,提出了徑流過程多維調控和區域汙染負荷削減策略,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以及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發表期刊論文300餘篇,其中SCI收錄16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34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
  • 「科學探索獎」揭曉!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黃永安教授獲獎
    日前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黃永安教授憑藉「變體飛行器的『隨機智變』超級皮膚」相關研究榮獲先進位造領域獎項小科了解到這是繼2019年機械學院高亮教授獲得首屆「科學探索獎」之後華中大學者第二次榮獲該獎項
  • 科學探索獎又一廣西榜樣!清華大學桂林籍科學家林波榮獲重獎
    11月14日,2020年度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有一位廣西科學家獲此殊榮。他就是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建築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波榮。  兩位獲得2020科學探索獎的廣西籍科學家  林波榮用純正的桂林方言,  向讀者和網友們打招呼問好!  他期待更多年輕人進行科學探索,  為中國科技創新作出更多貢獻。
  • 「科學探索獎」鼓勵青年人探索科學「無人區」
    今年5月20號他走了,留下了一句話:深空探測看當代,行星科學靠未來。」在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天文和地學領域獲獎人魏勇說。但當我們環顧周遭,會發現對科學的支持,尤其是對年輕科學家的支持,尚難以令人滿意。因此,對年輕科學家早期科學研究的鼓勵,顯得尤為重要。」在這50位年輕的獲獎人看來,科學研究是激動人心的,同時也是充滿挑戰的。「科學探索獎」給予他們的鼓勵和資助,毫無疑問將會增添他們在科研「無人區」裡繼續前行的勇氣。
  • 宇宙量子科學,《我的世界》科技未來開啟無限可能
    想像無限,創造無界,方塊世界怎能缺少科技組件的點綴?《我的世界》未來科技專題上線,帶你探索宇宙量子科學的奧秘,用科技之力開啟無限可能的創造未來。專題中不僅有實用便捷的科技工具和炫酷武器,還有星球冒險和趣味跑酷地圖等著大家探索。冒險家們趕緊下載專題,感受未來科技的魅力吧!
  • 2020「科學探索獎」揭曉,深圳南科大有科學家上榜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
  • 莆田籍34歲青年科學家徐集賢教授榮獲「科學探索獎」
    今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據悉,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屆時50位獲獎人將公開亮相,眾多國內外科學家代表也將應邀出席。
  • 7位河南籍科學家獲300萬元科學探索獎,速來圍觀中國科技「大牛「
    11月1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0位國內科學家攜家人走紅毯,聚集在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他們是本屆「科學探索獎「獲獎者。在當日活動現場,「科學探索獎」主辦方、發起人、評審委員會成員、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和機構媒體代表等,400多人濟濟一堂,共同見證50位「科學探索獎」得主捧起獎盃。
  •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第二屆「科學探索獎」
    本報電 (記者劉嶢)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近日正式揭曉,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今年的「科學探索獎」50名獲獎人中,有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同時,今年該獎項首次對港澳地區放開申請,港澳地區共有59人申報,最終3人獲獎。
  • 山大教授張靖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未來5年獲300萬獎金!
    >11月18日,記者從山西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張靖以數學物理學領域的突出成就,榮獲2020年度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未來五年內,他將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獎金,鼓勵他繼續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自由探索。張靖是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光電研究所所長,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研究方向為連續變量量子信息、超冷原子,以及雷射技術等方面。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揭曉,遼寧籍女科學家上榜
    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在北京頒獎。包括遼寧大連籍女科學家陳焱在內的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他們每個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來自騰訊基金會的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