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就發布的2009年衛生統計公報數據進行解讀

2020-11-30 中國政府網

    2009年是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開局之年,各級衛生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出項了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改善、衛生服務利用增加,衛生資源配置總量增加、結構調整加快、衛生服務效率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是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國際上一般用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壽命反映居民的健康狀況。公報數據顯示,嬰兒死亡率由2008年的14.9‰下降到2009年的13.8‰、孕產婦死亡率由2008年的34.1/10萬下降到2009年31.9/10萬。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說明我國醫改提出的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擴大醫療保障覆蓋面、提高衛生服務能力的抓手有力、成效明顯。

    二是醫療服務利用增加,「有病不醫」狀況正在改善。2009年,全國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為54.8億人次,入院人數為13250萬人,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2.0%和15.4%。醫療服務利用的增加表明前些年社會反響比較強烈的「有病不醫」狀況正在改善。究其原因,主要是城鄉居民醫保覆蓋面增加、住院補償比例提高和門診統籌試點等醫保制度的不斷完善,加上不斷提高的居民收入水平等原因,原來受到壓抑的醫療需求得到了部分釋放,醫療服務利用相應增加。2009年新農合參合人數8.33億人,比上年增加1800萬人;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4.01億人,比上年增加8239萬人。2009年參合農民補償支出受益7.59億人次,比上年增加1.74億人次,增長了30%。

    同時,從患者就診的醫療機構構成看,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比例增加。2009年,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衛生院、門診部、診所、村衛生室等診療人次達到33.9億人次,佔總診療人次的61.7%,比上年增長1.3個百分點。

    三是醫療服務效率提高,醫療機構發展活力增強。公報數據顯示,我國醫療服務效率提高明顯。主要體現在:

    第一,醫務人員工作量增加。如果將我國執業醫師門診和住院工作量比較,2009年每個醫師日均門診負荷7.5人次和住院負荷1.6床日。與上年比較,日均擔負門診增加0.3人次和住院增加0.1床日。工作量增長(門診和住院分別增長12.0%和15.4%)明顯高於醫師增長(增長5.9%)。醫務人員工作負荷加大,醫療衛生機構效率逐步提高。

    第二,病床使用率增加,平均住院日縮短。2009年,全國醫院病床使用率為84.8%,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鄉鎮衛生院病床使用率60.7%,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鄉鎮衛生院病床使用率提高幅度較大,說明病人向基層醫療機構流向明顯,這也符合新醫改強調的病人分級診療和合理流向要求。2009年醫院平均住院日為10.5日,鄉鎮衛生院為4.8日,比上年分別縮短了0.2日、0.4日。

    四是公共衛生服務範圍擴大,疾病預防控制取得新成效。醫改提出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啟動了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醫改年度監測結果顯示,上述項目進展順利。同時,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已達15.1元,其中中央財政人均8元已經到位。正是以上重點項目帶動和經費支持,2009年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除甲型HINI流感外)比上年下降5.1%,住院分娩率達到96.3%,產前檢查率達92.2%。通過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學校衛生、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等監督執法工作,夯實了疾病防控工作的基礎,保護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

    五是衛生資源配置總量增加,基層衛生機構得到加強。

    2009年末,全國衛生機構數(含村衛生室)為91.7萬個,比上年增加2.5萬個(村衛生室佔增量的78.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佔增量的12.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說明城市和農村衛生服務網底正在得到加強。

    2009年末,全國衛生人員(含村衛生室)為784.4萬人,比上年增長8.5%。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從2008年1.66人提高到2009年1.75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從2008年1.26人提高到2009年1.39人。

    2009年末,全國醫療機構床位441.6萬張,比上年增加9.4%(其中鄉鎮衛生院床位增長10.2%)。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由2008年3.05張增加到2009年3.31張。

    2009年,衛生機構財政補助收入佔總收入比例為11.5%,比上年增加了0.9個百分點。其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別為7.7%、20.8%、18.8%、54.1%,分別比上年增加0.3、0.6、1.4、4.8個百分點。政府投入向基層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機構傾斜。

    數據顯示,我國衛生機構數量、衛生人力、床位、經費等主要衛生資源呈現持續增加態勢。而且隨著醫改措施的落實,資源配置向城鄉基層醫療機構傾斜更加明顯,結構調整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城市和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逐步完善。

    以上情況表明,2009年我國醫改工作開局良好,進展順利,影響衛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為下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們應該看到,2009年衛生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衛生事業發展的基礎薄弱,衛生資源配置總量不適應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特別是農村衛生發展欠帳太多。

    2008年農村居民人均衛生費用不足城市居民的1/4(城市居民人均21862元, 農村居民人均455元)。

    二是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還依然危害我國城鄉居民的健康安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發病121843例,死亡654人。要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和基層衛生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提高應對能力。

    三是醫藥費用控制難度不小。2009年醫院門診病人次均醫藥費159.5元,住院病人人均費用5951.9元,分別比上年上漲了8.9%和8.6%(當年價格,下同),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2%的幅度基本持平。病人醫藥費用控制難度較大,凸顯了醫改工作的艱巨性和公立醫院改革的緊迫性。

    相比之下,基層醫療機構醫藥費用相對低廉。2009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門診費用分別是醫院的1/2和2/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住院費用不足醫院的1/3和1/5。因此,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引導患者流向基層醫療機構是減輕病人經濟負擔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這些問題,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我們深信,通過改革體制、完善機制,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將得到進一步改善,看病就醫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

    連結:2009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相關焦點

  • 2015衛生計生統計公報:醫藥費用增速得到控制
    7月2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2015年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2015年達到76.34歲,比2010年提高1.51歲。嬰兒死亡率由2014年的8.9‰下降到2015年的8.1‰,孕產婦死亡率由21.7/10萬下降到20.1/10萬,均提前實現了「十二五」規劃和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居民健康水平總體上處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 一、數據發布與更新(10)
    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www.stats.gov.cn)   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的「最新發布與解讀」欄目嚴格按照國家統計局主要統計信息發布日程發布統計數據。按照《國家統計局主要統計信息發布日程表》,「最新發布與解讀」欄目按時發布數據新聞稿及其解讀稿。   2.
  • 解讀《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8年)》
    中國氣象報記者 黃彬  中國氣象局最新發布的《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8年)》(簡稱《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大氣環境繼續改善,全國平均霾日數、霾天氣過程次數和影響面積均較2017年減少;進入本世紀以來
  • 美國疫情總數據為何不是政府統計,而由霍普金斯大學匯總?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1日11時,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數超27.5萬。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多數國家每日對外通報新增病例和累計病例,數據統計與發布基本由政府下屬部門負責。以下為美洲、歐洲、亞洲、非洲部分國家負責新冠肺炎數據發布的部門或官員。
  • 嶽西縣民政局政府信息公開統計制度
    為準確掌握縣(市、區)政府信息發布情況,深入推進基層政務公開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徽省政府信息公開統計制度的通知》(皖政辦秘〔2009〕59縣(市、區)政府網站技術支撐機構負責政府信息公開數據統計匯總、及相關技術支持工作,增強網上報送和網上統計匯總功能。各政務公開責任單位負責本單位政府信息發布數據的統計、報送工作。
  • 2018年全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大數據統計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據悉,2018年衛生健康工作取得五大成效,主要有深化醫改方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構建農村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保障措施「四重保障線」,實施健康扶貧。
  • 2018年海河流域水資源公報發布
    本站訊 日前,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正式發布《2018年海河流域水資源公報》,從水資源量、蓄水動態、供用水統計、水質概況等方面全面反映2018年海河流域水資源狀況。公報顯示,2018年海河流域降水量541毫米,屬平水年。
  • 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國家統計局2019年2月28日2018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
  • 【統計故事】統計學歷史上的經典數據挖掘案例
    來源:《中國統計》2014年第十期作者:聶淑媛學界關於數據挖掘(Data Mining)的起源可謂莫衷一是,直到1995
  • 2016年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年末全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487個,其中醫院9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216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2216張,增長3.8%;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6071人,增長6.8%,其中執業醫師8813人,增長3.3%;執業助理醫師3564人,增長3.8%;註冊護士15499人,增長9.7%。
  • 衛生部規範放射衛生工作放射源須全程監管
    衛生部規範放射衛生工作放射源須全程監管 2002年8月19日08:07  法制日報   本報訊(記者杜海嵐)記者日前從衛生部獲悉,為規範放射衛生工作
  • 讓數據像手術刀一樣重要——記第二軍醫大學衛生統計學教研室主任...
    這套「防暈操」的發明者叫賀佳,第二軍醫大學衛勤系衛生統計學教研室主任,剛剛榮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賀佳多年來堅持走邊防、下海島,收集資料、分析數據。她選擇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的方法學研究為攻關方向,經過反覆分析、編程、調試,歷時三年,開發出檢測藥物不良反應的新道路——複雜數據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2010年,她率領團隊運用該法分析研究上海市魚腥草用藥數據,早於國家公報兩年檢出了魚腥草的不良反應問題,並成功將「藥害」的檢出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為維護藥品安全作出了貢獻。
  • 2017.07:世界銀行對我國統計能力的評估及修正(餘芳東)
    經與對方反覆聯繫、溝通、解釋,世界銀行對我國統計能力進行了重新評估。2016年10月初,世界銀行又重新進行了發布,作為2016年發展中國家統計能力評估數據。作為國際數據用戶,世界銀行要求各國官方統計數據遵循國際通行的統計方法和程序標準來編制和發布,具有國際可比性、時效性和相關性。評估基於統計方法、數據來源、統計周期3個維度,設置評估標準,利用元數據信息對各國25項指標進行評估打分。
  • 2019年徐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徐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衛生防疫防治機構衛生技術人員421人,婦幼衛生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420人。
  • 2019年大氣環境氣象公報發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報導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大氣環境氣象公報(2019年)》(以下簡稱《公報》)。《公報》指出,自2000年以來,我國大氣環境整體呈現前期轉差後期向好趨勢。
  • 衛生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乳品安全國家標準情況
    為此,衛生部委託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系統評估了我國不同地區居民碘營養狀況的潛在風險。評估從居民尿碘水平和碘的膳食攝入量兩個方面著手,採用了1995-2009年全國碘缺乏病監測或碘缺乏高危地區監測、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2007年全國12省總膳食研究碘攝入量調查和2009年沿海地區居民碘營養狀況和膳食攝入量調查等數據。
  • 【合集】2017發布的疾病統計報告(全球或中國數據)
    某個疾病的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數據,對於我們了解這個疾病的整體情況很有幫助,而且在寫論文時,研究背景也經常要用到這些數據。接下來,請看看,都有哪些疾病的權威統計數據。全球整體情況WHO發布2017世界衛生統計報告2017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2017世界衛生統計報告》(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17)。該報告長達116頁,包括生殖、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健康,傳染性疾病,慢性病和精神健康等數據。
  • 2019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讀出信心與活力2019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又一份靚麗成績單!3月16日,2019年常州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火熱出爐。「2019年,全市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好勢頭,大部分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標增幅保持在全省前列。一個個亮眼數據背後,烙印了常州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展示出了常州轉型發展的強大韌勁,為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保障。」市統計局負責人表示。
  • 十二、社會和文化統計(3)
    有關衛生健康、教育培訓、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反映社會發展的數據是相關部門統計調查的數據或是行政記錄,國家統計局本身並沒有開展此類調查,相關統計資料的指標解釋、統計口徑等信息,應由相關職能部門作權威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