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地處陝西關中,位於涇河之北,古代稱水之北、山之南為陽,因而得名涇陽,就如河南洛陽在洛水之北,貴州貴陽在貴山之南。
涇陽之名在典籍裡最早見於《詩經·小雅·六月》:「玁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於涇陽。」講的是周宣王時徵伐戎狄玁狁的故事。
不過,如果在全國範圍內提起涇陽,外省的朋友們很少會知道這些知識點,他們的第一反應大概會是:哦,涇陽,就是《那年花開月正圓》裡的涇陽吧?
所以啊,這部由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在提升涇陽在全國的知名度上真是居功甚偉。
只是,電視裡的愛情故事都是騙人的。比如,歷史上的周瑩,在出嫁後沒幾天就成了寡婦,根本就沒有劇集裡和吳聘、沈星移那些恩怨糾葛。
當然,也有真實的地方,這位做了茯茶生意的周瑩的確堪稱那個時代的陝西首富、女首富。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陝西的首富為什麼不是出自府城西安,而是出在涇陽縣呢?
原因在於,西安城在明清五百多年裡主要是行政中心,而經濟中心則集中於涇陽三原高陵,後來甚至有了「涇三高是關中白菜心」的說法。想想富甲天下的晉商,不也出自小城平遙而非省城太原嗎?
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且從頭說起。
明朝開國之後,為了防禦遊牧民族南下掠奪而在北方設置了「九邊重鎮」,常年駐紮數十萬大軍。為了給如此龐大的軍隊供應糧草軍需,朝廷鼓勵各地商人給九邊輸送物資。作為回報,官方準許這些商人販鹽。
鹽業自古以來就是暴利行業,自漢朝以後就收歸官營,成為歷朝歷代的一項重要收入,而商人們只要拿到朝廷的販鹽許可就等於是有了一棵搖錢樹。山西、陝西兩地的商人距離「九邊」最近,得地利之便,於是很快發展起來,赫赫有名的晉商、秦商也由此而來。
彼時秦商足跡遍及西北、西南的廣袤地區。如涇陽茯茶暢銷西北牧區,再如大名鼎鼎的貴州茅臺酒,追根溯源,也少不了當年秦商將西鳳酒技藝引入的貢獻。
明清時期,商路運輸主要靠驛道。關中一帶,雖然西安是省城,但涇陽、三原、高陵在集散物資上卻更為便捷。比如,西安有「八水繞長安」的美景,然而美則美矣,當水災泛濫時卻會阻塞交通。所以,當時的商人們更願意沿渭河北岸的路線運貨,最終成就了涇三高數百年的繁華。
想想那做了茯茶生意的周瑩,娘家是三原周家,婆家是涇陽吳家,都是當時關中核心商圈的富商大族,陝西的首富當然要從這些地方誕生了。
當然,今天的西安已經是毋庸置疑的西北地區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還是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涇陽不會再有以前那種經濟地位了。
這其實也和交通的變化息息相關。進入20世紀後,中國的鐵路運輸開始崛起,民國時修築的隴海鐵路經西安走寶雞、天水一線到達蘭州。從此,原來經由涇三高的商路逐漸沒落,西安不可逆地成為了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和經濟中心。到如今,更多的鐵路、公路、高鐵、航空更是強化了西安的樞紐地位。
在全新的時代大潮下,涇陽需要找準適合城市發展的新定位以及優勢產業,而已有千年歷史積澱的茯茶產業必將不負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