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木匠用10塊破木頭,還原了2000年前的投石車和M9手槍

2020-12-05 看天津

導語:

康德曾經說過:「手是人類的外部大腦」

當我們用雙手將木頭變為木作時

就賦予了它們另一種活法

時光雕刻了年輪,而我們雕刻了智慧

有這樣一種木作,與普通的木工品不同

外形如同一件精雕細琢的工藝品

而內在卻蘊含機械原理

採用機械傳動模式,僅用橡皮筋就能代替動力

採用傳統榫卯結構,不需粘合劑就能加固木材

這就是《志趣社》第二期的主題

老陶和即將失傳的機構木作

榫卯,就是不用一根釘子,將兩塊木結構嚴密扣合,起承轉折都是活扣,拆卸組裝不傷器物。機械工藝,需要木工師傅有豐富的製圖經驗和機械功底。每一個結構都要經過複雜的算法,環環相扣,不能有一點瑕疵。榫卯和機械工藝天衣無縫的完美結合,才塑造了我們今天要講的「機構木作」。

想要做出機構木作,除了掌握這兩項技能外,還要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超乎常人的耐心。過高的行業要求,讓這項手藝瀕臨失傳。

經過萬番努力,我們尋到了機構木作的手藝人老陶。

在他那裡,我們見到了精緻巧妙的暗榫設計、暗藏玄機的首飾盒、複雜深奧的機關、充滿趣味的古代投石車......

接下來一一為你揭曉

木/質/拋/石/車

↑模仿古代拋石車的造型,利用槓桿原理,在炮架上方橫置一個可以轉動的軸,又融入了齒輪、棘輪等機械結構,製作時長需要1個月以上。

木/質/皮/筋/槍

↑木質的M9手槍,一次可以裝夾4個皮筋。將橡皮筋拉伸,兩端分別鉤定在前端的槍頭上和扳機後的齒輪上,射擊時鬆開鉤在齒輪的一端,橡皮筋就會由於自身的彈性勢能發射出去。

沐/歌/系/列

↑「沐歌」系列是一款木質的手機揚聲器,外表看起來像一個迷你留聲機,非常可愛。通過木頭的共振和喇叭形的結構將音樂放大,能夠還原木製樂器(比如吉他、貝斯)原本的聲音。

首/飾/盒

↑首飾盒看起來像個枕頭。看似簡單的曲面造型卻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藝,經過泡水軟化,高溫蒸,高溫壓,冷卻定型等複雜的步驟,需要相當熟練的手法和足夠的耐心。

↑打開首飾盒,內藏玄機。多層儲物空間,讓化妝品可以分文別類擺放,井井有序。

機/關/盒

↑看起來很樸實的一個盒子,沒有一把鎖,但是想打開它可沒這麼容易!你看懂了嗎?而機關盒本身已不再是鎖住物品那麼簡單,更像是創意和木鑲嵌技術的美妙結合。

燻/香/架

↑酌一杯清茶,點一支薰香,好不愜意!這款薰香架的作用不僅是接菸灰,它更是一個便攜的儲物盒。以後出門在外,也可以隨時點香了。

梳/妝/臺

↑老陶為妻子設計的禮物,鏡子可以開合,合上鏡子就變成了一個簡單的桌子。

↑值得一提的是桌面的夾片榫工藝,僅僅憑藉這幾個小長條,就能將上下兩塊木頭連接起來,不得不暗嘆木藝的神奇!

月/亮/系/列/壁/燈

↑這款壁燈名為「月亮系列」,設計思路是來源於月光下的剪影。上面的剪影樣式可以更換,還有其他插孔可以自己DIY。

兒/童/玩/具

↑老陶和工作室的成員為孩子們做了很多玩具,有木馬、版畫、竹蜻蜓、小鬧鐘等等。在這個什麼都能買到的社會,能親手去做一件東西作為禮物,實屬難得。

↑這款鬧鐘靈感來自於達文西草圖,將孩子們練習尺規劃線的痕跡做成錶盤,很有紀念意義。

看了這麼多「陶氏木作",不禁讓人好奇這些精妙絕倫的作品的製作環境是什麼樣子,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去老陶的工作室看看。

剛走進工作室

就聞到一陣陣清雅的木香

雖然耳邊是轟鳴的機械聲

卻讓人感覺異常的平靜

一樓寬敞明亮

陽光透過大幅的玻璃窗

灑在乾淨整潔的水泥地面

各種機械沿著牆邊依次擺放著

木匠們正在忙碌地作業

二樓和三樓都陳列了很多「老木作」,老陶告訴我們,他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去世界各地收集,那些在外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廢舊木頭,他卻視如珍寶。

歐洲小鎮的二手鐘錶

美國街角回收店的破舊茶几

地中海沿岸漁民丟棄的老船木

河北香河某個村子拆掉的門板、房梁......

這些「廢舊木頭」在他的手裡重獲生機

一改曾經破爛的模樣

變成了精緻的工藝品

而且工作室所用的家具大多都是來自他四處收集的門板、房梁、房檁,粗糙的木頭紋理和風化痕跡讓它們充滿了歷史滄桑感。其中一套沙發、茶几還獲得了天津環保設計大賽的一等獎!

除了木作,還展示了很多木工知識:400餘種木材樣本、中國明式家具榫卯結構模型、從世界各地收集的木工工具、中國老木匠所需的所有工具展示等等。

因為每件木藝品都是由老陶和匠心舍的成員親手完成,所以往往耗時很久。但那些付出的時光,總不會被辜負。現在老陶已經成為小有名氣的木藝設計師,有不少的愛好者慕名而來,提前幾個月甚至1年找他定製木作。

現代家具幾乎都是板式結構,用簡單的螺釘螺母來固定板材,再也無需繁瑣的卯榫了。而街面上更是幾乎看不到木匠師傅走街串巷的去勞作,而願意拜師學木工手藝的年輕人也隨之更少了。

沉下浮躁的心

耗時數月慢慢打造每一件木作

這就是本期的主人公老陶

歷經千年,數代傳承

用時光打磨每一塊木頭

這就是本期的主題木藝

老陶

這麼多種刨子你分得清嗎?

從左到右依次排列

1、開槽刨子:用於木材的邊緣開槽。

2、單線刨子:用於木材的中間開槽。

3、裁口刨子:用於給木材的邊緣刨削出一個肩臺。

4、倒角刨子:給木材的尖角刨出一個45°的倒角。

5、圓槽刨子:可以給木料刨削出一個圓弧形的槽。

文 / 王御宅

圖 / 看天津

相關焦點

  • 老木匠說這木頭「性大」,得治一治,人分男女,動植物分雌雄,想不到...
    人分男女,動植物分雌雄,想不到木頭也有「性」之說。但這裡說的「木性」是木頭本身特有的習性之別,具體指木頭變形力、扭曲力大小之差。木匠們做活時,鋸一塊木頭,刨一塊木板以後,常常會撂下一句話:「這木頭性大。」
  • 256年前鉛筆和200年前的自動筆
    250多年以前,英格蘭的巴羅代爾一帶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畫記號,漸漸的,人們又將石墨塊切成小條,用於寫字繪畫。
  • 留壩老木匠做手杖 杖頭上雕龍鳳鳥獸
    家住漢中留壩張良廟附近的張秉剛老人十幾歲跟著父親做木工,打家具,蓋房子是鄉親們公認的好木匠。2000年起,他開始迷上根雕和手杖,常常到人跡罕至的大山裡去尋找原材料,加工成的根雕最高賣過3000元,杖頭上雕有龍鳳鳥獸的手杖也十分暢銷。
  • 「老年版李子柒」:什麼網紅不網紅的,我就是個木匠
    阿木爺爺說,用行裡的老話,木匠是鑽木頭的蟲子。幹活講究精細,必須耐著性子,一絲一毫都差不得。一塊木頭刨五六下,少了不夠平,多了料的尺寸就小了;刨好的木頭要像玻璃一樣平,兩塊並在一起叫「合縫」,要像兩塊玻璃一樣嚴實;畫線也難,誤差一般不能超過一毫米……阿木爺爺原名叫王德文,祖籍山東,9歲那年,父親觸電去世,留下母親、一個姐姐、兩個弟弟和他。
  • 組圖:60年前的木匠,用什麼工具幹活兒?
    據此,圈內有前輩判斷,這個老木匠應該是三四十年代生人。不管他多大歲數,反正在我看來,這位老爺子妥妥的是現代工具黨們的鼻祖了。墨頭必需放前面,這是木工之魂,世家傳家之器。左邊是標準日式的墨斗。右邊是竹製的大墨斗和兩隻劃筆。與正常的竹製劃筆不同,這兩隻劃筆材料一是牛角,二是PVC。兩隻拼板刨。平刨67cm,刨刀為光明,蓋鐵是金兔的。上面是大型的裁口刨,長度也超過了50cm。
  • 裝修剩的大木板,老木匠拿來鋸鋸又打磨,嵌在牆上收穫6個好處
    給新房打家具的是有著30年經驗的老木匠,床、衣櫃以及櫥櫃都打完了,看著還剩下幾塊大木板,我本來打算帶到老家放倉庫裡,被老木匠給攔下了,別小瞧它們,隨便鋸鋸再打磨結束掛牆上,挺實用的。
  • 農村有人專門收舊木頭,這些舊木頭有什麼用途?
    農村的街頭常常會有專門收購舊木頭的,嗯也有收廢舊手機的,收廢舊門窗的,還有收老物件的,等等看起來並不掙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那麼這些人收這些舊木頭有什麼用途呢?掙不掙錢呀?我家裡還有好多的舊木頭,本來是小時候流著蓋房用的,但是現在大家蓋的都是水泥房,而這些木頭自然也過時了,我對木頭也是外行,因為我家以前是木匠,家裡面老房子裡還存了好多的木頭,有槐木的,榆木的,楊木的,桐木的,椿木的,還有一根棗木的,這些木頭非常的結實。
  • 枯死的老樹,在木匠手中化腐朽為神奇,華麗變身為簡約大氣的餐桌
    今天是2019年的最後一天了,咱們便不具體說哪道美食了,今天咱們一起來看看一張餐桌的誕生記,家裡果園中的一棵樹不知道什麼原因,樹葉落光了,樹皮也都乾裂脫落了,打算砍了它,重新種點小樹苗,請了一位木匠師傅,打算用這棵樹給家裡做了張超大的餐桌,以後吃飯十幾個菜擺上都小意思,嘿嘿!想想都爽……大家好!
  • 木匠阿海:"用榫卯結構的老房子 是修一棟少一棟了"
    當年,和阿海同時間拜師學藝的那幫小兄弟們,在裝修新工藝層出不窮、日夜迭代的那些年,他們嫌榫卯煩、嫌榫卯老土、嫌榫卯不「經濟實用」,逐漸荒棄了這項手藝。但阿海卻「抱」著這門手藝一路走了過來。  每當別人爽氣地用完一盒釘子下工,他會在工地找個安靜的角落坐下,找幾塊邊角料,操練一下舊手藝,做一做當年師傅教授的那幾個「看家榫卯」。
  • 木匠造"水下發電機" 物理教師:可供家庭照明
    ■記者 賀磊 文/圖陝西鹹陽一姓任的農村木匠3個月前自發研製了「無工程水下發電機」,5月16日任木匠用農用三輪車載發電機到西安來 「獻寶」。記者看到,農用三輪車上載著一臺體積約為一立方米的五顏六色的用木頭製造的小型發電機。任木匠說:「我家住在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周陵鎮李家村,一大早我用農用三輪車載著自己研製的「無工程水下發電機」,花了兩個多小時來到西安。」接著任木匠還拿出一份 《無工程水下發電城可行性分析報告》讓記者看,報告上有一行李家村村委會手寫體的大字,內容是:「水力發電,環保能源,大力支持。」
  • 產於1890年的羅盤圓木頭古董木工刨
    在博物館中的另一件木製手工刨也有類似功能,可以加工內弧面造型,但只能是固定圓弧的, 而Stanley Co. 113號羅盤圓木頭木工刨,可以加工出不同半徑的內弧面造型。除了Stanley Co. 113號羅盤圓木頭木工刨外,博物館中還收藏了Stanley Bailey 5號手工刨,這款手工刨代表著Stanley Co.發展的另外一個階段。
  • 榫卯,是一種充滿中國智慧的傳統木匠工藝
    >在瑞士有一座純木料建成的大樓由深諳「河合繼手」的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完成 整棟樓沒有用到任何聯接硬體和膠水全憑精巧的連鎖結構扣在一起
  • 「刀說」第10期:遊戲的M9,現實來自中國的先鋒D80
    以後爭取上半年一期,下半年一期嗷(滑稽)~~今天GO哥為大家帶來第10期,遊戲裡的M9,現實中的D80。再科普遊戲刺刀=現實M9,遊戲M9=現實D80如果你對刀具感興趣,那麼現實中兩把刀的名字可不要被CS:GO裡的名字弄混了。很多CS:GO萌新可能都分不清遊戲裡的M9刺刀和刺刀有什麼區別,最顯眼的區別就是M9刺刀(遊戲裡的名稱)的背齒。
  • 20塊和2000塊的水龍頭有什麼區別?
    拿我家的水龍頭做例子,廚房和浴室洗手臺的水龍頭從我小學搬到這個家開始用到現在一次都沒有維修過,把表面的水漬擦掉,跟建材市場在賣新貨沒有區別。但家務間洗拖把的龍頭出水經常斷斷續續,用洗衣機接水管的龍頭已經鏽得看不清原來的樣子了。市面上的水龍頭從20塊到2000塊的都有,經驗告訴我們,價格跨度越大的東西市場越複雜。
  • 老木匠五十年前的工具,太奇特了,你能猜出是幹啥的?
    已退休多年的七十歲的張大爺年輕時是位能工巧匠,常年在外不是掌斧上梁,便是打制花床,所用的工具真是奇特。現在的年輕木匠估計也見得少了,這不張大爺向後輩講述這些工具的具體作用。別看這些工具現在灰不溜舊的,在那年月曾和主人一起走南闖北,去過邊遠的農村旮旯,去過激情豪邁的部隊,去過繁華的都市,將各種木材打造成結實、實用、美觀的家具或工具,既為自己創造了美好生活,也為祖國建設添了磚加了瓦。
  • 傳統木匠工具都有哪些
    傳統木匠工具現在一般都很少見了,大部分都已經使用機械工具。對於一些傳統木匠工具現在人已經很少人認識了。簡閣家居收集到了一些傳統木匠所用的基本幾個工具。第一角尺:在木工中角尺主要是做家居的劃線及測量,種類有三角尺、直角尺、活動角、雨傘尺等。
  • UFO古希臘驚現全球最老電腦,2000年前的人骨!
    據了解,這艘公元前一世紀的沉船中不只藏有被稱為「全球最老電腦」的古代精密科技「安提基瑟拉儀」(Antikythera Mechanism),考古學家最近又打撈出一具擁有2000年歷史的人類遺骸,若能成功取得DNA,將能進一步揭開這艘沉船的神秘面紗
  • 遇見你丨用木頭造「嫦娥五號」?快來看看「現代魯班」!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這位年輕的小木匠叫安旭,今年25歲。去年12月17日,安旭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視頻。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任務、順利返回地球,當天安旭把自己用木頭仿製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視頻發了出來,作為自己送給爺爺和嫦娥五號的一份禮物。 安旭萌生出製作嫦娥五號探測器模型的想法,來源於一次與妻子爺爺的對話。在12月4日當天,爺爺正在觀看嫦娥五號的新聞,他答應爺爺可以製作一架飛行器帶爺爺去月球看看上面有沒有玉兔。
  • 老公撿回來破木頭,刷了一層「漆」,變成值錢的多肉老樁
    老公撿回來破木頭,刷了一層「漆」,變成值錢的多肉老樁上周老公因為戶籍的問題,回老家處置。兩天後回家,一開後備箱他舉著一塊破木頭衝我傻笑,我莫名其妙。他停車去砍了兩條木樁,路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他,還以為他撿了回去燒火。老公說這個是做多肉的好樁子,說完就在院子裡擺弄一起。他說讓我了解怎樣把1個爛木頭變為值錢的多肉木樁。多肉老樁的製作方法和注意事項1、首先把木樁放到足夠大的池子裡,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泡在水裡一些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