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五十年前的工具,太奇特了,你能猜出是幹啥的?

2020-11-26 阿梅美食

對於與共和國同齡的大爺、大媽們來說,七十年代結婚時婚房內能擺著三滴水床、三門櫉、五鬥櫃是顯得多麼有面子。已退休多年的七十歲的張大爺年輕時是位能工巧匠,常年在外不是掌斧上梁,便是打制花床,所用的工具真是奇特。現在的年輕木匠估計也見得少了,這不張大爺向後輩講述這些工具的具體作用。別看這些工具現在灰不溜舊的,在那年月曾和主人一起走南闖北,去過邊遠的農村旮旯,去過激情豪邁的部隊,去過繁華的都市,將各種木材打造成結實、實用、美觀的家具或工具,既為自己創造了美好生活,也為祖國建設添了磚加了瓦。

娃 兒:張大爺您好!您這百寶箱內都有些啥寶貝?

娃兒:張大爺您好!您這百寶箱內都有些啥寶貝?

張大爺:你好,娃兒呀!這都是木匠工具,來瞧瞧下面這些工具知道是幹啥的嗎?

娃兒:哈哈!鋸子和刨子我認識,可是上面兩種是幹嘛的呀?

大爺:噢,左上圖是手鑽,作用跟現在的電鑽一樣。木板與木板之間的連接,要先鑽眼,再手工削磨出與榫眼維度一樣的榫棒來進行兩邊的插接。右邊是各種線刨子,可以刨出各種裝飾線條。下面這些工具見識過嗎?

娃兒:左上是老虎鉗子嗎?可是把手為什麼是彎的?右邊是熊大郎常用來劈柴的斧子呢!左下圖是個小鋸子吧,右下圖是鑿子。

大爺:娃兒還算聰明,猜得不離譜。那老虎鉗樣的是小木料夾子,叉開定在木工凳上,木料卡在中間,有了阻勁才可以用力刨料。小鋸子名叫凹鋸,打制大門時,門板後面要上橫檔木加固。門框上的卯眼與邊緣有個距離,橫檔木的榫頭與木邊緣也有個距離,兩個距離是相等的。橫檔木簡單往門框上一插,那樣門板和橫檔木之間會有一段空隙,從而不夠密實,所以必須在插橫檔木下方的位置用凹鋸傾斜一定的角度斜鋸出一個等於卯眼與木邊緣距離的深度,這樣橫檔木兩邊榫頭插入門框的卯眼內才緊密,從而起到支撐牢固的作用,壞人踢不破呀!右下是各種鑿子,過去家具都是榫卯結構,必須用鑿子鑿出卯眼。下面這組工具,娃兒認識幾個?

娃兒:左上圖是三角板。右邊是耳刨,用來給快竣工的家具邊角部位的修整光面,左下圖是墨斗,裡面裝墨汁,內有一繞著棉線浸在墨汁裡的軲轆,黑線拉出來貼在木料上方一彈便有了一根直線。右下圖沒見過耶,咦?很奇怪的東東。

大爺:呵呵呵!那是箍桶用的工具,用它來把麻花狀的鐵條箍到桶上,我箍的桶人家用幾十年,傳代都不壞呢!

娃兒:大爺您手藝真牛!您能再細細講講下面這些花線刨子的作用嗎?

大爺:好嘞!上面工具中左上是尖角凹槽刨子,右上是木桶內刨,左下是弧形凹槽刨子,右下是直角凹線刨子。

娃兒:過去那些家具上的漂亮花邊線條都是手工刨磨出來的,真了不起呀!咦?這是什麼東東?

大爺:哦,這款鋸子跟凹鋸作用一樣,是在箍桶時用,桶底做好,桶板在上到桶底上前,要在桶板下端內裡接近邊緣處凹鋸出一個凹槽,這樣才能卡住桶底,箍的桶才緊實不漏水。

娃兒:這個刨子像條小船,也是線刨嗎?

大爺:是呀!能刨出筆直的凹槽線條。

娃兒:您過去用這些工具打造的家具可都是純手工精心製作,榫卯結構,不用一根鐵釘,您這功夫真是了不得。如今這些工具雖然變老不用了,但經歷的那些歲月的變遷、艱難、期望、歡欣都沉澱在灰灰的木層裡,有著一種滄桑從容美,恰如滿臉皺紋的老祖母,越老越覺得慈祥可親可愛。在祖國七十歲生日之際,祝願祖國繁榮昌盛,祝願您健康長壽!

大爺:哈哈!謝謝娃兒!是呀,國家富強,才有咱百姓的幸福日子,你們小年輕好好加油幹呀!

相關焦點

  • 組圖:60年前的木匠,用什麼工具幹活兒?
    前段時間機緣巧合,連續收了兩套木工工具。這是相對比較精緻的一套。你以為這裡的「套」是隨便裝到包裡,拎起來就走的那種嗎?實際上這裡的一套整整三箱,重達一百多斤,累個半死才搬上二樓工房。簡單翻出幾件就擺了滿滿一桌,仔細查驗,發現都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名牌。據此,圈內有前輩判斷,這個老木匠應該是三四十年代生人。
  • 傳統木匠工具都有哪些
    傳統木匠工具現在一般都很少見了,大部分都已經使用機械工具。對於一些傳統木匠工具現在人已經很少人認識了。簡閣家居收集到了一些傳統木匠所用的基本幾個工具。第一角尺:在木工中角尺主要是做家居的劃線及測量,種類有三角尺、直角尺、活動角、雨傘尺等。
  • 留壩老木匠做手杖 杖頭上雕龍鳳鳥獸
    家住漢中留壩張良廟附近的張秉剛老人十幾歲跟著父親做木工,打家具,蓋房子是鄉親們公認的好木匠。2000年起,他開始迷上根雕和手杖,常常到人跡罕至的大山裡去尋找原材料,加工成的根雕最高賣過3000元,杖頭上雕有龍鳳鳥獸的手杖也十分暢銷。
  • 產於1890年的羅盤圓木頭古董木工刨
    在上海的一家私人工業設計博物館中靜靜的陳列著一件精美而罕見的金屬製造的木工工具,產於1890年的Stanley Co. 113號羅盤圓木頭古董木工刨。這件木工刨,是博物館的主人楊明潔在泰國曼谷的古董市場上發現的,生廠商是美國的Stanley Co. 公司。而來到曼谷前,它的所在地是法國巴黎。今天,它被收藏到了位於中國上海的博物館中。
  • 「老年版李子柒」:什麼網紅不網紅的,我就是個木匠
    阿木爺爺說,做木匠活,剮蹭都是難免的,過去50年,大大小小的傷在他身上四處爬。不過,隨著現代化工藝的突飛猛進,木匠這個老行當也在逐步衰落,活兒越來越少,時間久了,幹活時留下的疤也慢慢痊癒。1989年,兒子阿成出生,和市場經濟一起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有著和父輩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阿成2013年入行網際網路領域,每天端著相機出去選景、拍攝,總結出的經驗是:視頻要短,太長了沒人有耐心看完;劇情要搞笑,這樣才能吸引人;最好能切中某些心理,比如好奇、同情、嚮往……「這個領域變得太快了。」阿成說,他必須跟在流量後面,快馬加鞭地跑。
  • 《五十度飛》:五十度系列最高分 除了不可描述還有啥
    2015年,把這一名詞光明正大提到普通人眼前的《五十度灰》橫空出世,電影有多火呢?小編記得很多人為了找資源,無數次重溫了葫蘆娃,沒辦法,施虐和受虐真的太吸引眼球了,這種平常只能在起著奇怪名字的硬碟裡看到的小電影居然公開上映了,不得不羨慕歐美國家年輕人的福利,可我們有盜版啊,不花錢,照樣看完整版。嗯,還是中國好。
  • 天津老木匠用10塊破木頭,還原了2000年前的投石車和M9手槍
    兒/童/玩/具↑老陶和工作室的成員為孩子們做了很多玩具,有木馬、版畫、竹蜻蜓、小鬧鐘等等。在這個什麼都能買到的社會,能親手去做一件東西作為禮物,實屬難得。二樓和三樓都陳列了很多「老木作」,老陶告訴我們,他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去世界各地收集,那些在外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廢舊木頭,他卻視如珍寶。
  • 老木匠說這木頭「性大」,得治一治,人分男女,動植物分雌雄,想不到...
    木匠們做活時,鋸一塊木頭,刨一塊木板以後,常常會撂下一句話:「這木頭性大。」就是說這塊木頭變形力、扭曲力較大,做出成品以後,遇冷、熱、幹、溼會產生比較劇烈的變化,大裂、大扭、大脹、大縮,有時發生的變化簡直不像樣子,譬如原本一根方方正正的木頭方子,可以扭曲成麻花狀,轉上幾道彎。木匠們遇上這種木頭,做活時就要格外小心,要想方設法控制住它,不叫它大變。
  • 農村越來越量少的老物件,圖2是一種計量單位,最後一種農具是啥
    【農村越來越量少的老物件,圖2是一種計量單位,最後一種農具是啥】以前農村木匠有很多基本工具,刨子只是其中的一種,用來刨平木頭,出光的一種木工工具。這個老物件,升子,記得小時候要去鄰居家借米,都是用升子作為計量單位。現在都是電飯煲煮飯了,直接用量杯,升子也就慢慢消失了。
  • 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木工工具 你還認識幾樣?
    中華5000年文化,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無窮的知識和財富,但有很多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已經被我們「拋棄」和遺忘。古時候老祖宗沒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確能製作出一件件完美的木質工藝。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木質工藝品是怎麼做出來的?需要用到那些工具呢?
  • 枯死的老樹,在木匠手中化腐朽為神奇,華麗變身為簡約大氣的餐桌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提高,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越來越精益求精,這種追求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對美食本身的追求上,很多人對餐飲的環境,用餐的工具等等等等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像什麼音樂餐廳,民族風情園之類的超級火爆,趕上節假日更是一座難求。
  • 他的妻子製作出了第一把雨傘,他是我國歷史上的木匠大師
    千百年來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始終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讓人類的歷史不再乏味,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小編認為,雖然木匠這個身份讓魯班看起來十分普通,和芸芸眾生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我們真正了解以後,就會發現魯班之所以能留名青史,得到很多人的肯定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木匠常有,千古木匠卻不常有,魯班自有屬於自己的獨特之處,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這位千古工匠的傳奇人生,他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的,綜合分析,有幾個原因,我們就從這級個原因中分析下他看似平凡卻功勞赫赫的一生。
  • 民間故事:老木匠看上寡婦被拒,在院門上耍花樣,三個人遭到報應
    很久以前,小山村裡的寡婦黃氏家裡的院門破損了,請來老木匠賈岸然重新做新門。賈岸然看見黃氏後,心裡再也淡定不下來,看上她了。黃氏很漂亮,眼角含春,嘴角含俏,對男人具有很大的殺傷力,要不是黃氏的公爹和堂兄來幫忙,估計賈岸然當場就會把心裡的愛慕之意說出來。 黃氏雖然是貌美佳人,但是命運不濟,年紀輕輕就死了老公,成了寡婦。
  • 19類中國傳統木匠工具!
    木工的出現及木工工具的不斷改進,對中國家具及建築的輝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妙匠用妙具,妙具出絕品,往復不休,真正構建出了中國輝煌的木建築世界。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見識下中國傳統木匠所用的一些工具及其用法。
  • 疫情過後你最想幹啥?開會!要唾沫星子能噴你臉上的那種
    如果你問我,疫情過後最想幹啥?我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說,開會!而且一定要面對面,能把唾沫星子到對方臉上的那種。線上會議的坑爹之處實在是讓人抓狂。一、誰也搞不清楚的"聽得清"與"聽不清"開線上會議,在對方講話之前,你永遠處於薛丁格的"聽得清"與"聽不清"狀態;就是有時候能聽得清,有時候聽不清,但更多的時候是一半聽得清,一半聽不清。尤其是領導布置任務,吧啦吧啦講了一大堆;而你卻聽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云。
  • 木匠鼻祖魯班留下的奇書,太過神秘曾被列為禁書,讓人大開眼界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魯班的故事,也見識過許多魯班做出來的神奇物品,但很少人知道木匠鼻祖魯班還留下了一本奇書。書名《魯班書》也稱《魯班經》、《缺一門》是當時魯班留給木匠工作者的。這些書主要是講行幫的規矩、制度以至儀式,建造房舍的工 序,甚至還有如何選擇吉祥的日子,說明魯班真尺的運用;記錄了常用建築的構架形式、名稱等內容,還記載了很多的道術,這些道術能讓房主風調雨順,也能讓房主家破人忙。當時魯班留下這本書的原因是當時木匠這職業身份、地位低,很多有錢有勢的人賴帳不付給工錢,這些道術則是木匠們防身所用。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老子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那「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這句俗語該怎麼解釋呢?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四十不多欲」,字面意思就是說男人到了四十歲就要減少欲望。這個欲望可不要簡單地理解為對性的追求,他包括了多個維度。
  • 尼採到底是個幹啥的?
    我今天不聊哲學,聊聊這人是幹啥的,怎麼就成雞湯導師了,以及怎麼跟納粹勾搭上了。如果看過我以前的關於德國的文章,相信大家能從這句話裡看出不少信息。1844年還沒有德國。現在德國那塊地在當時還四分五裂,上邊有幾百個大小邦國,普魯士是其中比較大的一個,國家被一群叫「容克貴族」的人統治著。啥是容克呢?就是武裝地主,平時安安靜靜種地當地主,國家有需要就去打仗。後來的那個俾斯麥,就是個典型的容克貴族,他們家跟著普魯士國王打了幾百年的仗。
  • 「上帝之眼」看泉城——你能猜出幾個濟南地標?
    「上帝之眼」看泉城——你能猜出幾個濟南地標? 本文綜合整理自:濟南廣播電視臺原標題:《「上帝之眼」看泉城——你能猜出幾個濟南地標
  • 你能猜對幾個?
    與你相從小到大我們讀過太多的詩,愛國詩,相思詩,緬懷詩等等,但是這20首詩你見過嗎?讀完這些謎語詩絕對顛覆你對詩歌的想像。所謂謎語詩,就是以詩的形式作為謎面的謎語。謎底指人或物或字。01王安石的謎語詩王安石任宰相時,一位老木匠為他設計了一套宅院。老木匠拿來模型請王安石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