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巴爾扎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21-01-09 澎湃新聞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至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出生於印度孟買,6歲回到英國接受教育,印度風情成為他永恆的創作主題,讓他在英國文壇嶄露頭角。吉卜林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日漸落寞,他描寫的印度殖民地生活也遭到諸多批判。儘管吉卜林備受爭議,但是其作品的文學價值不容低估,他充滿浪漫情調的文筆和生動有趣的描寫,在讀者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怒海餘生》是吉卜林在1896年創作的兒童小說,最初刊登於1897年的《麥克盧爾雜誌》,以他在新英格蘭的生活經歷為素材。吉卜林非常熟悉海上生活,他經常乘坐海輪遠航,穿越北大西洋的濃霧和冰山,在吸菸室裡傾聽輪機長和領航員講述海上奇聞。1889年,吉卜林開始了返回英國的長途旅行,從印度到中國的航行途中,他遇到了一個名叫阿爾伯特的美國男孩,這個頑劣調皮的孩子就是本書主人公哈維的原型。

《怒海餘生》的主題與吉卜林此前的《叢林故事》頗為相似,主人公置身於全新的環境,面對人生的挑戰,逐漸成長起來,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然而不同於充滿隱喻的《叢林故事》,《怒海餘生》具有更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吉卜林效仿作家馬克·吐溫的創作手法,從一個孩子的視角來描述時代的變遷,展現南北戰爭後的美國社會,他通過豐富多彩的細節,向讀者展示了波瀾壯闊的海上歷險和簡單淳樸的漁民生活,他對切尼專列從聖地牙哥駛往波士頓的精彩描寫,更是成為鐵路文學的經典篇章。

本書的主人公哈維·切尼是個15歲的富家少年,在前往歐洲的遠洋班輪上失足落海,被海上號的葡萄牙漁民曼紐爾救起。船長迪斯科不為他許諾的財富所動,沒有立刻把他送回家,而是讓他留在船上工作,他從此在全然陌生的世界裡開始自己的新生活。這段艱苦的海上經歷讓哈維脫胎換骨,他不僅掌握了各種航海技能,還逐漸理解了人生的價值。等哈維再次回到陸地時,他的父母發現,他們的兒子變得善良樂觀,成為一個堅強勇敢的年輕人。

這部小說多次改編成電影,1937年上映的同名電影堪稱銀幕經典,星光熠熠的演員陣容,成就了這部影壇佳作。飾演哈維的是當紅童星費雷迪·巴塞洛繆,同時代的好萊塢童星米基·魯尼出演哈維的好友丹,出身戲劇世家的萊昂納爾·巴裡摩爾客串哈維的百萬富豪父親,明星風範十足。演技精湛的斯賓塞·屈塞在本片中塑造了水手曼紐爾,他憑藉這個鮮活生動的角色贏得了1937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英]拉迪亞德·吉卜林

春和景明、馮海欣、黃孟鄰|譯

《叢林故事》是二十世紀初英國著名作家拉迪亞德·吉卜林的早期代表作,亦為其最有影響和最受歡迎的作品,一百年來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全書由七部中篇小說結集而成,前三部描述了「狼孩」莫格利在叢林和人類社會中豐富的生活經歷,後四部獨立的故事塑造了鍥而不捨的白海豹科蒂克,忠誠勇敢的貓鼬瑞基-迪基-臺維,渴望自由的大象卡拉納格,以及性格迥異的軍營動物等眾多令人難忘的形象,故事情節驚險曲折、引人入勝。

《金姆》是著名英國作家吉卜林的代表作品。《金姆》緣起于吉卜林自己在印度的童年生活經歷。在小說中,孤兒吉姆是一個駐印愛爾蘭士兵的孩子,機智調皮,人稱「世人之友」。吉姆遇到一位喇嘛,執意尋找傳說中可以治病洗罪、擺脫輪迴的「箭河」。吉姆成為喇嘛的弟子,踏上尋找「箭河」的旅程,而印度各個階層、各種民族的人也匯聚在這條尋找之路。同時,吉姆因其特殊身世被訓練成為一名優秀的間諜,參與了波瀾壯闊的「大遊戲」。

《金姆》畫卷般展示了印度的世俗人情、種姓制度和多種文化的交融。在19世紀與20世紀相交之際的印度正是英俄大博弈的時代,恢弘的時代背景於故事中暗暗湧動。這是一部少年的成長小說,也是擁有信仰之人的尋找之旅,更是對印度歷史、風俗的生動展示。

《金姆》入選世界百大經典英文小說,對世界文學影響深遠。吉卜林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同時也是英國首位獲此殊榮的作家。其長篇小說《吉姆》對於東方風情的生動描繪、對於不同階層人物面貌的準確刻畫,使其一直為現代東方學研究者熱衷分析的經典文本。

金姆(Kim)

[英]拉德亞德•吉卜林

海際、周頤年

豹子身上為什麼有斑點?犀牛的皮膚為什麼那麼粗糙?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叢林故事》作者吉卜林最有名的經典故事集《Just So Stories》(原來如此)用最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告訴你這一切的答案。

「很久很久以前……」好多的故事是用這樣的句子開頭,但這次我們真的要回到一切故事開始之前所發生的事。

在一切開始之前,鯨魚什麼都吃,犀牛的皮膚很光滑,袋鼠長得也跟兔子沒兩樣,大象的鼻子又短又小,而駱駝根本就是個懶惰蟲……

但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使得這些動物長成現在的樣子呢?

全書由12篇引人入勝的短篇故事組成,充滿了異域風情和詼諧幽默。吉卜林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講述了諸多動物的來歷和世界之初的樣子。在書中,這些動物時而機智、時而魯莽、時而勤勞、時而笨拙……故事就在它們之間栩栩如生地展開。

吉卜林通過擬人的手法、生動的情節和逗趣的語言,賦予了動物們人類的性格,為孩子們描繪了一個想像中的廣闊天地,同時也把現實生活中的教訓傳達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明白生活的道理。

原來如此(Just So Stories)

[英] 魯德亞德·吉卜林 (Rudyard Kipling)

蔣雪瑤、劉晗、劉諝(責任編輯)

原標題:《「英國巴爾扎克」,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來自網絡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女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
    國內出版的露易絲·格麗克作品包括《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月光的合金》,由世紀文景出版。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化學獎已分別於10月5日-7日陸續揭曉,其餘獎項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將分別於9日和12日陸續揭曉。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數據分析
    諾貝爾文學獎是當前世界文學(嚴格來說是歐美文學)領域最權威的獎項,是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創立的五個獎項之一。於1901年首次頒獎,截至2019年,共計頒獎112次,共116人獲獎(有4次同時頒給2人,其他均只頒給1人;有2人未領獎,下文計入統計)。
  • 書籍自有命運,眾說紛紜下,誰才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最終得主呢?
    而且有時候這一年的諾獎得主,大多可能是曾經得過許多大獎的作家,而這些大獎的得主或者入圍者,也就是接下來諾獎的候選人。比如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早在得諾獎之前,莫言便已經獲得諾尼諾國際文學獎得主,並曾經入圍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
  • 2019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1901-2017年)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其代表作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Olga Tokarczuk海外網10月10日電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彼得·漢德克(Peter
  • 近兩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籍日本人奪魁,歌手斬獲諾貝爾文學獎
    近兩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籍日本人奪魁,歌手斬獲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一直是世界文壇最高的榮譽,能夠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無論在寫作的語言還是深度上都達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每年只有一個可以說這個獎項在世界文壇佔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公布:英國日裔作家石黑一雄
    海外網10月5日電 當地時間10月5日下午1點,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結果揭曉,英國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獲獎。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畫家》和《長日將盡》等。曾獲得1989年布克獎、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多個獎項,與魯西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 歷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誰你知道嗎?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爾瑪·拉格洛夫(瑞典)19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德)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裡斯·梅特林克(比利時)19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蓋哈特·霍普特曼(德)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一生必讀:10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經典語錄,每一句都是人生!
    ——羅曼·羅蘭 @羅曼·羅蘭, 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 ——喬治·蕭伯納 @喬治·蕭伯納,英國戲劇家,1925年作品《聖女貞德》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那些充滿理想主義及人情味的作品——它們那種激動性諷刺,常涵蘊著一種高度的詩意美」。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提名者作品推薦
    [摘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對喜歡文學、熱愛讀書的人來說,無論獲獎者還是提名者,他們的作品都值得一讀。根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為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瑞典皇家學院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有210位提名候選人,其中36位是首次獲提名。歷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5歲,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46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呼籲文學多元化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2月7日電(記者付一鳴)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7日呼籲對多元化文學的包容,以催生更加優秀的作品。  瑞典文學院10月5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因為他「憑藉充滿強烈情感的小說揭示了我們幻覺之下的深淵」。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經濟學獎得主聚首斯德哥爾摩,參加從6日開始的諾貝爾周系列活動,其中包括新聞發布會和主題演講等。他們將於10日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和晚宴。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多的國家,為什麼是法國?
    從1895年諾貝爾文學獎設立至今,法國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先後有15位作家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和英國。法國作家們為什麼受到瑞典文學院如此青睞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得獎大戶:哪些法國作家拿了獎?
  • 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亞洲作家僅5位 這兩人拒領
    諾貝爾文學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 超7成得主是歐洲人,亞洲作家上榜5位 1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各洲獲獎人數分布為:歐洲85位、北美洲15位、南美洲6位、亞洲5位、非洲4位、大洋洲1位。也就是說,在歷屆得主中,歐洲人捧走了超過7成的諾貝爾文學獎盃。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改編電影(2018-2019)
    2019年10月10日,2018年與2019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如期揭曉,獲得者分別是:波蘭小說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及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女,1962年出生,當代波蘭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的她們,一百多年來只有15位
    從1901年到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一共頒發了112屆,獲獎的有116人,為啥多4人呢?因為有4屆是雙黃蛋。比如1966年以色列的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和德國的奈莉·薩克斯同時獲得諾獎。但其中只有15位女作家。來盤點下諾獎得主中的「她們」。
  • 2020諾貝爾文學獎正式揭曉
    諾貝爾文學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超7成得主是歐洲人,亞洲作家上榜5位1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各洲獲獎人數分布為:歐洲85位、北美洲15位、南美洲6位、亞洲5位、非洲4位、大洋洲1位。
  • 作品風格古怪、喜歡織毛衣,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點「另類」
    新華社維也納10月11日電(天下人物)作品風格古怪、喜歡織毛衣,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點「另類」新華社記者趙菲菲瑞典文學院10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稱這位新晉諾獎得主用「富有語言學才能的、有影響力的著作探索了人類經驗的外圍及特異性」。漢德克與中國頗有淵源。
  • 眾說紛紜,競爭激烈的諾貝爾文學獎,在2020年究竟會花落誰家?
    有時候,從名單上我們也可以猜測當年的諾獎得主。而且有時候這一年的諾獎得主,大多可能是曾經得過許多大獎的作家,而這些大獎的得主或者入圍者,也就是接下來諾獎的候選人。比如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早在得諾獎之前,莫言便已已經諾尼諾國際文學獎得主,同時也曾經入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讀諾獎"最年輕"獎項 原標題: 與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文學獎等諾獎「元老」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到1969年才首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  事實上,經濟學獎與其他幾位「老大哥」除了年歲差很多以外,其真正的全稱其實叫「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成立。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今年竟然是他……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折合約740萬元人民幣,比去年獎金多出100萬瑞典克朗。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