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未來和管理者肩負的新使命

2020-11-22 中國建設報

主持人:

李福和 上海攀成德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對話嘉賓:

楊曉東 江蘇南通二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關富 浙江精工鋼結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太權 中國新興集團副總經理、中國新興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原董事長

邢六斤 山西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葛懷偉 安徽金鵬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聶吉利 中恆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持人: 2020年,我們站在了「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這個特殊時點,「變」儼然已經成為這個時點發展的主旋律。展望建築業的未來,行業面臨哪些挑戰?企業需要承擔什麼樣的使命?管理者又面臨哪些新挑戰?

建築業的行業發展困境

主持人:各位嘉賓如何看待建築業當前發展形勢?你們認為建築業是不是「到頂」了?如果「到頂」了,未來將會面臨怎樣的問題?

楊曉東:我認為在速度上可能「到頂」了,增量上我認為還沒有「到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這意味著我國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可以說,這是新型城鎮化的一個標誌性節點。對於建築業企業來說,隨著城鎮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也會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投資需求。此外,隨著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圍繞都市圈、城市群互聯互通方面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投資機會將大量釋放。城市老舊小區改造、智慧城市建設也會為建築業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孫關富:我認為要從兩個方面看待這個問題。首先,從宏觀角度看,近年來數據分析顯示,一是中國每年生產的水泥基本在24億噸左右;二是2018年建築業總產值約23.5萬億元,2019年建築業總產值24.8萬億元,同比增長5.7%,這個增長因素基本是人工費和物料漲價帶來的;三是近幾年全國建築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基本停留在144.2億平方米左右。從以上3個數據看,建築業在宏觀上已經見頂。其次,從微觀角度看,我國大力發展新基建可能會帶來又一輪的建設高潮,國家積極推動新型建築工業化,也會給行業細分市場帶來機遇。

李太權:我認為,從建築業增速的下滑來看,建築業已經到了量的頂部,但仍有一定增速;從傳統的建築看,基本已經到頂;從轉型和新的業態發展來看,在數字建築引擎下還有增量,還有新的機遇。建築業本身「蛋糕」足夠大,2019年總產值達24.8萬億元,在這樣的體量上,一些細分領域還會有細分的增量,同時有很大的機遇。

邢六斤:建築業細分行業較多,有些在降,有些在增。我國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仍在釋放市場空間,尤其是新基建也為建築業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城市升級改造、能級提升、綠色建築、智能建築、數字建築也加快賦能,成為需要持續跟進的重大課題。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全球基建存在的缺口也為建築業企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說建築業是否見頂還要區別對待。對建築業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找到企業的生存價值。

葛懷偉:很多行業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而興衰、演變。建築業就是隨著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不斷發展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老舊小區改造、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智能建造理念的迸發,為建築業新發展提供了一定機遇。此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會止步的,因此城市環境的提升、美好城市的建設也不會止步。只要「不止步」,建築業要達到頂點就還需要一個過程。

聶吉利:當前建築業已從飛速發展階段進入到穩步增長階段,這是發展的必然規律。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建築業一直處於高速發展而又相對粗放的競爭格局中。在這樣的環境下,建築業企業應當找準定位,明確自身在細分市場的站位,找出企業的發展空間。

建設模式變化對建築業企業的影響

主持人:行業改革給建築業帶來了很大影響。楊曉東董事長,在您看來,建設模式的變化對建築業或者某個企業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楊曉東: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一刀切。因為建築業是大行業,但是這個大行業裡面有很多類別,細分領域較多。不是每個建築業企業都要做模式改變,要看企業自身的定位。

對於江蘇南通二建集團,我們企業規模較大,所以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EPC(工程總承包)對於我們來說是個機會。但是對於某些中小企業來說,可能是個挑戰。機會和挑戰是並存的,每個企業理解不同、定位不同。每一次的發展,建築業始終在改革的洗禮中前進、在創新的倒逼中發展,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這其中,每個企業都需要找到自身優勢,尋找自己生存的空間。

建築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主持人:我們以前常說建築業企業要「做大、做強、做優」。當前的競爭形勢下,「做大、做強、做優」是不是要重新排序?

邢六斤:企業的價值在於為客戶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這也是企業的立足點。建築業企業要把設計理念和施工、客戶體驗以及市場結合在一起,形成數據集成。隨著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價值愈發明顯,將管理的信息化、財務的信息化、現場的信息化串聯起來,形成數據的集成非常重要。在工業化向智能化、數位化的轉化過程中,建築業企業要早思考、早準備,只有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建築業企業要掌握行業發展趨勢,並在大勢中找準自己的發展定位,在目標領域做強做優,並在此基礎上繼續做大。

葛懷偉:我認為這三者是一個良性的發展循環。我們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孫元武先生一直要求,以做優產品塑造好的口碑,以好口碑建立好品牌,以強大的品牌價值吸引越來越多的項目、資金與人才,進而取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贏得更大的發展自主權。

所以,我認為做優產品是第一位的,只有將產品做優了、在手的每一個項目做好了,才能贏得政府的信任、市場的青睞,才有繼續做強、做大的話語權。而做強、做大的同時,各種優勢資源就會向我們聚集,也為進一步做優產品提供了資本。

國企和民企如何攜手共進

主持人:嘉賓中有三位來自國企、三位來自民企。在你們看來,建築生態裡國企和民企有沒有合作空間?

李太權:對於建築業,國企和民企是長期共存的關係。國企有國企的優勢,民企有民企的優勢。國企主要有平臺優勢、資金優勢、人才優勢以及整合產業鏈的優勢。民企的體制、機制則更加高效,成本控制更為靈活。國企和民企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今後國企和民企走融合道路是發展的方向,國企也在進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嘗試進行股權的合作。所以在產業鏈的整合過程中,以及細分領域的發展當中,國企和民企可以發揮各自優勢,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找到共同生存的途徑。

孫關富:民營企業近幾年在業務承接上是沒有辦法和國企相比較的。浙江精工鋼結構集團是一家集國際國內大型建築鋼結構、鋼結構建築及金屬屋面牆面等的設計、研發、銷售、製造、施工於一體的大型上市集團。對於浙江精工鋼結構集團來說,首先要把建築鋼結構做到行業中最優秀的,鞏固在第一梯隊中,並且不斷創新技術和管理。雖然現在鋼結構行業中同質化競爭和低價競爭比較嚴重,但是管理不可能同質化。不管國企還是民企,都要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核心管理者所承擔的新使命

主持人:聶吉利董事長,在您看來,作為管理者,在新時期到底應該承擔怎樣的使命?

聶吉利:作為企業掌舵人需要確定方向和目標,「一體兩翼平臺化,百年千億國際化」是中恆建設集團的整體發展戰略.

「一體」是堅守建築主業不動搖,「兩翼」是科技和金融。在科技領域,我們擁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技術中心、綠色施工技術中心、裝配式技術研究中心等;在金融領域,我們參與發起設立江西首家民營銀行——裕民銀行,擁有基金、保付代理、金融登記結算等公司,並與江西財經大學聯合發起成立江西建築金融研究院。

「百年」是中恆建設集團要做百年基業的夢想,「千億」是階段性實現的發展規模。知而定,定而立,立而得。企業的管理者確定了方向和使命,就要做好百年傳承者,實現企業的發展願景。

相關焦點

  • 民營企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肩負重大歷史使命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於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著眼於統籌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廣大民營企業要積極響應中央的戰略部署,順應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承擔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歷史使命。
  • 新變局之下 中國建築業的變與不變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戰略謀劃。建築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建造」品牌,如何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準確把握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非常關鍵。請大家結合《建議》,談一談在新變局中如何構建發展新格局。李裡丁:此次討論的主題是「變與不變」。
  • 全面推動轉型創新 為中部地區建築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中部地區的建築業企業要提高智能建造、新型建築工業化和EPC(工程總承包)等轉型創新工作的戰略定位,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發展新格局,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創造產業新優勢,為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義新歐」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謀劃新舉措打好高質量...
    1月8日上午,「義新歐」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省商務廳召開。省商務廳一級巡視員胡濰康主持會議並講話。 大家一致認為:在國家層面,「義新歐」中歐班列既肩負著戰略通道多元化的歷史使命,也是深入實踐「一帶一路」倡議的標誌性工程;在省級層面,關乎「四港」聯動、義甬舟大通道和現代化國際物流樞紐建設,是連接海陸、貫穿東西、輻射周邊的戰略樞紐。
  • 肩負起新時代中國特色商會職責使命
    本期大講堂以「使命、責任與挑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中國特色商會」為主題。   圍繞商會作用和發展路徑,企業家們暢所欲言。張近東表示,商會作為各行業優秀企業的聯合組織,應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在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引領下,發揮好紐帶作用,服務大局、服務企業,助推企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他認為,高質量發展首先要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同時進一步體現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
  • 「新格局·新使命·民營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山東省書業商會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5日訊(記者 馬文文) 擁抱新格局,擔當新使命。1月5日,「新格局·新使命·民營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山東省書業商會二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會長單位世紀金榜集團舉行。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研究員鮑紅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分別以「以高質量發展引領民營書業新發展」、「民營書業何去何從」為主題作會議發言。
  • 把勢能轉化為動能:責任地產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好房」是指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和優美環境需要的住房。這要求房地產業要從過去住房供應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打造「好房」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人民需要更加生態環保和綠色的產品。房地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肩負綠色發展的重任,建造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建築產品和建造方式均要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綠色低碳的要求。同時,要提升規劃設計、開發建設、物業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務水平和質量。
  • 創新為槳逐夢藍海 普陀奮力打造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10月剛剛舉行中國海洋科技產業體系建設高峰論壇的普陀,11月28日又舉辦了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300餘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普陀,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深入探討了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和新願景,把脈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德魯克共學日:團隊共學德魯克,成為有效管理者!
    1982年,出版《巨變時代的管理》,探討了有關管理者的一些問題,管理者角色內涵的變化,他們的任務和使命,面臨的問題和機遇,以及他們的發展趨勢。 1985年,出版《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被譽為《管理的實踐》推出後德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書強調當前的經濟已由「管理的經濟」轉變為「創新的經濟」。
  • 運鴻集團肩負大健康產業發展重要使命
    日前,湖北已出臺《關於加快湖北省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及幾項重點任務,需加強抗病毒藥物的聯合攻關,提高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實驗能力保障,加快藥物器械研發突破;促進新興醫療的快速成長,壯大特色民營醫療集團,加快發展醫療服務新模式;推動健康食品提檔升級,開發功能性健康食品,發展醫療特殊配方食品,開發高檔食品添加劑
  • 智能引領發展 綠色創建未來 新型建築工業化高峰論壇在西安舉辦
    ,助推建築行業高質量發展,培育綠色、智能發展新動能。  陝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建築節能與科技處處長韋宏利表示: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與社會發展新的歷史起點。剛頒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抓好重點任務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同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中,我們也要奮勇當先、走在前列,確保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察勢者智,馭勢者贏。順應國家戰略,謀求更好發展,始終是「首都使命」,也始終是「首都機遇」。近些年來,北京始終把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要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積極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造發展新高地,高質量發展水平持續排名全國第一。
  • 四位科學家暢談如何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
    11月17日,國新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圍繞如何理解、踐行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怎樣推動科技創新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等4位科學家代表與媒體展開對話。
  •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繼往開來,站在新起點,新區肩負當好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排頭兵,站在最高處,走在最前列的歷史使命,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的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湖南(長沙)車聯網先導區、湘江科創基地開啟全新篇章,嶽麓峰會、湘江金融發展峰會共襄思想盛宴。「一城五基地,五區五小鎮」精心謀劃,在新區這片熱土上充滿潛力、燦若星辰。湘江北去,新區向前,時代賦予新區當好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排頭兵,在高質量發展中站在最高處,走在最前列的歷史新使命。
  • 國家首個人工智慧實驗室成立 百度肩負國家AI使命
    張鈸表示,人工智慧發展到今天若想實現新的突破,產生新的應用,必須要有新的技術創新,這就需要強大的研究力量或者工作的支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集納了在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上有很強實力的百度,再加上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及其他單位在人工智慧基礎研究方面的積澱和超強研究隊伍,如果能把人工智慧、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很好的結合起來,勢必能夠擔負起讓中國引領人工智慧的高潮,推動全世界人工智慧發展的重大使命。
  • 解碼未來教育新風向 扛起紅色育人新使命
    本期分享會的主題為「解碼未來教育新風向、扛起紅色育人新使命」。市委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章世模,市教育局副總督學倪彤等領導出席分享會。120餘名機關黨員幹部、教師代表參加分享會。分享會上,市教育局4位主講嘉賓結合我市教育實際,分別就高等教育、教育技術、中職教育和基礎教育等4個方面展開分享與交流。
  • 遼商總會化工新材料專委會論道化工新材料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新材料專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孝峰、遼寧省工信廳副廳長王丹群等共同為專委會揭牌。朱建民表示,新時代肩負新使命,高質量發展讓行業面臨新挑戰和新機遇。遼商總會化工新材料專委會的成立是責任,也是今後發展的動力。
  • 交流|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保障監督體系有效運行,確保企業經營和幹部履職人才成長「雙安全」。面向「十四五」,立足新發展階段,二院黨委將進一步發揮領導作用,帶領全院幹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聚焦主責主業,履行強軍首責,向建設「雙一流」企業目標不斷邁進。
  • 航天科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推動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
    「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充分認識到建設航天強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袁潔說,「我們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弘揚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敢於戰勝艱難險阻,勇攀航天科技高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同步實現中國人的航天夢、強軍夢。」
  • 未來展望|將出臺新一輪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表示,該局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實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堅持高質量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打造產業發展高地。「加快編制工業『十四五』規劃和出臺新一輪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