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在衡量一個小行星是否對地球產生威脅時,會用到一個指數:都靈危險指數。都靈危險指數一共有11級,其中等級越高,對地球的威脅就越大,等級達到10等級,就會對地球造成全球性的打擊,比如: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
都靈危險指數記錄中最高的天體是小行星99942,都靈危險等級為4,它的直徑只有400米,一旦撞擊地球,將會釋放出6400萬億千焦能量,相當於1.53萬億千克 (15.3億噸)TNT炸藥爆炸釋出的能量。
但根據現在觀測,它的軌道已經離開地區附近,都靈危險等級降到了0,對地球沒有任何威脅。
如果有一個直徑1公裡,內核為直徑0.8公裡的純金小行星降落在地球上,那麼它的都靈危險等級很可能會上升到7,或者8,將會引起地球全球性災害,到那時,全世界將會聯手將其消滅。
直徑1公裡的小行星
我國科學家介紹說:直徑10米以內的小行星,會在經過大氣層時被燃燒殆盡,但部分金屬小行星,會有隕石落在地面上。直徑140米以上的小行星將會對地球造成重傷,直徑1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將會造成全球性災難,撞擊威力相當於1000億噸TNT爆炸,而原子彈小男孩釋放的能量,只有1500噸TNT炸藥。如果是金屬小行星,產生的威力將會更大。
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是直徑1公裡的黃金小行星,那麼將會對地球造成毀滅性打擊,一定會引起地球生物大滅絕,但這個滅絕並不是一瞬間滅絕,而是會持續很多年,甚至上千年。
首先,直徑1公裡的黃金小行星撞到地球後,巨大的衝擊會導致地球上火山、海嘯、地震爆發,人類和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將會遭到嚴重破壞,還會有許多生物會直接因為這場大爆發而滅絕。
當地球上大規模火山爆發時,濃烈的火山灰將會持續在大氣層之中,遮擋太陽光線。而火山灰對於地球溫度而言,呈正反饋效果,如果溫室氣體過多,將會導致溫度上升,如果溫室氣體較少,將會導致溫度下降。
一種情況是地球上溫室氣體過多,此時火山灰會阻擋地球熱量向外逃逸,所以地球會越來越熱。比如:金星大氣非常濃密,而且有97%屬於溫室氣體,所以金星表面溫度達到了400多℃。
另外一種是地球上溫室氣體較少,而火山灰又遮擋了太陽進入到地球表面的光線,此時地球溫度會越來越低,這一點在地球上已經出現過,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為10公裡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引起大量塵埃進入空氣中,導致數月內陽光被遮擋,最終導致地球溫度下降。
無論是溫度上升,還是溫度下降,最後都會影響到地球的生物鏈。如果地球溫度過高,植物將會生長僵化,很多植物在夏天時會出現僵苗就是這個原因。如果地球植物過低,很多植物將無法生長,或者生長緩慢,此時地球能夠生產的能量將會降低,因此地球上大多數生物會因無法尋找到足夠的能量而死亡。
不過,這個過程會很長,動輒上千年。
人類面對小行星威脅怎麼辦?
雖然黃金很貴,但是一個直徑1公裡的黃金小行星對於地球就是威脅。為了儘可能地保護地球安全,當這顆小行星靠近地球時,就會被人類探測器檢測到,繼而分析它對地球的威脅有多高,也就是都靈危險指數有多高,如果較高,則會引起科學家們的密切關注,甚至還會動用全人類力量讓該小行星遠離地球。
比如:用飛船運輸撞擊器或者炸藥,將其摧毀,或者是改變該小行星的運行軌跡。但是這種操作難度非常大,預估實施起來難度較大。
另外,小行星的速度也非常快,人類想要將飛船停靠在小行星上也非常困難,所以需要聯合全人類的力量去做這件事。
但如果該小行星對地球的威脅較小,那我們只會繼續觀測,而不是打它上面黃金的主意,因為想要挖掘該小行星的黃金,需要付出的資本比該小行星上的黃金更多,也就是說挖掘小行星上的黃金是一個賠本買賣。
如果該小行星能夠自動解除對地球的威脅,那麼我們只會觀測它,而不是去解決它。但如果該小行星持續對地球產生威脅,並且都靈危險指數不斷增加,此時人類也不會輕易放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