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ALENG 自媒體】6月6日午間自媒體專稿,你可能沒有注意到,就在幾個小時以前,一顆直徑500米大的小行星,以11.8公裡每秒的速度,近身經過地球。雖然這個不速之客沒有給我們帶來不期而遇的災難,但是也讓天文學家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從體積來說,這個小行星比科學家已經發現的大多數小行星要大得多,如果撞上地球,那將會是一場空前的災難。
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剛剛發布的消息,這個小行星的正式天文學名稱為2002 NN4,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小行星2002 NN4的直徑在250-570米之間,大約每300天就圍繞太陽運行一圈。北京時間2020年6月6日11:20分,該小行星以每秒11.8公裡的速度,從距離地球大約500萬公裡的空間「近身」通過。由於小行星2002 NN4的龐大體積,美國宇航局的近地小行星監測預警中心(NEO)將其列為「危險小行星目錄」。
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初期的殘留物,它們在過去幾十億年的漫長歲月裡,其組成物質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因此,對於小行星的研究,能夠幫助科學家揭開關於太陽系形成初期的眾多謎題。大多數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一個被稱為「小行星帶」的區域,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穀神星,它的直徑接近1000公裡,而2002年10月7日在柯伊伯帶發現的創神星,其直徑更是超過了1200公裡。
目前,科學家在太陽系內總共發現了超過130萬顆小行星,這其中,只有很少的小行星體積超過100公裡,而在美國宇航局的近地小行星監測預警中心《危險小行星目錄》中,只有22939顆小行星被認為對地球造成威脅,當然,這些被列入危險小行星目錄的天體,不單單是因為它們的體積巨大,主要是因為它們的軌道距離地球太近。事實上,目前在NASA《危險小行星目錄》中的天體,僅有902個直徑超過1公裡,而直徑超過140米的小行星也只有9147個。
儘管大多數小行星體積太小,即使它們正面撞上地球,也不會對我們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對於那些直徑超過1公裡的小行星來說,如果它們撞上地球的話,則將會成為一場災難。科學家相信,大約60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小行星撞擊事件,就是由一個直徑超過1公裡的小行星造成的。
迄今為止,科學家雖然已經發現了兩萬多顆危險小行星,但是實際上仍然有大量的類似小行星,直到它們近距離抵達地球附近時,才被科學家發現,這些不速之客如果朝地球撞來,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幾乎只能是坐以待斃。正因如此,已故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生前就擔心,小行星撞擊事件很可能會終結人類文明。所以,這些在太空中胡亂飛舞的傢伙真的是不能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