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地球運行穩定,處於相對安全穩定的宇宙環境當中,但是時不時也會有一些小行星飛掠或靠近地球,給地球帶來未知的危險。據俄衛星通訊社近日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某下屬機構網站發布消息稱,一顆直徑在約為190米的小行星將於8月5日靠近地球。
據了解,當天小行星將非常靠近地球,其距離將是地球與月球之間距離的七倍。最接近的時間將發生在莫斯科時間19時35分。根據科學家的分析,這顆阿波羅型小行星是2009年8月14日發現的,其是一顆穿越地球軌道的小行星,此類小行星下次在地球附近飛過的時間將是一百多年後。
從科學家的推測來看,這顆小行星並不會對地球造成實質危害,也不會與地球相撞。因為它距離地球的距離是地月距離的七倍,其大概率會和地球擦肩而過。因此,人們不必擔心這顆小行星會墜落地球。
事實上,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是比較小的。根據科學家的分析,很多小行星在進入地球大氣層後,會與大氣層發生摩擦燃燒,最後分裂成許多小碎片落到地球上。
不過,在地球歷史上,也發生過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災難的事情。科學家就曾發現,恐龍滅絕與小行星撞擊地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科學家在墨西哥灣找到的巨大隕石坑便足以證明這一點。資料顯示,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地下的Chicxulub隕石坑直徑大約三百公裡,內環直徑一百八十公裡.此隕石坑形成於白堊紀晚期,源於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隕石對地球的撞擊所致。
即便真的有威脅的小行星,專家們也有辦法可以避免地球發生災難。本月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開展一項對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威脅至關重要的實驗。該實驗旨在通過發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設備,從而迫使一顆代號為撞向Dimorphos的小行星改變方向和軌道。
俄羅斯和歐洲許多科學家則提出,可以開發出一種可以發射到太空的核武器裝置,一旦發現有大的行星靠近地球,便可以發射這種核裝置摧毀小行星,從而避免地球遭受滅頂之災。
雖然人類很擔憂小行星會撞擊地球,但更多人對全球變暖等問題感到困惑。據各國專家預測,由於人類過度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候逐漸變暖,各國沿海發達城市有可能會被淹沒。因此,保護地球,避免全球變暖比防止隕石撞擊地球更為緊迫。
在人類沒有發現新的適合地球的行星之前,地球才是人類唯一的家園。我們與其過度的關注地球外部環境,不如保護好地球自身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