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布警告稱,一顆「潛在危險」的小行星正以每小時2.7萬公裡的速度逼近地球,這塊巨巖的直徑估計有618米。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正在對它進行跟蹤,該中心一直著潛在的危險小行星,這顆命名為481394(2006SF6)的小行星每年兩次經過地球,儘管有潛在的危險,但科學家們稱其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會摧毀一個大城市,造成巨大的破壞。
預計它將於11月12日格林尼治時間上午12點掠過地球,小行星的確切路線很難預測,但科學家認為它將在地球270萬英裡以內。根據CNEOS,所有軌道傾角至少為0.05個天文單位或更小的小行星都被認為是潛在的危險,天文單位被用來粗略地測量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一個天文單位大約是1.5億公裡。
作為回應,NASA花費大量資源追蹤已知的小行星並尋找新的小行星。許多科學家認為,導致恐龍滅絕的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是由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因此,人們擔心,新的撞擊可能被證明具有同樣的破壞性。美國宇航局跟蹤地球附近的主要小行星,以檢查它們是否可能相撞並造成損害。NASA最近承認,他們只是在小行星飛過地球前幾個小時才鑑定出一顆小行星,即2019年的密蘇裡州小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最近承認,它只是在小行星2019MO撞擊地球前幾個小時發現了它。這次碰撞發生在6月29日,當時小行星在加勒比海上空的大氣層中燃燒。撞擊的前幾個小時,當它被美國宇航局確認時,它距離地球大約30萬英裡,這比月球離地球更遠。NASA在一份聲明中稱,這大致相當於在310英裡外發現了蚊蚋大小的物體,這顆小行星是由位於夏威夷大學的阿特拉斯勘測望遠鏡發現的。
2013年2月,一顆小行星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造成1200人受傷,至少7000座建築受損。今年7月,一顆137米寬的小行星在距離地球不到4萬英裡的地方掠過,這是一個世紀以來其體積最大的一次。關鍵是要能夠找到所有這些小行星,精確地編目它們的軌道,並計算它們的未來。所以,2006SF6會在11個地月距離的地方掠過地球,還是會更近一些,只有等到11月12日我們才知道。
您的鼓勵是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