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報看阿里巴巴:科技板塊成為第二驅動力

2021-01-17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美股研究社

在新一輪中概股財報季即將襲來之際,作為中概股中最為耀眼的一家明星公司,阿里巴巴給大家開了一個好頭。11月1日晚,阿里巴巴公布了2020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以優秀的成績拉開了雙十一的序幕。

根據阿里巴巴2020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本季度,阿里巴巴總營收為1190.2億元,高於市場預期,高於去年同期的851.5億元,同比增長40%;月活躍移動用戶達到7.85億,高於市場預估7.524億......這一系列的數據都反應著:阿里巴巴消費用戶規模增長迅猛的同時,阿里巴巴用戶的消費能力也在快速提升,這背後反映的是整個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強勁。

從財報數據來看,阿里巴巴在用戶規模、營收規模、利潤規模、交易額等多方面都保持著迅猛增長的態勢。放眼全世界,能達到阿里巴巴這般體量還保持迅猛高增速的企業並不多,那麼阿里巴巴究竟是靠什麼動能驅動整個生態的持續高增長呢?從阿里巴巴本次的財報中,美股研究社找到了答案:在阿里巴巴的大生態裡,消費和科技的雙輪驅動正日益變得明顯,科技板塊已經成為阿里巴巴的第二驅動力。

雲計算激戰,阿里雲增速全面領跑全行業

隨著雲服務賽道越發擁擠,在科技巨頭扎堆的背後,其實是雲計算業務正釋放出超千億美元的市場紅利。作為當下最吸金的業務,亞馬遜、微軟、谷歌和阿里巴巴四大玩家都加大了對於雲計算的布局。對比最新一季度的財報,我們能看出幾家科技公司明顯的區別。

亞馬遜AWS業務三季度營收增長35%至90億美元。雖然AWS營收在亞馬遜總營收佔比相對較小,三季度只佔13%。但是,它對亞馬遜的盈利能力有巨大影響,已逐漸成為亞馬遜的主要利潤來源,亞馬遜AWS在這個季度的35%的增速與二季度37%的增速。

這個季度,微軟並未對外單獨披露Azure的營收,智慧雲端業務事業部營收為108.45億美元,同比增長27%,Azure雲計算業務第三季度增速為59%。創近三年來增速新低,也低於此前Evercore的分析師的預估,他們原本預計Azure第一財季的增長率為64%。

單從雲計算業務營收來看,亞馬遜AWS要高於微軟Azure的雲計算業務。不過在亞馬遜、微軟的雲計算業務遜於預期的背景下,阿里雲卻交出了一份令市場滿意的答卷。

根據阿里巴巴財報數據顯示,本季度阿里雲計算業務持續強勁,季度營收達到92.91億元,比去年同期淨增36.24億元,增速達到64%,超越了資本市場分析師的預期。對比阿里雲計算業務上一季度營收77.87億,環比增長19.3%。相比同期,亞馬遜、微軟雲計算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35%和59%。

由此可以看來,在全球雲計算3A(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陣營中,阿里雲增長持續領跑。事實上,不止是在增速方面已經位居第一,在全球市場的很多區域,阿里雲的市場份額也處於第一的位置。根據Gartner的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阿里雲在亞太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9.6%,比上一年增加4.7個百分點,這一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亞馬遜和微軟的總和。

全面上雲拐點的背後:阿里未來新引擎已誕生

從2015財年的12.71億元,到2019財年的247億元,再到如今單季度營收超90億,阿里雲營收四年增長超20倍,成為中國雲計算快遞崛起的標誌。這背後是雲計算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經歷過去10年的發展,已經在關鍵技術和應用規模上實現對傳統IT的全面超越,新舊技術的交替拐點已經出現。

今年9月的阿里巴巴2019年全球投資者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TO兼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曾表示,通過20年的不斷技術積累和創新,阿里已經成長一家平臺型高科技公司,為中國數字經濟提供強大的技術基礎設施。眼下,雲技術、5G、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已多越多地投入實際應用,出現在人們生活之中。而這正為科技公司即將到來的新一輪的增長提供著強勁推動力。

放到全球視野來看這個現象,就會找到很多同級別巨頭公司的共通之處。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上季度的利潤均超出市場預期,其中雲計算的貢獻功不可沒。這三家(AWS、谷歌雲平臺、微軟Azure)為越來越多尋找低成本替代方案的企業提供計算和存儲服務,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傳統IT服務商如IBM、惠普、EMC、甲骨文等公司的產品銷量的縮減,因為更多公司選擇通過租賃模式使用雲計算服務。

雲計算技術在過去十年間不僅為科技巨頭帶來財富,還推動了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相關應用的飛速發展。在5G即將商用、數據傳輸速率跨越式提升的背景下,雲服務行業將迎來更加有利的發展基礎。儘管整體來看,目前國內雲服務市場還比較分散,但阿里雲在品牌、規模、技術等多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市場份額遙遙領先。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阿里雲市場佔有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從10年前自主研發飛天作業系統開啟中國雲時代至今,阿里雲的核心優勢已經不僅是龐大的雲計算基礎設施,更是擁有雲計算、數據智能、智聯網、移動協同辦公四大關鍵技術的雲智能提供商,是未來10年數字經濟轉型的核心基礎設施。也正是阿里雲這兩年的出色表現,阿里雲估值也是不斷上漲,如今已超700億美元,堪稱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而得益於雲計算領域未來的發展前景相當廣闊以及阿里在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許多機構也是預測阿里雲未來將成為阿里旗下的最具潛力的業務,成為阿里未來主要的利潤來源之一。

平臺型高科技公司的進化 科技創新成為阿里巴巴的第二驅動力

阿里的發展史,其實是一部技術進化史。在2016年,阿里巴巴提出了「五新戰略」,即新能源、新技術、新金融、新製造、新零售。去年的雲棲大會上,張勇也對它進行了新的闡釋,「新技術一定是五新的引擎。新能源和新技術的完美結合,才能真正驅動數字中國的發展,驅動大家熟悉的世界走向一個波瀾壯闊的物聯網世界。」

雲計算所取得的成績背後,離不開阿里巴巴持續在核心科技技術投入。值得一提的是,除卻在雲計算領域取得了全球市場的突破和領先增速以外,阿里巴巴在科技板塊的投入,也推動著阿里雲和整個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的快速提升。

在本季度的財報中,阿里巴巴該季度內其在晶片、人工智慧、資料庫、區塊鏈等領域發布了一系列核心技術突破。其中,阿里巴巴第一顆晶片含光800是業界性能和能效比最好的AI推理晶片、阿里AI每天調用規模超過了1萬億次、自研資料庫OceanBase刷新了此前由甲骨文保持的世界紀錄、飛天大數據平臺計算引擎MaxCompute再次刷新世界紀錄、第三代自研神龍架構創造新型雲伺服器。

這些核心基礎技術的突破,將支撐政務服務、城市治理、零售、製造、金融等領域的數位化轉型,助力於阿里巴巴整個集團業務的穩定發展。在此基礎上,阿里還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所以你會發現,在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中,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研發人員佔一半以上的公司,阿里巴巴的研發投入已經連續三年位列中國上市企業之首。

正是阿里巴巴這樣一種對於核心科技的支持態度,驅動著科技板塊對於整個集團增長的重要性正顯著提升。消費和金融兩個板塊共同驅動著阿里巴巴迅猛增長。從財報所透露出來的財報數據顯示,消費和科技的雙輪驅動日益明顯,並且科技板塊的佔比越來越大。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這說明了阿里長期堅持的科技戰略正取得不錯的市場成效。與表面的數字成績相比,阿里背後的戰略邏輯或許更值得關注。

過去20年,阿里獨特的時代機遇下,選擇了一條從北坡爬珠穆朗瑪的道路,通過自主研發雲技術、實踐中凝練中臺方法論,投入晶片、AI等核心基礎技術研發,為未來10年的經濟轉型提供了一座橋梁。這種持續對於科技的投入和重視,不是一味地追求商業利益也不是純粹地做公益,但長期的堅持也讓阿里的科技板塊有所回報。

經過20年努力,阿里巴巴形成了在技術、資產和人才等多方面的深厚積累。如中國唯一自主研發的飛天雲作業系統、飛天大數據平臺、阿里巴巴雙中臺和智聯網AIoT平臺。並藉由達摩院、平頭哥也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區塊鏈、自動駕駛、晶片等未來基礎性技術領域完成全面布局,實現創新突破。

阿里巴巴長達20年的戰略化布局,也讓阿里巴巴一個應用公司發展到服務公司,再發展到今天的科技公司,以技術為核心滿足業務的需求。這種看似「恰好」的技術布局事實上滲透在核心業務——電商的每一個環節,也正是此類數位化技術布局為阿里的電商業務提供了保障,成為主要業務不斷增長的驅動因素。

可以預見的是,儘管阿里巴巴的科技板塊在整個生態中已經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力,但在未來10年的數位化轉型中,阿里巴巴還將擔當重要角色,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因此,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阿里巴巴將持續以消費+科技雙驅動力的模式運轉,科技板塊對整個阿里生態的貢獻或許還會越來越大,這會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阿里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勇曾表示:「阿里是一個技術驅動,使商業有所不同,創造新賽道的數字經濟體。」技術與商業的相輔相成不僅僅為阿里打造了一片帝國,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相關焦點

  • 正四面體的阿里巴巴
    總之,阿里巴巴是走向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的新形態公司,是一家面向未來的科技生態經濟體。如果大多數公司只是點,或者有一些大的公司是一個面,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一個精緻的正四面體。對,你想的沒錯,就是無堅不摧的金剛石。
  • 京東公布2017Q2財報:微虧與微利可能成為京東財報常態
    (原標題:京東公布2017Q2財報:微虧與微利可能成為京東財報常態)
  • 虎博搜索看財報:沒了螞蟻,阿里Q2淨利下降63%
    近日,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發布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虎博搜索查詢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第二季度營收達1550.59億元,同比增長30%,淨利潤265.24億元,同比減少63%。虎博搜索查詢結果顯示,阿里第二季度淨利潤下降的原因是去年同期計入了一筆來自螞蟻集團的一次性收益。
  • 馬雲的阿里巴巴,會成為下一個韓國三星嗎?
    今年第二季度三星電子在美國市場手機份額佔據了33.7%,超越蘋果成為世界第一。今年第三季度三星電子是全球最大的電視機銷售商,佔據全球33.1%的市場份額,並創新單季新高紀錄。在全球無線通信網絡技術發明中,三星的專利數量是3471件,雖名列第五,但無線通訊並不是三星最擅長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值得認可。
  • 廣發證券:體育板塊新一輪驅動力明確
    廣發證券:體育板塊新一輪驅動力明確 【今日頭條】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渠道拓寬近日央行與保監會聯合公告,允許保險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推進保險公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有利於拓寬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渠道,提高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
  • 俯衝構造vs.地幔柱構造——板塊運動驅動力探討
    板塊運動的驅動力問題是板塊構造的基本問題。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所陳凌研究員及其合作者,從不同尺度和角度分析討論了「Bottom up」和「Top down」兩種機制的相互關係和相互作用,及其對地球系統時空演化的影響,並論述了未來板塊運動驅動力研究的主要方向。
  • 解讀Kappa財報:鞋服品牌跨越「非連續性」的行業範式?
    雖然財報中淨利潤出現一定跌幅,但正如財報所言,貿易不利因素以及所持阿里巴巴等股票被全球股市指數下跌所影響,這些外部因素才是影響利潤率指標的主要原因。從阿里等股價2019年的走向看,中國動向的利潤指標已經全部回補。無論如何,與業績增長對應的是,那個曾經以「背靠背」火遍大街小巷的潮流運動品牌Kappa,在經歷低迷期後,又開始回到人們的視線。
  • 財報公布前提前布局 分析師最看好這5隻股票!
    來源:金融界網站財報季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華爾街分析師們為投資者們找到了很多買入機會。截至目前,標普500指數裡已經有15%的公司公布了財報,而這些公司裡有79%的財報好於市場預期。這5隻股票分別是: Coca-Cola(KO)、 Willis Towers Watson(WLTW)、Diamondback Energy(FANG)、 Northrop Grumman(NOC)和阿里巴巴(BABA)。
  • 金元順安張博:三大驅動力助科技股行情持續演繹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金元順安張博:三大驅動力助科技股行情持續演繹⊙記者 王彭 ○編輯 楊剛近期,消費、科技、醫藥等板塊走出結構性行情。金元順安優質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金元順安豐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張博認為,儘管疫情給國內供給、消費和出口帶來較大衝擊,但企業盈利受到的影響大概率可控,未來可繼續關注科技板塊投資機會。獲取由盈利驅動的投資收益談及自己的投資理念,張博表示,希望從市場中獲取由盈利驅動的投資收益,因此會將精力聚焦在企業價值和市值增長有良性關係的優秀公司上。
  • 新能源汽車板塊向好:多重驅動力助推 圍繞三方面布局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多重驅動力助推 新能源汽車板塊向好□本報記者 牛仲逸 在近期上證指數圍繞2900點震蕩之際,新能源汽車板塊保持活躍。從11月18日以來,Wind新能源汽車板塊指數累計漲幅接近8%,板塊內華友鈷業、寧德時代等個股階段表現亮眼。
  • 網際網路時代的玩法變了:騰訊向左,阿里巴巴向右
    投行眼裡的阿里巴巴與騰訊的評級不同阿里巴巴市值超越騰訊的背後,投行給出了不同的理由:2020年8月19日,阿里巴巴發布財報後,包括高盛、瑞信、中信證券在內的大概有20家券商給出了「買入」或者「跑贏大市」的評級,投行認為,在整個經濟長期擁抱實體經濟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作為連結實體經濟的紐帶,還將持續長期發展。
  • 考拉投身阿里巴巴的理所當然
    在新零售崛起已然成為趨勢和潮流,電商落幕成為必然的大背景下,我們來看到阿里巴巴收購考拉這樁交易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雖然曾經的網易考拉帶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電商新模式,但是在此起彼伏的貿易戰和日薄西山的電商時代,選擇阿里巴巴這棵大樹來繼續發展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
  • 阿里巴巴市值首破8000億美元;印度禁用118款中國APP;劉永好憂心...
    叮咚~您有一份新的早報等待查收,一起來看不容錯過的精彩:首先來看大公司最新動態,阿里巴巴繼續衝擊萬億美元俱樂部:【阿里巴巴市值首破8000億美元,繼續衝擊萬億美元大關】北京時間9月2日,阿里巴巴市值突破8000億美元。
  • 每周全球科技十大新聞(2020.7.20-7.26)
    (5)這兩個晶片廠商的2020第二季度財報賺錢很多呀!(5)這兩個晶片廠商的2020第二季度財報賺錢很多呀!【全球財經觀察 | 新聞速遞】這兩個晶片廠商的2020第二季度財報賺錢很多呀!一個是,韓國第二大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
  • 歷數香港股票市場結構變遷 科技板塊引領未來世界
    ,希望阿里巴巴赴香港上市,但條件是需採納合伙人制,這正是同股不同權架構的一種。同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發文稱:「我們沒有期望香港監管機構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變」,宣告阿里巴巴謀求香港上市失敗,並與2014年登陸美國紐交所。 2014滬港通開通;2016深港通開通 2014年11月17日,連接香港和上海股票市場的滬港通機制啟動。
  • 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上半年淨利大跌30.6% 美妝板塊下滑加劇
    其中,負責美妝(專題閱讀)板塊的公司財報則顯示,期內實現銷售額2.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2.7億元),同比增長2.5%,營業利潤錄得274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6億元),同比下降28.1%,淨利潤為1793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42億元),同比下滑37.4%。
  • 特斯拉發布Q3財報 中國區貢獻巨大 成為特斯拉第二故鄉
    今日,特斯拉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特斯拉已經連續5個季度實現盈利。Q3總營收為87.71億美元,同比增長39%,環比增長45%;淨利潤為3.31億美元,同比增長131%,環比增長218%。在交付量方面特斯拉再次創造紀錄,第三季度全球一共交付13.93萬輛新車,並維持今年交付50萬輛汽車目標不變。
  • 被財報凸顯、疫情折射的BAT「基因改造」
    文|曾響鈴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流量雖然還在增長,但增量獲取越來越困難;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湧現,威脅著傳統商業玩法,新平臺不斷衝擊著舊秩序;技術的發展顛覆舊有產品思維,融合新技術的能力成為企業大考
  • 數字解讀十大中國車企財報
    上汽合資板塊淨利潤貢獻公司歸屬於上汽集團股東的淨利潤(億元)同比上汽大眾69.1-30%上汽通用12.9-75%上汽通用五菱-6.3-175%主要數據來源:上汽集團財報;制表:汽車之家  最後,最令上汽集團頭大的莫過於自主板塊仍未實現盈利。
  • 人人都能做研究,從財報分析透視一家公司
    作為公開信息最豐富的來源,財報算是投資者的核武器,利用財報信息進行估值建模則是其必殺技。 然而,對於非專業投資者,大幾百頁的PDF文件與鉤稽複雜的Excel模型總讓人慾哭無淚。 今天我們希望通過「說人話」的方式聊聊這個話題,帶您簡簡單單看財報,明明白白說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