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不會是五月天傳唱度最高的一張專輯,但卻是五月天最「心聲」的一張專輯;這應該不是五月天最「精緻」的一張專輯,但或是五月天最「精妙」的一張專輯;這似乎是迄今為止「最不五月天」的一張專輯,但它確是五月天最真實的自傳。
在我看來,這更像五位「大夥子」蓄謀已久的一起夏日「殺人」事件——歲月為刀,殘酷又溫柔,剖開人生,那些深刻的、你本已遺忘的故事片段汩汩淌出,美妙或哀傷。最終我們靜靜躺在名為「曾經」的血泊裡,染一身回憶腥甜,待輪迴重生。
時光曲解線索,時間自有解答
7月21日凌晨,五月天時隔近五年之久的第九張創作專輯正式發行,隨著「自傳」主題和15首概念歌曲公布,五月天的歌迷「炸」了——不止是終於等到新專的欣喜,更有隱約的慌張。在這傳說中「倒數第二張專輯」裡,充斥五月天五子初見初識、相交相知、並肩奮鬥的種種細節描述,曲中詞間鋪滿密密回憶梗,串十九年音樂歷程——這是五月天「退場」前在練習告別嗎?諸多揣測讓聽者跳脫出了對這張專輯「是否好聽?」的初級估判,眾人各懷心事地開展起了一場解密大行動。
這確實是一張不太好消化的專輯——我的意思是,若非五迷(五月天的粉絲),你很難發現他們在歌中埋藏了那麼多「線索」;而對於五迷來說,每拎起一條線脈亦覺「五味雜陳」——
如。《任意門》開頭引十年前風華正茂時的《盛夏光年》,似為年少叛逆做結?《終於結束的起點》前奏結尾和十二年前情歌《讓我照顧你》片段相融,像為一些事情劃下句點?他們在成名曲之一《溫柔》中不無遺憾地唱過「如果有就讓你自由」,而在新歌《後來的我們》裡,他們釋然道「你真的自由了」;又或是,《你說那 C 和弦就是…》中的「學妹」在多年後終於回應了《T1213121》(收錄於2011年《第二人生》專輯)裡彈吉他耍帥的「學長」;《人生有限公司》無論爵士式樣還是以三個部門比喻人生三階段的寫作手法同上張專輯《三個傻瓜》有異曲同工之妙,另不說歌曲意象易讓人聯想到《第二人生》MV「五分鐘年華老去」情境;而《What's Your Story》的19秒空白指代著五月天和歌迷相伴的19載——即除了記敘他們五人「自傳」,他們更特意在專輯裡留白,讓歌迷填補自己的故事,寓意「自傳有你」……他們遺憾著,放下了,回應了,結束了,聽歌的人回憶著,惆悵了,不舍了,還有措手不及。
難道這支樂團的故事真的要落幕了?
但他們是永遠猜不透的五月天。他們解釋,「沒有想過告別」,是大家誤把人生彩蛋當做了離別煙火。
五位不年輕了的「大夥子」說,「五月天從第一張專輯到現在,累積了很多精彩的過程和一些感悟,也是時候把自己的心路歷程寫成一張專輯。這張專輯,我們希望不只是我們的自傳,也想藉五月天故事寫出這個時代平凡大眾的心聲,千百年後,未來的人聽了這張專輯知道我們這一代人如何的瘋過、愛過、擁有過、失去過。」——這是五月天式的以小見大。
青春往事歷歷在目,轉眼少年已蒼茫
五年才發一張專輯,難免被扣上「難產」之名。記得前三波主打歌曲(《派對動物》、《如果我們不曾相遇》、《後來的我們》)先行釋出時,除了《後來的我們》延續了五月天一貫為人熟悉的情歌風格,曲調婉轉上口、 歌詞細緻工整,更被歌迷視為繼《突然好想你》、《我不願讓你一個人》之後的「虐情歌三部曲」尾章,另外兩首歌其實或多或少是受到爭議的。倒不是歌曲本身水準如何,只是對於一向寫精美歌詞見長的阿信來說,《派對》、《相遇》的歌詞未免顯得「平凡」了些。儘管這張專輯不少歌曲回憶的都是五月天親歷的青春,但卻另有聲音論這是五月天最無朝氣之感的一張專輯。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生物。過去多少年,外界總一邊忽略著五月天憂慮社會災難的《晚安 地球人》、《2012》,感嘆現實無奈的《生存以上 生活以下》、《三個傻瓜》、刻畫垂垂暮年的《如煙》……一邊質疑著為何平均年齡40歲左右的他們只會一味高唱青春和夢想?而在《自傳》中,當五月天藉往昔崢嶸細聊40代心態時,外界又開始感嘆 「果然,追夢少年老矣,活力不再」,甚至上升到對五月天創作力的質疑上。
討論一下,「少年蒼茫」是否就要同「江郎才盡」掛鈎?私認為這看法實在片面。
就《自傳》一輯來說,旋律部分,如文章一開頭提及,這應該不會是五月天傳唱度最高的一部作品集——因為多首旋律並不主流。他們是擅長寫、並且可以繼續寫出所謂流行旋律的,但這次既是做「自傳」,另又抱著記錄世代、為時代人做傳留念的期許,他們將更廣闊多元的音樂元素糅進專輯,每首歌中各有這個時代不同階段的印記,如《派對動物》主打70年代復古電音搖滾,《頑固》自有八九十年代華語金曲意韻……另除了前文所說,幾首新歌前奏巧妙應照五月天以往經典作品外,若按照專輯順序聽下來,每首歌均可和上下兩曲無縫對接,尤以《兄弟》、《人生有限公司》兩首作品為甚,尾音即前奏,一氣呵成,聽感通暢。也難怪怪獸在受訪時反覆提到《自傳》的旋律骨幹去年八九月就寫好錄音了,但又花了近一年時間在曲的修改琢磨上。這就是五月天的匠心了。
著重再看歌詞部分。若和以往專輯作比,這算是阿信十分「接地氣兒」的一次寫作。是可以明顯感受到五月天心態變化。如果說發行前幾張專輯時,五月天仍把自己歸位於「後青春期」階段,僅點到為止遙望一下「想像你的孫子 孫女/充滿光的瞳孔/正等著你開口/等著你說你最光輝的一次傳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到了這次,「老」這個議題似乎體現得更為明顯,無論是首波預告海報上赫然呈現五位老者形象,還是首支主打《派對動物》MV一開場便是五位耄耋老人樂享平凡晚年時光的畫面,或是《好好》裡淡淡一句 「好好的生活/好好的變老」,《任意門》稀疏平常講「生活中充滿/孩子哭聲/柴米和油鹽」,《轉眼》中心平氣和的「兒孫們都忙/就讓他們忙」,甚至他們開始聊死亡「軀殼會解脫/藥罐和空房」,這是40代男人的眼界和思考,曾愛過瘋過追逐過,青春已無悔;而人生行至下半場,從曾經「每天每天都說要革命/就算被世界拋棄/至少快樂傷心自己決定(《人生海海》)」的青年人,到「曾以為世界/想怎樣就怎樣/而至少如今我們/平安健康」的中年人,直言「少年早已蒼茫」的五月天開始認真體悟平平淡淡才是真,開始練習如何和漸老的自己相處。音樂王國之外,他們亦凡人。
這種趨於平和的心態變化,也體現在歌詞措辭方式上,阿信用更簡單筆觸做描述。這也讓不少聽者起初詫異,如「無名高地到鳥巢的十年/一路鋪滿汗水淚水」這樣句子未免太直白。有人懷念當初寫出「等你清楚看見我的美/月光曬乾眼淚(《擁抱》)」這樣詩般言語的少年,似乎精雕細琢的修飾才能體現誠意,但少年心事的纖密情調何必強賦中年?不過這也僅僅是五月天不再一味追求去如此寫作而已,若疑他們是才盡寫不出那樣美妙句子?不妨再看《少年他的奇幻漂流》中「耳語溢出甲板/風雨搖晃旗竿人們切開山巒/剪下了雲彩削成了萬支槳/縫製風帆/尋找吶喊未知的未來」,辭藻美感&文意深度兼備,靈氣依然。
當年發掘他們的李宗盛在前些日子的專輯發布會上講, 「這是個迷惑人的行業,很多人經歷一次成功以後就忘了自己是誰,從哪兒來的,五月天經歷十幾年的成功後反而變『小』了,更加沉澱、更謙虛了。」作為樂團,常見於團體之間的一言不合就「撕逼」這種事和五月天絕緣。他們不是沒被撕過,榮耀背後亦傷痕滿布,質疑抨擊他們當然也看得到,但五月天不爭一時口舌之快,繼續做音樂人本分之事,透過音樂反思、表達:搖滾或是糖霜?被批判還是傳唱?經歷「一遍又一遍的採訪和攻防」,感受「一雙又一雙的目光像監獄和高牆」,從不堪疲苦好想飛離這個瘋狂世界,經過十九年沉澱後,他們更淡然處之,總歸是「平凡的我們/也將回到平凡的世界」。
儘管聊著「平凡」,但我想這也是擅玩文字遊戲的詞人阿信最不平凡、最有趣的一段體驗。作品交匯,詞語交織,他勾勒出了一塊色彩斑斕的五月天音樂版圖。一如討論死亡的《轉眼》裡「孤單的大床/誰貼近我/臉龐」承接講衰老的《如煙》中;「我坐在床前/望著窗外/回憶滿天」;另一句「有沒有人/也笑憶過往跌跌撞撞/當時的蠢樣」引人想起往年情歌中「世界紛紛擾擾喧喧鬧鬧什麼是真實/為你跌跌撞撞傻傻笑笑買一杯果汁(《最重要的小事》)」的痴情小夥;他們在《成名在望》夢到當時「我們翻過牆/曼陀羅花/沿途綻放/我們光腳越過人間荒唐」 這不就是《九號球》裡從教室裡頭「逃走/翻過圍牆/我只能逃走」奔向自由的附中學生續篇嗎?還有五月天音樂中不可或缺的正能量梗,集大成體現在了《頑固》裡,初看歌名,剎以為是《倔強》的姊妹篇,當它並不似少年不經事時「就算全世界都與我為敵「般振臂高呼「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而是有了更多人生歷練,經歷了一次一次吞下淚滴、一次一次拼回破碎自己後的靜心反問「是否還相信活在你心深處那頑固的自己」?
或說五月天是「變」了,因年紀的增長;但五月天也沒變,高歌「我的人生就是一錯再錯錯了再重頭(《鹹魚》)」的他們,如今還能無悔笑唱著「我想你/依然錯得很過癮」。這大概就是五月天的本質了。
從嬰兒床再走回光芒,人生無常人有心
從《成名在望》的「找一個和弦開始唱」,到《轉眼》中寫「轉眼走到了/自傳最終章/已瀏覽所有/命運的風光」,《自傳》裡承載的東西多到有些沉重,但好在這並不真的是樂團最終章。19秒空白《What's Your Story》後,看似最簡單不經意的最後一首《你說那 C 和弦就是…》卻埋伏著未來,在這首歌裡,五月天又開始輪迴,再「走回光芒」——
「少年回頭望,笑我還不快跟上」(《自傳》始:《成名在望》)
「還不跟上,你總笑著等我」(本章《自傳》終:《你說那 C 和弦就是…》)
自傳至此,五人又掃起初識時的《溫柔》和弦Si Re So,他們接著在一場場「派對「中為眾人合奏一首首人生背景樂……他們依然在路上,然後我們呢,繼續一起走著吧。(R/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