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專家在這些領域的判斷和預測常常不準確?

2020-11-16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們遇到拿不準的問題總是習慣於請教專家。這是對的。人們常常認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對該領域了解得更多,相關知識更豐富,經驗更多,因此,對該領域相關問題的判斷比外行更準確,而專家們對自己的判斷通常也非常自信。人們(包括專家自己)對於專家的這一信念被一些人稱為「專家幻覺」。

之所以被稱為「專家幻覺」,是因為專門知識的擁有量、經驗的豐富程度與判斷的準確性之間並不存在必然正相關性。

大家都知道這樣的事實,經濟學家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測常常不準確。英國著名經濟刊物《經濟學家》於1984年至1995年進行的調查結果表明,即使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專家們判斷的準確性有時也不比外行更高,甚至可能更低。

1984年,該刊物邀請4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前財政部長、4名跨國公司的CEO、4名英國牛津大學的學生以及4名英國倫敦的清潔工對未來10年全球的經濟前景進行預測,內容包括OECD國家的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石油價格等指標。

《經濟學家》雜誌1995年的調查結果是,跨國公司的CEO和清潔工預測準確率最高,其次是牛津大學的學生,最差的是4位前財政部長。

當然,這個結果因為樣本量太少,且財政部長可能是官員也未必是專家及CEO也應該是專家等,還不能完全得出專家的判斷就比普通人低的結論,但清潔工的預測準確率高至少說明普通人的判斷水平不比專家差。

大家可以從這些年專家對房價上漲、股市大行情、大波段的判斷結果得出結論,專家們真的不比普通人預測水平高。2008年奧運會前有多少專家強烈呼籲、建議、提醒普通工薪階層不要買房?2005年上證指數跌破千點時有多少專家建議中小投資者遠離股市?

專家在一些領域的作用非常突出:對那些與人的情感、性格涉及不多、影響不大的領域,可預測性較強,以前的規律會在以後起作用;有快速、清晰反饋的重複性的領域及任務,這些任務需要仔細推算。

如專業橋牌運動員及棋類運動員、賭馬者和氣象學者在決策時都習慣於仔細推算。另外,高考填報志願時,需要深入了解目標學校的特點和錄取規律。此時,專家的水平明顯高於普通人。

有研究指出,當事件的可預測性比較高時,專家們判斷的準確性常常超過一般人,對賽馬、橋牌、棋類比賽的研究證實了這一結論。但當事件的可預測性低的時候,專家又常常比一般人更容易表現出過度自信,這反過來又會降低專家的預測水平。

(作者為對外經貿大學教授)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 郝旭光


編輯:袁昕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任志強:為什麼房價我能預測準確整整十幾年?
    任志強最近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被主持人問道:「您對房價預測整整十年,為什麼每次都能猜中,是不是都是蒙對的呢?」任志強斬釘截鐵的回答道:「如果蒙對一次兩次那麼很正常,如果十幾年都能夠蒙對,你覺得正常嗎?」主持人又說道:「所以有很多人說您是神仙,每次都能夠預測的那麼準確。」
  • 專家回應民間預測地震:報對宣傳報錯無人提
    四川蘆山「4·20」地震發生後,許多網友對於地震能否預測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地震能夠被預測嗎?民間預測可靠嗎?地震預測與地震預警有何不同?一些異常現象能否被作為判斷地震發生的依據?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採訪了日本、我國臺灣和內地的有關專家。  地震能提前預知嗎?
  • 為什麼有些天氣很難準確預報?
    雨確實下了,公眾卻不買帳,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矛盾?那麼,公眾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天氣預報?從科學角度看,天氣預報又能做到什麼程度?哪些天氣是不可預測的?需求無限 但天氣可預報性有限提到天氣預報,大多數人最想知道的是:我這裡幾點下?幾點停?下多大?
  • 前諾獎得主準確預測今年女性科學家和黑洞是重點關注領域
    (圖說:從左至右分別為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值得一提的是,安德裡亞·格茲是有史以來第四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除瑪麗·居裡外,其他兩人分別是1963年因原子核研究獲獎的瑪麗亞·格佩特·梅耶,以及2018年因在雷射物理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唐納·斯特裡克蘭。
  • 股市中預測成癮
    為了準確地診斷,放射線醫生需要分析7個大的指標,這些指標的組合可以給出57種不同的可能性。有經驗的腸胃專家只通過構成性地檢測7個原始指標就可以做出完整而精確的診斷。儘管診斷需要高水平的構成性處理,但研究者發現,在真實的操作中,構成性處理所做的判斷只能解釋所有判斷很小的一部分,大概3%左右。超過90%的決策來自於綜合一系列的個人症狀。一個類似的問題是判斷精神病患者能否在短時間內出院。
  • 為什麼天氣預報不準確,誰知道其中的原因?
    為什麼?因為我不相信預報啊。有幾時是準的哦。就好像有人去祈福,要取個美貌的妻子,結果跑到了文廟去,別人說兄弟啊,只能祈求考好大學什麼的,他就祈求娶個美貌的大學生一樣。預報說明天有雨,我們只祈求明天太陽小點吧,別把黑人熱哭了。為什麼天氣預報這麼不準確,難道我們國家就除了以前的老科學家厲害,現在的年青科學家都是沒學到真東西。當然不是,做天氣預報的人,現在是怕了。
  • 網傳加醋可驗奶茶裡是否有奶 專家:不準確
    網傳加醋可驗奶茶裡是否有奶 專家:不準確 顏色和飲品店購買的5杯奶茶顏色接近。  醋:在超市買了一瓶祿豐香醋。  【實驗分析】  加醋判斷是否含奶  這種方法不科學  為什麼加醋後奶茶中會出現絮狀物呢?
  • Cell:斯坦福團隊發現孕婦血液中的「分子時鐘」,可準確預測孕期和預產期
    近日 Cell 發表的一項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發現,孕婦血液中的近一萬種小分子代謝物每周發生著變化,僅根據其中 2 到 5 種代謝物就可以準確判斷懷孕進程和預產期。該研究不僅在醫學上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也有助於深入理解懷孕的生理過程。
  • 如何才能準確判斷寶寶是冷還是熱!
    如何判斷寶寶冷熱呢?寶寶並非更怕冷,而是更易變冷寶寶比成人更怕冷嗎?其實答案應該是:不是寶寶比成人更怕冷或更怕熱,是寶寶比成人更容易變冷或變熱。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對於溫度調控能力相對較差,可能無法適應外在環境的溫度變化,升溫快,降溫也快。加上,寶寶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也就快,皮下脂肪量也較少,於是對於低溫的耐受力也就比較低。
  • 克卜勒準確預測火星運行軌跡,同時代中國的欽天監在做什麼?
    而當時的人們還都不清楚這一點,望遠鏡都沒有發明的年代,很難用肉眼去準確的觀測天體的運動速度及準確位置。而1600年的中國還是明朝萬曆皇帝執政期間,皇帝15年不上朝,社會經濟發展空前繁榮,各行各業都湧現英才。當時中國天文方面的人才都集中在欽天監,欽天監的主要任務是核准曆法,牌匾書「觀象授時」,主要任務是根據星象變化判斷節氣,修正時間。同時為了依附權利,要根據星象判斷天意何為?
  • 「地震奇人」可憑藉特殊感應 準確預測地震
    雖然各國專家為地震預測(Earthquake prediction)盡了最大的努力,但至今仍不能準確預測地震,只能做出粗略的估計。然而,民間卻有不少奇人能夠預知地震的發生。921大地震發生後,他每次的預測都很準確。例如:2004年10月,他預測臺北信義地區會發生地震,結果23日該地區果然發生規模4.1級的地震。李振吉把自己的所有感應都記錄在網絡上,網站設立不到一年,已吸引了大批會員加入。
  • 50年前「舊模型」準確預測全球變暖
    他們聲稱,幾十年前進行的計算機模擬並不能準確預測當前的氣候變暖,因此,公眾應該警惕新模型的預測能力。 近日,研究人員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發表報告稱,他們針對這些大約半世紀前的「老模型」進行了最全面的評估,結果表明,大多數氣候模型的預測是準確的。 該研究作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Zeke Hausfather說:「今天氣候變暖程度與模型預測的基本一致。」
  • 物理學家也在預測GDP,曾準確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
    在羅馬大學的 Luciano Pietronero 的帶領下,研究人員使用公開的出口數據預測世界各國五年內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他們的預測結果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準確程度平均高出 25%。經濟領域的複雜性要求在對其研究時利用來自複合體系的跨學科工具。
  • 為什麼要關注地震預測問題?
    看過我微博的朋友都知道,最近幾年我一直醉心於地震問題的探討,很多人不理解,問我為什麼去關注這樣一個沒有多少人關注的話題,畢竟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技術領域,也是世界公認的技術難題,對這樣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的深度關注讓好多人感到不解,說起來對地震問題的痴迷既存在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的一方面。
  • 算法之美:充足的先驗知識加上小數據也可以幫助人們進行準確預測
    直覺上,人們做出不同類型的預測也是遵循在現實世界中的不同分布——冪律、正態和厄蘭分布。換句話說,雖然你可能不知道或不清楚某種情況是需要用相乘法則、平均法則,還是相加法則,但你每天做的預測往往隱含在這些分布中,它反映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不同情況,以及不同的行為方式。
  • 谷歌AI可準確預測化學分子性質
    近期,谷歌(Google)的博客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紹了谷歌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在這篇文章中,谷歌與DeepMind以及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一同做出了突破——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他們能準確預測分子的性質!這對於藥物發現來說,有著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 人類究竟能不能預測未來?多重混純系統的預測往往會影響結果
    hello,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講人類究竟能不能預測未來,其實說到預測未來,這並不是一件非常高深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說我們大家津津樂道的周易、八卦,這就是古代的先人用來預測未來的一種方法論和工具吧,只是說如果有人將這些難以理解的,方法論和工具進行神化,讓它變成什麼掐指一算、卜卦、算命,星盤佔卜等等,這些玄而又玄的技術,我們就會覺得這些東西非常不靠譜,極不科學,但事實上我們的科學從最開始誕生到今後的發展,其實它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幫人類預測未來。
  • 人的命運是否可以預測?不確定性原理證明準確預測不可能!
    也就是說,粒子的運動規律具有隨機性和概率性,對粒子運動的預測,只能預測可能性,即概率,不能完全確定結果,只有可能的結果,這就是不確定性原理。這是微觀世界的粒子理論,在宏觀世界裡也表現如此,不確定性原理其實在宏觀世界裡也是普遍適用的。
  • 流星雨「爽約」 專家稱目前人類不能準確預報
    流星雨「爽約」 專家稱目前人類不能準確預報 一小時過去了,除了頭上的三顆星星和不時掠過的幾架飛機,什麼都沒有。  是不是因為城市的燈光太亮,掩蓋住了流星的光芒?我們另一路記者來到了安吉天荒坪,這裡海拔比杭州高,沒有燈光和灰霾的影響,如果流星划過天際,即使是肉眼也能看得到。
  • 人為什麼會做夢?夢境能夠預測未來嗎?聽完專家的解釋,我懂了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人為什麼會做夢?夢境能夠預測未來嗎?聽完專家的解釋,我懂了!人為什麼會做夢呢?專家通過大量的實驗發現,當人進入睡眠的時候,大腦實際上並不是出於靜止的狀態的。大腦依然會進行身體發出的信息處理,或者是進行一些奇妙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