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抗疫:工程師用一根棉花棒將無人機測溫精度提升至±0.5度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DJI大疆行業應用今日推出無人機體溫測量應急解決方案,利用一根棉花棒的簡單改裝將御2行業雙光版無人機在規範條件下的體溫測量精度提升到±0.5度(數據在無風、無陽光直射條件下測得),旨在幫助防疫前線人員輕鬆部署無接觸體溫測量工作。這是大疆行業應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繼「疆軍戰疫2.0」發布四大場景五大支持以來,再一次用創新為前線解決問題。

增加測溫標定支架的御2行業雙光版無人機

創新測溫方案 讓無人機測溫更靠譜

一根棉花棒的應用,即「簡易黑體」的引入成為了提升測溫精度的關鍵。大疆推出的《御2行業雙光版體溫測量指導書》介紹,在御2行業雙光版的熱成像鏡頭上增加測溫標定支架後,棉花棒作為溫度參考固定在紅外熱成像相機視野之內,再利用額溫槍對無人機的測溫進行校準,隨後即可使用無人機進行體溫測量,該方案大幅度提高了無人機進行人體測溫的精度,減少測溫誤差到±0.5℃。

大疆行業應用相關負責人張曉楠表示,御2行業雙光版在經過軟硬體調試和不同場景試驗驗證,可滿足2-3米距離下,對高速路口外地人員、小區高層隔離人員等各類人員的無接觸篩查需求,一旦發現溫度異常個體,就會通過無人機遙控器屏幕顯示體溫異常,提醒現場工作人員進一步核查,安全又高效。這是工程師團隊在有限條件下,根據疫情需要,在3天內完成的應急解決方案,希望能在特殊時期,幫助到防疫工作。

獲取棉花棒溫度界面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無人機技術其遠程無接觸、智能可規劃、性能可靠穩定等特點滿足了前線不同場景的需求。

大疆御2行業雙光版由於便攜、飛行穩定性高,且自帶熱成像鏡頭以及喊話器配件,被不少社區、道路檢查點用於遠程體溫檢測。但大疆御2行業雙光版原本是為工業場景設計,對測量目標與環境溫度的差異較敏感。而測量體溫這樣精細的絕對溫度時,容易出現準確性不足,有時誤差達到4度到5度,無法滿足室外的體溫篩查需求。

而通過引入簡易黑體,基本解決了在室外無風無陽光直射環境下,無人機無接觸測體溫的精度要求,前線執勤人員可以根據初篩結果有針對性的進行體溫覆核,對於臨時設置的檢查點和社區體溫調查來說,大大提高了效率。

一根棉花棒成為解決精度的關鍵

大疆2月10日復工以來,網上陸續出現的「無人機測體溫」新聞,也成為了工程師們熱議的話題。從無人機熱成像鏡頭本身的設計來看,很難滿足準確測量體溫的需求。但是不是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利用抗疫前線現有資源來滿足這一需求呢?

經過幾輪討論後,大疆的工程師團隊迅速確定了「熱成像傳感器+黑體」這一研發方向。黑體必須很輕,重了影響飛行安全性;必須要有良好的熱力學特性,自身溫度不易變化;還必須容易獲得和製造,最好是抗疫前線隨手可得的簡單物品。最終,有一位工程師想到了「棉花棒」這個小物件。

深圳市一高速路口檢疫防點處,御2行業雙光版無人機對返深大巴乘客開展測溫工作

雖然大部分工程師還處於遠程辦公的狀態,但為了給前線抗疫爭取更多時間,該項目獲得了較高的優先級,並得到了快速推進。飛行中的測量偏差、棉花棒溫度變化問題、交互操作流程問題……工程師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快速迭代,不斷驗證。

為進一步驗證方案的可行性,2月16日,工程師們還兵分多路,在深圳一高速路口與上海多個社區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證明,在無風無陽光直射的情況下,這一突擊攻關出來的解決方案,將御2行業雙光版在體溫檢測中的精度提升到了±0.5度。

抗疫中更應重視規範安全作業

大疆行業應用此次公布的《御2行業雙光版體溫測量指導書》中,還重點強調了在疫情中規範安全地使用無人機技術。如使用御2行業雙光版對人體測溫時,必須安裝槳保護罩、務必保持無人機與被測者之間的安全距離等等。

隨著各地返工復工的節奏加快,熱成像測溫能幫助快速部署公共場合的無接觸體溫初篩,減輕一線崗位的工作壓力與風險。但值得注意的是,無人機測溫結果僅供參考,不能作為醫療鑑定的依據。如果發現體溫異常,還需要進一步使用專業醫療設備檢查確認結果。

持續的創新力,正不斷推動著人類進步,更驅動著大疆創新這家企業不斷前行。這一點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有所改變。在遠程辦公,前線物資緊張等困難的限制下,大疆的工程師與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一同,堅持創新、堅持技術突破,用科技的方式,推動著中國一步一步邁向抗擊疫情的勝利。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大疆推出無人機測溫解決方案 測體溫精度提至±0.5度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大疆推出無人機測溫應急解決方案,測體溫精度提至±0.5度2月19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大疆創新方面了解到,為幫助防疫前線人員輕鬆部署無接觸體溫測量工作,大疆當日推出無人機體溫測量應急解決方案
  • 測溫儀真假±0.5℃:大疆用棉花棒搞掂?脫離環境談精度就是耍流氓
    機器之心原創作者:寓揚編輯:四月一面是測溫需求爆發,另一面是產能供不應求,於是各類 AI 測溫方案魚龍湧現。在扎堆的精度宣傳詞之下,有多少真正合格,又有多少在渾水摸魚?行業亟待一套「通用」標準。一根棉花棒也能提升測溫精度?大疆推出的無人機測溫方案頗為吸引眼球。
  • 提取病毒核酸、無人機測體溫 深圳工程師用科技推動復工
    無人機工程師從生活取材 巧用棉花棒提升測溫精度2月2日,無人機產品及解決方案工程師王可見在老家過完年返回深圳後,在家開始了遠程辦公。第二天,他收到了來自武漢一線的需求:疫情期間,越來越多使用小型無人機的人希望可以用手頭設備進行非接觸測體溫,以減少病毒傳播途徑。
  • 國產紅外溫度傳感器人體測溫精度達0.1℃
    【來源:科技日報】高性能耳溫槍、額溫槍等非接觸式測溫工具是當前對大規模人員進行發熱篩查的主要工具之一,其核心部件MEMS(微機電系統)紅外溫度傳感器長期主要依賴進口。近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電子院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通過技術攻關,已完成傳感器晶片各類單項試驗,性能指標精度達到0.1℃,抗幹擾能力優於目前市場主流產品(性能指標精度為0.3℃)。 因疫情防控、復工復產需要,高性能耳溫槍和額溫槍等非接觸式人體測溫工具MEMS紅外傳感器有了上百萬顆的訂貨需求。
  • 無人機小區上空盤一圈測體溫,背後技術靠譜嗎?
    (圖源 | 大疆官網)整理&責編 | 夕顏出品 | CSDN(ID:CSDNnews)如今,無人機已經不再是一個玩具,在抗疫中,這些「身材嬌小」的小小機器人處處可見,運送物資的隊伍中有它們的身影,疫情宣傳它們更是走在前線,甚至在偏遠農村地區的上空,也可以聽到無人機喊話,播放宣傳內容。
  • 曠視AI測溫系統落地海澱,測溫精度誤差僅為正負0.3攝氏度
    臨危受命,用AI為首都護航作為人工智慧前沿領軍企業,在海澱區以及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的統一調度下,曠視春節期間調集近百人研發團隊全力奮戰,對發熱人員追蹤系統需求、解決方案功能規劃、接口方案、測試聯調、供應鏈整合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和溝通。
  • 澎思科技發布智能無感人體測溫系統 精度高達±0.2°C
    今天,AI技術企業澎思科技宣布推出 澎思 智能無感 人體測溫 系統,通過人體識別測溫門禁一體機、可攜式人體測溫系統等不同前端設備部署,可保障地鐵、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醫院、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公共場所高效通行的同時,實現非接觸式體溫檢測、快速篩查、自動告警。 用科技力量,為遏制疫情蔓延出力 。
  • 「兵器造」人體測溫用高精度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技術實現突破
    高性能耳溫槍、額溫槍等非接觸測溫工具是當前對大規模人員進行發熱篩查的主要工具之一,而其核心部件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長期主要依賴進口
  • 為什麼不能用棉花棒掏耳朵?
    我們可能以前用棉花棒掏過耳朵,但是我現在要告訴你,千萬不要用棉花棒掏耳朵了,這樣很危險的呦!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不能用棉花棒掏耳朵?增強認識耳朵是我們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平時大家都喜歡用棉花棒掏耳朵,覺得既方便又省事,但實際上,這樣做是不對的! 醫生一直提醒大家,不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但很多人都不理會。除了棉花棒,最好也不要用其他東西挖耳朵。因為,這會把耳垢推入耳朵深處,造成聽力下降,甚至損壞耳膜。  耳垢其實並不髒  耳垢是耳朵分泌的物質,能夠起到殺菌、保護耳道的功能,全都清理乾淨反而會有損害。
  • 三種溫度計測溫均不同 電子溫度計誤差最大差5℃
    有市民向《法制晚報》反映,自己購買了不同的溫度計,但測溫結果卻不相同。  記者購買了常用的指針式、玻璃管和電子數字式溫度計送至專業實驗室,在常溫、寒冷、恆熱等四種不同環境下進行測試並與標準溫度計進行比對,結果顯示,玻璃管溫度計與標準溫度計的誤差最小,在0.5℃之內,多功能電子溫度計誤差最大,最高差5℃。
  • AR眼鏡遠程測溫、虹膜識別人臉……浦東技術助力...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已進入關鍵階段,測溫成為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如何以安全、高效的方式進行高溫人員排查,有效減少人員扎堆,並保障前線工作人員的安全,浦東企業也在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用AR、AI等技術,助力「非接觸式」測溫,幫助這場抗疫大戰加速勝利。
  • 鐵路測溫檢測,醫用紅外熱像儀人體測溫怎麼用?十大注意事項!
    一般紅外熱像儀的精度在±2%,據紅外行業數據表明目前國內頂尖的紅外大廠高德紅外(GUIDE)的XT236/IR236型醫用紅外熱像儀(「IR236是IR230的改進型」)、艾睿光電(InfiRay)的AT300/600型醫用紅外熱像儀(同時「供應測溫機芯」)以及大立科技(DALI)的DW60-W型醫用紅外熱像儀等用於人體篩查的醫用紅外熱像儀的人體測溫精度都在
  • 百度AI 體溫檢測技術落地北京,測溫精度誤差僅為 0.05 攝氏度
    發熱篩查系統——需要現場值守的工作人員用肉眼觀察異常情況,篩查的準確率和效率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擁有一定 AI 能力的智能測溫系統——對於遠距離、大範圍,以及面部特徵過少(佩戴帽子和口罩)的檢測可能會出現漏判誤判。不過,百度的 AI 體溫檢測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以上問題。
  • 國網莆田莆田供電公司利用微型紅外熱成像裝置的無人機進行夜巡
    11月27日晚20時許,隨著準備工作完畢,一架搭載微型紅外熱成像裝置的無人機緩緩起飛,對220千伏湄棲Ⅰ/Ⅱ路沿海線路開展防汙閃夜巡、無人機紅外測溫工作。這是國網莆田供電公司首次應用無人機搭載紅外裝置開展自主夜巡,在全省尚屬首次。
  • 全國首個智能測溫標準正式發布 曠視任工作組組長
    該標準旨在發揮中關村科技創新優勢,推動非接觸式智能體溫篩查系統規範化發展和產業化推廣。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4/412114.htm測溫為什麼需要制定標準?2020年春節新冠疫情突發,一場有關「精度」與「溫度」的戰「疫」由此打響。
  • 這款1秒測溫、誤差僅0.2度,滿滿黑科技
    由於水銀體溫計測溫慢、且又容易打碎造成汞中毒,很多家用基本上已經不用水銀體溫計,而選擇購買測溫快、誤差低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是由汞的熱膨脹正比於溫度來工作的。而汞是很穩定的,所以水銀體溫計的穩定性也相對較高,用水銀體溫計測量出來的結果,通常都是比較準確的。
  • 500 餘個案例,6 大應用方向,AIIA 報告全面解析 AI 抗疫情況
    在實際應用上,依圖科技建設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評價系統」 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線,能夠實現病變區域的自動檢測,將定量分析時間從 5-6 小時縮短到在 2-3 秒,極大提升了精準定量分析的效率,且顯示出高穩定性的診斷質量。另外,商湯、騰訊覓影、深睿醫療研發的肺部影像分析系統也已經在一些醫院部署投入使用。
  • UCloud優刻得推出人臉識別測溫平板和智能防疫一體機
    加之海外疫情仍處於大規模爆發狀態,如何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是當下抗疫工作所面臨的兩大挑戰。為此,UCloud優刻得結合自身在AIoT領域的技術優勢,與中車集團中城捷運合作推出了兩款疫情防控產品:人臉識別測溫平板和智能防疫一體機,可分別應用於不同場景。人臉識別測溫平板通過AI算法進行人臉識別和無接觸測溫;一體機在平板功能的基礎上,更增加了360度消毒功能。
  • 米家電子體溫計開售:69元 精度達±0.05℃
    3月3日,米家電子體溫計再次開售,主打快速、精準測溫,測溫精度可達±0.05攝氏度,定價僅69元。米家電子體溫計支持兩種測溫模式,30秒速測讓你快速獲取體溫值,在快速測溫結束後,不要取出體溫計,繼續測溫約5分鐘至蜂鳴器再次發出提醒,則會獲得精準測溫值。米家電子體溫計配備LCD顯示屏,並設計了背光功能,即使夜間也能輕鬆讀取體溫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