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喀什有摩洛哥最大的柏柏爾人市場(露天市場)。也有整個非洲最繁忙的廣場。馬拉喀什的皮革業很有名。摩洛哥歷史古城馬拉喀什(柏柏爾語:Murakush,阿拉伯語: Murrāku,當地發音Marrak),是全國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地區政治中心,以紅色的城市而聞名於世,是摩洛哥歷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同時也是摩洛中部到西南部的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茲經濟區的首府。它位於國境南部,北距首都拉巴特320公裡,東距峰頂終年積雪的大阿特拉斯山50公裡,雖然地處沙漠邊緣,但氣候溫和,林木蔥鬱,花果繁茂,以眾多的名勝古蹟和幽靜的園林馳名於世,被譽為「摩洛哥南方明珠」。
像許多北非城市一樣,馬拉喀什由一個古老的要塞城區(英語:Medina quarter,阿拉伯語: ,Médina或者, madīna)和一個鄰近的現代化城區(稱作Gueliz)組成,城市總人口達到1,070,000人。城市有馬拉喀什-麥納拉機場(法語:Aéroport Marrakech Ménara,阿拉伯語: )提供通往其他城市的航班,同時城市還有一條鐵路連接卡薩布蘭卡和北部地區。馬拉喀什有摩洛哥最大的傳統市場(英語:Souq,阿拉伯語:, sooq, souq, suq; 一般譯為sūq),同時也有非洲乃至世界上最繁忙的廣場之一的賈馬夫納廣場(阿拉伯語: jâmi al-fanâ),廣場上到處是雜技演員、講故事的人、賣水人、跳舞者和音樂家。到了晚上,廣場上的食品攤點開張使得廣場變為了一個空前熱鬧的露天餐廳。
城市的名稱被拼作法語的Marrakech和英語的Marrakesh以及德語的Marrakesch和土耳其語的Marake,這個名稱最可能來源於柏柏爾語單詞mur (n) akush,意思是神的土地(mur這個詞根現在在柏柏爾語中絕大多數時間被用為陰性形式tamurt),同樣的單詞mur出現在古代北非馬格里布王國毛利塔尼亞(Mauretania)和當代的摩洛哥以南的國家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的名稱裡,而在古希臘語裡意為黑色的詞語μαρο mavros也被認為是這些名稱的來源,儘管這種聯繫頗具爭議。
在11世紀阿爾穆拉比特王朝出現之前,這一地區的統治者來自阿格馬特城,阿爾穆拉比特王朝的領導者阿布-巴克爾·伊本-烏馬爾(阿拉伯語: )認為阿格馬特正在變的過於擁擠,因此選擇建立一個新的都城,他決定將新的都城建在坦西夫特河附近的平原上,並選擇了馬拉喀什所在的地方,因為這裡正好處在兩個競爭興建新都城的榮譽的部落的領土的中間地帶。工程於1070年5月開工,但1071年1月由於一場暴亂使得阿布巴克爾去到撒哈拉地區平亂,而城市最終由他的副手也是最終他的繼任者尤素福·伊本·塔什芬(柏柏爾語:Yusef in Tashfin,阿拉伯語: )建成。
馬拉喀什人口40餘萬,始建於公元1062年,中世紀時曾兩度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在阿拉伯語裡,「馬拉喀什」意為「紅顏色的」,其原因是當年的城牆採用赭紅色巖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沿著舊城區紅色城牆漫步,眼前所出現的景象仿佛讓人又回到那遙遠的中世紀時代。市內的傑馬·埃勒·夫納廣場是最繁華的地方,每當午後,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這裡,觀看廣場上的露天表演。馬拉喀什的民間文藝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以來自山區和沙漠地區的小型歌舞隊表演的帶有鄉土氣息的阿拉伯民間歌舞最為著名
馬拉喀什是半乾旱氣候類型,有著溫暖潮溼的冬季和炎熱乾燥的夏季,冬季的平均溫度是12℃,夏季的平均溫度是23℃。馬拉喀什溼潤冬季與乾燥夏季的降雨量的類型反映了地中海氣候的一些特徵。然而地中海氣候下很少能像馬拉喀什這樣只有如此少的降水,因此城市的氣候類型被劃入半乾旱氣候類型。2010年馬拉喀什官方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城市有 1,070,838 名居民,同時城市有相當大規模的國際社區,主要由退休的歐洲人組成社區的居民,據估計有10,700 人。
摩洛哥獨立以來,馬拉喀什的工業發展很快,擁有紡織、榨油、食品罐頭、糧食加工等工業部門;郊區是富足的豪茲平原,阿特拉斯山上的雪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使之成為農業灌溉發達的地區,盛產小麥、水果、椰棗、油橄欖等;交通也很便利,有鐵路通達爾貝達和拉巴特等地,公路更是四通八達,為遊客到馬拉喀什觀光遊覽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馬拉喀什的手工藝品十分精美,人工編織的地毯更是久負盛名,成為搶手的旅遊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