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先進工作者、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董紹明

2020-12-06 瀟湘晨報

即便在深夜,只要路過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抬頭仰望就能「捕捉」到幾間燈火通明的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室裡夜以繼日、攻堅克難的科研工作者中,有一道身影總是讓人難忘。

正是他,建立了6000餘平方米的陶瓷基複合材料研製基地,實現了科研生產一體化,為近20項國家重要任務提供了關鍵的基礎材料和部件;正是他,與團隊並肩作戰,為我國新一代空間動力、高解析度空間遙感和新型飛行器研製關鍵技術突破作出突出貢獻……他的成果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其中2項為第一完成人),省部級獎勵4項,國家行業學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他個人榮譽包括了全國「傑出工程師獎」、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等10餘項……就在今年,他更被評為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黨中央、國務院的嘉獎。他,就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董紹明。

白手起家:「再苦再累都幸福」

2002年,當董紹明從國外留學歸來走進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大門時,他的心中閃過想要實現人生價值的念頭:這所我國無機材料領域歷史最悠久、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研究機構,恰好能讓他國外所學的陶瓷基複合材料專業發揮所長。而董紹明所要面對的,自然是接踵而來的困難與挑戰。

對研究所來說,是多了一個新的學科方向和一個艱苦創業的人,可對董紹明而言,除了一片用幾堵牆分割的空地外,他幾乎是「一無所有」的。好在,董紹明這個山東漢子並未退縮,更不曾動搖自己的信念:任何事物都可用智慧與勞動創造!

董紹明主動肩挑大梁,帶領幾個沒有任何陶瓷基複合材料研究背景和經驗的年輕科研人員,開始了漫漫的求索之路。資金從何而來?他帶頭做別人不願做的小項目,哪怕是吃力不討好的;設備、技術怎麼解決?他帶大家鑽研土辦法——親自動手搭設備、做實驗,彼時同事常能看見董紹明從這個實驗室「竄」到另一個實驗室的場景:「不知這次是借材料呢還是蹭設備?」日本友人來訪,問他實驗場地在哪?董紹明幽默地指向牆邊空地說:「看那兒!就是我的實驗室。」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幾年艱苦卓絕的奮戰,一段屬於陶瓷基複合材料的「新畫卷」在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徐徐展開:10餘臺/套陶瓷基複合材料專用設備研發製造成功,國產化率高達90%以上!而董紹明身旁,也並肩立起了一支具備豐厚科研生產條件和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團隊。

然而,看得見的「新畫卷」背後,董紹明也承受了無數大家看不見的苦與累。記不清多少個春節,他深知家鄉老母有多期盼他這個兒子回家,但只能電話囑託幾句便又一頭扎進實驗室裡繼續攻關;記不得多少個凌晨,加班回來怕影響家人又怕吵到鄰裡,他蜷縮在冰冷的汽車裡迷迷糊糊等到天光,活動一下早已麻木的身體,輕手輕腳地上樓……董紹明不曾埋怨半句,卻一直說:「我能投身陶瓷基複合材料這一新興的高科技領域研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再苦再累也是一種幸福。」

研發創新:為高解析度遙感衛星「撐腰」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些年來,董紹明與團隊為近20項國家重要任務提供了關鍵基礎材料和部件。而他,在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繪就的陶瓷基複合材料「新畫卷」,也逐漸被添上了數筆濃墨重彩。

2006年,董紹明和團隊首次被委派一項國家重要科研任務,由他領銜的課題團隊很快投入到緊迫的攻關中。每做一次實驗,董紹明心中都十分緊張,可每成功一次,他心裡又十分喜悅,但不論何時,董紹明都反覆實驗確保萬無一失。過硬的材料性能和高效的研製速度,讓董紹明和團隊名聲大震,隨之而來,一項又一項國家重要科研任務壓在了董紹明和團隊的肩頭:無一例外要求高、時間緊!可每回董紹明總能迎難而上,率團隊夜以繼日地研發,從材料到構件再到工程應用,難啃的「骨頭」一次次被攻堅。最終,總是董紹明團隊的產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定點生產。

研發工作可謂「無往不利」,董紹明深知其背後「創新」二字起到的關鍵作用。自從進入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新的設計理念、新的技術方法、新的應用領域,不斷在董紹明這裡被提出與刷新。

急!2010年5月,我國重大科技專項「高分專項」全面啟動,高解析度遙感衛星的研製迫在眉睫。而這臺高分衛星,卻缺少了一個核心部件——大型支撐結構,沒有這個給衛星「撐腰」,衛星的穩定性根本無從談起。

其實,早在2005年,董紹明就意識到陶瓷基複合材料在空間遙感系統中的應用潛力,隨即帶領團隊開始了創新預研。當「高分專項」啟動後,董紹明早已胸有成竹,由於前瞻性布局與研究積累,2014年8月,我國首個裝配了陶瓷基複合材料支撐結構的衛星——高分二號發射升空,幾天後,首次達到亞米級解析度的圖像被傳回地球。董紹明團隊這次的「撐腰」任務圓滿完成!

當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在太空俯瞰地球不停運轉時,董紹明又在自己的辦公室一隅陷入思考:我國新一代空間相機支撐結構材料的發展之路,下一步該往哪走?

傳承:讓後來者站在他「肩膀」上前行

董博士、董院士……近二十年來,儘管董紹明的「抬頭」步步提升,可他依舊還是最喜歡聽別人叫他一聲「董老師」。除了在科研方面的高瞻遠矚,董紹明在人才培養上的投入更是深謀遠慮的。

與白手起家的曾經相比,董紹明推進建立了6000餘平方米的陶瓷基複合材料研製基地,給後來者們創造了良好的硬體基礎,讓團隊的年輕人都能站在他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即便科研任務繁重,董紹明仍無私支持團隊學生出國深造,他堅信:「待他們學成歸來,一定能為我們團隊注入新的活力。」在董紹明引領下,團隊成員從成立之初皆是陶瓷基複合材料「門外漢」,成長為均能獨當一面的科研英才,更湧現出一批專業技能紮實、敢打硬仗的技術骨幹。在董紹明心中,「人」——是陶瓷基複合材料研究團隊乃至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最為寶貴的財富,更是陶瓷基複合材料「新畫卷」中,不能缺少的一筆。

2019年,董紹明的「陶瓷基複合材料研發工作室」成功申報上海市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員、高級工程師高樂說:「和董老師一起工作很開心,他不會強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給你,遇到問題都是大家齊心協力解決。」

隨著國家重要任務和成果轉化項目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合作單位慕名前來……如今,全國先進工作者董紹明依舊忙碌在科研生產一線,榮譽和獎勵面前,他初心不改,一如當年剛剛踏入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時一樣,默默地耕耘堅守在陶瓷基複合材料的一方天地中。

來源:勞動報 作者:李佳敏 【來源:勞動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董紹明:鑄就陶瓷基複合材料的「新畫卷」
    即便在深夜,只要路過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抬頭仰望就能「捕捉」到幾間燈火通明的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室裡夜以繼日、攻堅克難的科研工作者中,有一道身影總是讓人難忘。
  • 中國實驗室: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熱電發電 材料研國際領先,清華重陶瓷...
    研究所: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產業化實力強在研究所方面,中國科學院下屬眾多單位的研發能力依舊一騎絕塵。記者與多名材料科學領域專家交流得知,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不但研發能力首屈一指,而且在產業化方面做得也是非常出色。
  •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2020年接收推薦免試生招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9年獨立建所,定名為中國科學院矽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1984年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 所級中心案例1--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建設方案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建設方案 一、研究所概況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經過近5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以基礎性研究為先導,以高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研究為主體的綜合性研究所。建設背景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淵源於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1959年獨立建所時,共有七個研究室,其中之一就是分析室,主要為所內外提供分析測試服務。50年來,矽酸鹽所的材料,特別是無機非金屬材料為我國的國防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其中分析測試、加工等技術支撐人員功不可沒。
  • 國務院關於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
    國務院關於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 國發〔2010〕1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以來為表彰他們的突出貢獻,弘揚他們的先進思想,進一步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國務院決定授予2115人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授予870人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國務院希望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的同志,謙虛謹慎,再接再厲,繼續發揮模範表率作用,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分支機構動態】空天動力複合材料及應用專業委員會2020年度學術...
    【分支機構動態】空天動力複合材料及應用專業委員會2020年度學術會議順利召開 2020-08-13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  北京市(79名)  全國勞動模範  孫澤洲 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型號總設計師,研究員  代康偉(女)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長,
  • 第六屆全國固態電池研討會暨第三屆全國金屬空氣電池研討會在青島...
    新聞網訊 12月18-20日,由中國矽酸鹽學會固態離子學分會和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青島大學和山東省光學工程學會承辦的第六屆全國固態電池研討會暨第三屆全國金屬空氣電池研討會在青島成功召開。固態離子學分會理事長溫兆銀研究員、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委員會主任夏永姚教授分别致開幕詞,代表固態離子學分會和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分會闡述了大會的成功召開對發展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陳立泉院士和董紹明院士出席大會,並匯集眾多活躍在該領域的中青年科學家。
  • 李政道研究所召開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
    10月18-19日,李政道研究所2018年度國際學術諮詢委員會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此次會議旨在加強李政道研究所與國際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借鑑全球優秀研究所和大學的先進經驗,為李政道研究所提供學術評估和戰略性諮詢,支持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設與發展。
  • 中國化學會成立能源化學專業委員會,黃富強任首屆主任
    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高松院士、副秘書長高毅勤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材料化學與能源化學處副處長張國俊研究員,以及來自全國30餘家高校、科研院所的45位代表參加成立大會。經無記名投票表決,北京大學黃富強教授當選為首屆主任委員,廈門大學鄭南峰教授、清華大學王曉慧教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員當選為副主任委員,首屆委員會委員共52人(名單附後)。
  • 11月9日蘇州先進陶瓷論壇演講嘉賓江東亮院士報告:先進陶瓷發展前沿與關鍵瓶頸問題
    江東亮院士 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學習與工作經歷:        江東亮院士於1960年畢業於南京化工學院。
  • 3月24日「先進陶瓷前沿與應用發展高峰論壇」演講嘉賓江東亮院士報告:先進陶瓷發展前沿與關鍵科學技術問題
    江東亮院士 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博士生導師。學習與工作經歷:        江東亮院士於1960年畢業於南京化工學院。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2年入選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2019-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東生講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作為主講嘉賓,為上海矽酸鹽所130多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探索」的學術報告。
  •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人選公示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工作的通知要求,為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充分發揚民主,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實現評選過程讓群眾參與、評選結果讓群眾認可,現將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人選予以公示。
  •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公布!
    >尚曉利 SMC(中國)有限公司製造二部2-4課合理化推進負責人,高級技師宋學文 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鼎好配送站站長張 明 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組裝調試科長,技師全國先進工作者曾曉芃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技師
  • (受權發布)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  北京市(79名)  全國勞動模範  全國先進工作者  曾曉芃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技師  李 昂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院長,主任醫師  李太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  鄭子辰 北京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總隊數據管理支隊平臺應用中隊警務技術二級主管  楊華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骨科
  • 全國物流行業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公示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關於開展全國物流行業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的通知》(人社部函[2019]93號)精神,在各省區市推薦的基礎上,經全國物流行業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評選工作領導小組審核,確定全國物流行業先進集體49個、勞動模範188名、先進工作者28名(名單附後),現向社會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11月26
  • 湖南大學羅安院士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湖南大學羅安院士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20-11-26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北京市(79名)全國勞動模範孫澤洲 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型號總設計師,研究員代康偉(女)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
  •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名單公布 安徽84人上榜
    人民網合肥11月25日電(汪瑞華)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安徽共有84人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並接受表彰。 據悉,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每五年評選一次。獲獎者均為2015年以來在各個方面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取得優異成績的社會各階層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