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浙江可耐爾食品有限公司的茶葉原料倉庫內,一片繁忙景象:一袋袋茶葉堆積成山,包裝車間輸送帶上源源不斷的推送著茶葉裝盒,這樣如煙盒般大小的一個茶包將是非洲人民一天的飲茶量。
而在可耐爾的茶葉審評室中,寧波海關所以屬鄞州海關的檢驗人員正在對企業即將出口至非洲地區的一批48噸、貨值16.8萬美元的茶葉樣品進行加急抽檢查驗,並在當天對其進行通關放行,確保該批茶葉能夠趕上船期,按時交貨。
「因這次肺炎疫情影響,企業復工的時間較以往延誤了幾周,目前復工率在70%。為了確保年前的訂單能夠按時出貨,現在我們是在加班加點的趕工生產,日產茶葉可達35噸左右,整體的生產計劃安排的非常緊張。」作為一家具有15年茶葉出口加工和茶葉種植歷史的企業,可耐爾公司每年向非洲市場出口茶葉的銷售額可達2億多人民幣,在公司總經理沈嵐嵐看來,按時按約向國外客戶交付產品對企業穩步發展尤為重要。
「在企業復工投產的第二天,鄞州海關就電話聯繫我們詢問復工復產安排和是否存在困難,在得知我們的一批茶葉需要馬上通關出口後,第一時間派員到企業為我們進行查驗和通關放行。」
對於茶葉出口企業來說,開拓海外市場除了爭取客戶訂單外,及時跟蹤掌握國外最新技術性貿易措施也尤為關鍵。 近年來,由於茶葉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日趨嚴格等原因,我國出口至摩洛哥等國的茶葉出現被大量扣留和退運的情況,出口茶葉產業亟待轉型突圍。針對出口茶企面臨的這一困境,鄞州海關根據企業具體經營情況,建立企業幫扶「一企一檔」,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及時跟進出口國新法規標準變化情況,尤其關注相關國家是否針對此次疫情出臺新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幫助企業解讀分析相關要求,提高監督送檢頻次,避免企業因國外通報和退運激增造成成本損失,以技術手段破解國外貿易壁壘。
「每個月我們都會收到鄞州海關發送的有關茶葉出口的警示通報信息,尤其是疫情期間,這樣的信息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需要的,有助於我們第一時間掌握國外市場需求和相關技術壁壘信息。」寧波春茗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