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由吉林大學主研發的「地殼一號」鑽機,首次完成了7018米的鑽井深度。
7018米是個什麼概念呢?
它是亞洲國家科學鑽井深度的新紀錄,也讓我國成為繼德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萬米大陸鑽探設備和技術的國家。
看到此新聞,筆者內心在欣喜的同時,也暗想:如果這樣繼續鑽下去,我們會鑽出一個什麼來呢?
一個類似於《地心歷險記》電影裡描繪的奇幻世界嗎?
這個似乎有點虛幻,但是有一點筆者可以肯定:如果再繼續往深處鑽探開發,鑽石就要一文不值了!
這又是為何呢?
1.「薄如蟬翼」的地殼
如果將地球看做一個蘋果的話,地殼就像是那一層薄薄的蘋果皮。
有多薄呢?地殼的厚度大概是5-80km。
像青藏高原那裡的厚度可以達到65km,從青藏高原往東,地勢越來越低,地殼的厚度也會越來越薄。
有的小夥伴就要說了!即便以最低的5km來算,地殼的厚度也不能用「薄如蟬翼」來形容吧?
這主要是相對於下面要介紹的地幔而言的。
2.「腹中空空」的地幔
在地殼下面就是地幔層了,它非常巨大,深度超過了2896km!
這裡筆者用了「深度」這個詞,而沒有用「厚度」。主要是因為地幔它不是實的,而是一個中空的腔體。
地幔層溫度很高,達到了2200℃。巖石在這裡化成了巖漿,通過地殼板塊構造而形成的縫隙形成了火山噴發。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幔層也並不是都只是巖漿,還有很多礦物和……鑽石。
我們現在戴在手上的鑽石僅僅只是通過巖漿從地幔層帶上來的極少一部分而已。
至於說到底有多少,這還是一個謎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能鑽到地幔採取鑽石,那鑽石的價格估計也就是「瓜子價」了!
3.液態金屬的海洋:外核
通過地幔的了解,我們發現地球原來是個「壞掉的蘋果」!在這「壞蘋果」的裡面就是地球的核心外圍:外核。
這裡的的溫度更高,在4000℃到6000℃之間。它融化的已經不是巖石,而是金屬了。
外核是一個熔融金屬的海洋,完全呈液態。它對地球而言非常重要,可以說沒有它就沒有生命的存在,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地核層的金屬,創造了一個範圍巨大的磁場,延伸至外太空達數千公裡!
它可以阻擋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風暴。我們看到的極光,就是它們相互作用的結果。
4.地球的「發電機」:內核
再往下走,就到了地球的最核心:內核了。
這裡的溫度達到了驚人的6000℃,已經和太陽表面的溫度一樣高了。
但是由於受到的壓力是地球表面的400萬倍,所以它是一個巨大的固態金屬。
內核是地球的「發電機」或者說「引擎室」。
它把熱量傳遞到地幔層,迫使巖漿上升,之後被地殼阻擋。由於無處可去,它們四處擴散,推動整個大陸板塊在星球表面移動。
所有的板塊運動、火山、地震,乃至一切的運動,全都是在這股力的驅動下運轉的。
很多科學家相信,如果按照地球這樣循環往復的持續運動下去。所有的大陸板塊又將重新匯聚成一塊巨大的陸地。
這個的預言會不會實現,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個道理是肯定的:
在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在處於變動之中!
在力的作用下,一切我們所熟悉的氣候、環境、事物…….也包括人,都會變得面目全非。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有個時限,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所以滄海桑田,珍稀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