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米地殼鑽探設備「地殼一號」啟程赴大慶打井

2020-12-05 觀察者網

10月15日,國內首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鑽機「地殼一號」從四川廣漢市啟運前往大慶油田所在的松遼盆地,將執行「松遼盆地白堊紀大陸科學鑽探」、「深部大陸科學鑽探裝備研製」等多項科學研究任務。「地殼一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前蘇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國內首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鑽機「地殼一號」

將刷新我國鑽探深度紀錄

「地殼一號」萬米大陸科學鑽機的研製是國家「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當中,吉林大學所承擔的「深部大陸科學鑽探裝備研製與實驗」子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萬米鑽探專用鑽機設計裝機高60米,佔地10000多平方米,其鑽進能力達到1萬米,項目啟動以來國家累計專項撥款1.0287億元。

針對科學鑽探的特殊性,吉林大學和宏華集團組成聯合科研團隊,自主研發、改進了高轉速全液壓頂驅系統、高精度自動送鑽系統和起下鑽自動排管系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並採用國內領先的數控變頻電動鑽機技術(DBS),鑽機科學鑽探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浩浩蕩蕩的「地殼一號「運輸車隊」

為順利完成此次遠程運輸,工作人員將萬米科學鑽機設備拆解包裝為126件,總體積6000餘立方米,總重量達1500多噸。其中,長度超過10米的結構件33件,單件最大長度13米;單件最大重量約40噸;各部件分裝於50輛六軸重型拖掛運輸車上,每輛車長21.5米;全部鑽機設備的出廠檢驗、防腐處理、包裝裝車等工序歷時近一個月。運輸車隊將途經四川、陝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等9個省、直轄市,130多個縣市,單程總運輸裡程3500多公裡,途中將翻越秦嶺等高山危險路段,預計整個車隊將於10月21日到達大慶井場。

據介紹,整個運送過程面臨著運輸部件龐大、車輛眾多、路途遙遠、路況複雜,環境天氣多變等諸多困難挑戰。為確保鑽機設備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國家國土資源部協調交通運輸部落實沿途交通運管部門對車隊通行給予保障和配合;國家深部探測專項辦公室會同吉林大學、宏華集團多次對鑽機運輸路線進行實地踏查,並確定了最終的運輸方案。

吉林大學地調院組織承擔研發的我國首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專用鑽機此前已在四川進行過鑽探實驗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副院長趙大軍介紹,「地殼一號」運達黑龍江大慶安達松科2井井場後,將立馬投入組裝、測試,最遲於年底前開始鑽探。

松遼盆地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設計井深6600米,將實現國內大陸科學鑽探的重大突破。截至目前,世界上超過8000米的超深孔科學鑽探只有前蘇聯的科拉超深孔和德國的KTB孔,我國原最深科學鑽探孔為江蘇CCSD-1孔,鑽探深度為5158米。

「地殼一號」鑽機

科研探萬米 全球僅一項成功案例

幾年前,我國已擁有設計深度達1.2萬米、用於石油開採的鑽機。為啥科研用的萬米鑽機會「姍姍來遲」?

「科研用的鑽機,比生產用的要求高很多。」趙大軍介紹,石油開採多在沉積巖進行,質地較軟;科研卻需鑽探變質巖和火山巖,質地堅硬,且因為要取巖芯,不能「野蠻施工」,這對於鑽機轉速、鑽進工藝都提出很高要求。

此前,全球僅有前蘇聯鑽出過深度超過1萬米的科學鑽探孔,德國的KTB孔於1994年鑽探至9101米。我國目前最深的科學鑽探孔位於江蘇,僅5158米。美國冷戰時期也曾實施過「莫霍計劃」試圖鑽穿地殼,但後來半途而廢。

前蘇聯的科拉超深鑽孔達到地下12289米,至今保持著科研鑽探記錄

保證科研要求,還要衝刺萬米深度,校企都想盡辦法:鉤載能力直接影響鑽探深度。宏華集團此前最深的9000米鑽機,差著25噸鉤載能力,為此攻關歷時半年。

更困難的,是給鑽機降溫。在大慶油田所在的松遼盆地,地下每降低100米,溫度升高3.9度。在6000米深度上,即可超過300度。「如果不降溫,工作中的鑽頭只要2分鐘就融化了。」趙大軍說,「地殼一號」此次運用新技術的填充泥漿,幫助鑽頭冷卻,在6000米深度上可將溫度降低一半。

「地殼一號」將先在松科2號井場「練手」,首次鑽探深度6400米,然後嘗試8000米左右深度。趙大軍直言,受降溫能力等限制,鑽機暫還不能衝擊萬米深度,「但鑽探萬米是必然目標。」他表示,已打算製造設計深度1.5萬米的鑽機。

探尋「時間隧道」 尋找油氣資源

中國地質科學院深部探測研究中心主任陳宣華認為,之所以研發萬米鑽機,目的至少有兩個:幫助科學家預測全球氣候變化,進一步拓展當地油氣勘探領域。

在地質構造複雜地區,堆積著不同年代的地層,就如同「時間隧道」,記錄著當時氣候變化的信息。「地殼一號」首次「練手」的深度,正好覆蓋從6500萬年到1.5億年前的白堊紀地層。「白堊紀是地球不斷升溫的時期,和現在很像。」陳宣華認為,獲知白堊紀的氣候變化規律,有助於預測如今的全球氣候變化。

另一方面,選擇在大慶油田開工,是為了尋找這片我國最大油田的資源潛力。陳宣華表示,此前油氣勘探,一是深度達不到,二是沒有全程提取巖芯。此次採用先進的勘探手段,完全可能找到油氣資源的漏網之魚。

相關焦點

  • 「地殼一號」將深入大慶地下六千米探測石油資源—新聞—科學網
    中國自主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大陸科學鑽機從四川廣漢啟程,風塵僕僕地趕往雪中的東北。 浩浩蕩蕩的車隊,運載著中國首個萬米鑽井的126個部件。 在「地殼一號」誕生之前,中國科學家進行的科學鑽探深度從未超過5500米,正是因為受到裝備制約。而這也正是中國地質大學國家「973」項目負責人王成善一籌莫展的原因。
  • 在地球鑽探方面,我國的「地殼一號」鑽機最深能夠達到多少米?
    為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深鑽項目,我國在此方面的科研項目就是由吉林大學自主研發設計的萬米大陸科學鑽機「地殼一號」。 地殼一號鑽井示意圖 「地殼一號」的鑽進能力達到1萬米,也就是10
  • 「地殼一號」萬米鑽井7018米,創亞洲鑽井記錄
    為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深鑽項目,我國在此方面的科研項目就是由吉林大學自主研發設計的萬米大陸科學鑽機「地殼一號」。地殼一號鑽井示意圖「地殼一號」的鑽進能力達到1萬米,也就是10千米,不過這個深度對於地球來說還只是表皮,我們地殼的平均厚度就有
  • 中國「地殼一號」最深可以達到多少米?
    「地殼一號」是我國吉林大學自主研發設計的萬米大陸科學鑽機,主要用於松遼盆地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根據理論設計,「地殼一號」能夠鑽探到地表1萬米。2018年,地殼一號正式宣布完成首秀,鑽井深度達到了7018米。
  • 「地殼一號」入地7018米 穿過整個白堊紀地層
    2018年6月5日訊,「地殼一號」由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這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深部科學鑽探裝備,首次在重大工程中成功應用,為研究白堊紀陸地氣候演變和深部資源勘探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為國家地殼探測後續工程的全面實施,探求地球深部奧密提供了高技術手段。
  • 中國超級鑽機「地殼一號」創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
    新華社記者許暢攝新華社長春6月4日電(記者張建 張博文)吉林大學牽頭承擔的中國超級鑽機「地殼一號」2日正式宣布完成「首秀」:以完鑽井深7018米創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 中國向地下鑽探7018米,發現重大奇蹟!
    松科二井工程使用的是由中國航天科工所屬航天宏華公司和吉林大學共同研發、航天宏華製造的中國首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專用鑽機「地殼一號」,並由宏華油服HH024井隊實施鑽井作業。然而,比起「上天下海」,「入地」之旅卻由於地殼巖石阻隔而困難重重。想對地球內部結構和物質成分進行探測,最直接、最有效方法是向地球縱深打一口科學鑽探井。▼▼▼
  • 科學家印度洋鑽探地殼:與地幔「親密接觸」
    從漂浮於茫茫大海的船上,伸出幾千米長的鑽杆,穿過海水找到確定的洋底位置,向下鑽進千餘米的孔,再把孔裡的巖芯取到船上,這一看似簡單的大洋鑽探過程實則難度極大。即使是在淺灘地區鑽探,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鑽探技術與人員水準必須達到一定水平。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次在亞特蘭蒂斯淺灘打孔鑽探。1987年,科學家在亞特蘭蒂斯淺灘鑽了一個編號為735B的孔,鑽孔深度為504.5米。
  • 7018米!中國科學家「入地」獲歷史性突破
    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 「地殼一號」鑽井深度7018米!再繼續的話,會鑽出一個異世界嗎?
    6月2日,由吉林大學主研發的「地殼一號」鑽機,首次完成了7018米的鑽井深度。7018米是個什麼概念呢?它是亞洲國家科學鑽井深度的新紀錄,也讓我國成為繼德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萬米大陸鑽探設備和技術的國家。
  • 地球的內部結構之地殼
    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地殼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體外殼,地震波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比較均勻,到了莫霍界面之後,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突然增加,也就進入了地幔層。全球地殼最厚的青藏高原地區全球地殼的平均厚度為17千米,大陸部分的地殼平均厚度為33千米,如果是在高原和山地等海拔較高地區,如青藏高原,其地殼厚度可達60至70千米。
  • 人類何時才能鑽穿地殼
    《日本探測船鑽地幔,深入地底7000米》為題報導說,日本探測船「地球」號9月21日起在東京以南太平洋某處鑽探,從海底向下鑽入7000米深的地心,這是人類首次嘗試鑽入地幔層。但人類「入地」的本事遠不如「上天」,大陸上地殼平均厚33公裡,大洋地殼平均厚7公裡,可是至今陸上最深的鑽井也只到12公裡。地殼在高山底下最厚,深海底下最薄,想要打穿地殼當然選擇深海。1961年,美國曾決心在東太平洋3000多米的海底打穿地殼,但是技術難度和驚人的耗費迫使他們「淺嘗輒止」。此後幾十年,人類一共在大洋基巖中打過4個超過千米的深井,井深最大達到1800米,離7000米的地殼厚度還遠得很。
  • 科學家首次深入印度洋鑽探地殼:探尋生命信息
    在這個過程中,研究人員希望可以證實他們有關地殼組成材料的猜想。項目合作負責人、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地質學家克裡斯·麥克勞德(Chris MacLeod)教授表示,鑽孔至海底地下5.5千米深處可能需要花費幾年時間,這還不包括決心號(Joides Resolution)鑽探船與海底之間700米的水深。「總的來說,我們認為需要進行三次探險,」 麥克勞德說道。
  • 7018米!鑽井「通往」恐龍時代
    2日,吉林大學主要承擔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創造了亞洲國家大陸科學鑽井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 人類最有可能打穿地殼的地點,印度洋大洋中脊「亞特蘭蒂斯淺灘」
    地球內部結構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對於地球內部的探究,主要是通過「耳聽」獲取的,人類如果想親眼看看地球的內部,目前的能力還非常有限,以目前人類的鑽探能力,能夠鑽探的最深深度是12.26千米,是有前蘇聯的科拉學院在人跡罕至的帕欽加地區科拉半島上完成的,隨著鑽探的深度增加,溫度和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困難會成倍的增加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進入地幔,是科學的奇蹟還是作死的第一步?
    鑽破地殼是很多地質學家夢寐以求的理想。  「決心號」已經起航,這是一艘專門用來進行地質鑽探的大型船舶。一直鑽石探油的它這次也有了一個極負歷史意義的任務:承載這美英中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鑽破大洋背脊。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鑽頭鑽到了巖漿?
    此時此刻,中美英等12國科學家正在西南印度洋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鑽穿殼幔邊界。此時此刻,遠在近萬公裡之外的中國大量網友,發出了自己的擔心:「打穿了地幔,海水是否會倒灌進去?」 「是不是會打出巖漿?」 「會不會引起火山爆發?」
  • 科學家入地7018米,不遺餘力探尋,地球地下最深處有什麼?
    據東北網報導,由吉林大學研發的「地殼一號」萬米鑽機宣布完成首秀,完鑽井深7018米,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鑽井技術的國家。中國「地殼一號」萬米鑽機據報導:此項科研項目的進展實施,將為松遼盆地深部頁巖氣、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勘查開發,全球白堊紀陸相古氣候研究,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國際地質科研界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 各國科學家明年要鑽開地殼 尋找地殼與地幔界限
    新快報訊 據路透社4月11日報導,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本周表示,他們首次鑽探到地球地殼底部,預計明年有可能鑽至地幔。這些科學家目前正服務於國際合作組織「海洋綜合鑽探計劃」(IODP),該組織希望找到神秘的「莫霍」。莫霍也被稱作莫霍洛維奇契不連續面,是地殼與地幔間的界限。  莫霍的深度不一。
  • 人類將首次觸摸地殼與地幔的邊界!中國科學家參與
    打超深鑽井,鑽穿地殼,直接「觸摸」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是全世界地球科學家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