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科學家明年要鑽開地殼 尋找地殼與地幔界限

2020-11-22 搜狐網

  新快報訊 據路透社4月11日報導,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本周表示,他們首次鑽探到地球地殼底部,預計明年有可能鑽至地幔。這些科學家目前正服務於國際合作組織「海洋綜合鑽探計劃」(IODP),該組織希望找到神秘的「莫霍」。莫霍也被稱作莫霍洛維奇契不連續面,是地殼與地幔間的界限。

  莫霍的深度不一。科學家此次鑽探到海底4633英尺(合1416米)以下的深度。部分用於繪製莫霍不同厚度地圖的地震數據顯示,此處距離莫霍的另一側只有1000英尺(大約300米)遠。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稱,科學家用了近8周時間鑽出了這個新洞。科學家將鑽探過程中得到的巖石帶回地面,以便為研究地球成分提供新的證據。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印度洋鑽探地殼:與地幔「親密接觸」
    1987年,科學家在亞特蘭蒂斯淺灘鑽了一個編號為735B的孔,鑽孔深度為504.5米。1997年,科學家找到735B鑽孔繼續鑽探,不幸的是鑽到1508米時,惡劣的天氣與海況不幸使近千米長的鑽杆折斷在鑽井裡,再也無法取出。1998年,科學家又在附近鑽了一個編號為1105A的160米的深孔。但因為多方面的原因,後來也沒有繼續進行下去。本輪在這裡開始的鑽探計劃,是否會始終順利地開展下去呢?
  • 人類將首次觸摸地殼與地幔的邊界!中國科學家參與
    打超深鑽井,鑽穿地殼,直接「觸摸」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是全世界地球科學家的理想
  • 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 抵達地幔了解地震火山成因
    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簡稱莫霍面  1957年  美國科學家提出「莫霍超深鑽計劃」,計劃穿透地殼至莫霍不連續面,以取地幔巖石樣品用於科學研究  1961年  科學家們首次利用動力定位技術打下了第一口科學鑽孔,在墨西哥近海3558米水深處鑽了5口深海鑽井,最大井深183米  1964年  美國幾個研究單位發起組成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鑽頭鑽到了巖漿?
    此時此刻,中美英等12國科學家正在西南印度洋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鑽穿殼幔邊界。此時此刻,遠在近萬公裡之外的中國大量網友,發出了自己的擔心:「打穿了地幔,海水是否會倒灌進去?」 「是不是會打出巖漿?」 「會不會引起火山爆發?」
  • 打穿地殼看地幔 地球心臟到底啥樣
    科學家期待通過鑽取巖芯,研究一系列科學問題,如下地殼的巖石是如何分層的?下地殼中有多少地幔混入?「莫霍面」是否代表了地幔的蝕變邊界?下地殼和含水的地幔中是否存在生命?選位:海地鑽探船上直播  亞特蘭蒂斯淺灘位於海水下方約700米深處。「決心號」抵達後,一個巨大的水下電視攝像系統和鑽杆一起,通過船底與海水相連通的月池緩緩放入海底。
  • 人類為何要探索地殼和地幔
    摘要:據報導,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正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試圖進行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的嘗試。地殼、地幔和地核的平均厚度分別約17千米、2865千米和3400千米,顯然,人類對自己腳下地球的認識現在只限於地表和有限的地表下地殼的10多千米深處。
  • 挖穿地殼直達地幔,比登月還難,我們有生之年能看到嗎?
    1909年,克羅埃西亞科學家莫霍洛維奇在測量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的時候發現,地震波的橫波和縱波在地表下30公裡處有一個明顯的分界層,速度會突然增加。這表明這裡的物質與地表的物質不相同,這就是所謂的莫霍面。莫霍面以上是地殼,它的主要成分是玄武巖,以下是地幔,它的主要成分是橄欖巖。
  • 英國科學家計劃打通地殼直接獲取地幔物質
    一個由英國科學家領導的小組正計劃執行一項空前的鑽探計劃:打穿地殼,首次直接獲取地幔物質樣品。這種想法可能比不上凡爾納小說中的《地心遊記》,但是確實已經達到了我們目前能力的極限。這項工程將面臨艱巨的技術和資金挑戰,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在茫茫大洋上向下進行鑽探,打穿5英裡(8公裡)厚的海床地層,並克服高達近300攝氏度的地下高溫。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 探尋地球深處秘密
    近日,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進行一次大洋鑽探活動,這次活動將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  要知道科學家們這次活動的重要性,我們要需要先了解一下地球的結構:  人類的家園地球從內到外分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層。
  • 差點打穿了地殼地幔邊界
    科學家在1970年開始勘探,試圖打敗美國,先探測到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理論上是堅固的地殼和充滿巖漿的地幔之間的界限)。這項瘋狂的研究,是蘇聯於1970年在科拉半島鄰近挪威國界的地區所進行的一項科學鑽探,即便蘇聯解體了,勘探仍在繼續,最終深入到地下12265米左右。此後,研究仍持續了數年,直到2006年資金耗盡。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進入地幔,是科學的奇蹟還是作死的第一步?
    鑽破地殼是很多地質學家夢寐以求的理想。  「決心號」已經起航,這是一艘專門用來進行地質鑽探的大型船舶。一直鑽石探油的它這次也有了一個極負歷史意義的任務:承載這美英中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鑽破大洋背脊。
  • 怎麼也鑽不穿的地殼,其實是地球最薄的部分
    簡單一點,我們可以將地球從外到裡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如果更細緻一點,又可以分為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和內核,當然,這些地球的內部結構我們是沒有辦法直觀看到的,更沒有辦法親身接觸,我們可以看到和摸到的唯一的部分就是地殼。在常識中,我們所說的大地指的也就是地殼。
  • 將地球的地殼地幔去掉的話,結果很意外
    地球大概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而地核的溫度在4000-7000攝氏度左右。內部溫度可謂是極高。地核質量佔地球31%,直徑卻很小,所以地核內部密度非常高。在這個密度和溫度極高並且高壓環境中的地核,在剝離了地幔地殼後會不會變成一個恆星呢?科學家通過對地球形成時期的殘留物進行了研究,頁對太陽系原始星雲的光譜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很讓人驚訝。
  • 地殼地幔邊界將被打穿 網友:地球會不會發生大爆炸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導,多國合作地幔邊界將被打穿,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地球將被鑽取巖芯。這對人們了解地球內部構造非常有幫助。  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參加的這次大洋鑽探活動,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
  • 人類為何要探索地殼和地幔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試圖進行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的嘗試。  為什麼要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個問題就像1970年尚比亞的瑪麗·尤肯達(Mary Jucunda)修女寫信質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副總監恩斯特·施圖林格(Ernst Stuhlinger)一樣,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孩子吃不飽飯,為何NASA要花費數十億美元去探索火星。  回答這個問題既有抽象或哲學層面的,也有具體和實用的。
  • 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地幔邊界(圖)
    新華社  地球結構圖  新華社「決心」號12月21日電停泊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域的「決心」號大洋鑽探船,20日成功鑽取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新鑽孔巖芯,鑽孔編號為U1473A。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乘坐「決心」號來到這裡開展大洋鑽探,最終目的是想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本航次的目標是鑽取1300米的巖芯。  記者在「決心」號巖芯甲板看到,長達10米的透明巖芯管從鑽杆裡取出,裡面幾乎裝滿了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灰黑色巖芯。「決心」號技術人員首先將長長的巖芯管切成1.5米的小段,兩端蓋上不同顏色的蓋子。
  • 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地幔邊界(組圖)
    新華社  新華社「決心」號12月21日電停泊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域的「決心」號大洋鑽探船,20日成功鑽取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新鑽孔巖芯,鑽孔編號為  U1473A。  位於南緯32度42分、東經57度17分的亞特蘭蒂斯淺灘,在海水下方約700米的深處,極具科研價值。
  • 地殼地幔邊界將被打穿 中美等國參與 揭秘地心有沒有生命
    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參加的這次大洋鑽探活動,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整個鑽探計劃分3個航次,本次開展的是首次鑽探。  亞特蘭蒂斯淺灘位於海水下方約700米深處。「決心」號抵達後,一個巨大的水下電視攝像系統和鑽杆一起,通過船底與海水相連通的月池緩緩放入海底。
  • 為什麼地幔物質會跑到地殼上來?
    雖然地球外面被一層硬殼—-地殼包裹著,但在它的內部卻保存著源源不斷的熱流。在地面以下100公裡深處,是地幔層的上部,它的溫度約有攝氏1300度。由於它處於強大的壓力之下(大約30000 個大氣壓),物質狀態不是稀薄的流體,也不是堅硬的剛體,而是塑性體,它可以在壓力的長期作用之下,以半黏性的狀態緩慢流動。
  • 「地殼一號」鑽井深度7018米!再繼續的話,會鑽出一個異世界嗎?
    看到此新聞,筆者內心在欣喜的同時,也暗想:如果這樣繼續鑽下去,我們會鑽出一個什麼來呢?一個類似於《地心歷險記》電影裡描繪的奇幻世界嗎?這個似乎有點虛幻,但是有一點筆者可以肯定:如果再繼續往深處鑽探開發,鑽石就要一文不值了!這又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