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地幔邊界(組圖)

2021-01-17 網易新聞

18日,「決心」號鑽探人員在通過船底與海水相連通的月池上安裝返孔錐。新華社

  新華社「決心」號12月21日電停泊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域的「決心」號

大洋鑽探

船,20日成功鑽取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新鑽孔

巖芯

,鑽孔編號為

  U1473A。

  位於南緯32度42分、東經57度17分的亞特蘭蒂斯淺灘,在海水下方約700米的深處,極具科研價值。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乘坐「決心」號來到這裡開展大洋鑽探,最終目的是想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本航次的目標是鑽取1300米的巖芯。

  記者在「決心」號巖芯甲板看到,長達10米的透明巖芯管從鑽杆裡取出,裡面幾乎裝滿了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灰黑色巖芯。「決心」號技術人員首先將長長的巖芯管切成1.5米的小段,兩端蓋上不同顏色的蓋子。

  巖芯是「有生命的材料」。巖石是一定地質作用的產物,形成和穩定於一定的地質環境。每當地質環境改變,巖石也將隨之改變。因此深入研究巖石,就能窺探地球發展和演化過程的「蛛絲馬跡」。大洋鑽探猶如打入海底的「巖石探針」,直接獲取珍貴的研究樣品和科學數據。

  船上的微生物學家採樣後,由技術人員將巖芯按順序進行拼裝和清洗,不完整的部分放上分隔片,緊接著送到物理實驗室的各種儀器上進行「體檢」。

  技術人員使用不同功能的全巖芯記錄儀器,首先為它們拍下360度的「全身像」,然後進行快速、非破壞性的密度、磁性、輻射等指標檢測。完成「體檢」後的巖芯,被切割成相等的兩半,一半用於研究,一半用於存檔。無論大小,每塊巖芯都貼上「身份證編碼」,包括航次、鑽孔、巖芯段等編號。

  用於研究的巖芯樣品,將在「決心」號上現場切割、磨片,供科學家第一時間研究,並在本航次結束後郵寄給船上各國科學家。用於存檔的巖芯,船上科學家將對它們進行詳細的特徵描述以及更加深入的「專項體檢」,各類數據都將與巖芯一起存入巖芯庫。

  目前,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共設有3個巖芯庫,美國德克薩斯農機大學的海灣巖芯庫、德國不萊梅大學的不萊梅巖芯庫和日本高知大學的高知巖芯中心。

  該計劃共有3個鑽探平臺,美國「決心」號大洋

鑽探船

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日本「地球」號大洋鑽探船,以及由獨立鑽井平臺和船舶組成的歐洲「特定任務平臺」。

本文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 探尋地球深處秘密
    首次打穿地幔邊界 探尋地球深處的秘密 我們離地心還有多遠?目前,人類雖尚無法抵達地球內部,但也正在一點一點往地球更深處探索。  近日,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進行一次大洋鑽探活動,這次活動將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
  • 史上首次!地幔邊界將被打穿 中美等參與(組圖)
    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參加的這次大洋鑽探活動,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整個鑽探計劃分3個航次,本次開展的是首次鑽探。資料圖: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亞特蘭蒂斯淺灘位於海水下方約700米深處。
  • 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地幔邊界(圖)
    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乘坐「決心」號來到這裡開展大洋鑽探,最終目的是想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本航次的目標是鑽取1300米的巖芯。  記者在「決心」號巖芯甲板看到,長達10米的透明巖芯管從鑽杆裡取出,裡面幾乎裝滿了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灰黑色巖芯。「決心」號技術人員首先將長長的巖芯管切成1.5米的小段,兩端蓋上不同顏色的蓋子。
  • 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 抵達地幔了解地震火山成因
    鑽探船由一艘增加到兩艘以上,鑽探範圍擴大到全球所有海區,研究領域從地球科學擴大到生命科學,手段從鑽探擴大到了海底深部觀測網和井下試驗  整理/康克兢  新華社電 打超深鑽井,鑽穿地殼,直接「觸摸」到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是全世界地球科學家的理想。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已登上美國「決心」號鑽探船,準備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打穿地球殼幔邊界的第一次大洋鑽探。
  • 人類將首次觸摸地殼與地幔的邊界!中國科學家參與
    打超深鑽井,鑽穿地殼,直接「觸摸」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是全世界地球科學家的理想
  • 人類將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 鉅派投資集團:或將影響能源領域投資
    近日,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參加的這次大洋鑽探活動,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鉅派投資集團認為,地幔邊界被打穿後,地心熱能有望繼風能與太陽能之後,成為可再生能源的又一上佳選擇。而這無疑將影響能源領域的格局以及相關的能源概念股。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鑽頭鑽到了巖漿?
    此時此刻,中美英等12國科學家正在西南印度洋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鑽穿殼幔邊界。此時此刻,遠在近萬公裡之外的中國大量網友,發出了自己的擔心:「打穿了地幔,海水是否會倒灌進去?」 「是不是會打出巖漿?」 「會不會引起火山爆發?」
  • 地殼地幔邊界將被打穿 網友:地球會不會發生大爆炸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導,多國合作地幔邊界將被打穿,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地球將被鑽取巖芯。這對人們了解地球內部構造非常有幫助。  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參加的這次大洋鑽探活動,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
  • 史上首次!地殼地幔邊界將被打穿 中美等國參與 揭秘地心有沒有生命
    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參加的這次大洋鑽探活動,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整個鑽探計劃分3個航次,本次開展的是首次鑽探。  亞特蘭蒂斯淺灘位於海水下方約700米深處。「決心」號抵達後,一個巨大的水下電視攝像系統和鑽杆一起,通過船底與海水相連通的月池緩緩放入海底。
  • 多國科學家將首次打穿地球殼幔邊界
    打超深鑽井,鑽穿地殼,直接「觸摸」到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是全世界地球科學家的理想。據新華社12月3日消息,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已登上美國「決心」號鑽探船,準備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打穿地球殼幔邊界的第一次大洋鑽探。 這是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的第360航次,也是名為「SloMo」計劃的第一個航次。
  • 打穿地殼看地幔 地球心臟到底啥樣
    日前,「決心號」大洋鑽探船抵達位於南緯32度42分、東經57度17分的目標海域,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這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
  • 人類為何要探索地殼和地幔
    摘要:據報導,來自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30名科學家正準備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處名為「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方,試圖進行人類歷史上首次「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的嘗試。地殼、地幔和地核的平均厚度分別約17千米、2865千米和3400千米,顯然,人類對自己腳下地球的認識現在只限於地表和有限的地表下地殼的10多千米深處。
  • 科學家將首次打穿地球殼幔邊界 探尋莫霍面
    2日,美國「決心」號鑽探船停靠在斯裡蘭卡科倫坡港口  打超深鑽井,鑽穿地殼,直接「觸摸」到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是全世界地球科學家的理想。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已登上美國「決心」號鑽探船,準備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打穿地球殼幔邊界的第一次大洋鑽探。  這是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的第360航次,也是名為「SloMo」計劃的第一個航次。「SloMo」是「慢速擴張脊下地殼和莫霍面的性質」縮寫。該計劃致力於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鑽穿殼幔邊界,以檢驗「在慢速、超慢速擴張脊下方的莫霍面代表了地幔的蝕變邊界」的假說。
  • 多國科學家將首次打穿地球殼幔邊界 探尋莫霍面
    ,直接「觸摸」到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是全世界地球科學家的理想。美國、英國、中國等12個國家的30名科學家已登上美國「決心」號鑽探船,準備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打穿地球殼幔邊界的第一次大洋鑽探。  這是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的第360航次,也是名為「SloMo」計劃的第一個航次。「SloMo」是「慢速擴張脊下地殼和莫霍面的性質」縮寫。該計劃致力於在人類歷史上首次鑽穿殼幔邊界,以檢驗「在慢速、超慢速擴張脊下方的莫霍面代表了地幔的蝕變邊界」的假說。
  • 人類為何要探索地殼和地幔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打穿地殼與地幔邊界」的嘗試。  為什麼要打穿地殼與地幔的邊界?這個問題就像1970年尚比亞的瑪麗·尤肯達(Mary Jucunda)修女寫信質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科學副總監恩斯特·施圖林格(Ernst Stuhlinger)一樣,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孩子吃不飽飯,為何NASA要花費數十億美元去探索火星。  回答這個問題既有抽象或哲學層面的,也有具體和實用的。
  • 2020年,將打穿地殼,直通地幔,探索地球內部
    一個由英國科學家Damon Teagle領導的科學小組,正計劃執行一項空前的鑽探計劃:打穿地殼,首次直接獲取地幔物質樣品。他們將在太平洋某海域開始向地幔鑽探,開始為進軍地幔邁出第一步。這個瘋狂的計劃選擇太平洋進行,是因為此處地殼最薄,只有4023米。
  • 差點打穿了地殼地幔邊界
    科學家在1970年開始勘探,試圖打敗美國,先探測到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理論上是堅固的地殼和充滿巖漿的地幔之間的界限)。這項瘋狂的研究,是蘇聯於1970年在科拉半島鄰近挪威國界的地區所進行的一項科學鑽探,即便蘇聯解體了,勘探仍在繼續,最終深入到地下12265米左右。此後,研究仍持續了數年,直到2006年資金耗盡。
  • 人類最有可能打穿地殼的地點,印度洋大洋中脊「亞特蘭蒂斯淺灘」
    人類是孤獨的,人類自誕生以來一直在探索周邊的環境,困擾我們人類的問題是,我們人類來自哪裡?我們人類又將去向何方?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人類一方面向宇宙空間進行探索,另一方面對於我們所生活的地球進行探索。地殼是最外面的一層,相當於蛋殼,其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地殼之下是地幔,兩者的分界面稱為莫霍界面。地幔的位置大約是從莫霍界面以下,一直到地下約2900千米深處,其厚度約為2900千米,可以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之下是地核,兩者的分界面稱為古登堡界面。地核是地球最內部的圈層,可分為外核和內核。
  • 人類首次打穿地殼進入地幔,是科學的奇蹟還是作死的第一步?
    ,人造飛行器能飛出太陽系但幾千年來沒有人類的任何設備鑽透過那薄薄的——最厚只有十幾公裡的地殼。  在地殼與地幔之間有一層名為莫霍面的結構,它將地殼與地幔上層的軟流層分開,而從地殼層較薄的大洋(平均厚度5-7公裡)鑽探比從大陸地殼(平均厚度12-17公裡)鑽探要容易得多,因此SLOMO計劃應運而生。
  • 英國科學家計劃打通地殼直接獲取地幔物質
    一個由英國科學家領導的小組正計劃執行一項空前的鑽探計劃:打穿地殼,首次直接獲取地幔物質樣品。這種想法可能比不上凡爾納小說中的《地心遊記》,但是確實已經達到了我們目前能力的極限。這項工程將面臨艱巨的技術和資金挑戰,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在茫茫大洋上向下進行鑽探,打穿5英裡(8公裡)厚的海床地層,並克服高達近300攝氏度的地下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