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雖然還沒被人們所捕捉,更沒被任何人「親眼」所視!但不少科學家已經,很自信,認為自己已經大概了解了,甚至以盲人摸象的法子,去繪製出它「真實」的容貌!可這樣的自信,今天被無情地打臉了!
據來自哈勃望遠鏡的最新觀測數據,它發現了,在星系中,暗物質的濃度似乎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加稠密,而且足足高出了至少一個數量級。
千萬別小看這一個濃度差,這就表明了,科學界普遍認可的理論與模型,存在著不小的偏差,甚至推翻了我們之前很多重要的推論與觀點。這或者,也說明了,暗物質,還存在目前我們還沒理解的重大物質特性。
足足10倍的差異,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當前的暗物質的理論,要麼是少了什麼重要的東西,要麼就是需要人們推翻原來的假設,重新建立一種全新的模型理論模式。若是後者的話,那就會是物理和天文界非常大的改變,甚至預示著新物理理論的出現。
但,從另一個層面上理解,這或許是好消息,在人們始終沒逮住暗物質的事實面前,這次的新發現,會不會為人們糾正過往一個很重要的大漏洞,會讓人類對認識暗物質,真正去了解這個未知的浩瀚的宇宙有更多的突破呢?
真的很讓人聯想翩翩,不過,在暢想的開始之前,人們還需要重新復盤所有的數據,一點點地找出我們自己的問題。
人們,或許也會很好奇,哈勃是如何計算遙遠的星系中,暗物質的數量的呢?
基於的原理就是,暗物質,雖然不吸收、不反射或發射任何的電磁輻射,但它是存在質量的,一單元的暗物質粒子,甚至是中子質量的100倍。所以大量的暗物質積聚在一起達到一定濃度的時候,它的引力場,會與宇宙中可見物質相互作用。譬如,會讓直線前進的光線產生扭曲。
扭曲越厲害,那說明引力場越強,那就說明這裡的暗物質的濃度越密集。通過這樣的方式,收集足夠的數據,人們就可以繪製哈勃望遠鏡看到的那些星系裡,暗物質的大概的分布圖、預計的濃度。
這個事情,不僅僅哈勃在幹,其實全球的天文臺,有在觀測暗物質、星系的團隊,過往也是利用這樣的方式去計算模擬。
可這次哈勃反饋的最新數據發現,也算是丟給物理和天文學家們,一個重磅炸彈、一個大難題。一個令人煩惱,但又無比興奮的課題。這次,哈勃再立新功的背後,其實也得感謝數據研究小組,一絲不苟的觀測、嚴謹的科學態度。
當然,即將面臨退役的哈勃望遠鏡,在它離開崗位之前又立新功!也讓地球無數的天文愛好者,非常期待更強的韋伯望遠鏡的效力,還有專門針對於暗物質觀測而設計的羅曼望遠鏡,它們更強的觀測能力,或許會幫助科學家們,真正揭開宇宙神秘面紗背後,那浩瀚無比的真相與知識。
假設——論證——懷疑——假設——論證.......這樣不斷循環式糾錯,正是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獲得更強大科技理論的最大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