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檢測先驅Edmund Clarke因新冠逝世

2020-12-24 機器之心Pro

機器之心報導

作者:蛋醬、張倩

2020 還能更糟糕嗎?

12 月 23 日,英特爾量子硬體研究組總監 James S. Clarke 發文表示,他的父親、2007 年圖靈獎得主 Edmund M. Clarke 因感染新冠不幸去世,享年 75 歲。

Edmund M. Clarke 生前就職於卡內基梅隆大學(CMU),是該校的終身教授。1981 年,他與自己的博士生 Allen Emerson 首次提出了模型檢測的想法並用在自動機並發系統的驗證研究上,成為形式邏輯研究方面模型檢測(model checking)的開創者之一。模型檢測是一種自動驗證技術,主要通過顯式狀態搜索或隱式不動點計算來驗證有窮狀態並發系統的模態 / 命題性質。

由於模型檢測可以自動執行,並能在系統不滿足性質時提供反例路徑,因此在工業界比演繹證明更受推崇。儘管限制在有窮系統上是一個缺點,但模型檢測可以應用於許多非常重要的系統,如硬體控制器和通信協議等有窮狀態系統。很多情況下,可以把模型檢測和各種抽象與歸納原則結合起來驗證非有窮狀態系統(如實時系統)。

作為這一領域的先驅,Clarke 不僅開創了模型檢測技術,還使之成為一個廣泛應用在硬體和軟體工業中非常有效的算法驗證技術,並因此獲得 2007 年的圖靈獎。

對於 Clarke 的不幸離世,CMU 校長 Farnam Jahanian 表示了沉痛悼念:「Ed Clarke 離開了,這個世界又失去了一位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巨人,此時 CMU 要向這位我們深愛的成員告別。Ed 在模型檢測方面的開拓性工作將形式化的計算方法應用於終極挑戰:讓計算機檢查自身的正確性。隨著系統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才剛剛認識到 Ed 的洞察所帶來的廣泛而深遠的益處,這將在未來數年持續激勵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前行。」

生平回顧

和很多計算機領域的大牛一樣,Edmund Clarke 本科階段學的並不是計算機,而是更為基礎性的學科——數學。由於熱愛計算機,他博士階段選擇了康奈爾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並於 1976 年拿到博士學位。

本科期間的學習為 Edmund Clarke 後來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數學基礎。他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推理和可計算實數出發,首先著手於實數的非線性問題。1981 年,他與自己的博士生首次提出模型檢測的想法,並用在自動機並發系統的驗證研究上,主要使用 SAT 驗證完成模型檢測,針對有界模型。

然而從理論推導到實際工程應用是有距離的,因為實際系統大多都是混合系統,尤其是數值方法直接的使用會出現許多錯誤。為此,Edmund Clarke 的團隊針對他們的思想開發出了 dReal 實用工具,該工具主要利用 DPLL、間隔算法、限制性算法等思想研究實際問題。實際中,信息物理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對於系統安全性問題的研究至關重要。針對這一研究目標,Edmund Clarke 團隊驗證了無人駕駛汽車、心臟模擬仿真等問題。

在加入 CMU 計算機系之前,Edmund Clarke 曾在杜克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還是計算機輔助驗證會議的創始人之一,以及《系統設計形式方法》雜誌的前主編。1989 年,Edmund Clarke 被評為 CMU 全職終身教授。

1995 年,Clarke 成為第一位獲得 FORE Systems 教授職位的人,並於 2008 年被任命為 University Professor,這是 CMU 的最高教師榮譽。他是 1998 年 ACM Kanellakis 獎、1999 年 Allen Newell 傑出研究獎、2004 年 IEEE Harry H. Goode 紀念獎和自動證明會議 2008 年 Herbrand 獎自動推理傑出貢獻獎的獲獎者。2014 年,富蘭克林研究所向 Clarke 頒發了鮑爾科學成就獎,以表彰他在計算機系統驗證技術的概念和開發方面的引領作用。

曾和 Clarke 在 CMU 共事的計算機科學家 Randal E. Bryant 這樣介紹他:「Ed Clarke 是一位傑出的研究者,同時是一個善良、充滿愛心的人。我非常欽佩他指導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的能力,其中許多人通過自己的學術研究影響了全世界。」

除了培養人才方面的傑出能力,Clarke 在發現人才方面也是慧眼獨具,前百度副總裁、現奇績創壇創始人兼 CEO 陸奇便是他發現的人才之一。

他免去了陸奇「45 美元的申請手續費」

對於陸奇來說,Clarke 是「伯樂」一般的存在。

上世紀 80 年代末,陸奇剛剛在復旦大學計算機系讀完本科和研究生,並留校任教。Edmund Clarke 受邀來到復旦講課,對陸奇在其研討會上提出的問題產生了深刻印象。

會後,Edmund Clarke 看了陸奇的論文,隨後邀請他申請 CMU 的博士項目。得知在大學任教的陸奇月薪僅有幾十元人民幣,Clarke 免去了 45 美元的申請手續費並提供了獎學金。1996 年,陸奇獲得了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博士學位。

退休以後,Clarke 一直住在匹茲堡的養老院。儘管已經患上老年痴呆症,但他仍然能夠回憶起自己的第一臺計算機。

當 Clarke 去世的消息傳來,曾經的學生、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授 Somesh Jha 在推特上說:「感覺 2020 年不會更糟糕了。」

參考連結:

https://www.cs.cmu.edu/news/edmund-clarke-pioneered-methods-detecting-software-hardware-errors

https://news.tsinghua.edu.cn/info/1010/58633.ht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8%A1%E5%9E%8B%E6%A3%80%E6%B5%8B/5628442

http://m.gerenjianli.com/Mingren/03/o31ttbnps44logs.html

https://www.cmu.edu/cmtoday/issues/october-2010-issue/feature-stories/bing-it-on/index.html

相關焦點

  • 圖靈獎得主Edmund Clarke因新冠逝世
    據最新消息,200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科學家Edmund Clarke,因感染新冠肺炎,於北京時間12月23日上午不幸逝世。Allen Emerson,首次提出使用模型檢查作為有限狀態並發系統的驗證技術。他的研究小組率先將模型檢查用於硬體驗證。
  • 又一位巨星因「新冠」隕落,圖靈獎得主Edmund Clarke,享年75歲
    據最新消息,200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科學家Edmund Clarke,因感染新冠肺炎,於北京時間12月23日上午不幸逝世。其子James S. Clarke在Twitter發文公布此消息之餘,也悼念道:雖然他對(我)學業上的成功總是抱有很高的期望,但他也教會了我打棒球、釣魚和環遊世界。我將深深地懷念他。
  • 圖靈獎得主 Edmund Clarke 因感染「新冠」逝世
    Clarke 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享年 75 歲。2007 年度圖靈獎被授予給了 Edmund M. Clarke、E Allen Emerson 和 Joseph Sifakis 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開發模型檢測技術,並使之成為一個廣泛應用在硬體和軟體工業中非常有效的算法驗證技術所做的奠基性貢獻。Edmund M.
  • 2007年圖靈獎得主Edmund Clarke因感染新冠離世...
    亦或是傳奇賭王何鴻燊在他去世的第二天,他的兒子,也是英特爾實驗室量子硬體研究組的總監,James S.他在軟硬體驗證、自動定理證明、形式方法等方面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是模型檢測方法的開創者之一。2007年,克拉克教授與艾倫·愛默生教授(Allen Emerson)和約瑟夫·斯發基斯(Joseph Sifakis)共同獲得有著計算科學領域諾貝爾之稱的圖靈獎。獲獎理由是他們開發的模型檢測技術,成為一個廣泛應用在硬體和軟體工業中非常有效的算法驗證技術。
  • 憑咳嗽聲就可檢測出新冠患者?MIT研發可辨別新冠病毒AI模型
    普通的新冠病毒患者在得病之後會伴隨咳嗽、流鼻涕、發燒等症狀,他們往往較為容易追蹤和檢測;相反沒有明顯症狀的患者卻能夠隱藏在人群中很難被識別,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患病。然而 MIT 似乎找到了高效識別無症狀患者的方法。
  • 這些世界演藝名人因感染新冠逝世,最年輕的僅有30歲!
    1993年,迪菲和瑪麗·查平·卡彭特因二重唱《Not Too Much to Ask》獲得葛萊美獎提名。迪菲在去世的兩天前曾發表聲明,稱自己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正在接受治療。他呼籲外界保護自己和家人的隱私,並提醒公眾和粉絲在大流行期間保持警惕和謹慎。2020年3月29日,Joe Diffie因新冠去世,享年61歲。
  • FDA首次批准CRISPR用於新冠檢測,由基因編輯先驅張鋒團隊開發
    在當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對COVID-19的診斷測試成為追蹤疾病傳播的重要工具。此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多次敦促衛生機構將新冠病毒檢測作為應對大流行的首要任務,但國際社會的反應並不一致。監管和準備的結合使得一些國家,如韓國和新加坡,能夠迅速部署成千上萬的測試——但在其他地方,衛生機構一直難以跟上步伐。而美國一開始,由於醫院積壓,企業製造商推遲了數周才開始行動,隨後大學研究實驗室著手開發自己的診斷方法,以滿足迫切的需求。
  • 又一知名大師因新冠肺炎去世
    又一知名大師因新冠肺炎去世 2020-12-29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M.圖靈獎獲得者、CMU教授Edmund M. Clarke因COVID去世
    Clarke來自黎巴嫩山,他最著名的工作成果是模型檢查,這是一種檢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設計錯誤的自動化方法。Allen Emerson以及格勒諾布爾大學的Joseph Sifakis開發了模型檢查,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提高了複雜計算機晶片、系統和網絡的可靠性。鑑於這幾位科研人員的工作,計算機協會在2007年給這三位科學家頒了著名的A.M.圖靈獎--被稱之為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
  • 板塊構造理論先驅傑克·奧利弗逝世
    (圖片來源:康奈爾大學)美國地球學家、板塊構造理論先驅傑克
  • A.M.圖靈獎獲得者、CMU教授Edmund M. Clarke因COVID-19去世
    Clarke來自黎巴嫩山,他最著名的工作成果是模型檢查,這是一種檢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設計錯誤的自動化方法。CMU校長Farnam Jahanian表示,隨著Clarke先生的去世,世界失去了計算機科學領域的一位巨人。上世紀80年代早期,Clarke和他的哈佛大學研究生E.
  • 日本衝繩縣知事因發燒住院一周 將再次進行新冠檢測
    中新網11月27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當地時間27日,日本衝繩縣政府宣布,知事玉城因細菌性肺炎住院,約需治療一周。玉城還將再次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據報導,玉城25日出現發燒症狀,26日請假靜養,並接受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 但在27日上午,玉城發燒時候的溫度上升,醫師診斷為細菌性肺炎。
  • 新冠疫苗「守護者」逝世,很遺憾以這樣的方式認識他
    時隔兩個多月,我們才認識他——因持續工作、過度勞累,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於9月17日不幸逝世,享年53歲。他去世前,已在疫苗研發一線連續作戰200多天。就在去世前一天,他剛在武漢參與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聯合檢查任務,然後又赴長沙參加學術會議,返京途中在首都機場突發疾病倒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趙振東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組組長
  • ...該國首個新冠病毒檢測盒,就是在遇害的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
    伊朗防長:遇害科學家是抗疫先驅,曾領導生產首批新冠檢測盒;據伊朗國家電視臺報導,伊朗國防部長阿米爾·哈塔米27日表示,該國首個新冠病毒檢測盒,就是在遇害的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領導之下生產的,他稱讚法克裡扎德是伊朗的「抗疫先驅」之一。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 武漢病毒所建立新冠小鼠感染模型,有望緩解動物模型緊張問題
    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模型對新冠研究及疫苗評價等研究至關重要。此前的研究已知,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的受體為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hACE2),然而由於與hACE2存在關鍵胺基酸位點差異,小鼠ACE2(mACE2)不能介導病毒入侵,因此SARS-CoV-2不能感染普通小鼠模型。
  • 新冠疫苗「守護者」逝世,時隔兩個多月我們才認識他
    11月的最後一天,悲傷的消息傳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連續工作、過度勞累,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教授倒在了出差途中,最終搶救無效,於9月17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53周歲。
  • 學術頭條:俄羅斯批准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弦論三先驅獲2020年狄拉克...
    8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該國衛生部已首次對本國研製的一款新冠疫苗給予國家註冊。我國科學家建立新冠肺炎病毒小鼠感染模型《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步志高團隊建立的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新冠病毒SARS-CoV-2的感染模型。研究發現,自然情況下,小鼠對SARS-CoV-2不易感。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近日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冠病毒小鼠感染模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近日研究建立能同時在小鼠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穩定、有效複製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模型。該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