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忻城縣
堅持生態立縣 做強生態經濟
近年來,忻城縣把生態文明理念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斷探索生態建設新舉措。
實施生態搬遷實現「雙蠃」目標。易地扶貧搬遷讓山裡的群眾搬下山到城裡生活,山上種上林、果,讓大山變青、河水變綠,發展綠色經濟,讓群眾搬得出、能致富,實現「雙贏」目標。
翠屏山腳下美景
實施種草圈養牛羊增綠富民工程。目前,全縣已有500多戶農戶種草養牛羊,種植草木2000多畝,養殖黃牛300餘頭、山羊5萬多隻,實現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抓「五化」建設提升幸福指數。忻城縣結合新農村、園林城市、整村推進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五化」工程建設。
發展生態產業激活綠色經濟。忻城縣把「林、果、茶、草藥」四大產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建設精品草木、特色水果、有機油茶和杉木豐產林產業基地。
忻城縣緊緊圍繞「生態忻城」建設,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生態林業經濟,堅持走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融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生態增強、經濟增效、農民增收,大石山區的生態林業的三大效益逐漸顯現。
忻城縣大力開展各種營林造林活動,2016-2019年共完成植樹造林13.8473萬畝;全民義務植樹320萬株。全縣森林活立木蓄積量達到32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8.97%。
廣西樂灘水電站
認真做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特色產業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生態林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2019年,忻城縣木材生產量達45.426萬立方米,人造板產量完成5.0008萬立方米,林下經濟產值達4.5328億元。
生態林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忻城縣因地制宜大力發動貧困村群眾發展核桃和油茶產業,培育致富増收產業。2016年以來新種植核桃面積0.8202萬畝,新種植油茶麵積0.7531萬畝,累計種植油茶麵積達1.2033萬宙。
忻城縣嚴格規範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加快生態公益林補償金兌現進度,推動生態扶貧、生態惠農政策落地生根。到2019年底,忻城縣已兌現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820萬元,同時,2019年將1194名貧困戶轉化為生態護林員。
二、保護生態成典範
2019年忻城縣完成植樹造林2.182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8.97%,1-11月,忻城縣城區環境空氣品質考核指標PM10平均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達到自治區控制目標要求;PM2.5平均濃度為31微克/立方米,與自治區控制目標持平。5個行政村榮獲市級「幸福鄉村」示範村,6個村屯被評為全縣重點示範村屯,紅渡鎮六納村鄉村風貌「三清三拆」示範點成為全市典型。
果遂鄉敢更屯生態鄉村示範點
「十三五」以來,忻城縣扶貧開發和綠色發展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4年時間,全縣已實現56個貧困村112715人貧困人口脫貧摘帽,貧困村從2015年底的61個減到2019年的5個,貧困發生率從21.52%降到2019年底0.57%。
2020年,忻城縣將推動綠色發展,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防治並舉,走綠色發展道路。
(以上內容不代表新華網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