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下田,經常看到這樣的蟲子,現在百度一下才知道,原來這個蟲子很兇猛,現在想想,還是怕怕的!
田鱉,又名負子蝽,是一類水生昆蟲,直接將卵產至水草的莖上,濳蝽頭部較圓,濳蝽和負子蝽為2釐米左右,大田鱉最大可長到13釐米,普通為8至10釐米。它是是中國國廣泛分布的昆蟲。它頭部小,身體扁闊,生活在水中,呼吸管在腹部的末端,以水中的小魚小蟲為食,性兇猛。
負子蝽喜歡棲息在池沼、稻田、魚塘中,習慣於生活在水質變化小的山腳底窪、坑、溝、湖、塘中。它有較明顯的趨光性,傍晚時會向明亮處靠近。
田鱉分布於中國南方、以及東南亞一帶,少量分布在中國北方,在遼寧丹東鴨綠江也有。負子蝽從夏季到秋季都生活在水中,但有時也會到陸地上過冬,常藏身在水邊的草叢之中。
負子蝽以葷食為主,以小魚、小蟲、水蠆,蝌蚪為捕食對象。常用伏擊的辦法捕捉獵物,往往抓住水草,發現獵物後悄悄接近,然後進行捕捉,並用鐮刀一般的前肢壓住獵物吸其體液,但有是直接遊上前去時吸其體液,一般不吃獵物的肉。
負子蝽其遊泳的姿態與龍蝨相同。負子蝽翅膀較強硬,在夜間它能出水飛翔。
被田鱉咬上一口所能帶來的痛苦是所有昆蟲中最為嚴重的一個,它的唾液能夠讓肌肉液化。在一些罕見的情況下,被田鱉咬上一口也會對人體造成永久性傷害,因此,儘可能不要靠近這些可怕的昆蟲。
土鯰是田鱉的天敵,鯰魚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坑塘的中下層,多在沿岸地帶活動,白天多隱於草叢、石塊下或深水底,一般夜晚覓食活動頻繁。秋後居於深水活汙泥中越冬,攝食程度亦減弱。鯰魚為底層兇猛性魚類。
黃顙魚體長約20釐米以上,腹面平直,體後半部側扁,尾柄較細長。體長123-143mm,雜食,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食物多為小魚、水生昆蟲等小型水生動物。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築巢和保護後代的習性。在生殖時期,雄魚有築巢習性。
多在湖泊靜水或江河緩流中營底棲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敗物和淤泥的淺灘處。白天潛伏於水體底層,夜間浮遊至水上層覓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因之在不良的環境條件下也能生活。黃顙魚是一種典型的廣食性魚類,幼魚主要食浮遊動物和水生昆蟲的幼蟲,成魚以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
原來我們小時候經常抓來玩的,竟然是這麼兇猛的野生動物.
整理編輯|桂平同城網|來源|綜合網絡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