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禁止養殖的野生動物,除了可能攜帶病毒之外?還有什麼原因?

2020-12-03 小龍蝦曬太陽

我也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因為前段時間由於疫情的緣故,導致小龍蝦也不能吃的謠言也一直流傳的很廣。搞得我們小龍蝦養殖戶人心惶惶,記得那段時間平臺電商帶貨水產養殖和海鮮之類的商品都是被禁止上架的,其中也包括小龍蝦。不過比較放心的是最後小龍蝦被排除在禁止食用和養殖的名單之外。而我記得金蟬(我們這裡叫知了)和牛蛙(青蛙)是禁止養殖的,其他的具體名單我記得不是特別清楚了。

說說我的想法吧!

實際上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農村或者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來說,吃野物在以前是一件比較常見的現象,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我算下我曾經吃過或者看別人吃過的包括哪些:地上跑的有野兔,黃鼠狼,豬獾,狗獾,刺蝟,蛇,田鼠等等。水裡面的有青蛙(田雞),甲魚烏龜四大家魚,泥鰍鱔魚,螃蟹小龍蝦,螺螄,河蚌等等,天上飛的有麻雀,斑鳩,自己其他各種鳥類,知了等等。至於什麼蝙蝠,我還真沒有看見人吃過,這東西想想都噁心,沒人吃,吃的人都是無聊,腦殼長包。

15年之前,這些野生的資源很多,國家也沒有禁止,所以很多人捕撈以後自己吃或者出售。不過後來國家出臺禁止捕撈令之後,吃的人很少了,但是也不是沒有,比如我們這裡依然有很多人用夾子捕撈黃鼠狼,主要是為了賣皮,尤其是秋季黃鼠狼的皮最值錢,所以這種現象自然麼有絕對消亡。

我去年下半年疫情還沒有爆發的時候,再野外需要過一隻被夾子夾住的黃鼠狼,大個的,後來我放生了,沒吃,其實它的肉不好吃有股騷臭味。世人抓捕的目的就是為了賣皮毛。

其實我對野物還是有一股敬畏之心的,記得小時候晚上打燈去稻田裡面捕撈田雞,抓到一隻刺蝟,還比較大,準備拿回家去吃,那時候人人都覺得刺蝟本身就是一道菜而且還不可多得,所以在心理上也覺得沒有什麼不妥,而且以前我也沒有吃過。不過拿回家準備動手的時候,最終還是把這個刺蝟放走了,不是什麼別的原因,是因為刺蝟的叫聲就和嬰兒的哭聲一模一樣,我是真的受不了,下不了手。以後我再也麼有動過吃刺蝟的念頭了,有好幾次碰見刺蝟全部放生了,人還是應該有點敬畏之心的。

後來國家出臺了禁令,嚴禁捕撈和買賣以及吃野生動物,不過出發點主要是從生態環境平衡和保護的角度來考慮的,比如國家保護動物以及三有動物的標準都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爆發之前,這些野物都是屬於保護動物以及三有動物的標準,疫情過後,國家禁止的另外一個標準就是食用危險標準,野物身上攜帶的病毒有可能會在人身上傳播,出於這種考慮,所以有很多以前可以食用的野物和人工養殖的動物都被國家禁止了。

不過如果仔細觀察和體會的話,無論是08年非典還是這次的冠狀病毒,都是從果子狸以及蝙蝠身上首先發現的。而且隨著這次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的首發地並不是我們國家,而是美國,可以證明這種病毒的原發攜帶生物並不是蝙蝠,但是卻至少可以確定這種病毒可以感染人也可以感染像蝙蝠等等生物。也就是俗稱的人畜共同感染。

果子狸

所以這次新冠以後,國家對陸生動物的食用管控是越來越嚴格,因為誰也不知道陸生動物身上的病毒會不會在人身上傳播,主要就是基於這種考慮。

因此你可以發現,在這次意見稿裡面絕大部分都是陸生動物,而水生動物很少。包括各種魚蝦之類的都排除在外了。我們應當相信國家會全盤考慮之下會酌情處理的。

最後再補充一點:

其實我們中國人的飲食傳統在宋朝以前都是以吃野生動植物為下賤和不入流的,這與傳統的儒家思想是分不開的,農耕社會好不容易將豬牛羊,雞鴨鵝等等家畜家禽馴化,來為我們提供穩定的肉類和營養源,基本上對野物是排斥的,不過隨著蒙古族和滿族入住中原之後,將遊牧民族的狩獵和茹毛飲血的傳統給帶過來了,上行下效,所以最終都形成了以吃野物為榮的飲食習慣和傳統,比如滿漢全席裡面的熊掌和鹿茸鹿脯等等。其實論營養價值和口感,我並不認為會比豬牛羊雞鴨肉好到哪裡去!

熊掌

而且根據我的養殖經驗來看,並不是說野物長得越大,生長年限越長就越好吃,野外的生長環境都沒有人工養殖環境好,食物來源不充足不穩定,而且還會攜帶很多病毒,吃養殖的不是更加安全嗎?希望這次疫情能夠警醒我們大多數人吧!

相關焦點

  • 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動物不能吃?
    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視角再次聚焦野生動物,也讓在2003年的非典中名聲大噪的果子狸重新成為熱點。那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在2000年8月1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果子狸被列入其中,成為瀕危保護野生動物。果子狸作為「三有動物」,是國家保護動物,不獵殺、不交易、不貪嘴,這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地球生態的保護。
  • 這些動物可能攜帶病毒
    但是人類並不滿足,將胃口瞄向了野生動物,而世界上其他所有野生動物的總和還不到1億噸。」 小到感冒發燒,大到糖尿病、癌症,在醫學進步發展的現在,生活中很多比較常見的疾病都已經有了相應的預防或者治療方式,大多是可以控制或治癒的。
  • 後疫情時代,野生動物禁止吃,人工養殖動物也並非絕對安全,我們應該吃什麼?未來也許應該「為綠色買單」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肆虐,讓人們對「野生動物」這四個字充滿了恐懼和警惕。據報導,科學家們在蝙蝠身上發現了與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達85%的病毒;也在穿山甲身上發現了與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相似性高達99%的病毒。所以,此次疫情的爆發,很可能就是因為人們非法捕獵、出售、食用這兩種野生動物造成的。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禁食令」:鱷魚鴕鳥梅花鹿這些養殖動物,還能吃嗎?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劉興華也看到過很多關於病毒「中間宿主」的新聞報導,所以對這個消息並沒有特別震驚。據中國工程院2017年發布的一項名為「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的報告,截至2016年底,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從業者就有1400多萬人,其中食用動物產業從業人數達600多萬。
  • 蝙蝠不能吃,野生動物不能吃,那海鮮算野生動物嗎?能吃嗎?
    按照這個定義看,大海、河流中的海鮮、河鮮自然算是野生動物。雖然很多種類的魚、蝦、蟹都是人工養殖的,但它們依舊算是野生動物。呼籲禁食野生動物到底指什麼?如果按上面的描述定義野生動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禁止捕獵和食用所有的野生動物。
  •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這裡還有更多你想知道的!
    Q:  兔子、鴿子等人工養殖動物也在禁止範圍嗎?  A:  兔、鴿等人工養殖利用時間長、技術成熟,人民群眾已廣泛接受,所形成的產值、從業人員具有一定規模,有些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A:  決定指出,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其實只要記住一句話,所有陸生野生動物都不能食用,人工養的也不行,但家畜家禽類除外。
  • 致吃貨:除了野生動物,還有近兩百種動物你能吃
    俗話說病從口入,這次席捲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便與吃野生動物有著密切關係。疫情的出現使老百姓們再次重視起野生動物的保護問題。但民以食為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除了野生動物之外,有哪些動物是我們可以大快朵頤的。
  • 美食好消息:甲魚、牛蛙可繼續吃,不屬於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
    來源:百家號-食品視界 / 作者:秋豐在今年二月底到三月初,在大眾關心的高熱度事件中,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外,還有一件事也屬於大眾關注的熱點,那就是「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同時,許多行業人士呼籲: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不能一刀切,甲魚屬於養殖技術成熟和食用歷史較長的動物,不存在傳播病毒和疫病的風險,不應禁止食用。
  • 當野味帶來病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自己?
    今日,新型冠狀病毒再次襲來,一時間眾聲譁然,許多人憤而慨嘆此次疫情與當年何其相似,原因之一,便是造成這兩次疫情的病毒都與人類餐桌上的野味有極大關係。 疫情爆發後,「病毒從哪來」成了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學界十餘年間對SARS病毒進行研究的相關文章被再次刊發,意圖從科學的角度警示公眾人類無止境向自然索取所帶來的危害,也為野生動物與自然環境的保護髮聲。
  • 捕回一頭野豬之後,村子23人生怪病,1人死亡……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再...
    陸地類的養殖,除了豪豬、竹鼠、蛇之外,還有狼、大雁、孔雀、鱷魚等不常見的動物;兩棲類動物中,蛙類備受「寵愛」。現如今,這些精彩獵奇的養殖故事,還能繼續拍下去嗎?究竟哪些動物不能再吃了?1「年入千萬」的故事2019年7月的一期節目裡,《致富經》就講述了一個養竹鼠致富的故事。
  •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專家:應全球禁止野生動物交易
    從長遠來講,應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禁止全球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孫全輝說,野生動物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對於人來講,與野生動物保持一定距離也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部分野生動物是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的宿主,如果人類違背自然規律,把野生動物用於娛樂、當作寵物、當成食物和藥物,就可能增加這些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向人類傳播擴散的風險,危及人類健康。  其實,野生動物的肉類無論口感還是營養都非常低,吃野味的人無非是追求虛榮、迷信野味所謂功效及好奇心驅使,希望嘗鮮。杜絕吃野味,既需要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並加強執法,也要加強科普宣傳,引導民眾摒棄吃野味的陋習。
  • 除了蝙蝠和穿山甲,這些常見的動物也是野生的,為了健康請管好嘴
    一場據說因食用野生動物而大規模擴散的疫情,讓禁食野生動物得到了全民的重視,是時候深刻反思一下了!您知道嗎,野生動物身上有大量未知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有數據表明,78%的人類新發傳染病都與野生動物有關,比如SARS,禽流感,鼠疫……所以,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在保護自己!也許,您會說,您並沒有吃過奇特的動物,殊不知,很多常見的動物也是姓「野」的,食用也不安全!
  • 瀕危野生動物網上叫賣 養殖野生動物當心觸犯法律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不少廣州市民有飼養另類寵物的習慣,網絡上存在大量售賣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況。有園林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隨意飼養野生動物不僅可能觸犯法律,還會對整個生態造成影響。而這些都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2中的瀕危野生動物,相當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賣家告訴記者:「我們都是養殖場合法的龜,證件齊全,不是野生走私。因為養得不多,所以交易沒有問題。」從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出,該店家月銷售量為2788筆。隨後,記者又添加了店名為「奇×爬寵器材工作室」的客服微信。賣家告訴記者,除了人工養殖的,該店還有野生龜賣。
  • 禁止食用養殖!果子狸、刺蝟等64種野生動物
    近日,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明確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通知明確,其所指的禁食野生動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發布前養殖食用、不屬於畜禽範圍的陸生野生動物,不包括水生野生動物和以保護繁育、科學研究、觀賞展示、藥用、寵物等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
  • 趙序茅:野生動物是人類抵抗病毒的生態長城
    很多人對我們的專業比較好奇,你們搞這個動物研究,你們保護這些動物有什麼意義,它能夠發揮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就給大家做一個詳細地解讀。如果說僅僅因為害怕而不去食用野生動物,這種認識是不夠的。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夫妻雙方要互相忠誠,但是這種忠誠,我希望是因為愛,而不是因為怕。如果是因為怕而去忠誠對方,那是很難長久的。
  • 養殖甲魚、牛蛙可以吃:禁食野生動物不宜矯枉過正
    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通知,明確中華鱉(甲魚種類)等大部分養殖龜鱉,以及牛蛙、美國青蛙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和國家農村農業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等名錄,按照水生物種管理,可養殖食用。這次疫情發生之後,公眾的目光再次集中在病毒的源頭——野生動物身上。
  • 官宣:64種野生動物禁止食用目的性養殖
    10月1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了《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要求自2020年12月底起,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確定了分類管理範圍,對竹鼠、果子狸、豪豬、草兔、東北兔等45種野生動物除保種等特殊需要外,禁止養殖及食用;對刺蝟、豚鼠、海狸鼠等19種野生動物除藥用
  • 禁止食用養殖!果子狸、竹鼠、豪豬等64種野生動物
    果子狸、豪豬等45種野生動物今年12月底前要引導停止養殖刺蝟、豚鼠、眼鏡蛇等>19種野生動物允許非食用目的的養殖通知明確,其所指的禁食野生動物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發布前養殖食用、不屬於畜禽範圍的陸生野生動物,不包括水生野生動物和以保護繁育、科學研究、觀賞展示、藥用、寵物等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
  • 64種禁食野生動物公布!「黃鱔、知了猴」還能吃嗎?答案來了
    2019年末,新冠病毒的蔓延讓人們重新意識到病毒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野外動物生存環境惡劣,食物來源多種多樣,身上攜帶細菌病毒。所謂病從口入,食用野生動物會導致有害細菌侵害,危害身體健康。2020年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通知明確指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規範禁養種類、範圍。近日,國家林業部公布禁止養殖的45種野生動物品種名錄。明確今年年底前,除育種、藥用、科研等目的外,停止野生動物養殖、禁止食用的活動。
  • 除了常見的「野味」,還有什麼野生動物需要遠離?
    這個電視節目刻意隱瞞了很多關於野外的事實,而為了收視率誇大渲染很多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的事情,對於一個有判斷力的成年人可能還不算什麼,對於沒有判斷力的青少年則很容易引起仿效,是一種對自己、對公眾都十分不負責任的行為。例如此類的電視節目還有很多,對於野生動物與野外環境都含糊其辭,利用人們的獵奇心理,製造聳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