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女性獲諾貝爾化學獎讓女性科學研究從灰姑娘到閃光時代

2020-10-11 橋本看日本

兩名女性獲諾貝爾化學獎讓女性科學研究從灰姑娘到閃光時代

橋本隆則

本文是頭條號《橋本看日本》的獨家文章,今日頭條享有獨家版權,未經允許轉載侵犯今日頭條版權權益,將受到法律追訴。歡迎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今年的獲獎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兩名獲獎者是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因此獲得殊榮。




過去諾貝爾獎的自然科學的3個獎項中,女性單獨獲獎,或者與其他男性研究者一起獲獎的例子有,如中國的屠呦呦女士就是因發現青蒿素而與其他2名研究者一起分享當年的諾貝爾獎。但是,一項獎由2名女性共同獲得獨佔這項獎是化學獎設立以來第一次,2020年是歷史性的諾貝爾化學獎。

所謂的基因組編輯方法,指的正是當下熱門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脫氧核糖核酸(DNA)是重要遺傳物質,呈螺旋互繞的雙鏈結構。在DNA鏈條上含有遺傳信息、具有某種功能的DNA片段就是基因。而這次獲獎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斷開DNA鏈條,對其進行改動,然後重新連接,手術簡單到就像人們寫作時編輯文字那樣。由於對DNA鏈條有剪斷操作,因此這種技術被形象地稱為「基因剪刀」。去年深圳某大學的教授就宣布使用這個技術進行了基因改變,引發了軒然大波。

基因編輯技術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出現,出現時非常耗時,因為技術初期成功率較低,甚至難以完成。而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可在幾周時間內改變生命的密碼——DNA。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全名為「成簇的、規律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也是細菌防禦病毒侵入的一種機制。



2012年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最先發表研究成果,她們宣稱自己開發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這項技術隨後就成為生物醫學史上第一種可高效、精確、程序化修改人類基因組等細胞基因組的工具。這種技術以核糖核酸(RNA)做嚮導,把Cas9酶帶到相應位置,然後用這種酶切割病毒DNA。相比此前的技術,CRISPR/Cas9技術具有成本低、易上手、效率高等優勢,使得對基因的修剪改造「普通化」,因此風靡整個生物學界。有評論家這麼認為,兩位女性的獲獎是對有志於科學道路的年輕女性的鼓勵,也是對女性科學家的研究一種良好的影響。

1901年到2020年的近120年時間,生物學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的三項自然科學獎有337個獎,授予624人,其中女性22人,只佔全體獲獎者的3.5%,23個獎(包括中國的屠)。最著名的獲獎者是1903年物理學獎與1911年化學獎的獲得者居裡夫人。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想獲得這項獎,但最後能獲得者寥寥無幾,很多人在獲獎以後才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或者獲獎前的內幕赤裸裸地展示在眾人面前。日本中村修二教授發明了藍光LED,但是其個人獲得公司獎勵報酬還不夠他在購買房屋的首付,所以獲諾貝爾獎後他不但起訴原來的公司,甚至還放棄日本國籍加入美國國籍,之後一直批判東亞教育害人不淺。但是他自己或許忘記了,害人不淺的東亞教育培養了他,讓他獲獎,只不過他的付出沒有獲得想得到的回報,這樣才會去往美國。

1962年生物醫學獲獎者沃森在他回憶錄中這樣描述有關DNA構造的判明的競爭,科學家之間的你爭我奪。詹姆斯·沃森是1953年在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與克裡克共同發現了脫脂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他們與莫裡斯·威爾金斯共同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最早的這方面研究的研究者就是生於英國的猶太女研究員法蘭克林,她拍攝了DNA的愛克斯光照片,如果沃森沒有看到的話,他們就沒有了諾貝爾獎,當時看到這張照片後,他自述自己的心臟怦怦地跳動,因為照片中黑十字反射只有在螺旋構造中才會產生。



詹姆斯·沃森與克裡克是劍橋大學,與威爾金斯,法蘭克林斯人都在競爭探明DNA的構造,他們之間既是對手,也是敵人,競爭中不時產生火花。但沃森,威爾金斯對法蘭克林的個人自尊都很討厭,後來威爾金斯偷偷地把法蘭克林拍攝的DNA的愛克斯光照片給沃森看,而克裡克也從其他渠道獲得這張照片。而真正取得研究成果的法蘭克林,都不知道自己還沒有發表研究成果已經被他人知曉,在發表這項成果之前的1958年不幸去世。如果她能活到1962年,當年的生物醫學獎就是女性法蘭克林獲得。

記得多年前,日本因幹細胞領域的研究成果京都大學的中山伸彌教授獲得諾貝爾獎,讓日本其他研究幹細胞的研究機構感到危機,日本科研國家隊的理學研究所不久推出一位美女研究員,聲稱在幹細胞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當年日本就有了女性一股報考理工科的熱潮,而那些女性研究者也被稱為「理科女」,但是好景不長,後來美女被爆出偽造實驗數據,最終她的上級自殺謝罪,美女自身也被剝奪大學博士學位離開了研究所,日本女性科學家之夢破滅。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統計,全世界的研究人員中女性研究員佔30%,其中最多的是緬甸,大概受翁山蘇姬的影響,女性研究員超過75%,委內瑞拉女性研究員是61%,英國是38%,義大利是35%,德國是28%,中國是接近40%,新加坡是30%,韓國20%,而出過「理科女」的日本只有16%。日本為何會這麼少?還是與日本的傳統習慣有關。就拿筆者的學校來說,理工科裡也有女性研究員,但比例非常低,並且結婚的女性有家庭就很難全神貫注地搞研究,雖然,日本有很多學者獲得諾貝爾獎,但女性沒有獲獎。男性是在外工作,女性在家管好家務與孩子是日本社會的分工。一般到初中開始,日本教育體系就有意識地把女性從長期的研究,科學,技術以及理工系統分流,畢竟長時間的勞動,研究對女性來說是一項很重的負擔。

日本大學中,讀到博士課程中,女性一般都是文科類,理科博士是鳳毛麟角,所以之前理化研究所的女性研究員被撤銷博士稱號對其本人的打擊應該很大。雖然日本文科是很難拿到博士稱號,一般都要熬5-8年的時間(含大學院),理科也要5-6年的時間才能拿到博士稱號。但最為作為專門的研究員拿到博士稱號不是終點,而是通過點,很多人還有漫長的研究生涯—博士後研究,歐美的博士後研究是有專門體系保障,而日本這樣的體系並不完備,筆者還注意到,在日本越是研究級別高,女性也越少,到了高端研究,女性研究者就是「熊貓」,成為稀有人群,這樣也好,有的時候反而會被照顧。(太被照顧,也會出問題)。可是到了專門學會,專門年會,去歐洲,去美國,去中國,情況完全不同,那裡女性研究人員非常多,有的分科就是女性的天下。這也是歐洲有居裡夫人,有2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原因,中國也有1位獲獎者的原因,研究員多了,研究領域廣了,就會出很多成果。



這次化學獎有2名女性同時獲獎,女性獨佔這個獎項,這是對全世界正在各個科學領域,技術領域,以及物理,化學研究領域辛勤工作女性的一種鼓勵與褒獎,很多女性看到她們獲獎會感到希望,也會投身到研究領域,終於有一天,女性研究人員的比例與男性研究人員比例接近1:1,這樣的世界才是平衡的世界。祝福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她們是一個點亮一個時代的領路人。

原名:2名女性獨佔諾貝爾獎是一個新時代開始

請關注橋本微信公眾號sinkanaoka 這裡有有趣 完全不一樣的大視野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兩名女性獲獎
    (觀察者網 訊)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中歐夏季時間10月7日11時45分(北京時間7日17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兩位女性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A·杜德納(Jennifer A.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兩名女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45分左右,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 兩名女科學家同時獲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45分左右,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兩位女性科學家埃曼紐爾 · 卡彭蒂耶和詹妮弗 · 杜德娜獲得 2020 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她們在" 開發基因組編輯方法 "方面做出的貢獻。
  • 研發基因編輯方法 美法兩位女性科學家獲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沙爾龐捷(左圖)及杜娜(右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諾貝爾化學獎周三(7日)揭盅,兩名得主均是女性,分別是法國人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及美國人杜娜(Jennifer A. Doudna)。她們研發基因編輯的方法,為生命科學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包括癌症療法。
  • 女性再獲獎!諾貝爾化學獎女性得主已增至7人
    東方網·縱相新聞 程靖 綜合 北京時間10月7日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名女性科學家伊曼努埃爾·夏龐提爾(法)和珍妮佛·A·道納(美),表彰她們「研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即基因修飾方法CRISPR-Cas9。
  •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第5位女性獲該獎項
    阿諾德因首次進行了「酶的定向進化」佔獎項的一半,她也是諾貝爾化學獎史上第5位獲獎的女性。史密斯和溫特爵士將分享獎項的另一半,他們的貢獻是發現「噬菌體和抗體的肽形式」。史密斯開發了一種稱為「噬菌體展示」的方法,其中噬菌體可用於進化新蛋白質。溫特爵士則使用噬菌體來生產新的藥物。
  • 兩名女科學家分享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記者和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2位女性科學家獲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錢雅卓)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 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的編輯方法」。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2位女性科學家獲獎
    她們的研究為癌症治療的新方法做出貢獻,還有可能使治癒遺傳性疾病變成現實。新京報快訊(記者 錢雅卓)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 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的編輯方法」。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基因編輯研究!兩位女性科學家獲獎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法國生物化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EmmanuelleDoudna),以表彰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她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 又一位女性!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
    Winter獲得2018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 「肽類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的貢獻。Frances H. Arnoid因研究酶的定向進化而分享一半獎金;George P. Smith 和Sir Gregory P. Winter因縮氨酸的噬菌體展示技術而共享另一半獎金。其中Frances H. Arnoid也是今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二位女性科學家。
  • 剛剛,2018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女性科學家再獲諾獎
    科技日報記者 房琳琳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時45分左右,從瑞典皇家科學院傳來消息,201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來自美國的女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爾德 ,和來自美國的科學喬治·史密斯以及英國劍橋MRC分子生物實驗室的格雷戈裡·溫特,以表彰他們有效利用生物進化的力量在能源和製藥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阿諾爾德將分得900
  • 首次兩位女科學家包攬諾貝爾化學獎,盤點那些被諾獎加冕過的女性
    她也是在研究某種小型RNA分子的時候發現了與CRISPR 重複的基因段。於是埃瑪紐埃勒和她的研究課題組投入到了這一小段基因中,發現了這個基因組的機理實際上很簡單,只需要Cas9 這一個蛋白質就可以完美切割DNA。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往年不同,今年化學獎的兩位得主都是女性。這樣的兩位女性包攬獲獎的情況在歷史上是第一次。
  • 3位女性獲物理和化學獎,共計僅10位
    1901年至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4 次,獲獎者共216人次,僅有4名女性獲此殊榮,她們分別是我們熟知的「居裡夫人」瑪麗·居裡,19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也是目前唯一同時獲得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科學家。
  • 因基因編輯貢獻,法美兩名女科學家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僑報網綜合訊】當地時間10月7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由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卡彭蒂耶1968年生於法國奧爾日河畔瑞維西,1995年從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她目前擔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主任。杜德納1964年生於美國華盛頓,1989年從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 兩名女科學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獎勵她們對基因編輯技術的貢獻
    據美聯社報導,周三,兩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因為他們發明了一種被稱為「分子剪刀」的基因編輯方法,有望在將來治癒遺傳疾病。這是諾貝爾化學獎首次由兩名女性同時獲得,使女性在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有所增加。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頒給女性 美法加科學家同獲殊榮
    此次諾獎得主之一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是一名女性,這意味著,時隔5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再迎女將,她也是118年諾史上第三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此外,物理學獎在全球華人諾獎成績單裡佔據重要位置。
  • 2020諾貝爾化學獎兩名女科學家因「基因剪刀」編輯方法獲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 Doudna ,獲獎原因: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0月7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
  • 今年有3位女性獲物理和化學獎,共計僅10位
    檢索1901年至2020年共計120年間的獲獎資料,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僅頒給了10位女性,而今年就有3位,這是否在向全球的女性科學家傳遞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呢? 長期以來,自然科學領域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比例一直偏低,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
  • 全女性科學家組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偉大而隱秘的女性身影
    10月,兩位女性科學家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是法國科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美國科學家珍妮弗·A·杜德納。她們因開發一種名為CRISPR的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獎。另外,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Ghez),1965年生於美國紐約市,美國天文學家,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蓋茲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