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百科第35期丨什麼叫溫室效應?

2021-01-15 企鵝科幻


科普科幻文學創作者必須具有比較豐富的文史知識和科學知識作為基礎,才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為了讓大家更方便快捷去接觸了解這些資料,《高校科幻》平臺每周會推送一篇科學知識相關的乾貨文章供大家欣賞學習。


本期為大家帶來:


作者以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釋了現代科學中的一百個尖端課題。其中,有些是了解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如科學的研究方法、二進位數、相對論、亞原子粒子、核聚變、熵、晶體、病毒等。有些則是當代科學技術的前沿陣地,如黑洞、統一場論、夸克、快子、金屬氫等。作者對這些問題的來龍去脈,它們目前處在什麼樣的狀態、有沒有希望得到解決等問題均作了回答。




當提到某種物體是「透明的」時,我們是說透過它能看到東西,而並不一定是說所有的光都能穿過這個物體。比如說,我們可以透過紅玻璃看東西,因此它是透明的,但是,藍光並不能穿過它,一般的玻璃對各種顏色的光都是透明的,但是,它對紫外線和紅外線就很不透明。


設想在陽光下有一幢玻璃房子。太陽光中的可見光部分都透過了玻璃,並被這幢房屋裡的東西所吸收掉。房間裡的物體因此而變暖,正像它們在戶外受到陽光的直接照射下會變暖一樣。


因陽光而變暖的物體又會以輻射的形式把這些熱量送出去。不過,這些物體的溫度並沒有太陽那樣高。所以,它們並不發出能量很高的可見光,而是發出能量弱得多的紅外線。經過一段時間後,它們以紅外線形式輻射出去的能量,就會等於它們以可見光形式吸收進來的能量。這時,溫度就不再變化(當然,這些物體這時要比太陽不照射它們時熱一些)。


處於露天環境中的物體在給出自己的紅外輻射時不會有什麼困難。但是,在玻璃屋子裡受陽光照射的物體的處境大不相同。在它們所釋放的紅外輻射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會透過玻璃散發出去,大部分則被反射回來。


結果,能量便在裡面積聚起來。這樣,室內物體的溫度就會比室外物體的溫度高出不少來。室內溫度要高到能有足夠多的紅外輻射經過玻璃透射出去,以達到平衡狀態為止。


正因為如此,植物能在戶外溫度足以把它們凍死的季節中在玻璃房屋裡生長。這種效應使玻璃房屋得名為「溫室」。這種由於玻璃對可見光十分透明、而對紅外線很不透明的事實而得到多餘熱量的效應,則稱為「溫室效應」。


我們的大氣層幾乎完全是由氧氣、氮氣和氖氣組成的。這些氣體對於可見光和地球表面變暖時所釋放出的紅外輻射都是十分透明的。但是,大氣裡還含有 0.03%的二氧化碳,它對可見光是透明的,但是對於紅外線卻不怎麼透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正像溫室的玻璃一樣。


由於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的含量很少,相對地說,溫室效應是次要的。不過,這已經使得地球比根本沒有二氧化碳時要熱了一點了。而且,如果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翻上一番,溫室效應就會增強,地球會再暖上幾度。這就足以使兩極的冰冠逐漸融化。


金星就是具有巨大溫室效應的例子。它的厚厚的大氣層似乎大部分是二氧化碳。由於金星比地球離大陽近,天文學家倒是預料到它的溫度會比地球高。


但是,由於原來不曉得金星大氣層的成分,他們沒有考慮到溫室效應的附加效果。因此,當他們發現金星表面的溫度竟遠遠超過水的沸點(這比他們的預料要高出上百度)時,真是十分驚訝。


相關焦點

  • 地理乾貨丨常見的地理效應之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煙塵粒子同樣具有強烈的「陽傘效應」。據相關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包括人類活動在內,所產生的煙塵粒子造成的「陽傘效應」,其降溫值相當於全球大氣溫室效應升溫值的20%。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煙塵粒子的「陽傘效應」,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變暖幅度將更大。
  • 什麼是溫室效應
    因此,這33℃大體就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大氣像被子一樣造成溫室效應之故。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裡昂以及水汽等。它們幾乎吸收地面發出的所有的長波輻射,其中只有一個很窄的區段吸收很少,因此稱為「窗區」。
  • 溫室效應的定義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
  • 到底什麼是溫室氣體和溫室效應?
    ,它們到底指的是什麼呢?你有沒有在冬天去參觀過植物園的溫室?溫室就是用來培育花草的玻璃房子,在裡面暖暖溼溼的,可以在寒冷的天氣裡讓植物更快樂地成長。那麼溫室氣體是什麼呢?我們知道,大氣是由氮氣和氧氣,還有其他一些氣體的分子構成的。我們呼吸的空氣,就是許許多多的這樣的分子,它們充滿了我們的肺部。
  • 科普動畫 | 溫室效應是什麼?
    科普動畫 | 溫室效應是什麼?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溫室效應是指投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
  • 南極臭氧層突然縮小1500萬平方公裡,溫室效應要結束了?
    造成這一切的「幕後兇手」就是溫室效應。何為溫室效應,百度百科是這樣下定義的:它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的俗稱。大氣可以以太陽的短波輻射攜帶著熱量到達地面,地面又以長波輻射的方式反饋給大氣,一來二往的,大氣的溫度便升高了。溫室效應自古以來就存在,但是自從工業革命開展後,溫室效應就增強了,比以往都要強。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太陽的短波輻射能夠透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使地表增溫;同時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又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減少地表熱量的外散,使氣溫升高。
  • 深度解析:為什麼溫室效應會讓地球進入冰河時期?
    為什麼溫室效應會讓地球進入冰河時期?答:因為溫室氣體排放過多,導致溫室效應,所以地表溫度越來越高,從而使冰川融化成冰河所以叫冰河時期!(不要打我,我只是開個玩笑)今天梵君就嘗試著和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高溫之後又會極寒這種說法?
  • 什麼叫做溫室效應?
    溫室是一間用玻璃蓋成的小屋,用來種植花草。太陽照射玻璃時,會使室內溫度升高,屋頂及牆壁又能保溫,使得花草在冬天或夜晚不會被凍傷。這種利用溫室來達到保溫的效果,就叫做『溫室效應』。  地球的大氣層和雲層也有保溫的功能,使地球在夜晚仍能維持相當的溫度不至於太冷。像月球沒有大氣層,日夜溫差可達幾十度哩!地球正處於一個嚴重的溫室效應中喔!
  • 小冰河期和溫室效應,未來地球是熱還是冷?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小冰河期和溫室效應,未來地球是熱還是冷?在漫長的歷史中,地球的溫度會一直在某個範圍內有波動,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地球經歷了三次大幅度的降溫,分別是在前寒武晚期,二疊紀和地四紀,這被稱為是大冰河期,時間能夠用跨度來計算,都是幾萬年,而小冰河期指的是一小段時間內,地球溫度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變化,相對來說,小冰河期要比大冰河期溫柔很多,持續時間較短,根據科學家計算,歷史上最近的小冰河期是1645年到1715年,在我國歷史上,小冰河期造成了歷史上糧食產量大幅度的下降
  • 全球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俗稱「大氣保溫效應」。來自太陽的熱量以短波輻射的形式到達地球外空間,然後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這些短波輻射熱量後升溫,升溫後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氣釋放長波輻射熱量,這些長波熱量很容易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這樣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氣溫度升高,這種增溫效應類似於栽培植物的玻璃溫室,故此得名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 謹慎吃牛,拯救地球,牛:溫室效應幹我什麼事?
    可是,二氧化碳也很「冤」:溫室氣體又不止我一個,憑什麼只讓我自己背鍋啊?!說到這,你可能會納悶:溫室氣體難道不是二氧化碳嗎?還有其他溫室氣體嗎?首先,咱們來明確一下:什麼是溫室效應,什麼是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學名叫做大氣保溫效應。太陽光射到地球上時,一部分會被大氣層反射到太空,一部分會穿過大氣層來到地表。來到地表的光,被地球吸收,地球升溫後也會放出輻射。一般來說,射進大氣層的都是短波輻射,射出大氣層的都是長波輻射。有來有往,地球的溫度就能保持相對的平衡。
  • 【環保科普】溫室效應是什麼?
    溫室效應是指投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太陽的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吸收,使大氣變暖。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有二氧化碳、甲烷、各種氟氯烴、臭氧和水蒸氣等。
  • 你知道高處不勝寒的科學原理嗎?和溫室效應有關
    是什麼導致的?有什麼科學原理?有人猜想,高海拔和低海拔最大的差距就是大氣壓,溫度是不是與氣壓有關呢?然後他們聯繫實踐,發現在給輪胎打氣時,輪胎會越來越熱,於是他們如獲至寶,認為抓住了關鍵,於是斷言,氣壓高的地方溫度低,這就是海拔越高溫度越低的原理。但事實上是如此嗎?
  • 溫室效應主要是工業化國家造成 中國不是主要汙染源
    [中國網]:現在有一些外國媒體認為,溫室效應中國是主要的汙染源,您對這個說法怎麼看?[尚勇]:這個說法缺乏科學依據。工業化過程一百多年來,大量的溫室效應,即使按照西方自己的說法,也主要是工業化國家造成的。他們的產業結構是以重工業為主,在這種情況下排放率是非常高的。現在他們通過科技進步,整個產業結構升級,以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為主了。
  • 國家地理 - 小探險家 雙語百科 分享 006 火烈鳥丨Flamingo
    見證了首次北極探險、登陸月球、發現泰坦尼克殘骸等珍貴的人類歷史瞬間,如今已遍布全球90%的國家,影響著數億人的生活與成長,更是成為了人們心中品質、科學與權威的代表。國家地理中文網是美國國家地理的中文官方網站,秉承著「讓孩子了解並不斷探索世界」的理念,精心打造了「「小探險家」雙語百科」節目,開啟國家地理璀璨而珍貴的知識寶庫,講給中國的孩子聽。
  • 溫室效應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2020年被認為是現實版的末日電影,而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也許是我們所見自然災害的罪魁禍首。那麼,溫室效應對我們的生態環境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它的成因又有哪些,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來減緩災難的發生?1.溫室效應對我們的生態環境會產生哪些影響?
  • 溫室效應與公地的悲劇
    科學家的解釋是因為人類工業革命以來碳排放激增,形成的一種溫室效應導致地球升溫。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 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溫室效應的形成及影響。溫室效應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糧食短缺,以及因爭奪土地、淡水和自然資源而引發戰爭,這些是氣候科學家對地球文明的未來所做的可怕預言。
  • 連棟溫室-溫室效應篇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