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有這麼一個看法:新一代只接受外賣而且移動優先的連鎖快餐,有可能成長為麥當勞一樣的巨型公司,成為百億乃至千億美元俱樂部的新成員。
這類新一代連鎖快餐,指的是Spoonrocket、Sprig這些剛成立一年左右的公司。他們的模式是這樣的,用戶在手機下單後,他們能在15 分鐘內把食物送到消費者手中,代價是提供的菜品相對有限,但是質量依然有保證。
這些食物都是公司自己在中央廚房統一準備的,物流系統也是自有的。這一批新型快餐公司都在這半年裡拿到了巨額的融資,A 輪 1000 萬美元或者更高,各方都開始籌劃向全美其他城市擴張。
為何資本方如此看好?可能的原因是,這批公司同傳統的外賣公司完全不一樣,他們更像是在重新發明快餐,目標是成為完全開在手機裡的麥當勞,沒有線下店。
比較下兩者的區別:新快餐不用在實體店面上花錢,建好中央廚房和物流團隊,就能很快的覆蓋一個城市。
新快餐對物流的要求非常高,速度就是他們的立身之本。新快餐基本都是網際網路出身的團隊來主導,雖然也會請 Google 的大廚來主勺,但是他們的重心是放在如何利用技術去優化整套外賣系統的效率上的。
舉個例子,這批新快餐公司之所以能做到 15 分鐘送達,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會把快餐裝在運送車裡,依據訂單信息,動態規劃出最佳路徑。
數據量上來之後,還能提前預判哪些地方可能會有訂單,先就往這邊開,結果就是你下單 5 分鐘後快餐就送到了。
這就是軟體和技術的力量。類似的例子還有Uber,一款按需提供服務的公司,同樣是依據中央數據計算和調度,只用有限的車就能讓你在下單十分鐘內坐到車。
而且,這種依賴算法產生的效率優化,會隨著規模的擴大進一步變強,也就是可規模化,而傳統依賴人力去調度,不具備這個優點。
這只是一個例子。新快餐可以在食物準備、生產和配送的所有環節施展技術的力量,一點點去優化各個環節上的流程,比如靠著優化出來的利潤,就有機會和麥當勞同臺競爭。
換個角度看,這也是另一個軟體吞噬世界的例子,這次吞噬的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