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記者從一個QQ號買到兩個「餓了麼」帳號。
「專業卡商驗證碼交流群」QQ群,有人在出售身份證信息。
「刷單」因應網購而生,雖各大平臺明確打擊,然而「刷單」仍然屢禁不絕。幾乎每一次O2O企業燒錢的背後都有「刷手」的身影。他們往往被稱為「羊毛黨」,正是他們,「薅羊毛」的同時製造了僅僅是表面漂亮的網際網路帳面數據。
日前,通過對訂餐平臺的「刷單」現象調查,南都記者發現了各個網購平臺的背後隱藏著一條地下「刷單」產業鏈———卡商通過大量「養手機卡」,再販賣給驗證碼供應商,為刷手提供一個又一個的「白號」,從而「刷單」。而借「刷單」來獲利的方式多種多樣——拿外賣平臺來說,刷手不僅可以刷走「首單紅包」,還可以代人下單賺取佣金,與商家合作「刷單」分享補貼。更有甚者,通過出賣「刷單」教程賺取費用,一套能刷外賣「首單紅包」的教程僅40元。
避平臺排查「手工」刷單活躍
為了調查「刷單」現象,南都記者日前進入一名為「刷外賣單平臺(廣州)」的QQ群。群資料顯示,該群創建於2016年1月18日,「手上有10000個外賣平臺的會員,可免費幫刷」。
記者發現,群裡有多個商家出來求「刷單」———比如,「我是商家,有刷外賣銷量的加我」「誰刷餓了麼,刷貨到付款的就行,我要的是銷量」,比比皆是;也有求刷「好評」的,隔三差五就有人吆喝,「有帳號寫點評的私信,要求廣州本地號」。
南都記者在該群發布「刷單」需求後,馬上就有人私信,稱可以「刷單」。一Q Q號自稱,可以刷銷量,一單5元,商家無須出貨,「都是用自己的手機號,只能刷小量,所以貴些」。另一QQ號也私信記者,稱可刷各個外賣平臺的單,「手工刷」,一單墊付5元。
「好評」同樣能「刷」。多個外賣平臺Q Q群均有人稱可提供好評服務。其中一位稱,可寫各個平臺的好評,一條5元。
知情人稱,外賣平臺對「刷單」打擊很嚴,通常會針對異常的訂單進行排查,「多個外地號訂同一家餐廳、銷量平平的餐廳短時間訂單快速增長、某用戶長時間一直訂某家餐廳都有刷單嫌疑」。而且,外賣平臺會查詢用戶的IP位址,如果短時間多個訂單來自於同一個IP位址,很有可能是「刷手」所為。
因此,為了避開外賣平臺對於「刷單」密集的篩查,現在大多數「刷手」只敢「手工刷」,即擁有多個手機號自己點外賣,無須店主自己出貨,刷量較小。
帳號隨便買商家自刷「好評」
除求助「刷手」外,商家能否自行刷單呢?———可通過購買帳號,自行刷單和寫好評。南都記者發現,不論是淘寶、百度貼吧還是QQ,總能找到售賣帳號的人,一個帳號數角至數十元不等。
在淘寶上,一名為「易水寒辦公室」的店鋪售賣大眾點評、美團網帳號,聲稱「帳號手機綁定、不能首單、無使用記錄、自動發貨」。記者詢問,對方稱,大眾點評一個帳號0.42元,帳號號碼歸屬地隨機,「也可以定製歸屬地,1元1個」。對方稱,這些帳號「都是全新一手註冊的,確定可以登錄但是不能享新會員優惠」。
記者詢問為何會有這麼多手機號碼,對方透露,「租的一個平臺,平臺提供的」。南都記者隨後購買了兩個帳號,經嘗試,帳號確可登錄。兩個帳號均為手機號,一歸屬地為江蘇南京,一歸屬地為浙江杭州,均為聯通用戶,不過記者撥打兩個電話,均顯示「暫時無法接通」。
一名為「網絡商家營銷推廣」的店鋪出租美團帳號,美團帳號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價格,其中「V1=1元,V2=2元,V3=5元,V4=7元,V5=10元,V6=20元」。店家介紹稱,「帳號都是真實手機號碼,可以通話可以接收信息,帳號異常被封狀態聯繫下我們,分分鐘搞定」。
南都記者隨後向對方購買了10個帳號,經嘗試均能登錄成功。10個帳號的手機號碼均為聯通用戶,除了兩個空號,一個未開通語音通話功能,其餘全部顯示「暫時未能接通」。
而QQ上一暱稱為「餓了麼工作室」的QQ號自稱有餓了麼帳號出售,一個3元,通過支付寶轉帳。南都記者購買了兩個,也均能登錄,兩個手機號碼同樣為聯通用戶,手機撥打過去為「忙音」。
商家聯合「刷手」專刷「紅包單」
在推廣期,外賣均有「首單」紅包,以鼓勵用戶註冊,而這一直都是「刷手」眼中的「香餑餑」。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紅包單」已成了外賣平臺刷單最泛濫之地,刷手通過模擬器和接驗證碼平臺不斷炮製新帳號,既可與商家合作共分紅包補貼,又能通過代一些想省錢的人下「紅包單」賺取佣金獲利。
日前,南都記者通過檢索發現多個聲稱能提供「首單紅包代下」的Q Q群。記者加入一名為「餓了麼首單紅包代下」的QQ群,群裡只要一到飯點和夜宵,均有人吆喝「餓了麼15-15,要的滴滴」。所謂「15-15」,指的是餓了麼的首單優惠紅包15元。刷手宣稱,即使不是新用戶,他們仍可以新用戶的身份代為下單,享受15元的首單紅包,但要收取6元到7元不等的佣金。
南都記者聯繫到一暱稱為「微雨暖陽」的QQ號,對方稱能提供首單減免15元的「代下」服務,但要收取6.5元的佣金。隨後其發來一個餓了麼帳號。
南都記者選擇一家餐廳,填寫聯繫人、聯繫電話、收貨地址後提交訂單。對方告訴記者,不用向商家付款,直接向其付款。
因為餓了麼首單紅包需要驗證碼,只有「刷手」有軟體能接碼。記者即使擁有帳號也無法刷到紅包,只能提交訂單後,由對方代付。
記者支付費用後,過了大概10分鐘,對方回復已下單。記者登錄餓了麼帳號,確實看到之前下的單獲得首單15元的減免。不過,訂單的手機號卻變成了一歸屬地為廣東佛山的移動用戶,記者撥打該號碼,客服稱號碼「餘額不足」。
「微雨暖陽」提醒記者給商家打電話,將「佛山號碼」改成自己的手機號,以便收貨。記者隨後撥打商家電話。商家回復,之前訂單上的電話一直打不通,記者按照指示稱手機已更換,商家稱「會馬上進行派送」。過了一會兒,確實有外賣快遞員派送記者所下的訂單,除去佣金,記者拿到一份比原來便宜了8.5元的「優惠」外賣。
除了「代下首單」,刷手們還會與商家合作「刷紅包單」——— 商家可刷銷量,刷手又可與商家共享每單15元的紅包。南都記者以店主身份詢問一暱稱為「不想」的QQ號。對方介紹操作流程,「我在你店鋪下單,你不用出貨,平分紅包金額」,15塊錢的首單紅包,「店主佔8元,刷手佔7元」。不僅「餓了麼」,南都記者發現,只要外賣平臺在推廣期有「紅包」或「滿減」,外賣平臺「代下」群裡總有人吆喝可以提供「代下」服務,比如「代下大眾外賣-15,可疊加滿減,7R一單」「美團收單-20紅包」。
QQ群有人兜售「刷單」教程
南都記者發現,以外賣平臺為關鍵詞的QQ群,總有人兜售「刷單」教程。上述為記者提供代下服務的「微雨暖陽」就自稱出售「刷單」教程,一套40元。記者詢問是否犯法,她卻稱「那麼多人,都抓起來嗎?」
日前,南都記者從一暱稱為「後知後覺」的QQ號通過支付寶付款40元獲得一套餓了麼無限首單教程。
該教程顯示,刷「紅包首單」需要兩個「神器」———「手機系統模擬器」和「接驗證碼平臺」。
手機系統模擬器系一款能在電腦上模擬手機作業系統實現安裝、使用、卸載應用的軟體。一些模擬器還可自行設置不同手機IM EI號(行動裝置國際識別碼,每臺手機都有唯一一個IM EI號)和手機型號,避免外賣平臺追查。
而接驗證碼平臺則是不斷炮製新帳號的「利器」。該教程推薦一款名為「T heW olf」的接驗證碼平臺,該平臺可提供接收「餓了麼簡訊驗證碼」和「餓了麼語音驗證碼」的服務。
「刷首單」時,先選擇2毛(0.2元)收驗證碼簡訊的項目即可取號———拿到一個手機號和一個簡訊驗證碼,兩者即構成一個「餓了麼」新帳號,領取帳號後即可去下單。而點餐後,由於「餓了麼」需要二次語音認證,這時則要選擇2元收語音驗證碼的項目,從而獲取語音驗證碼。
教程顯示,如果是大量接單,為了應對外賣平臺的追查,則需要用到一款名為「008神器」的軟體,它可以一鍵數據清除之前的記錄,安裝循環重複的程序後即可實現循環清除。
除了「餓了麼」無限首單教程,「後知後覺」還向記者附送了一套「美團外賣教程」、「大眾點評領券(滿15-15-170號段)」教程。他稱,外賣平臺大多有破解教程。教程還會隨著平臺的更新而更新。
追問
何謂接驗證碼平臺?
大多數網站用戶註冊時,往往需要驗證碼,這原本是應對惡意註冊之策,竟然也有破解之術。驗證碼只能通過手機接收,個人不太可能擁有多部手機,就算有也不方便操作,為達到刷量的目的,接驗證碼的業務應運而生。
所謂「接驗證碼平臺」,能通過大量收購廢棄卻仍能接收簡訊的手機,匯成號碼池,根據用戶需求,為其接收註冊網站用戶時需要的驗證碼,從而不斷炮製出可登錄網站的新帳號。
驗證碼平臺眾多。南都記者在網上檢索到多個宣稱可以提供接收驗證碼服務的平臺,有「E碼」「久碼」「51碼」等。
在此以接碼平臺「T heWolf」為例。日前,南都記者註冊了一個「T heWolf」帳號,成功登錄平臺。「平臺公告」顯示該平臺號稱自己為「國內首家集語音、簡訊為一體的驗證碼接收平臺」「全網最低的語音驗證碼接收平臺」。
點開平臺「專屬項目」一欄,南都記者發現,有多達68頁729個網站可通過該平臺接收簡訊或語音驗證碼。其中,屬於外賣平臺的餓了麼、大眾點評、美團、百度外賣都可以取手機號,同時接收簡訊或語音驗證碼。
在「使用項目」一欄,可以選擇此前添加的「專屬項目」,比如「餓了麼簡訊驗證碼接收項目」,進行取手機號和簡訊驗證碼。「取號設置」中可選擇「指定卡商(手機卡商家)、指定手機號、指定手機號段、指定運營商、指定歸屬地」。記者在平臺操作「餓了麼接收簡訊驗證碼」,每次取得的手機號均不能正常撥通,而簡訊接收的成功率也不高。
刷單手機號從何而來?
南都記者發現,「TheWolf」接碼平臺在淘寶開設一個店鋪提供平臺充值服務。淘寶店介紹,「平臺擁有卡商接近400個分布全國各地,每月供量400萬張語音卡」,也就是說,接收驗證碼時取出的手機號碼其實來自於平臺合作的卡商。
所謂卡商,即指「手機卡商家」,這些人往往「養」了大量即將停機或月租非常低甚至為0元的手機號碼。這些手機仍然可以接收簡訊或接聽電話,利用這一點,可利用其來接收驗證簡訊或語音驗證碼。
知情人稱,卡商通過大量回收廢棄的手機卡,或賣給驗證碼平臺,或自己做接驗證碼業務,造成虛假的網際網路繁榮經濟。「事實上,很多網站號稱擁有龐大的註冊用戶,其實都是推廣期實行優惠時,引來一大群騙優惠的刷手。而歸根結底,源頭正來自於卡商。」
南都記者日前進入一個名為「專業卡商驗證碼交流群」的QQ群,群裡不斷有自稱「卡商」的人跳出來「收卡」,如「無限量收福建廈門電信小卡」「收廣東各地區移動大小卡」;也有人跳出來「售卡」,如「出河北聯通卡,號段:13x」「出售大量手機卡:山東卡話費6元,月租5毛一個月;出售170卡,語音簡訊正常打電話」「出江蘇聯通0月租卡」。
所謂的「大小卡」,是指手機卡有無剪卡的區分,在做接驗證碼一類業務時,卡都要插入一個「貓池」(Modem Pool)設備。「貓池」是一種擴充電話通信帶寬和目標對象裝備,能夠實現集群發布或接收簡訊,已成為電信詐騙者十分常用的詐騙用具。
這些手機卡從何而來?知情人稱,這些廢棄的手機卡很多來自手機卡經銷商,也就是通常說的那種賣電話卡的「路邊小店」。
手機實名制,卡商沒轍了?
手機實名制正在推行中,對卡商有影響嗎?今年5月,工信部發布通知,要求通信企業確保明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100%。今年9月30日,廣東宣布已關停所有未實名電話號碼,全省實名登記率達到100%。
但不少在Q Q群活躍的卡商均稱兜售的卡是「實名過的」。為何卡商能夠收到這些實名過的手機卡呢?
一、有可能是運營商的部分銷售人員執行實名制不嚴。在去年央視3·15晚會上,央視就曾曝光湖南聯通常德市分公司的銷售人員為了完成任務,疑將大量利用非常手段激活的、沒有銷售出去的手機卡批量賣給卡商,運營商關於實名制的嚴格規定成了一紙空文。
二、有可能是身份證信息買賣。《北京日報》9月7日報導,手機卡實名認證可通過上傳身份證正面、反面掃描信息及用戶手持本人居民身份證正面免冠照片,並與「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進行聯網比對而成。有專家對此表示憂慮,「任何一個拿到你這三個認證圖片的人,都可以用你的信息做實名認證」。
在「專業卡商驗證碼交流群」的Q Q群,就有人自稱銷售身份證正反面和手持身份證照片,「50元500套,3萬套打包300元」。但對於這些身份證信息的來源,其諱莫如深。
此外,南都此前報導,一些手機卡已經邁過了實名制的門檻,但卻被進行二次銷售。當時,有業內人士向南都表示,運營商現在能出售的手機號100%實名制,但消費者買卡後的個人行為卻很難監管。
業內行動
平臺表態嚴打刷單屢打不絕
事實上,針對網際網路「刷單」產業鏈,多個平臺均表態嚴厲打擊。
比如,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刷單問題後,阿里巴巴就曾表示,刷單商家會被扣分、關店。京東也多次明確表態「嚴打刷單」。
而外賣平臺也明確表態打擊刷單。據媒體報導,去年10月27日,餓了麼向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長徵派出所報案稱,淘寶網上一店鋪正在出售該平臺「首單紅包」。今年5月4日,犯罪嫌疑人袁某在河南被成功抓獲,後袁某因涉嫌破壞生產經營罪被依法批准逮捕。
然而,在O2O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有意見人士認為,「刷單」行為一定程度可能是被默許的。據《北京晨報》報導,去年10月份,女子常某在滴滴打車平臺領取打車優惠券,並虛構打車交易事實,在短短幾個月內套現3萬餘元。常某因涉嫌詐騙罪,被海澱檢察院批准逮捕,成為全國首例通過「滴滴打車」進行刷單套現的犯罪案件。
當時,海澱檢察院檢察官韓志泰向媒體解釋,因為O 2O行業競爭激烈,不少公司採取補貼用戶的經營模式,以獲取市場份額,一些人通過註冊帳戶等方式很容易獲得交易補貼;一些公司雖然明知發放補貼可能被職業刷單人「刷走」,但因刷單可以幫助公司獲取更高的交易數據,有利於進一步融資,因此這種行為也被默許。
專家說法
外賣平臺刷單如何釐清責任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陰建峰和劉雪丹曾就「刷單」現象發表論文《網絡刷單行為的刑法規制研究》。
陰建峰和劉雪丹在論文中認為,刷單分為「聲譽型刷單」和「財產型刷單」。「聲譽型刷單」如果是給「好評」,有可能涉嫌虛假廣告罪,而「惡意差評」則可能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如果有敲詐行為還可能涉嫌敲詐勒索罪;而「財產型刷單」,如果是在網絡平臺合法註冊軟體帳號的人,其實施的刷單行為可能構成對平臺的民事違約,而如果是惡意註冊平臺帳號者即「刷客」,則可能構成詐騙罪。
據報導,今年年初,某知名O2O送餐平臺的員工芮某某與人合謀,虛構多家商鋪、多名派送員,進行虛假消費刷單,騙取公司補貼費用高達15萬元。武侯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批捕芮某某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