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上證綜指編制方案即將迎來首次大修,大修後的指數,能破除A股十年不漲的魔咒嗎?6月24日(本周三)下午14:15,新浪財經將舉辦線上研討會,探討這一終極話題。歡迎圍觀>>>>點擊查看直播
開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牟一凌討論主題為《 迷失的800點:上證指數低收益率之謎》,牟一凌在直播中表示,很多投資者其實很喜歡這樣感性地去講一個東西,講「中國的股市不是經濟的晴雨表,或者是中國的股市跟經濟增長沒有關係。
我們講不是這樣的,我們用自由流通市值或者是萬德希望全A得出的結果差不多。我們做這樣一個區分,分兩個時間段,一個是2000年,一個是2011年,2011年是我們經濟開始降速進入逐步經濟增長下臺階之後的階段,我們會發現2000年以來去算,確實整個萬德全A也好,上證指數的增長率都非常高,同時匹配的名義GDP的增速也很高,但這個時候收益率遠遠跟不上。但是到了2011年之後,其實經濟在降速,同時成分股的淨利潤的增長率也在下降,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收益率其實逐步就開始和GDP的增長相匹配。
於是我們這裡提出這樣一個思考,股票的價格是對未來的預期,我們很多時候最經典的模型——DDM模型裡也講了兩階段的增長模型,會認為我們的個股或者行業會經歷高增長階段和低增長階段,在不同階段的定價是不一樣的,很多認為在高增長階段本來就是不可持續的,最後的穩態需要回到一個相對低增長的階段。於是我們看這個公式中其實真正權重更高的是你在穩態增長階段大家預期的增速到底是多少,而不是在第一個階段你的增速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