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老莓「移民」靖江結出富民果
食用、藥用、生態價值都很高,畝效益最高可達5萬元左右
徐惠群在檢查黑果腺肋花楸生長情況。 顧海燕攝
黑果腺肋花楸,中國譯名也叫不老莓、野櫻莓,原產於美國東北部,在歐洲已有100餘年的引種栽培歷史,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國家都有栽培。由於在我國栽種較少,國內大多數人對其並不熟悉。靖江農民徐惠群從海外引進黑果腺肋花楸種苗並進行繁育,經過3年的精心培育,300萬株黑果腺肋花楸均已試種成功,目前掛滿果實,預計近期可採摘上市。
投入300多萬元引進「植物黃金」
徐惠群和苗木打了20多年的交道,具有豐富的苗木種植經驗。近年來苗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徐惠群也不斷思考今後的出路。
「品種和技術是苗木產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擁有新品種、新技術,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十多年來,徐惠群南下北上,走訪了南京林業大學、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浙江農科院等不少單位。機緣巧合下,在和浙江農科院一位留韓農業博士的交流中,黑果腺肋花楸進入了徐惠群的視野。
黑果腺肋花楸屬於「洋玩意」,在此之前徐惠群聽都沒聽說過。網上搜索後,徐惠群注意到黑果腺肋花楸被稱為「植物黃金」。「黑果腺肋花楸果實富含花青素、花色苷、酚酸和槲皮素苷等多酚物質,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效果;葉子的提取物也具有阻滯癌細胞生長的魔力。」徐惠群說,黑果腺肋花楸還具有四季皆宜的觀賞效果,在園林綠化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春夏之季,花束密集、豔麗芳香;秋季,葉片呈明亮的紫紅色,彩葉期較長;冬季,黑紫色的果實宿存枝頭,可至翌年2月。
總而言之,黑果腺肋花楸是集食用、藥用、生態價值於一身的珍貴樹種。看好其發展前景,2013年,徐惠群在這名留韓農業博士的幫助下,投入300多萬元從國外引進了6萬株黑果腺肋花楸種苗,開始了試種之路。
濃縮果汁每公斤賣到8000元
幼苗栽下後,為了能儘快掌握育苗技能,徐惠群白天在地裡勞動、觀察,晚上在燈下看書自學,一有空便與科研單位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吉林省一些地方有人種植黑果腺肋花楸,他也曾帶隊前去學習參觀。
「黑果腺肋花楸適應性強,具有較強的耐寒、抗旱能力,很少有病蟲害。」徐惠群介紹,將該樹種種植在溼潤的酸性或微鹼性土壤,均能順利生長。憑著多年苗木種植的經驗,經過三年的努力,徐惠群不僅讓這些「洋苗」適應了靖江的水土,還成功地對樹苗進行了繁育。
今年4月,合作社裡的工人將首批繁育的幼苗移栽到地裡。「黑果腺肋花楸生長很快,5月上旬就開花了,6月初就有一粒粒青色的果實開始探頭,8月底果子就變黑成熟了。」徐惠群說。黑果腺肋花楸果實目前還未完全成熟,徐惠群已忍不住摘了幾顆品嘗起來,「味道甜中帶澀,類似於有澀味的藍莓。」
由於初期引進的幼苗偏小,第二年掛果的產量並不太多,明年才是豐產期。徐惠群介紹,黑果腺肋花楸濃縮果汁或提取物,每公斤價格達到8000元左右,經濟價值非常高。
由單一種植向深加工延伸
在靖江市新橋鎮五星村,記者看到徐惠群種植的300餘畝的黑果腺肋花楸已長到1米多高,翠綠枝椏上掛滿了一粒粒珍珠般的果實,成了鄉村裡的一道亮麗風景。
如今,徐惠群成立的森奈爾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我省最大的黑果腺肋花楸種苗繁育基地。試種成功後,徐惠群開始在深加工和研發方面下功夫,打造集種植、生產和研發於一體、具有靖江特色的黑果腺肋花楸產業鏈。
「果實釀酒、入藥、制化妝品都行,深加工後產生的經濟價值會更豐厚。」徐惠群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到了豐產期,1畝黑果腺肋花楸可收1噸果實,單賣果子畝效益2萬元。若是深加工的話,能提取6公斤多的花青素,這樣畝效益就高達5萬元左右。
去年收穫了第一批果實後,徐惠群立即與合肥工程大學取得聯繫,委託科研團隊對黑果腺肋花楸果的營養功能進行全方位評估,摸索、研發提取果實中花青素的技術,並製成果汁、果酒、果醬、罐頭、果脯……
「今年我將建立車間製作少量成品,待深加工技術成熟後,委託有資質的食品加工企業進行代加工。」徐惠群還計劃讓周邊村民一起種植黑果腺肋花楸,由合作社提供幼苗、技術並收購果實,使黑果腺肋花楸成為靖江的一個農業品牌。(顧海燕)
(責編:黃竹巖、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