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之都丨莊主王彥輝的杯酒人生
王彥輝對葡萄酒的了解和接觸應該追溯到1992年……1992年,利用工作之便她第一次走入法國葡萄莊園,感受到葡萄酒的魅力和葡萄莊園的文化吸引力,那時法國大大小小的葡萄酒產區都留下了她探求法國葡萄酒歷史與文化的身影。
-
2017中國林科院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3項
「林業資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術創新」重點專項 人工林重大災害的成災機理和調控機制 項目主持:中國林科院林業新技術研究所張星耀研究員 項目選擇我國分布最廣 人工林資源監測關鍵技術研究 項目主持:中國林科院資源信息研究所陳爾學研究員 項目以支撐人工林高效經營為目標,利用物聯網、遙感等信息獲取手段,監測人工林生長狀況,結合經營措施與立地條件等因子,描述與預測人工林生長過程,構建人工林培育經營決策系統。
-
甘肅省新聞工作者協會關於追授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同志「全省...
、展現新作為,省新聞工作者協會決定,追授甘南州舟曲縣融媒體中心新聞工作者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同志「全省優秀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對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同志的先進事跡予以通報表彰。王彥輝,男,漢族,中共黨員,1989年9月出生,生前繫舟曲縣融媒體中心幹部、助理記者。2014年9月參加工作。2019年10月7日,王彥輝同志在完成舟曲縣曲告納鎮脫貧攻堅新聞採訪任務返回途中,所乘車輛墜入白龍江,不幸因公殉職,年僅30歲。
-
中國林科院助力海南熱帶林可持續發展
從20世紀60年代起,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就積極參與海南熱帶森林保護與發展的各項研究。2003年,中國林科院同國際竹藤中心一道,與海南省政府籤署了《海南省人民政府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國際竹藤網絡中心全面科技合作協議書》。15年來,中國林科院在海南組織實施了一大批科研項目,為海南熱帶雨林保護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
中國林科院團隊發現新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馬愛平)15日,從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新近發現的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研究員、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原站長李意德說,尖峰水玉杯的形態像一個紅色燈籠,在分類學中隸屬於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的一個新物種。水玉杯屬植物在全球約有40多種,主要分布在泛熱帶地區。
-
王彥輝:使命在心 把燦爛的生命寫在舟曲大地上
王彥輝(右一)奔走在採訪的路上藏鄉好記者王彥輝是舟曲縣坪定鎮坪定村人,2014年9月參加工作,先後在憨班鄉政府和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工作,2019年1月轉錄到舟曲縣融媒體中心。「由於新聞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採訪活動結束得比較晚,吃不上飯是常事。採訪完還得馬上寫稿,節目剪輯好時經常已是萬家燈火。王彥輝從事新聞工作以來,非常敬業,無怨無悔……」還未說完,馮海明的眼眶又溼了。王彥輝採訪點子多,稿件寫得好,他拍攝報導的新聞多次被中央、省、州等電視、報紙、網站媒體採用。
-
中國林科院專家發現珍稀新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宋平 於彬上圖像一個個紅燈籠的小植物,就是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的專家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新近發現的一個新植物種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研究員、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生態站)原站長李意德表示,尖峰水玉杯的形態像一個紅色燈籠,在分類學中隸屬於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的一個新種。水玉杯屬植物在全球約有40多種,主要分布在泛熱帶地區。
-
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盧邁新:選育新品種,不遺餘力推動羅非魚產業...
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盧邁新:選育新品種,不遺餘力推動羅非魚產業發展2021-01-16 09:2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633 次 我要評論
-
四季花楸
錦湖金色世家花楸樹實景拍攝絨毛狀的花蕊,大概是它得名絨花的原因錦湖金色世家,栽植了多處花楸樹,沿湖綠化、健身會所西側、北側、以及小區內園林均有分布。花楸花葉美麗,入秋紅果纍纍,是優美的庭園風景樹,具有很高的觀賞特性及園林用途。花楸屬於四季科觀賞類樹木,為金色世家園林增色不少。
-
甘南州委追授張小娟陳文燕王彥輝全州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原標題:州委追授張小娟 陳文燕 王彥輝全州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中國甘肅網11月8日訊據甘南日報報導(記者 李建舟 張繼元) 為深入學習先進、大力弘揚正氣,激勵全州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奮發有為、砥礪前行,以昂揚向上的銳氣和蓬勃進取的朝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現鄉村振興
-
甘肅舟曲縣扶貧辦幹部張小娟和縣融媒體中心王彥輝等:青春的身影...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孟永輝 焦健)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2019年10月7日下午,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扶貧辦幹部張小娟和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在完成各自工作任務返程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因公殉職,4個青春的身影永遠定格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
-
甘南州委州政府追授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全州優秀新聞工作者...
中國甘肅網11月7日訊據甘南日報報導 (記者 李建舟 張繼元) 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激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新聞工作者紮根基層、恪盡職守、勇於奉獻,以飽滿的熱情和蓬勃的朝氣奮鬥新時代、展現新作為,11月4日,州委、州政府決定,追授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全州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
黑果花楸的澀味科學
花楸澀味物質主要是多酚類,多酚類物質在黑果花楸中含量高,是構成黑果花楸滋味的主體成分。黑果花楸中主要的多酚類物質包括黃烷醇類、黃烷酮類、黃酮醇類、花色素類、酚酸和縮酚酸類等。黑果花楸中的酚酸和縮酚酸類物質主要包括沒食子酸、鞣花酸、綠原酸、異綠原酸、間雙沒食子酸、咖啡酸、對香豆酸等。
-
中國林科院: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年總價值10萬億元
新華網北京5月20日電(記者劉羊暘)中國林科院20日發布了中國森林生態服務評估研究成果。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淨化大氣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6項生態服務總價值為每年10萬億元。 這是中國林科院首次對森林植被碳儲量以及森林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等生態服務進行評估。
-
泰州靖江農民引進黑果腺肋花楸種苗 近期上市
顧海燕攝 黑果腺肋花楸,中國譯名也叫不老莓、野櫻莓,原產於美國東北部,在歐洲已有100餘年的引種栽培歷史,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國家都有栽培。由於在我國栽種較少,國內大多數人對其並不熟悉。靖江農民徐惠群從海外引進黑果腺肋花楸種苗並進行繁育,經過3年的精心培育,300萬株黑果腺肋花楸均已試種成功,目前掛滿果實,預計近期可採摘上市。
-
...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11月4日,州委、州政府決定,追授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全州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這是王彥輝妻子10月17日所發的朋友圈。王彥輝,1989年9月出生,201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成功與光芒都是努力的結果。在融媒體中心兩年的工作中,王彥輝吃苦耐勞,從新聞知識門外漢,他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零學起,成長為單位的業務骨幹。
-
科學網—中國林科院獲批自然科學基金林業工程領域首個重大項目
中國林科院獲批自然科學基金林業工程領域首個重大項目 「木材高效利用結構調控與定向重組機制」將針對「木材資源多層次高值化利用」面臨的重大理論問題,瞄準國際前沿方向,以楊樹、馬尾松、杉木三大人工林木材為研究對象,針對實木、木質纖維、木材化學成分三個層次在高效利用方面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木材多維結構互作及調控、木材纖維精準解離與界面調控、木材主要成分分子修飾及超分子結構演化機理、木材定向解聚及可控重組機制四個方向創新性研究。
-
花楸樹,俄羅斯的愛情樹
比如下面這個:《他是龍》電影裡在把姑娘獻祭給惡龍時長輩準備的花楸果,即使知道姑娘是要獻祭給惡龍將一去不復返。而在姑娘出嫁的婚禮中,也是要撒花楸樹果子,代表祝福。 關於花楸樹從此以後,這種樹在俄羅斯廣泛地生長開來,人們親切地稱之為「花楸樹」,這種樹所代表的美好、忠誠和善良的品質為人所讚賞。
-
寧夏枸杞種質資源庫登臨「國字號」
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工程技術研究所博士趙建華說。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安巍向記者介紹,寧夏農林科學院從1986年就開始了枸杞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鑑定研究,目前已收集保存國內外枸杞屬種質資源2660份,包括中國境內11個種、國外5個種,創製種質材料1700個,已成為世界上收集枸杞種質資源種類最多、活體保存數量最大的基因庫和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2016年列入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庫。
-
中國水稻研究所展示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成果
原標題:中國水稻研究所展示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成果近日,由中國水稻研究所主辦的「浙江省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課題新品種展示現場會在寧波召開,全面展示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成果。據了解,「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課題」是浙江省糧食作物新品種選育重大專項的一部分,該重大專項2016年立項,水稻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擔任專項首席專家,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長登研究員擔任「常規早秈稻新品種選育課題」負責人,項目課題育成的系列早秈稻品種2019年在浙江省推廣覆蓋率達到99.7%,「中嘉早17」「中早39」早秈稻品種種植面積位列全國第一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