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脫脂是怎麼回事?可以通用嗎?http://www.pf.hc360.com2011年11月10日13:48中國電鍍網
慧聰表面處理網:習慣上將70℃以上脫脂稱高溫脫脂,因為這時像石蠟(拋光膏中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類都可以被熔化,易被去除;55~70℃稱為中溫脫脂,這時大部分脂類,像鈣基脂(俗稱黃油),達到了熔點溫度;而55℃以下的溫度稱為常溫脫脂,也稱為低溫脫脂。
以上這種分類是否正確並不重要。但從脫脂原理上卻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在70℃以上,是皂化脫脂反應的必要溫度。在70℃以下由於活化能不足,難以發生皂化反應。在50~70℃之間,正是乳化脫脂的最佳溫度範圍。而50℃以下卻是置換脫脂的用武之地。
常溫脫脂是靠表面活性劑分子在其他助劑(例如碳酸鈉、火鹼或磷酸三鈉等)的協助下滲透到油膜與金屬表面之間的界面上,並取代了油的位置,故又稱為置換脫脂。這種置換過程只需要較小的能量,使用溫度不需要太高,節能效果很明顯,是當前發展的主流。
由於常溫脫脂劑的組成與普通乳化型脫脂劑的區別,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溫度不宜過高。即使是低溫脫脂劑,溫度越高,去油速度也越快。但到了一定溫度後,由於表面活性劑濁點的限制,會使表面活性劑分子析出(像油珠一樣浮在液面)。造成有效物含量下降,去油力反而變慢。
二是使用總體含量不能太高。在常溫脫脂劑中含有大量的無機鹼、鹽類物質。含量過高,會使表面活性物質發生「鹽析」反應,即在脫脂劑溶液表面浮出粘糊的物質,使去油效果下降。
無論是溫度過高,還是濃度過高,都會使表面活性物質析出。這些析出物會黏附在工件上,不易清洗,造成後患。
當您為了提高脫脂速度,需要升高溫度時,為了防止表面活性劑的析出,可以使用較低的含量,這樣便不會產生不良後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