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它們能逆風飛翔,卻無法擺脫滅絕的「塑」命

2020-12-04 自然使者

6月8日是國際海洋日,今天聊聊信天翁。

黑背信天翁

信天翁家族的達不成成員生活在南半球深海區域的範圍,少數生活在北太平洋和赤道地帶。在大洋航行時,在海上或石礁島嶼等地方可看到它。是鳥界的滑翔冠軍。

阿島信天翁

家族成員體型都比較大,擁有窄長的翅膀,嘴長和有力,上喙末端形成一個向下的鉤。成鳥一般身長達1米多,雙翅展開可達餘3-4米,體重達8至9公斤。

短尾信天翁

它們是鳥界的滑翔冠軍。雙翼狹長,展開可達3~4米,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空氣動力的原理在海面上長時間滑翔。

阿島信天翁

滑翔的時候,它們知道如何巧妙地利用氣流的變化。

黑腳信天翁

如果上升氣流較弱,它會俯衝向下,加快飛行的速度。如果高度下降,它又會迎風爬升。

黑眉信天翁

越是海上狂風大作,巨浪滔天,信天翁卻飛的如同閒庭信步。

黑背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

近海的低空氣流由於受到海岸的阻隔,通常比高空的氣流緩慢,信天翁會在兩層氣流間做螺旋形的飄舉和滑翔,可以幾個小時不用扇動翅膀。有時,它們在低空隨著氣流的上下,身影矯健。

黑腳信天翁

皇信天翁

它們只在育雛鳥時上岸。長時間在空中飛行,可以數小時不必扇一下翅膀。在空中高速飛行,能快速上升至於2~3千米高空。在1小時內橫越113公裡的海面,甚至睡覺。據記載,一隻信天翁可以在12天內飛行達5000公裡。

黑眉信天翁

黃鼻信天翁

灰頭信天翁

在飛翔中,它們只要把腿伸開或者閉合腳蹼,就可以象舵一樣自如地改變飛行方向。隨便兜一個圈子,就是2000~3000米。

皇信天翁

灰背信天翁

紐西蘭信天翁

黃鼻信天翁

灰頭信天翁

漂泊信天翁

烏信天翁

但是,它們大部分卻瀕臨滅絕。其原因是,其賴以繁殖的海島受到人為的開發和破壞,有的地方會有人趁繁殖期上島撿蛋,導致種群數量銳減。

灰背信天翁

加島信天翁

漂泊信天翁

烏信天翁

紐西蘭信天翁

此外,信天翁家族成員還受困於海洋漁業。海洋捕魚船隊在海上撒下的延伸數公裡的鉺鉤,上面有誘餌,好引誘金槍魚、旗魚和其它魚類。這也吸引了信天翁,但很多信天翁無意中被魚鉤鉤住,溺水而死。

更嚴重的是,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嚴重威脅它們生命。有媒體報導,在夏威夷西北方的「中途島」(Midway Atoll),這生活著150 萬隻黑背信天翁。但據不完全統計,至少 90% 都誤食過塑料垃圾,有20 萬隻幼鳥因為無法消化塑料製品或被塑料碎片割破食管,死於窒息、飢餓和脫水等。

在這些死去幼鳥胃裡充斥著:打火機、彩色筆、塑膠玩具、螢光棒等等的塑料製品, 為了消化這些不可能被消化的食物(有的塑料已刺穿胃壁),小信天翁往往分泌很胃酸,造成潰瘍,導致飢餓或者脫水而死。

究其原因,信天翁父母們習慣趁著昏暗的天色,搜尋浪花中載浮載沉的影子,只要看到水面下有動靜就大口一咬。然後回去去餵自己的孩子。 雛鳥照單全收,即使知道那是異物,也不像成鳥那樣,可以吐出這些異物而具備肌肉強健的胃。每年大約有5噸重的塑料被小信天翁吞下肚。

2015 年 2 月,美國生態分析及合成中心發布研究報告,指出每年有 800 萬公噸的塑料垃圾排入海洋,而且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長著.到 2025 年,海洋上將會有 1.6 億噸的垃圾。中途島位於大海中塑料垃圾密度最高的區域。

海洋塑料垃圾,不但威脅信天翁的安全,也威脅其他海鳥和海洋生物的安全。大至鯨魚、海獅,小到浮遊生物,均不例外。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統計,每年至少有 10 萬隻海洋哺乳動物死於塑料碎片。2004 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理察 - 湯普森(Richard Thompson)教授研究發現,歐洲、美洲、澳洲、非洲和南極洲的沙灘和水域中有數量龐大的塑料顆粒,有的甚至比人類的頭髮還要細。這些顆粒不會降解,只會長年累月漂浮在水中,最終被海洋生物誤食。

希望民眾和企業一同努力,保護海洋,先從清潔海灘做起,還給大海乾淨的海岸線,保護海洋生物和以信天翁為代表的海鳥,擺脫因誤食塑料垃圾而慘死的「塑」命。

圖片來自HBW、ARKIVE等。

相關焦點

  • 「斷翅小鳥」逆風飛翔(2)
    新華社照片,合肥,2019年10月24日「斷翅小鳥」逆風飛翔10月23日,妹妹李雪如在為姐姐李娟洗頭髮。從此,命運向李娟敞開了一絲微光,她的世界不再是一張床和一個房間。她在網上四處「衝浪」,註冊了QQ、微信,用嘴打字比一般人用手還快。李娟所在的碭山縣唐寨鎮唐寨村,擁有一望無際的酥梨園和蘋果園。2015年秋天,村裡的蘋果大豐收,但是卻面臨滯銷。為了幫助家人和村民賣蘋果,李娟第一次「觸網」賣水果。李娟日夜銜著觸控筆,嘴裡磨出了血泡,門牙也咬豁了一塊。
  • 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為什麼無法拯救它們?
    1970年葛洲壩開工,1979年中國宣布白鰭豚為瀕危物種,1980年湖南漁民捕獲世界上第一頭活體白鰭豚「淇淇」,被送往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飼養。   2003年三峽大壩開始蓄水,2004年有關於白鰭豚最後的目擊消息,2006年再也沒有發現白鰭豚的身影,2007年8月8日,再次考察白鰭豚被認為「功能性滅絕」。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滅絕的海洋巨獸——大海牛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為「生物多樣性國際日」,以增加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指定這一天為國際日是以此慶祝1992年5月22日奈洛比會議最後通過的決議《生物多樣性公約》協議文本。
  • 環保組織籲海洋垃圾所涉企業減塑 專家︰須強制執行
    可口可樂公關人員9月26日回應澎湃新聞稱,該公司已在去年提出了「全球可持續包裝願景」,到2025年,可口可樂系統將在全球範圍使用100%可回收的包裝材料。    「直接呼籲企業,這是寄希望於其能夠『自律』,但『自律』有時起不到效果——尤其是在只通過某幾個大企業做這件事時。」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蔣建國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坦言,須從政府、法律層面「控塑減塑」,予以強制約束。
  • 芭蕾作品《逆風飛翔》首演 生命緣來自武漢的報導 致敬最美逆行者
    8月7日晚,中央芭蕾舞團攜《芭蕾精品晚會》來到國家大劇院進行演出,這也是自疫情風險降級後,中央芭蕾舞團的首批線下演出。演出中,中央芭蕾舞團隆重首演了原創交響芭蕾作品《逆風飛翔》。這部作品通過芭蕾的形式傳達出對於生命的、對於信仰、對於理想堅定不移的信念,作品也取材自北京衛視《生命緣·來自武漢的報導》疫情防控特別節目。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表示:「這部作品是我們為抗疫英雄們而創作的誠意之作,無論是迎難直上的白衣天使,還是並肩作戰的《生命緣》記者,都曾迎著陰霾逆風飛翔,用雄健的身姿換回了明媚朝陽。」
  • 廈航:逆風飛翔顯擔當
    廈航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抗疫鬥爭中充分踐行優秀航空企業的使命逆風飛翔顯擔當7月22日,第八批中國赴馬裡聯合國1月27日、2月4日兩天,廈航攜旗下河北航、江西航分兩批共執飛五架次,分別從福州、石家莊、南昌三地,運送578名醫護人員、近20噸物資馳援武漢。1月27日接到航班任務後,廈航緊急調配飛機、機組,選派精幹力量,各單位通力合作,以最快速度執行運輸任務。在福州長樂機場,廈航工作人員提前組織急救物資分類打包、過安檢,384件行李不到1小時就全部託運妥當。
  • 無法上岸的「傳說」——[飛翔的荷蘭人號]
    這是一艘傳說中永遠無法返鄉的幽靈船,註定只能在海上漂泊航行。[飛翔的荷蘭人號]通常會在遠距離被發現,有時還散發著幽靈般的光芒。在海上傳說中,與這艘幽靈船相遇在航海者看來是毀滅的徵兆。本期,茶泡飯將要為大家講述的幽靈船,就是[飛翔的荷蘭人號]。
  • 它是世界上最笨重的鳥,幾乎整天待在陸地,有風才能飛翔
    世界上有許多奇怪的生物,鳥類可以說是很大的一個動物群體,地球上有很多種鳥,它們能夠用翅膀飛上藍天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但不是所有的鳥都能飛,它是世界上最笨重的鳥,幾乎整天待在陸地,有風才能飛翔說到不會飛的鳥,相信大家都知道生活在非洲的鴕鳥,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鳥類,它跑得很快但不能飛。在南半球,有一種體型巨大的鳥也不會飛,它就是信天翁。
  • 加勒比海盜中的幽靈船:飛翔的荷蘭人
    這是一艘註定無法靠岸返鄉的幽靈船,在海洋上永寂地漂泊著,它總是與狂風暴雨為伍,籠罩神秘離奇的光芒,沒人知曉這艘船究竟經歷了什麼。見過它的目擊者都言之鑿鑿——它真的存在。1880年,年輕的威爾斯親王喬治(也即後來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進行海上歷練,有幸成為見證者之一,他曾寫道:在早晨4點「飛翔的荷蘭人」出現在我們的船首方向。
  • 蝠鱝:我飛翔的理由
    蝠鱝主要棲居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淺海區域,較少停留或棲息在海底,從離海岸較近的表水層到120米深的海水中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因此偶爾會看到它們擱淺的報導。如在上世紀末馬來西亞檳城省漁民出海捕撈時,一條重約400千克,身長過4米的巨型魚闖入了漁網,當地開會決定將這條魚放回大海。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雖然恐龍統治的時間很長,但是它們只在陸地生存,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都不是它們。回到主題,既然小行星在陸地撞擊,為什麼海洋裡的這些巨型動物也滅絕了呢?剩下的大塊小行星被拋入大氣層,作為小流星墜落到世界各地,引發了可怕世界範圍火災。這些還不是最糟糕的,隕石碰撞和火山爆發所產生的粉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覆蓋了地球,太陽光無法照射到地面,因此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 為何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陸地,而海洋裡的恐龍也滅絕了呢?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2億年,無疑是十分成功的物種,如果沒有極端的環境變化,它們將繼續統治地球。但是,只是在陸地。許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那個時代的許多巨型動物都是恐龍,其實諸如滄龍、蛇頸龍、魚龍和其他一些水生動物都是屬於海洋爬行動物,是蜥蜴的近親,它們雖然名字裡都有一個「龍」字,但是它們並不屬於恐龍。
  • 溫暖、酸化的海洋與珊瑚滅絕
    根據一組科學家的研究,海洋溫度的變化對珊瑚和海葵的多樣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項新的研究,發表於8月31日的雜誌上。新的遺傳分析表明,珊瑚和海葵,已經在這個星球上存在了7.7億年。經歷了氣候的巨大變化、海洋化學環境的波動和幾次大規模生物滅絕。
  • 飛翔的荷蘭人:幽靈船背後的歷史
    這是一艘註定無法靠岸返鄉的幽靈船,在海洋上永寂地漂泊著,它總是與狂風暴雨為伍,籠罩神秘離奇的光芒,沒人知曉這艘船究竟經歷了什麼。見過它的目擊者都言之鑿鑿——它真的存在。布萊克伍德雜誌(Blackwood's Magazine)1821年五月刊上的一篇文章,對「飛翔的荷蘭人」作了更詳細的描述。但在這個故事中,船長則變成了亨德裡克·范德戴肯(Hendrik van der Decken),「飛翔的荷蘭人」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與風暴搏鬥,船長拒絕進港靠岸,聲稱將在好望角迎風航行直至審判日的到來。為什麼要等到審判日呢?
  • 和一片消失的大陸有關,他們或沒能擺脫海洋!
    和一片消失的大陸有關,他們或沒能擺脫海洋!即使我們現在科技發現水平比較高,但是在世界上,還是有非常多的現象無法解釋,尤其是航天領域的發展和海洋探測,這成為了科學家在未來研究的重中之重,在航天領域,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比較簡單的探測器和設備,對周圍的天體有大體了解,也希望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可以適合人類生存的第2家園,火星和月球成為了我們探測的重點。
  • 地球出現過哪些稱霸海洋的巨型海怪?它們為什麼都滅絕了?
    在距今260萬年-1500萬年前,地球海洋中曾經生活著一個頂級獵食者——巨齒鯊,而在這同一時期,海洋中還生活著和巨齒鯊一樣的頂級獵食者-梅爾維爾鯨,這兩種生物一同統治了深海幾百萬年的時間。
  • 《海洋的秘密:飛翔的荷蘭人》免安裝硬碟版下載發布
    下載地址:點擊進入【遊戲封面】遊戲名稱:海洋的秘密:飛翔的荷蘭人英文名稱:Secrets of the Seas: Flying Dutchman遊戲類型:冒險解密類(AVG)遊戲遊戲製作:Taba Games遊戲發行:Bigfish遊戲平臺:PC發售時間:2012年官方網站:點擊進入版本說明:遊戲基於v1.5.2 TE破解版製作,解壓即可玩。
  • 這種魚曾是海洋頂級殺手,連巨齒鯊都怕它們,滅絕原因很奇葩
    筆者:三體-小遙遠古時期的生物界存在激烈的生存競爭,為了取得一席之地,各種生物都在努力進化,加上當時的自然環境相對特殊,它們的體型和樣貌都與如今的生物存在較大的差異。提到最強大的遠古動物,人們可能會想到霸王龍,不過它們只能在陸地上生存,海洋中動物們也在不斷爭奪霸主之位。而除了巨齒鯊、鄧氏魚之外,海洋中還有一種魚類十分兇猛,前者都對其避之不及,根據化石和相關信息,古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劍射魚」。不過,這種魚跟它的名字並不像,不會發射出鋒利的武器,而是擁有極快的速度,能夠幫助它們在海洋中躲避天敵、追尋獵物。
  • 碧歐泉攜手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開啟海洋淨塑行動
    目前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為更好地喚起全社會對於海洋環境的重視,6月6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主辦的「淨塑自然」主題活動在京舉辦。碧歐泉中國區總經理、世界自然基金會高層以及各社會公益組織代表參加並出席了活動,共同啟動了「中國淨塑行動網絡」。
  • 滅絕動物生前最後影像曝光!它們死亡是人類的災難
    它們因野兔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失去棲息地,最終滅絕。奧亞吸蜜鳥是夏威夷最細小的吸蜜鳥之一,只有約20釐米長。顏色呈黑色或深褐色,腳上有稀疏的黃色羽毛,胸部及翼下有白帶。它們的喙尖銳及稍微彎曲,可以抽出花蜜。它們在20世紀初的亞熱帶森林甚為普遍,但自此數量就開始下降。1987年仍有聽到它們的歌聲,但由於鼠、豬和帶有鳥類疾病的蚊入侵,以及惡劣的自然環境破壞了棲息地,導致它們於1987年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