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民進黨操控下的選舉產業鏈:以2018、2020年選舉為例

2020-12-08 華夏經緯網

 

    作者 楊仁飛 廈門市臺灣學會副秘書長、研究員

    2020年1月21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已經落幕,代表民進黨參加選舉的蔡英文獲得817萬張選票的支持,獲得連任。同期參選的親民黨餘湘指出:「臺灣選舉不再是民主活動,而是成了產業,政黨理想性消失,絞盡腦汁只想永遠獨自享受權力」。民進黨前黨主席施明德也指出,民進黨與商界的關係是「白金政治」。通過分析2018年以來臺灣選舉開支數據,發現每一場選舉均有一隻無形的政治之手在操控,得益的永遠只有懂得精算、煽動民粹與利益捆綁的政黨及極少數政治人物與相關企業。而民進黨就是精通選舉、深諳選舉產業鏈的政黨,從中獲得巨大的政治利益,也培育、構建了以民進黨中央為核心的政商網絡。

    一、臺灣選舉產業鏈基本構成與特點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名詞,是指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和時空布局關係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係形態。產業鏈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遊關係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遊環節向下遊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遊環節向上遊環節反饋信息。

    選舉是臺灣政治生活的核心,選舉是臺灣政黨為了贏得政治鬥爭勝利、上臺執政的主要渠道。

    在臺灣政治獻金申報規定中,選舉支出一般包含人事費用開支、宣傳開支、集會支出、雜支開支等四大項,除了人事之外,後面三項涉及的行業多種多樣,其中最主要的有文宣策劃、廣告營銷、網站架設、網絡安全維護、競選總部租賃、交通車輛運輸、廣告牌租賃以及餐飲開支等等。2016年臺灣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朱浩指出,直接與競選相關聯產業(選舉產業鏈的基本構成)有服務業、社群媒體、民調產業等,另外還可以細分為活動場地服務、人力中介服務、活動場地設計服務(舞臺、燈光、音響、多媒體)、活動規劃服務、文化娛樂表演服務、競選總部租借、餐飲服務、公關、宣傳、網路媒體、促銷服務、印刷服務、專業技術服務、宣傳車租借、場地布置服務、宣傳人力、紀念品設計製作、其他服務(租用設備、清潔與汙染整治)等16個行業,這些產業都可因選舉而受惠。

    從選舉產業鏈的架構來看,站在頂端是臺灣的「中選會」。它制定選舉規則、確定參選政黨與政治人物的資格,印製選票、監督投票、清點選票,相關開支經費來自公帑。處於中端是組織、指揮選戰的各政黨、黨籍或無黨籍參選人。登記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與民意代表的政黨主要有幾十個,其中以民進黨、國民黨為最大黨,其他如臺灣民眾黨、親民黨、時代力量、「臺聯黨」、新黨、基進黨為中小型政黨。每到選舉之前一年,準備參選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就開始安排競選團隊、募集經費(政治獻金)、進行選舉策劃、動員、造勢,由此產業一批以選舉為生的職業競選人與競選團隊。在選舉產業鏈的下端是服務於選舉的各色企業或個人,其中有民調公司、市場行銷公司、廣告公司、媒體、交通服務公司、禮品、文宣品製作公司等等。網軍只是選舉產業鏈中的一種僱傭來進行宣傳、攻擊的特殊群體,是臺灣畸形的網絡產業的組成部分。

    選舉產業不同一般意義的產業鏈,它極具政治屬性,又染上產業屬性,雙重特性明顯。

    一方面,選舉產業鏈具有一般產業鏈的特性,如文宣策劃公司、廣告製作企業、印製公司、禮品供應商等在選舉的名義下聚集一起,串連成一個服務於選舉的特殊商品與服務的供應鏈,無論是政黨還是參與的企業必須履行詢價、報價、籤訂合同等商業規範,它表面上追求公平公開,遵守選舉與商業合同的相關規範。但是另一方面,選舉產業鏈不是尋常的產業鏈,它垂直管理,每一個政黨組建自己的選舉產業鏈條,政黨理念相同或相近的政黨與政治人物往往分享、共同聘用一些企業為某一場選舉策劃、造勢、動員,而理念相左或競爭激烈的政黨往往各自封閉管理、運營。由於選舉產業鏈具有強烈的政治屬性,它必然強烈貫徹參選政黨、政治人物政治意志,必定具有隱秘性、利益捆綁的特點。

    二、2012年以來民進黨操控下的選舉產業鏈

    1987年成立的民進黨曾以「反商」「清廉」為口號,但30年過去了,它已成為一個深度依賴政治獻金的政黨,是政商關係極為複雜的「臺獨」政黨。而選舉產業鏈是民進黨綿密政商關係「施與舍」的其中重要的「白手套」,通過選舉將政黨、政治人物的利益與商界的利益公開綁在一起,形成一條綿密的政商網絡,滿足金、權互動的部分需要。

    (一)數億元以上的巨額選舉經費成為民進黨選舉產業鏈強勁的經濟基礎

    2012年以來民進黨在大型選舉投入的開支均在7億元新臺幣(以下單位相同)左右。

    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政治獻金等收入共為7億5671萬餘元,支出為7億985萬餘元(國民黨的馬英九、吳敦義政治獻金收入4億4640萬元、支出4億4418萬元);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與民意代表選舉,總選舉經費超過了30億元。其中2016年蔡英文、陳建仁政治獻金收入7億4577萬元,支出6億3770萬元(國民黨朱立倫與王如玄收到政治獻金2億3300萬元,支出2億247萬元),民進黨籍民意代表的競選經費高達14億元以上;

    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中央投入2億7000萬元,加上參加地方縣市長、民代的黨籍參選人的投入,這一年民進黨共投入選舉的經費高達10億元以上(國民黨中央的選舉開支為1億6404萬元);

    2020年1月21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不含蔡英文競選總部開支)競選開支超過7億(民眾黨總收入9524.9萬,總支出6501.6萬元,結餘3023.3萬元)。

    由此可見,凡是「大選」之年,民進黨中央的選舉開支在7億元左右,高出國民黨的開支一至兩倍。這說明選舉規模越大、層級越高、競爭越激烈,民進黨投入的選舉經費越龐大,為了贏得選舉,民進黨在所不惜。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民進黨募集選舉經費能力超強。每到選舉季,往往獲得來自企業與民眾數億元到十多億以上的政治獻金。巨額政治獻金成為民進黨大打選戰的重要經濟因素。在選舉開支方面,除少部分流向服務於選舉的人事支出外,民進黨的選舉經費大部分流向宣傳與集會支出。如2016年蔡英文競選開支依次是宣傳支出2億3038萬元、集會支出1億6885萬元、人事費用支出1億196萬元,其中宣傳與集會支出佔總支出的62%以上。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不含地方縣市長參選人的選舉開支)總開支2億7000萬元,光宣傳開支1億2000萬元,佔總開支的44%。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一圖看懂2020臺灣地區選舉
    以下帶你一張圖看懂2020年臺灣地區選舉: 多民調顯示:蔡英文支持度高於韓國瑜 2016年上臺執政的民進黨,從推出年金改革、「公投政策」、「一例一休」到「新南向政策」等均被廣為詬病。兩岸關係因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遇冷、臺灣經濟下滑、四年七個「邦交國斷交」、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創造歷史性慘敗……因此,2020年選舉蔡英文尋求連任面臨不小壓力。 不過,日前有多家臺灣民調機構的結果顯示,蔡英文的支持度仍遙遙領先於韓國瑜。
  • 2020年臺灣選舉形勢觀察與初步評估
    2014年無黨籍人士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柯標榜自己是「白色力量」「無色覺醒」「超越藍綠」,在臺灣政壇掀起「柯文哲現象」。2018年柯連任臺北市長,繼續保持較高知名度和政治熱度。目前看,柯參加2020年「總統」選舉的可能性很大,若此將形成國民黨、民進黨、柯文哲三方競逐的局面,這將增大「總統」選舉博弈縱橫的複雜度,增大選舉結果預測的難度。
  •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揭曉
  • 2020年臺灣「立委」選舉複雜詭譎
    李雯心臺灣地區2020年「二合一」選舉進入衝刺階段,除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競爭激烈外,各黨也在努力爭取「立委」席次最大化。目前,各政黨區域「立委」的參選人選及不分區「立委」的名單逐步底定,選情已快速升溫。
  • "九合一"選舉: 2020年臺灣藍綠格局與兩岸關係前哨站
    她星期三對黨內發出動員令,要求催出每一張支持票,還搬出民進黨神主牌,全力號召用選票告訴世界,「臺灣從來不是中國臺灣」,將來臨地方選舉拉到統獨對決、臺灣民主價值保衛戰的高度。   她此舉也清楚凸顯民進黨選情告急的嚴重程度。
  • (原創)臺灣花蓮選舉國民黨大勝意味著什麼?
    近日,臺灣花蓮市長選舉以國民黨大勝落下帷幕。臺灣媒體認為,被視為藍綠決戰蔡英文執政百日的花蓮市長補選落幕,國民黨魏嘉賢以53.8%得票率,完勝民進黨張美慧的41.9%,結束花蓮市6年的綠執政。這雖只是一個僅10萬多人口,選民數8萬多的小城補選,卻一葉知秋。
  • 臺灣「立委」選舉:民進黨61席過半,國民黨38席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1月11日晚,2020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蔡英文獲得連任,得票817萬餘張,得票率為57.1%。另兩組候選人中,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得票552萬餘張,得票率為38.6%;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餘湘得票60萬餘張,得票率為4.3%。   同時舉行的臺灣地區民意代表選舉結果也於當晚揭曉。
  • 選舉人團正式宣布: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
    美國時間12月14日,美國50個州首府和華盛頓特區的總統選舉人星期一聚集在一起。就在發稿半小時前,舉團538名成員全部完成投票,加州的55張選舉人票使拜登超過了270張獲勝的門檻,拜登再次獲勝!從而也敲定了2020年的選舉程序。
  • 從臺軍空難被泛政治化,看臺灣選舉的險惡
    從臺軍空難被泛政治化,看臺灣選舉的險惡 2020年01月06日 10:3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文章摘錄如下:  臺灣選舉到了最後關頭,任何事件都可能左右選舉結果,遑論是「參謀總長」在軍方直升機空難中罹難這麼大的事。如同大選的「黑天鵝事件」,外界可以看到,蔡當局史無前例拉升治喪規格,創造全民追悼氛圍,民進黨第一時間也停止選舉活動3天。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
    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根據計票結果,在臺北市長選舉中,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以3200餘票的微弱多數險勝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丁守中。但丁守中對計票結果存在質疑,請求重新計票,並提出選舉無效之訴。臺北地院裁定,要求丁守中一天內繳納428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96萬元)保證金,如果逾期,將駁回申請。
  • 臺媒:2020年臺灣選舉「不分區立委」政黨票號次出爐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選會」今(18)日上午進行2020不分區「立委」政黨票號次抽籤,國民黨抽中9號、民進黨抽中14號、親民黨3號、民眾黨15號 。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報導,本次抽籤,民進黨由副秘書長林飛帆代表,國民黨由「立委」曾銘宗代表,「時代力量」由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邱顯智代表,親民黨由「立委」李鴻鈞與組織部主任張碩文代表,臺灣民眾黨則是由秘書長張哲揚代表。在此前的12月9日,臺灣「中選會」曾舉行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號次抽籤,親民黨抽中1號,國民黨抽中2號,民進黨抽中3號。
  • 高雄市長選舉前韓國瑜為李眉蓁助選:「民進黨不是高雄人的爸爸」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在高雄市市長補選投票的前一晚,自被罷免後就很少公開露面的高雄前市長韓國瑜為國民黨籍候選人李眉蓁站臺助選。韓國瑜在助選的同時,也提到自己執政時的政績,並強調其沒有貪汙以諷刺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
  • 蔡英文語露真相:民進黨不選舉的時候就不知道做什麼
    中國臺灣網5月24日訊 民進黨組成龍舟隊參加今年臺北國際龍舟錦標賽,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24日)為龍舟隊加油,她致詞時指出,「民進黨不選舉的時候,我就擔心他們不知道要做什麼」。
  •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誰笑到最後?
    11月3日是2020年美國選舉日。與2016年選舉一樣,川普今年也在大急流城結束競選活動。  上述四州被普遍視為可能左右今年總統選舉結果的「搖擺州」。今年另外兩大「搖擺州」是佛羅裡達和亞利桑那。「搖擺州」指選情膠著的州。  另外,斯克蘭頓是拜登的出生地,基諾沙是全美反種族歧視及反警察暴力執法活動的「焦點」地區之一,該市一名黑人男子今年遭警察從背後連開7槍癱瘓。
  • 臺灣2020年「立委」選舉 鬱慕明力促統派合作
    臺灣2020年「立委」員選舉制度自2008年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且總席次減半後,小黨想取得「立委」席次難上加難。對此,新黨主席鬱慕明昨表示,將在2020年「大選」中力促統派政黨大結盟,爭取讓統派政黨在「立法院」擁有席次。
  • 臺灣社會的悲哀,就是每天都在想選舉!
    然而,以2018年「九合一」選舉結果為標誌,臺灣政治結構與社會生態出現重大變化:傳統的精英主導型政治結構鬆動,「庶民政治」興起,藍綠二元對立出現新變化。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政黨偏好分布研究顯示,2011年起中間選民比重從30.4%逐步上升,2017年超越藍綠總和,2018年達到49.1%,兩黨支持者的總和則同步下降。
  • 分錢為選舉綁樁 蔡英文黔驢技窮
    2016年7月臺當局「監察院」公布公共債務調查報告,當時臺當局及地方政府累積債務餘額高達6兆220億元,在不增加舉債、不考慮利息的前提下,大約需要將近,公聽會虛應故事、「軍公教」團體泣血抗掙,全都在邱議瑩一句「不必對我拍桌子,因為拍桌子也沒用」的霸道言語下,一筆勾消。
  • 2020臺灣選舉:誰會贏?
    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進入最後4天倒計時。候選人韓國瑜、蔡英文、宋楚瑜,到底誰能笑到最後?本周六即將揭曉。目前,民調看似處於領先的蔡英文,真的穩贏了嗎?柯文哲等不確定性因素,是否會在選舉最後一刻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
  • 民進黨又誣稱大陸介入臺灣地區選舉,國臺辦駁斥:堅決反對栽贓抹黑
    【環球網報導】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2月25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稱,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為一黨之私全面限縮兩岸交流,在島內大搞「綠色恐怖」,將「26條措施」、兩岸正常交流等一些活動誣稱為大陸介入臺灣地區選舉,頻頻公開詆毀攻擊大陸,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 臺灣地區2020年選舉 不分區「立委」政黨票號次出爐
    原標題:臺灣地區2020年選舉 不分區「立委」政黨票號次出爐臺「中選會」進行政黨號次抽籤,國民黨由黨團總召曾銘宗代表。(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12月18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中選會」18日舉行政黨不分區號次抽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