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

2021-01-14 溫州日報甌網

2018/11/26 00:14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14288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24日進行投票,選舉產生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村裡長等。

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15席,民進黨獲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根據計票結果,在臺北市長選舉中,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以3200餘票的微弱多數險勝中國國民黨籍候選人丁守中。但丁守中對計票結果存在質疑,請求重新計票,並提出選舉無效之訴。臺北地院裁定,要求丁守中一天內繳納428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96萬元)保證金,如果逾期,將駁回申請。丁守中25日表示,26日將赴法院繳保證金。□綜合新華社等

民進黨慘敗!臺灣政治版圖為何翻天?

24日9時許,臺灣「九合一」選舉票還沒開完,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已在電視上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這場被視為2020年前哨戰的島內大型選舉,民進黨輸到脫褲子,本來一片綠油油的臺灣政治版圖,一夜之間幾乎全成藍色。

據臺灣當局選務主管機關的票數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從原本的6席變成15席,民進黨從原來的13席變成6席,另有1席為無黨籍。

□人民日報客戶端

鯰魚

4年前,國民黨就是在上一場「九合一」選舉中大敗虧輸,士氣跌落深谷,然後一路被窮追猛打,直至2016年輸掉「大選」。誰曾想,風水輪轉這麼快,僅僅用了兩年時間,氣焰高漲的民進黨就把自己玩死了,作死效率之高堪稱一絕。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

我們得從高雄說起。這次民進黨大敗,最大原因當然是這個只會搞政治鬥爭不會經濟建設的綠色政黨施政太差,捅的婁子太多,自作孽不可活。但高雄市的選情出乎意料地成了整個「九合一」選舉的鯰魚和導火索,攪動全臺的投票熱情,讓各種「討厭民進黨」的聲音匯聚成了風暴,卻是不爭的事實。

高雄市是臺灣南部的大城市,「六都」之一,民進黨執政超過20年,向來是綠色大本營,民進黨的根基所在。歷來民進黨候選人出戰高雄市,一貫躺著選就贏。然而這一次,高雄翻轉,國民黨的韓國瑜大勝15萬票。

有些人可能對韓國瑜不熟。這位突然爆紅的新星之前名氣不算大,在國民黨內沒有擔任過要職。他之所以會出來選高雄市長,有不小的偶然性。去年,他在民進黨的壓力之下,被迫辭去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才有不得已參選高雄之舉。島內網友戲稱,民進黨這是「搶了菜攤,丟了江山」。

對國民黨來說,高雄本是雞肋,誰參選基本上都是鐵定當炮灰,所以韓國瑜去選高雄是個死中求活的冒險選擇。也正因為國民黨內沒有人跟韓國瑜搶,才有了一支奇兵撬動全臺選戰的故事。

醒來

韓國瑜能翻轉高雄,跟他的個人魅力有關係。

他接地氣,有急智,風趣幽默,嬉笑怒罵間能見真性情。1993年他當「立委」時,曾經暴打時任「立委」的陳水扁。當時陳水扁在「立法院」說了句「養榮民(國民黨老兵)等於養豬」,韓國瑜衝上去掀翻桌子,一巴掌將陳水扁扇翻在地,讓後者住院三天,其個人風格之強,可見一斑。過去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多數走溫良恭儉讓路線,與民眾距離遠,形象沉悶,應該說,韓國瑜是個非典型。

韓國瑜能贏,跟他善用新媒體、能抓住年輕人有關。

他去高雄的地下電臺接受現場挑戰。地下電臺一向是綠營選舉利器,立場非常「獨」,但韓國瑜憑口才跟主持人、聽眾辯論卻能大佔上風。韓國瑜利用臉書深夜直播吃滷味講政見,直播洗頭理髮,表示「禿頭有尊嚴」(他後腦勺還有頭髮),去臺灣網絡紅人的臉書做直播,引起數萬乃至百餘萬網友觀看,奇招不斷,把自己打造成了網紅。

韓國瑜能脫穎而出,跟高雄的蕭條有關。

高雄曾經是臺灣最富的城市,當年臺灣「錢淹腳目」時,高雄號稱「錢淹肚臍」,然而民進黨在高雄執政20年,高雄卻變得越來越冷清,市容老舊,工業不興,農產品滯銷,年輕人紛紛出走。這次從高雄出走的「北漂」一族紛紛在網絡上呼籲返鄉投票,直接催高了韓國瑜人氣。高雄人耿直、淳樸、講義氣,所以死心塌地相信民進黨,但被騙了20年,也該醒了。

所以這次韓國瑜說「我們偉大的高雄市睡太久了」「各位鄉親,讓高雄這個巨人醒過來,讓高雄市民頭腦越來越聰明,讓高雄市民頭腦越來越清醒」「我們高雄只要東西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會怎麼樣?」引發了高雄人強烈的共鳴,高雄人對民進黨的怨氣終於宣洩而出,一發不可收拾。

對手

韓國瑜能勝出,最該感謝的還是民進黨。民進黨施政之差,這裡也不贅述了,總之是裡裡外外都搞砸,搞砸兩岸關係,搞砸島內經濟,創造了不少用愛發電、用肺發電等笑話,又打死不認錯,什麼都是民眾的錯、馬英九的錯、大陸的錯,民眾早就鬱悶無比。

而韓國瑜的對手陳其邁,是個官二代、富二代。其父是曾任陳水扁時期「總統府副秘書長」的陳哲男,跟陳水扁貪汙案有扯不清的關係。過去民進黨以草根、親民形象打選戰,這次高雄之戰正好相反,韓國瑜是「普通人逆襲」,打選戰基本不靠國民黨支持;陳其邁是官二代,有著高傲的表情和晦澀言語,背後站了一排民進黨大佬。

有臺灣朋友說,去陳其邁的選舉造勢場合有豐盛的便當領,有點心吃,以至於選舉後期「吃垮陳其邁」成了韓國瑜粉絲的口號之一。而韓國瑜始終堅持「一瓶礦泉水打天下」,每次只給支持者一瓶水。過去民進黨攻擊國民黨「黑金政治」「買票」,現在兩相對照,可謂諷刺。

高雄選情帶動全臺。早幾個月的時候,臺北市長柯文哲的民調遙遙領先,但在他的競選總幹事小野表態支持陳其邁後,國民黨候選人丁守中的支持率一路上揚,24日晚開票時與柯呈膠著拉鋸狀態,最後柯以微弱的3000餘票險勝(兩人票數相加超過115萬票)。

「六都」中,國民黨在新北市大勝24萬票,原本是「綠地」的臺中和高雄轉藍,差距也都有十幾萬票,民進黨僅剩下臺南與桃園。除此之外,藍營在其他16個縣市中取得12席,綠營僅拿下基隆市、新竹市、嘉義縣、屏東縣4席。部分傳統綠地如宜蘭縣、嘉義市,也轉成了藍色。

風向

「九合一」是2020年「大選」的前哨戰。這一戰,蔡英文辭職,「行政院長」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請辭,民進黨三員大將重傷落馬。對這些人來說,通往2020年的路已經堵了一半,對民進黨來說,2020年已經輸了大半。

而無黨籍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原本被外界看好,這次僅以微弱優勢慘勝在國民黨內都不算明星的丁守中,同樣被看破手腳,高人氣不再。

但國民黨也沒太多可驕傲的資本。國民黨在此次選舉中大勝,實在很難說是整體有什麼高明表現,更多的還是得感謝對手太無能。2020年,國民黨目前同樣看不到突出的人選。

可以肯定的是,這次選舉是個分水嶺和風向標。表面上看,臺灣的選舉是個循環往復的鐘擺運動,喜新厭舊是選民的普遍心態,不論哪個政黨,在臺上坐久了就要被嫌棄,就要被選票教訓。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民進黨僕街的速度比國民黨快了太多。

臺灣民眾在這兩年的痛苦體驗中,應已充分感受到了原來兩岸和平發展是好的,國民黨的一些表現是值得珍惜的,民進黨的意識形態優先是無益、惱人、可怕的,所以才會有如此堅決猛烈的投票表態。

高雄的農漁民賣不出農產品,香蕉火龍果只能留著餵臺灣獼猴,是韓國瑜此次大勝的關鍵原因之一。韓國瑜說「『臺獨』比梅毒還可怕」,說這句話的人可以在高雄大勝,說明包括傳統綠營支持者在內的臺灣民眾開始看清一個樸素的真相——兩岸好,臺灣才會好。

國臺辦發言人25日凌晨表示,「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兩岸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我們歡迎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顯然,今後藍營執政的縣市,應能更順暢地分享兩岸紅利。

此次民進黨在臺南市仍以較大優勢取勝。但等到明年,韓國瑜任市長的高雄市可以把蝨目魚、石斑魚賣到大陸,而臺南不能時,臺南民眾想必也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此次選舉,民進黨在走投無路之際大打兩岸牌,一再污衊大陸發動網絡戰幹預選舉,抹紅國民黨候選人,炒作「統獨」,結果一概無效。這說明,民進黨這套用了幾十年的政治騙術已經基本失效,可以掃進垃圾堆了。

也許,誰上都很難讓臺灣經濟煥然一新,但不管怎麼說,選一個願意好好過日子,不跟自己過不去的個人或政黨,總是比較靠譜。

相關焦點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2014-11-27 15:36:03來源:廈門日報作者:責任編輯:王詩堯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
  • 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揭曉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失去臺北、臺中、桃園三都
    人民網臺北11月29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投票。「中央選舉委員會」雖然尚未公布最終結果,依據開票數字,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胡志強、吳志揚等先後宣布敗選。 「九合一」選舉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自今天8時起至下午4時投票結束。
  • "九合一"選舉: 2020年臺灣藍綠格局與兩岸關係前哨站
    陳其邁(左)與韓國瑜(右) (圖源:臺灣三立新聞網)    明天就是臺灣「九合一」選舉,「中年失業男」韓國瑜能否翻轉民進黨鐵票區高雄市,還帶動國民黨全面報捷,譜寫「一人救全黨」的神曲她星期三對黨內發出動員令,要求催出每一張支持票,還搬出民進黨神主牌,全力號召用選票告訴世界,「臺灣從來不是中國臺灣」,將來臨地方選舉拉到統獨對決、臺灣民主價值保衛戰的高度。   她此舉也清楚凸顯民進黨選情告急的嚴重程度。
  • 一圖看懂2020臺灣地區選舉
    歷經一年的宣傳造勢,臺灣地區「四年一度」的選舉大戲將於1月11日上午8點正式上演,預計於當晚10點完成計票。 此次「大選」將從這三人中選出臺灣地區下一任領導人。投票選民多達1930萬人,40歲—49歲年齡層人數最多,有約374萬人;今年的「首投族」(須年滿20歲)約有118萬人。日前藍綠兩大陣營都將目光鎖定青年族群選票,呼籲這些年輕人返鄉投票。
  • 臺灣「九合一」選舉開戰 基隆新竹藍營分裂已成定局
    本月1日-5日,臺灣史上最大規模選舉,2015年年底「九合一」選舉,進入「登記參選周」,國民黨多處「陣營」已經出現分裂。基隆市議長黃景泰昨日宣布退出國民黨,以無黨籍身份登記參選基隆市長,並自比三國時代的梟雄曹操,終將「一統天下」;新竹縣前縣長鄭永金昨登記參選,重現20年前鄭永金與邱鏡淳之爭。「九合一」選舉受理候選人登記第二天,基隆、新竹縣兩地藍軍同步宣告分裂。
  • 「九合一」高雄臺南一邊倒向民進黨 臺北新北國民黨也難翻天
    中國臺灣網3月9日訊 香港中評社發文稱,民進黨高雄、臺南市長初選結果相繼出爐,分別由陳其邁、黃偉哲以大比數勝出。民進黨順利推出人選,國民黨則仍找不到戰將,選情一邊倒,幾無懸念。上一屆,也即是2014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在臺南、高雄分別慘輸45%、38%;2年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選舉,國民黨再度因內部鬥爭臨陣換將導致大敗。早前有基層黨員質疑國民黨在臺南市竟連一名不分區「立委」提名都沒有,是形同放棄臺南市。
  • 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桃子」都是誰要摘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後,藍、綠、白三足鼎立的情勢漸趨清晰。面對2020,藍、綠不會缺席,會根據對手情況排列組合,找出幾組初選人,一番廝殺後推出上決戰擂臺的那一組。而白色將以什麼姿態參與,就看一個人的盤算了,他叫柯文哲。12月25日這一天,歐美的電臺有時候會放一首聖誕歌曲,叫「我看見三隻船」。現在,臺灣地區政壇也有三隻船,向那枚「桃子」駛去。
  • 選舉、人事、網軍...盤點2019年臺灣的那些「亂」
    即將逝去的2019年,臺灣島內無論政局與經濟,還是社會與教育,亂成一鍋粥,從頭亂到尾。為了選舉,民進黨刻意製造兩岸敵意,販賣「綠色恐怖」,給兩岸交流設置重重障礙,大搞「臺獨」伎倆,壞事做絕,結果斷了島內民生經濟,也斷送了自己的民意基礎。相比之下,大陸保持戰略定力,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動權,不斷貫徹落實讓臺胞臺企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加速推進兩岸「新四通」,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心靈契合。
  • 「九合一」慘敗兩周年,蔡英文給民進黨敲警鐘
    誰能想到,兩年前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輸得個底朝天,而被預判「沒有明天」的民進黨,兩年後的今天,挾著「817之威」繼續「執政」呢?2018年11月24日,民進黨遭遇其選舉史上最大慘敗,在22個縣市長中,國民黨奪下15席,民進黨大敗退僅存6席,無黨籍1席。尤其在最受外界矚目的「六都」市長方面,國民黨的韓國瑜贏下高雄,打破民進黨20年執政。
  • 2020年臺灣選舉形勢觀察與初步評估
    鞠海濤 圖片來源:海研智庫       作者 鞠海濤 海研中心(海研智庫)副主任     2020年選舉是臺灣直選以來複雜程度最高的一次選舉2014年無黨籍人士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柯標榜自己是「白色力量」「無色覺醒」「超越藍綠」,在臺灣政壇掀起「柯文哲現象」。2018年柯連任臺北市長,繼續保持較高知名度和政治熱度。目前看,柯參加2020年「總統」選舉的可能性很大,若此將形成國民黨、民進黨、柯文哲三方競逐的局面,這將增大「總統」選舉博弈縱橫的複雜度,增大選舉結果預測的難度。
  • 蔡英文當選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 韓國瑜承認敗選
    新華社快訊: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11日舉行投票,得票第二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於晚間承認敗選,這意味著得票第一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吳敦義宣布將請辭國民黨主席環球時報評論: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今天舉行,從目前情況看,蔡英文將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實現連任,民進黨的「立法院」席位也可能超過半數。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已經宣布辭職。2018年11月的臺灣地方「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一度慘敗,蔡英文遭到民進黨內的猛烈抨擊,險些被該黨拋棄。
  • 民進黨內憂外患,專家對「九合一大選」做出預測
    臺灣從元旦開始正式進口「萊豬」,由此在島內引發了各種矛盾,而作為始作俑者,民進黨也開始嘗到了這一步「臭棋」的惡果,在最新的民調中,民進黨的支持率不斷下降。專家普遍認為,民進黨的這一頹勢還將持續下去,一直到2022年地方「九合一大選」時一敗塗地。
  • 2020年臺灣「立委」選舉複雜詭譎
    李雯心臺灣地區2020年「二合一」選舉進入衝刺階段,除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競爭激烈外,各黨也在努力爭取「立委」席次最大化。目前,各政黨區域「立委」的參選人選及不分區「立委」的名單逐步底定,選情已快速升溫。
  • 臺灣地區2020大選 誰能解開勝選方程式
    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大樓臺灣2020選戰節奏在近期不斷加快。藍綠黨內初選競爭已進入白熱化,民進黨蔡賴之爭已經水落石出,國民黨郭韓之爭在組織戰和輿論戰上全面展開。可見,2020選舉,各方都準備充足蓄勢待發,年底選戰懸念叢生精彩可期。對於各黨各方參選人而言,2020勝選是唯一目標。但相較於過去臺灣大選「站穩政黨基本盤,抓住中間選民」的制勝法寶,由於近些年來臺灣政黨版圖變動劇烈,再加上「素人政治」和社交媒體興起,去年「九合一」選舉的過程和結果就昭示著2020選戰很可能會與過去臺灣的歷次大選有很大不同。
  • 2020「大選」剛落幕又開始談2024,臺灣的選舉真能當飯吃?
    各色人等都想蹭選舉流量,臺灣的輿論場真是一片熱鬧。鄭文燦離2022「九合一選舉」還有2年,島內就開始預熱了。這還不算什麼,離2024年「大選」還有近四年,被視為蔡英文接班人的桃園市長鄭文燦便急不可待透露,自己想過要當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然後,臺灣記者的麥克風又交給新北市長侯友宜。還是侯市長圓滑,以「把握當下」打太極。選舉真能當飯吃?這話也不能說錯。
  • 臺灣選舉與兩岸的關係?學者:「自轉」與「公轉」
    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16日晚間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次選舉的結果是臺灣民眾在臺灣內部政治上,對國民黨這些年施政情況的一個綜合反映。楊幽燕以「天體運轉」作比進行解讀:這場選舉是臺灣的「自轉」,而「公轉」則是兩岸關係發展,「公轉」圍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全體中國人的福祉。自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巨大成果,不僅使兩岸民眾受益,對地區和平也是一個重大貢獻。
  • 2019年6月宣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柯文哲回應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去年「九合一」大選落幕時,針對網友力拱他參加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以「明年6月再問我」來回應。面對現在藍綠陷入初選紛亂,會不會影響到「6月再問我」這個回應,柯文哲8日表示,「再講吧!」、「我還是有內心的答案」。  臺媒進行「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追蹤調查」,共計完成5,627份有效樣本。
  • 臺學者用電影名比喻「九合一」:蔡英文在「地球的最後夜晚」可能辭...
    【環球網綜合報導】針對臺灣「九合一」選舉,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拿第55屆金馬獎入圍名單比喻,其中包括以《暴雪將至》形容民進黨恐會慘敗,以及用《地球的最後夜晚》形容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可能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
  • 臺灣社會的悲哀,就是每天都在想選舉!
    作為島內「第三勢力」最重要代表,柯文哲是否參加即將到來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牽動著外界關注。  文 | 王鴻志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編輯 | 李雪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