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2014-11-27 15:36:03來源:廈門日報作者:責任編輯:王詩堯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有臺灣媒體指出,在臺灣考公職的成功率遠低於選公職,因此趕考不如拼選舉。不過,選舉的特性決定了「人人有機會,個個無把握」。本文將以「六都」十六縣市首長選舉為例,為您盤點那些選情激烈的指標縣市。

  臺北市

  臺中市

  入選原因:臺北、臺中是「六都」中選情最不明朗的兩個。「六都」人口佔臺灣地區總人口的七成,這次在「六都」勝選的黨,2016年「大選」勝選有望。目前「六都」呈現藍四綠二格局,選後若出現藍三綠三甚至藍二綠四格局,島內藍綠版圖和勢力將重新洗牌,綠軍將在2016年「大選」中奪回主動權;若持續藍四綠二格局,對於穩固馬當局的執政以及國民黨在2016年「大選」中守住陣地,將產生積極影響。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入選原因:彰化、南投常跟臺中合稱中彰投。這四個縣市的指標意義在於,它們地處中臺灣,涉及所謂「濁水溪魔咒」,其中彰化是人口最多的縣,雲林則是藍軍想要「光復」的首要目標,因此戰況相當激烈。

  金門縣 苗慄縣

  花蓮縣 基隆市

  入選原因:基隆市的選情不明,是基於藍軍出現裂痕。而金門是藍軍的天下,花蓮是無黨籍現任縣長傅崐萁的天下,看似沒什麼看點。但這四縣市的共同點是候選人特別多,其中金門有10人爭奪,其他縣市都是6人搶一席(臺北有7人,嘉義市也有6人),人一多,花樣自然也就多了。

  每位選民要投幾張票?

  選舉投票日:11月29日 應選公職人員數:11130 候選人總數:19761

  「六都」

  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

  3類公職:市長、市議員、裡長

  相關選民可領3張選票

  「省轄市」

  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

  3類公職:市長、市議員、裡長

  相關選民可領3張選票

  

  新竹縣、苗慄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連江縣」(馬祖)、澎湖縣、金門縣

  5類公職:縣長、縣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代表、村裡長

  相關選民可領5張選票

  「六都」山地

  少數民族區

  新北市烏來區、桃園市復興區、臺中市和平區、高雄市那瑪夏區、高雄市桃源區、高雄市茂林區

  5類公職:市長、市議員、裡長、區長、區代表

  相關選民可領5張選票

  注:所謂「省轄市」的「省」指的是已虛級化的「臺灣省」。(本報記者 李惠萍)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
    2018/11/26 00:14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14288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24日進行投票,選舉產生22個縣市的縣市長、議員以及鄉鎮長、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失去臺北、臺中、桃園三都
    人民網臺北11月29日電 (記者孫立極、李煒娜)臺灣「九合一」選舉今天投票。「中央選舉委員會」雖然尚未公布最終結果,依據開票數字,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胡志強、吳志揚等先後宣布敗選。 「九合一」選舉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地方選舉,自今天8時起至下午4時投票結束。
  • "九合一"選舉: 2020年臺灣藍綠格局與兩岸關係前哨站
    陳其邁(左)與韓國瑜(右) (圖源:臺灣三立新聞網)    明天就是臺灣「九合一」選舉,「中年失業男」韓國瑜能否翻轉民進黨鐵票區高雄市,還帶動國民黨全面報捷,譜寫「一人救全黨」的神曲她星期三對黨內發出動員令,要求催出每一張支持票,還搬出民進黨神主牌,全力號召用選票告訴世界,「臺灣從來不是中國臺灣」,將來臨地方選舉拉到統獨對決、臺灣民主價值保衛戰的高度。   她此舉也清楚凸顯民進黨選情告急的嚴重程度。
  • 臺灣「九合一」選舉開戰 基隆新竹藍營分裂已成定局
    本月1日-5日,臺灣史上最大規模選舉,2015年年底「九合一」選舉,進入「登記參選周」,國民黨多處「陣營」已經出現分裂。基隆市議長黃景泰昨日宣布退出國民黨,以無黨籍身份登記參選基隆市長,並自比三國時代的梟雄曹操,終將「一統天下」;新竹縣前縣長鄭永金昨登記參選,重現20年前鄭永金與邱鏡淳之爭。「九合一」選舉受理候選人登記第二天,基隆、新竹縣兩地藍軍同步宣告分裂。
  • 「九合一」高雄臺南一邊倒向民進黨 臺北新北國民黨也難翻天
    中國臺灣網3月9日訊 香港中評社發文稱,民進黨高雄、臺南市長初選結果相繼出爐,分別由陳其邁、黃偉哲以大比數勝出。民進黨順利推出人選,國民黨則仍找不到戰將,選情一邊倒,幾無懸念。上一屆,也即是2014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在臺南、高雄分別慘輸45%、38%;2年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選舉,國民黨再度因內部鬥爭臨陣換將導致大敗。早前有基層黨員質疑國民黨在臺南市竟連一名不分區「立委」提名都沒有,是形同放棄臺南市。
  • 民進黨內憂外患,專家對「九合一大選」做出預測
    臺灣從元旦開始正式進口「萊豬」,由此在島內引發了各種矛盾,而作為始作俑者,民進黨也開始嘗到了這一步「臭棋」的惡果,在最新的民調中,民進黨的支持率不斷下降。專家普遍認為,民進黨的這一頹勢還將持續下去,一直到2022年地方「九合一大選」時一敗塗地。
  • 2020年臺灣選舉形勢觀察與初步評估
    鞠海濤 圖片來源:海研智庫       作者 鞠海濤 海研中心(海研智庫)副主任     2020年選舉是臺灣直選以來複雜程度最高的一次選舉2014年無黨籍人士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柯標榜自己是「白色力量」「無色覺醒」「超越藍綠」,在臺灣政壇掀起「柯文哲現象」。2018年柯連任臺北市長,繼續保持較高知名度和政治熱度。目前看,柯參加2020年「總統」選舉的可能性很大,若此將形成國民黨、民進黨、柯文哲三方競逐的局面,這將增大「總統」選舉博弈縱橫的複雜度,增大選舉結果預測的難度。
  • 一圖看懂2020臺灣地區選舉
    歷經一年的宣傳造勢,臺灣地區「四年一度」的選舉大戲將於1月11日上午8點正式上演,預計於當晚10點完成計票。 此次「大選」將從這三人中選出臺灣地區下一任領導人。投票選民多達1930萬人,40歲—49歲年齡層人數最多,有約374萬人;今年的「首投族」(須年滿20歲)約有118萬人。日前藍綠兩大陣營都將目光鎖定青年族群選票,呼籲這些年輕人返鄉投票。
  • 「九合一」慘敗兩周年,蔡英文給民進黨敲警鐘
    誰能想到,兩年前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輸得個底朝天,而被預判「沒有明天」的民進黨,兩年後的今天,挾著「817之威」繼續「執政」呢?2018年11月24日,民進黨遭遇其選舉史上最大慘敗,在22個縣市長中,國民黨奪下15席,民進黨大敗退僅存6席,無黨籍1席。尤其在最受外界矚目的「六都」市長方面,國民黨的韓國瑜贏下高雄,打破民進黨20年執政。
  • 臺學者用電影名比喻「九合一」:蔡英文在「地球的最後夜晚」可能辭...
    【環球網綜合報導】針對臺灣「九合一」選舉,臺灣文化大學新聞系主任胡幼偉拿第55屆金馬獎入圍名單比喻,其中包括以《暴雪將至》形容民進黨恐會慘敗,以及用《地球的最後夜晚》形容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可能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
  • 2020年臺灣「立委」選舉複雜詭譎
    李雯心臺灣地區2020年「二合一」選舉進入衝刺階段,除了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競爭激烈外,各黨也在努力爭取「立委」席次最大化。目前,各政黨區域「立委」的參選人選及不分區「立委」的名單逐步底定,選情已快速升溫。
  • 2020「大選」剛落幕又開始談2024,臺灣的選舉真能當飯吃?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 @臺海大師兄)有人說,臺灣不是在選舉,就是在選舉的路上,這一點沒誇張。本來以為2020年1月「大選」落幕後,臺灣能消停一段時間,起碼在2020年、2021年選舉話題能告一段落,全島上下可以專心拼經濟。
  • 臺灣社會的悲哀,就是每天都在想選舉!
    作為島內「第三勢力」最重要代表,柯文哲是否參加即將到來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牽動著外界關注。  文 | 王鴻志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編輯 | 李雪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 淺析民進黨操控下的選舉產業鏈:以2018、2020年選舉為例
    同期參選的親民黨餘湘指出:「臺灣選舉不再是民主活動,而是成了產業,政黨理想性消失,絞盡腦汁只想永遠獨自享受權力」。民進黨前黨主席施明德也指出,民進黨與商界的關係是「白金政治」。通過分析2018年以來臺灣選舉開支數據,發現每一場選舉均有一隻無形的政治之手在操控,得益的永遠只有懂得精算、煽動民粹與利益捆綁的政黨及極少數政治人物與相關企業。
  • 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桃子」都是誰要摘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後,藍、綠、白三足鼎立的情勢漸趨清晰。面對2020,藍、綠不會缺席,會根據對手情況排列組合,找出幾組初選人,一番廝殺後推出上決戰擂臺的那一組。而白色將以什麼姿態參與,就看一個人的盤算了,他叫柯文哲。12月25日這一天,歐美的電臺有時候會放一首聖誕歌曲,叫「我看見三隻船」。現在,臺灣地區政壇也有三隻船,向那枚「桃子」駛去。
  • 選舉、人事、網軍...盤點2019年臺灣的那些「亂」
    即將逝去的2019年,臺灣島內無論政局與經濟,還是社會與教育,亂成一鍋粥,從頭亂到尾。為了選舉,民進黨刻意製造兩岸敵意,販賣「綠色恐怖」,給兩岸交流設置重重障礙,大搞「臺獨」伎倆,壞事做絕,結果斷了島內民生經濟,也斷送了自己的民意基礎。相比之下,大陸保持戰略定力,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動權,不斷貫徹落實讓臺胞臺企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加速推進兩岸「新四通」,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心靈契合。
  • 臺「總統」綁「立委」選舉? 藍綠陣營各有考量
    本月12日,臺灣「中選會」將開會討論2016年「總統」與「立委」選舉是否合併舉行。事實上,這個話題外界已經早早在討論了。2012年,為節省資源,臺灣首度將「總統」「立委」並選,大概節省了4.6億元(新臺幣,下同)的經費。
  • 臺灣經濟景氣下滑,民進黨為什麼還不管不顧操作「抗中」?
    這種向高收入高所得者嚴重傾斜的不公平改革怎麼也得被臺灣人民罵個兩三天的,但是實質上,這事幾乎沒有水花,幾乎沒有看到臺媒對這事有後續報導。這幾天,充斥臺灣媒體版面的,仍然是各種選舉攻防,以及蔡當局為應付「專機走私香菸案」而焦頭爛額的各種危機公關。
  • 2019年臺灣政局波詭雲譎、變化複雜
    2019年,臺灣政局主要圍繞2020年臺灣地區兩項選舉發生激烈鬥爭和複雜變化。民進黨當局執政陷入困境,但通過大肆操弄「反中拒統」、香港問題轉移執政不彰的焦點,謀取選舉私利。國民黨面對東山再起的有利客觀形勢,未能抓住民意脈動,逐步陷入被動。島內「臺獨」分裂活動猖獗,美國加大介入臺灣問題,增大臺灣政局複雜性。
  • 臺灣政治板塊大位移——政黨輪替前奏
    在各陣營最近的交手可見臺灣政治板塊移動軌跡,出現政黨輪替前奏,去年「九合一」選舉慘敗的民進黨想要期待鐘擺效應,應是難上加難。 去年「九合一」基層公職選舉,全臺22個縣市長,國民黨囊括15席,民進黨6席,無黨籍1席,選舉期間普遍流傳「全民最大黨就是討厭民進黨」的說法。經過近半年,蔡英文支持度雖有上來,但綠營長期仰賴的基本板塊絕大多數都鬆動了,圖窮匕現。